APP下载

93株儿童屎肠球菌感染病例分析

2011-01-16王雨萍

天津医药 2011年1期
关键词:万古霉素球菌耐药性

王雨萍 林 宏

93株儿童屎肠球菌感染病例分析

王雨萍 林 宏

肠球菌,屎 抗感染药 泌尿道感染 菌血症 儿童

屎肠球菌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肠球菌之一。近年来资料显示,屎肠球菌分离率逐渐升高,可达到肠球菌分离率的20%~30%[1]。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升级,屎肠球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加,尤其是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VRE)的形成,给临床治疗增加了更大的选择压力。为了解该菌在临床病种的分布及耐药状况,现对我院93例屎肠球菌感染的病例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09年12月出院诊断为屎肠球菌感染的住院患儿93例,其中男67例,女26例。年龄1 d~14岁,其中<1岁66例,1~3岁10例,4~7岁8例,8~14岁9例。疾病分类:泌尿系感染78例(第一诊断42例),新生儿败血症10例(第一诊断5例),阑尾炎2例,肛旁脓肿2例,嵌顿疝1例。原发病:41例患儿存在原发病,其中呼吸道感染25例,肾病综合征及肾炎11例,化脓性脑膜炎5例,在确诊为屎肠球菌感染前均有使用抗菌药物或糖皮质激素史。其余患儿无原发病及用药史。

1.2方法 采用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鉴定系统和CLSI(2008年)的判断标准对临床分离菌株做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资料处理:按统一标准建立数据库,全部数据采用EX⁃CEL进行处理。根据结果,分析患儿的临床特点、致病菌分布情况、细菌构成特点及耐药率等。

作者单位:300074 天津市儿童医院药剂科

2 结果

2.1标本来源分布 尿液78例,血液9例,脓液5例,胸腹水1例。

2.2菌株临床科室分布 分离最多的为肾脏科49株(52.7%),其后依次为新生儿科22株(23.7%),内分泌科5株(5.3%),血液科4株(4.3%),免疫科、呼吸科和脑系科均各分离出3株(3.2%),心脏科和外科均各为2株(2.2%)。

2.3临床特征 发热为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本组共81例(87.1%)患儿存在高热或低热。78例泌尿系感染患儿中有62例(79.5%)临床表现为发热、尿道刺激征、肉眼血尿、脓尿或排尿困难;16例(20.5%)患儿症状不典型或仅发热;尿中白细胞>5个/HP者64例;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0×109/L者21例。1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中高热、精神差5例,黄疸或贫血5例;外周血白细胞>20×109/L 者3例,(10~20)×109/L者4例,(5~10)×109/L者1例 ,<5×109/L者2例。

2.4细菌培养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细菌培养结果为单一屎肠球菌的81例(87.1%),合并细菌生长的12例,其中合并大肠埃希菌8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沙门氏菌1例,变形杆菌1例,溶血葡萄球菌1例。屎肠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的耐药率高达76.3%~94.6%;对呋喃妥因、万古霉素、利奈唑烷的敏感率高,均≥93.5%。发现2株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4株对万古霉素中度敏感菌以及6株对利奈唑烷中度敏感的屎肠球菌,见表1。

表1 93株屎肠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株(%)

3 讨论

肠球菌是人类和动物肠道正常菌群的一部分,通常在腹腔和盆腔感染患者分离的混合菌群中发现。既往认为肠球菌是对人类无害的共栖菌,但近年来研究证实肠球菌的致病力、肠球菌属细菌引发的感染不断上升,已成为医院感染的常见条件致病菌,在革兰阳性菌中仅次于葡萄球菌属,为重要医院感染病原菌[2]。儿童尤其是婴儿由于其免疫功能较差,易引起肠球菌感染,本组也显示1岁以下的66例患儿为易感人群。患儿存在的肾病综合征、上呼吸道感染等基础疾患也会增加感染机会。

从分离株的标本来源看,处于第1、2位的为尿液和血液,不同于文献报道的以尿液和痰液为主[3]。该菌可导致人体多脏器的感染,不仅可引起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还可引起危及生命的腹腔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和脑膜炎等疾病,病死率达到21.0%~27.5%[4]。本组资料显示我院以泌尿系感染及新生儿败血症为主,这也与我院屎肠球菌主要分布在肾脏科和新生儿科相一致。值得注意的是我院分离得VRE 2株,对万古霉素中度敏感菌(VIE)4株,可能与近年来万古霉素的使用增加有关。此外,虽然儿科较少应用喹诺酮类药物,但本资料显示屎肠球菌对该类药物的耐药性较高,均在70.0%以上,这可能与食源性动物抗菌药物的使用和耐药基因的传播有关。肠球菌因其固有和获得性的多重耐药性,为目前临床面临的棘手问题。现已证实屎肠球菌对抗菌药物的多重耐药性可通过质粒接合传递给其他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更增加了该菌感染的危险性[5],所以控制VRE感染及传播非常重要。VRE的出现,使其所致感染的治疗颇为困难,目前尚无可靠的治疗方案。基本原则为依据药敏试验和临床情况选择用药,宜联合用药。对于屎肠球菌引起的轻度或尿路感染,应依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在尿液中浓度较高的呋喃妥因,重症或血流感染可慎用万古霉素、利奈唑烷等敏感药物。有临床显示利奈唑烷治疗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感染有效率达70%[1]。但利奈唑烷在我院临床使用不到1年,药敏试验已显示有6株中度敏感株,值得引起临床重视,建议使用该药应有严格的指征,如VRE。

由于肠球菌对常规剂量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克林霉素、多黏菌素、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第三代头孢菌素天然耐药,临床不应选用上述抗生素治疗肠球菌感染。因此,针对屎肠球菌感染的抗菌药物选择范围较窄,建议医生多送细菌培养,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药物。

[1] 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M].第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69-571.

[2] 徐小平,高霞,池晓霞,等.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属耐药性监测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3):324-326.

[3] 黄海霞,吴庆,陈栎江,等.屎肠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8):1011-1012

[4] Sanchez-Silos RM,Perez-Giraldo C,Martin P,et al.Pathogenicity of Enterocoecus spp. characteristics of 169 hospital isolates[J].Enferm Infect Microbiol Clin,2000,18(4):165-169.

[5] 姚杰,徐元宏.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检测的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09,13(10):1274-1276.

(2010-07-18收稿 2010-10-15修回)

(本文编辑 李鹏)

猜你喜欢

万古霉素球菌耐药性
一株禽源粪肠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基于个体化给药软件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分析
婴幼儿感染中的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结节病合并隐球菌病的研究进展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IL-33在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一株副球菌对邻苯二甲酸酯的降解特性研究
130例万古霉素临床用药分析
载万古霉素硫酸钙在骨髓炎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