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施建议类政治试题的解题路径
2011-01-11陆正军
陆正军
措施建议类政治试题在高考卷中频繁出现,这类试题的命题形式一般是:“如何解决(改善)……”,“采取什么措施(对策、途径、方法)……”,“怎样实现……”,“针对……向政府(企业或其他相关单位、个人)提出你的建议”,“就……提出你的意见”等。这类试题属于开放性的试题,要求考生思维开阔,具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结合教材、背景材料、时政知识、社会知识等思考对策,见解深刻,措施得当,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解题路径】
措施建议类试题评分的一般要求是:能正确运用所学的理论;从材料出发,紧扣对象或问题;阐述符合逻辑,所提措施或建议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按照这一要求,正确解答这类试题,需要考生认真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第一、 审设问,明确主体和问题
政治试题的设问规定了答题方向,审设问能够使接下来的活动更具针对性,一般可采取“四审法”审设问。一审知识范围,措施建议类政治试题对知识范围的规定一般是比较明确的:有的直接规定了知识指向,如“运用经济学分析”、“从价值选择的角度”等;有的则通过某些词语间接提示知识指向,比如,“怎样做到从实际出发”表明该题应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作答,“政府应该怎样承担责任”表明该题应该从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等方面作答;二审提问方式(试题类型),出卷者会结合材料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措施建议类试题一般是针对材料所反映的现象、问题,要求考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三审提问切入点,明确试题主要针对材料中的哪些内容和观点进行设问。如,2010年福建卷第39题的第(1)小题“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从农民工、家庭主妇和企业家对幸福的看法中任选一种,就实现他们‘心中的幸福提出你的合理建议。”试题的切入点就是如何实现农民工、家庭主妇和企业家“心中的幸福”,在下一步审读材料时,我们就要有意识地重点研究他们各自心中的幸福是什么;四审行为主体,明确从哪些行为主体的角度来探究措施。有的题目明确规定了行为主体,如“政府”、“企业”、“管理者”、“劳动者”、“公民”、“中国共产党”等,有的则没有指定行为主体或者会有多个行为主体,这就需要我们根据试题内容自己确定行为主体。在探究措施的时候,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让其各司其职,切记不要越俎代庖。
第二、 审材料,进一步理解问题
答案往往隐藏在背景材料中,读懂材料,努力挖掘和提取材料中每一句话的“有效信息”,不但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明确题意,还能为我们储备相关的知识,为组织正确答案提供帮助。一般来说,审读措施建议类政治试题的背景材料,主要是为了进一步理解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答题的切入点,然后依据特定现象或问题探究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议,以增强答案的针对性。我们可以把这类试题的背景材料分为两类:一、反映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困惑、不足等,我们要结合试题所规定的知识指向、行为主体来研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解除这些困惑、弥补这些不足。有时问题或不足的反面就是措施,如,解决种植单一的问题,就要实行多种经营;面对技术水平低的困难,就要发展高新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反映现实生活中一些成功的实践经验、先进典型等,对此我们要概括归纳与试题规定的知识范围有联系、并且值得推广的经验,这些经验就是试题答案的部分来源。
第三、 建立试题与知识的联系
综合审读设问和材料得到的有效信息,把这些信息与教材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与当前的时政热点和党的重大方针政策等时政知识联系起来,与自己所掌握的社会知识联系起来,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第四、 科学、规范地组织答案
组织答案时要注意紧扣问题和材料,从不同主体、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尽量考虑周全,不能遗漏。同学们在组织答案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从教材中找措施,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并结合背景材料和问题对相关的语言表述进行适当的变通;二是从材料中找措施,概括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并尽量运用相关的政治学科术语表述出来;三是从时政知识中找措施,分析党和国家的哪些方针政策有利于解决问题,再结合问题对相关的时政知识进行灵活运用。
【典例导行】
下面我们结合两道经典例题,来具体研究如何解答措施建议类政治试题。
材料一 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每一次大的危机都会伴随着科技的新突破,进而推动产业革命、催生新兴产业,同时也成就了某些大国的崛起。当前,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世界各国都把发展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支撑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引导,力求抢占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如,美国把发展新能源作为摆脱经济衰退,创造就业机会、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重要产业;欧盟的经济复苏计划,提出要实现实施“绿色汽车伙伴行动”“能效建筑伙伴行动”和“未来工厂伙伴行动”等。
(1) 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就推动我国经济振兴提出你的合理建议。
材料二 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挑战,我国要把科技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更加注重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一方面要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第三代移动通信、三网融合等产业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努力占领国际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另一方面,要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幅提升农业、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的现代化水平。
(2) 结合材料二,从经济学角度,你认为我国应如何发挥科技在优化产业结构中的作用?
【解题思路】 以第(1)小题为例:第一步,审设问。本小题的知识指向是“唯物辩证法”,“提出你的合理建议”表明本题是措施建议类试题,切入点是“经济振兴”,行为主体没作明确规定,但从试题的切入点可以初步确定主体为国家和企业。第二步,审材料。材料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大的危机可能推动产业发展、成就大国崛起,这表明面临挑战,不要放过机会;另一层意思是各国的应对措施,可以结合唯物辩证法来总结这些经验。材料涉及的行为主体是从国家角度分析的,没有涉及企业,因此本题的行为主体可以限定为国家。第三步,从辩证法角度看材料和问题。材料的第一层意思体现了矛盾双方的转化和事物的质变,我国要利用这一机遇,创造条件实现矛盾双方的转化、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支撑新一轮经济增长”,体现了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要抓重点;美国和欧盟的措施则是体现了创新的发展思路。第四步、根据上面的分析组织答案,注意理论与材料相结合。同理,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四步法来分析解答第(2)小题,同学们可以试着通过审设问、审材料、建联系,来组织第(2)小题的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 (1) ①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大力发展科技,为实现我国经济振兴积极创造条件。② 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把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作为战略重点,促进经济腾飞。③ 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我国应抓住新一轮经济、科技革命的机遇,加快科技创新,早日实现现代化。④ 要树立创新意识,通过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回答出以上任意三点即可)
(2) 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中的先导和支撑作用,大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②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传统产业的现代化水平。③发展农业科学技术,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④以科技引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第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