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实证分析——基于总需求结构视角

2011-01-11韩心灵

关键词:协整回归方程进口

韩心灵

(安徽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合肥 230022)

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实证分析
——基于总需求结构视角

韩心灵

(安徽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合肥 230022)

利用1980-2009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了投资、消费、进出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整体来看30年来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超过投资和进出口,但是最近15年消费拉动经济的主导作用逐渐丧失,投资和出口的作用大大增加;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稳定作用,而进出口在短期内有作用,但是作用明显小于投资和消费。实证结果和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相比较可以得出我国经济发展存在内外需结构失衡、进出口结构失衡、投资和消费结构失衡的结论。

经济结构;内需;外需;协整分析

一、模型和数据

经济理论把总需求分为外部需求和内部需求,外部需求主要体现为一定时期国家的出口数量,即外国市场对本国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大小;而内部需求又分为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是一定时期内投资主体对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额之和;消费需求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居民消费需求表现为居民的生活消费和生产消费之和,政府消费是政府部门为全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和免费或以较低价格向居民住户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净支出。按照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是投资驱动型和出口替代型模式,因此,可以把国内生产总值看作为消费、投资、出口和进口的函数。由于消费中社会销售品零售总额所占比例最大,故用社会销售品零售总额表示消费;投资中固定资产投资所占比例最大,故用固定资产投资表示投资。因此函数关系式为:

其中,GDP表示国内生产总值,CON表示社会销售品零售总额,INV表示固定资产投资额,EXP出口额,IMP表示进口额。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我们可以把GDP表示成C-D函数形式,即为:GDP=A·CONαINVβEXPγIMPλ,两边取自然对数得到:

其中α、β、γ、λ分别为消费、投资、出口和进口的产出弹性系数。这就是本文采用的基本模型,它以GDP为被解释变量,以CON、INV、EXP和IMP为解释变量。本文所用数据,1980-2003年部分来自《新中国55年统计资料汇编》,2004至2009年度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价格为当年价格,所用分析软件为EVIEWS6.0。

二、实证分析和结果

(1)平稳性检验 在平稳性检验之前,首先我们观察取自然对数后的GDP、CON、INV、EXP和IMP示意图(图1)。从图1可以看出四个指标总体具有明显的趋势性,除了个别年份以外,都是呈上升趋势的,由此可以基本判断它们都是非平稳序列。其次我们以1995年作为一个分界点来观察,从图形上看,1995年以前固定资产投资、社会销售品零售总额和出口的曲线比1995年以后的曲线斜率要大些。再具体来看,1995年以前社会销售品零售总额一直是大于固定资产投资的,但是二者的差距愈来愈小,其后固定资产投资加速上扬,而社会销售品零售总额增长则相对平缓,最终在2003年被固定资产投资追上;而出口在1995年以后增长率明显低于1995年以前,并且在1995年出口超过了进口,此后我国从净进口国变为净出口国。因此我们可以大致把1995年当做一个分界点,来研究在此前后四个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大小变化。

图1 LNGDP、LNCON、LNINV、LNEXP和LNIMP的增长示意图

在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时,传统上要求所用的时间序列必须是平稳的,即没有随机趋势或确定性趋势,否则将会产生“伪回归”问题。一般地讲,原始经济数据的时间序列通常都是非平稳的。为了使回归有意义,可以对其实行平稳化处理。采用的方法是对时间序列进行差分,然后对差分序列进行回归。这样的做法忽略了原时间序列包含的有用信息,而这些信息对分析问题来说又是必要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采用协整理论。1987年,Engle和Granger在论文《协整和误差修正,描述、估计和检验》中正式提出协整(cointegration)概念,将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的长期均衡关系称为协整关系。协整理论为两个或多个非平稳性序列间寻找长期均衡关系,以及用存在协整关系的非平稳变量建立经济计量模型奠定了理论基础[1]。在建议一组时间序列是否存在协整关系或长期均衡关系之前,应该先检验这些序列的非平稳性及其单整阶数,即首先进行单位根检验。本文采用常用的ADF方法进行检验,结果如表1。

表1 各变量ADF平稳性检验结果

ADF检验结果显示原序列LNGDP、LNNIV、LNCON、LNEXP和LNIMP都是非平稳的,但是一阶差分都通过了5%水平下的平稳性检验,即LNGDP、LNINV、LNCONS、LNEXP和LNIMP序列均为一阶单整的,这为本文后面的协整分析提供了必要条件。

(2)协整检验与回归方程 对于一个序列单独来说可能是非平稳的,但是,多个这样序列的线性组合却可能是平稳的,如果真的成立,那么,这些非平稳时间序列之间就被认为具有协整关系。Engle和Granger提出了协整检验的方法,具体步骤为:(a)建立回归方程,得出模型估计的残差;(b)判断残差序列是否含有单位根,即是否平稳,如果残差平稳就说明变量之间具有协整关系。本文利用E-G两步法对各变量进行协整检验,如检验发现回归方程的残差没有单位根,也就是说,各变量之间具有协整关系。

第一步建立回归方程(长期均衡方程)。

1980-2009年回归方程:

首先从回归方程(1)的估计结果来看,拟合度为99.95%,非常理想。除了进口的统计量不显著外,其他变量的统计量都很显著。其次从四个解释变量的系数来看,固定资产投资、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额、出口和进口对经济总量的贡献度分别为0.129 4、0.716 0、0.181 0和-0.062 9,这说明30年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最大,并且消费的拉动作用显著超过了投资,投资拉动型经济发展战略得不到数据支持。再次,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仅为消费的五分之一,显示我国不遗余力地加强出口战略的作用是有限的。最后,进口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为负,说明进口不但没有起到积极作用,反而有消极影响。

根据前面分析,我们以1995年作为分界点,分别分析1980-1995年和1996-2009年两个时间段的回归方程,结果如下:

1980-1995年回归方程:

1996-2009年回归方程:

由方程(2)(3)的结果来分析,首先从解释变量的显著性来看,方程(2)中的固定资产投资、进口两个变量的统计量不太显著,其他变量的统计量都比较显著,这说明1980到1995年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口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明显,方程(3)中的所有解释变量统计量都显著。其次从两个方程同一解释变量的系数来比较,1995年以前和1995年以后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量分别为0.196 9和0.250 2,这说明1995年以后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远超过之前,根据方程(3)中的LNINV统计量比较显著来看,说明1996年后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比较明显,而消费的情况则与投资相反,1995年前后对经济的拉动量分别为0.567 2和0.486 4,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下降,出口的情况同投资相似,其系数从0.182 8增加到0.332 3,1995年以后对经济的拉动系数比之前大约增加了一倍,这说明我国目前仍然是典型的出口拉动型发展模式,进口的作用则从-0.028 1下降到-0.208 7,进口对我国的经济阻碍作用已经非常大。

再次从同一方程的系数来看,1995年以前对经济拉动最强的是消费,其次为投资和出口,消费的作用超过投资和出口作用之和,可以说这个阶段是消费拉动为主、投资和出口协同发展的模式,我国经济结构比较协调,而1996年以后投资和出口的作用显著增强,成为拉动经济的主力军,消费作用在下降,消费的作用已经小于投资和出口作用之和,此阶段可以说是典型的投资和出口拉动型增长方式,我国经济结构出现了失衡状态。根据表2,我们把1980-2009这30年分均分为三个十年段,可以看出每隔十年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大约减少10%,拉动经济增长率大约减少1%;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加大,特别是在2000年以后更为显著,对经济的贡献率和拉动作用最终都超过了消费;净出口对经济的贡献率是先升后降的,对经济拉动作用缓慢增强,但是地位显然不如消费和投资。上述回归分析与表2的结果是相印证的。

表2 GDP拉动因素及贡献率

(3)Granger因果检验[2]在协整检验的基础上,我们再对各变量之间进行因果检验,以进一步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滞后期为2),如表3所示:

表3 变量之间的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

表3检验结果显示投资和GDP互不为Granger因果关系,这说明投资不能明显带动GDP,反之亦然,表明我国以投资拉动经济长期发展的政策难以奏效。在消费和GDP关系上,它们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5%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说明消费是GDP增长的Granger原因,反之亦然,表明我国的消费和经济增长具有良好的互动关系,这为我国将实现以消费带动经济发展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出口是GDP的Granger原因,说明出口引起GDP增长。反过来看,GDP不是出口增长的Granger原因,说明我国经济增长并不一定伴随出口增长。进口和GDP互不为Granger因果关系,进一步说明进口没能拉动我国经济增长。

上述回归方程和Granger因果检验与我国经济的发展现实是基本吻合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一是我国的内需和外需比例是失衡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十分重视出口和引进外资,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对外贸易增长迅速,外贸依存度(出口总额/GDP)不断增加,1990年为29.8%,其后一路上扬,2005-2007更是连续三年超过60%,只是在2008-2009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有所下降。1978-2008年,我国外贸年平均增速比GDP年平均增速高8.15个百分点,较高的外贸增长速度,在促进国内经济增长、缓解国内需求压力、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给国内经济运行带来风险与不确定性。例如外贸的急速增长给国内经济运行带来了压力,诸如对国内能源、电力及交通等方面都带来了需求压力,致使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加剧。与此同时,受我国资源能源储藏结构和开发能力的约束,出口的快速增长,必然要有战略资源对外依赖程度的提高相伴随;外向型企业投资过快增长推动了国内投资率过高,致使国内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失衡加剧,外贸增长方式粗放,造成国内资源过度利用、污染严重;外贸出口产品结构中加工产品比重大、技术含量低造成虽然出口规模大但收益并不高;贸易顺差过大造成贸易摩擦增多,贸易谈判与贸易争端频繁发生,人民币升值压力剧增等等。而与此同时,内需的平均增长速度低于外需,2000-2007年间只有2001年内需增长率超过外需。内需增长的乏力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显示了巨大威胁,我国政府面对外需的急剧下滑不得不采取扩大政府投资的非常规手段,结果经济增长率虽然保住了,但是正如一些学者担心的,这也埋下了通货膨胀、重复建设、无效投资、经济结构进一步失衡等等祸根。

二是进出口结构是失衡的。虽然目前中国外贸依存度持续提高,但是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实际贡献却并不高,其原因在于中国的出口贸易结构发展水平偏低。虽然我国工业制品已经取代初级产品成为中国出口结构中的主打产品,但是从贸易方式来看,由于目前中国工业制品的对外贸易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受要素禀赋特征和技术水平发展所限,国内企业出口的工业制品中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处于跨国企业在其全球产业链附加值创造能力最低的劳动密集型生产阶段,这种生产模式既使得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非常有限,也使得中国产业结构被锁定在低水平发展阶段难以有效升级。与此同时我国也有巨大的进口额,但是进口的产品多以粮食、石油、铁矿石等原材料和机械运输设备等制成品为主,而我们国家发展急需的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发达国家则对我进行严格封锁,设置了高技术壁垒,采用知识产权保护挑起争端,阻碍我国的技术进口与技术消化吸收。从目前我国技术进口的现状看,发达国家出口的基本是较为成熟的一般性技术和设备,对于核心关键以及前沿的技术,基本处于封锁和管制状态。

三是内需中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结构是失衡的。前述实证表明30年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远不如消费,但是1995年以后投资的作用显著上升。究其原因,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各级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很大。在以GDP论英雄的官员晋升制度下,显然投资拉动对GDP的拉动作用立竿见影,而消费则要慢得多,所以政府最优的选择就是加大投资和招商引资力度。1999年以来我国投资率保持急剧上升势头,2009年为克服金融危机影响,政府加大了投资力度,投资率达到了超记录的95.2%,2001年以后投资率就超过了消费率,而消费率则下降迅速,目前仅保持在40%左右,而同期世界的消费率超过了75%,美国超过80%,日本超过70%,发展中国家印度和巴西在70%和80%以上,相比之下我国的消费率是非常低的,这说明投资和消费比例已经处于失衡状态。从经济学上来说,虽然投资和消费在短期内都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但实际上,投资只是一种相对意义的“最终需求”,它具有“名为当期需求、实为下期供给”的两重性。本期增加的投资既会扩大当期的总需求,又会按照一定的比例形成资本存量,从而增加下一期的总供给能力。因此,目前我们虽然可以通过扩大投资来保持经济增长,实现短期的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但如果消费率长期偏低,没有和投资率形成合理的比例关系,就会使投资增长失去最终需求的支撑,进一步加剧我国的生产过剩,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消费率不振的主要原因是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特别是占居民多数的农民收入不高严重制约了全体居民的消费率,居民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也降低了居民平均消费倾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居民所分得“蛋糕”的比例在下降,而政府和企业的比例在上升;另外还有供给和需求结构不合理、消费环境等等问题的存在也制约消费增长。

(4)误差修正模型(短期波动方程) 根据E-G两步法的要求,第二步我们来检验回归方程(1)的残差序列是否是平稳的。为此,设回归方程(1)的残差序列为ut,则有下式:

ut=LNGDP-0.6110-0.1294*LNINV-0.7160*LNCON-0.1810*LNEXP+0.0629*LNIMP

表4 使用ADF检验法检验ut是否为平稳序列的结果

结果ADF值-2.8693,小于10%的显著水平临界值-2.623 0,所有在10%显著性水平下ut是平稳的。令ecmt=ut,可以建立如下的误差修正模型:

模型(二)估计方程(短期关系)如下:

误差修正方程(4)中除了投资统计量不显著以外,其他变量都很显著,在短期,投资、消费、出口和进口每变动1%,则引起本期经济增加8.6%、74%、12.2%和2.1%,比较方程(1)可知,四个解释变量中长期比短期对经济作用大的有投资和出口,而消费和进口刚好相反。由于ECM(-1)系数为负值,且在统计上是显著的,因此具有反向修复机制,表明经济增长每年实际发生的与其长期均衡值的偏差中有39.5%被修正,经济系统对短期偏离波动长期均衡的修复能力较强。

(5)VAR脉冲响应分析 由于VAR模型是一种非理论性模型,不需要对变量作任何先验性约束,因此主要分析的是当一个误差项发生变化,或者模型受到某种冲击时对系统的动态影响[3]。本文构建包含5个变量的VAR模型,5个变量分别是LNGDP、LNINV、LNCON、LNEXP和LNIMP。进行脉冲响应分析的前提条件是VAR模型所有根的模的倒数小于1,利用EVIEWS6.0软件,本文检验到的VAR模型特征多项式的根的倒数均小于1,即位于单位圆内,所以模型符合稳定条件。脉冲响应函数如图2所示。

图2 LNGDP对来自LNINV、LNCON、LNEXP和LNIMP的冲击响应函数

根据图2,首先,当期来自投资一个正的Cholesky冲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是两期数值很小的正向影响,三到七期为负的影响,第八期开始出现正影响,并持续增加。可见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促进作用在短期内(前四期)并不明显,其后影响才逐渐显现出来,最高达到0.026,说明投资对GDP的长期作用较大。其次,当期来自消费的一个冲击后,GDP在前六期都是负反应,从第一期后才变为正影响,说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效应也不明显,但是长期作用持续增大,第十期达到0.027 8。再次,对出口的冲击,经济增长的反应是持续正影响,在第四期达到最大值,然后开始下降,但是出口的影响最大只有0.013,作用显然不如投资和消费大,如果把消费和投资看做内需出口看出外需的话,内需对经济的长期作用远远大于外需,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以后将主要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原因。最后,进口对经济的冲击前两期没有作用,从第三期影响开始为正,第五期达到最大值0.012,然后开始下降,第九期后影响逐渐消失,另外从图中可以看出进口没有出口对经济的作用大,这与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失衡有关。

(6)方差分解 在脉冲响应函数的基础上,Sims于1980年提出了方差分解方法,来定量分析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的贡献度,以进一步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相对重要性。根据方差分解方法的基本原理,可以进一步深入分析四个解释变量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利用eviews6.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可以得到如下结果图3。

图3 对LNGDP的方差分解图

图中横坐标表示滞后期间数(单位:年),纵坐标表示变量变化对GDP的贡献率(单位:%)。从图3中可以看出,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度最大,最大期出现在第四期为34.8%,然后下降,到第七期开始平稳在25%以上水平。投资在前九期的贡献没有超过10%,从第十期开始加速上扬,最大出现在第14期,为26.2%,随后保持在20%-25%水平。出口对经济的贡献度最大在第八期,为11.5%,其后平稳下降。进口贡献度一直不高,最大在第六期,为8.3%,随后保持在5%左右。总体结论是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度持久并保持最大贡献度,而投资开始起作用的时间较长,但是后来作用持续增长,进出口的作用在短期内明显,但在长期作用很小。

三、结论和建议

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以经济总量为被解释变量,以投资、消费、出口和进口为解释变量的计量模型,分别做了1980-2009年、1980-1995年和1996-2009年三个时间段的回归方程,并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进行了Granger因果分析、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根据实证结果,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改革开放以来对我国经济影响最大的是消费,其次是出口和投资,进口起到副作用。30年的前半段时间消费、投资、出口比例比较协调,后半段时间投资和出口的作用超过消费,过度投资和出口对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潜在危害很大,投资拉动型和出口替代型发展模式是不持久的。消费和出口是经济发展的Granger原因,而投资不是经济发展的Granger原因,消费和经济呈现互相促进效应,而进口和经济发展没有Granger因果关系。但目前的政策仍然有利于投资和出口,不利于消费,我国还没有建立起拉动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长期持续增长的体制和机制。对于来自解释变量的冲击,经济发展对投资和消费的反应长期为正,且作用力度持续加大,而对进口和出口的反应虽然为正,但力度很小,这说明我国长期应该采取内需拉动型发展模式。出口对经济的增长作用大于进口,但是出口和进口的结构不合理,进口没有能够对经济起到正向作用,但是在短期内我国还难以扭转这一局面。

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和中国经济发展现实来看,我国要改变长期失衡的经济结构,可以采用的策略:首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其次,调整内需和外需的关系,将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着力点放到内需上来[4]。要以扩大内需为根本,提高内需在我国需求结构中的地位和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兼顾稳定外需,更重要的是改善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同时争取进口我国急需的产品和技术。再次,调整投资与消费的结构,提高消费在GDP中的比重、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在扩大内需方面,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居民消费提高的障碍,调节收入分配机制,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提高居民收入的比重,建立有利于劳动者收入增长的机制和体制。

[1]周爱民.金融计量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张晓峒.eviews使用指南与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魏 浩.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及其效应的动态分析——基于1978-2007年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8):3-16.

[4]杨长湧.我国内外需关系现状及调整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10,(1):35-36.

Empirical Analysis of Economic Structural Imbalances of China Based on Total Demand Structure

HAN Xin-ling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Teaching and Research,Anhui Provincial Committee Party School of CPC,Hefei 230022,China)

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data during the period 1980-2009,the effects of investment,consumption,import and export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imulating effect of the consumption on the economy is greater than the investment and import and export during this period,but the dominant role of consumption-driven economy has gradually been incapacitated in the last 15years,while the role of investment and export has become noticeably stronger;the consumption and investment can exert a long-term stable effect on the economic growth,while the export and import play a short-term and less-effective one.Compar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it is concluded that there are structural imbalances of domestic and external demands,import and export,investment and consumption i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economic structure;domestic demand;external demand;cointegration analysis

F20

A

1008-3634(2011)05-0012-08

2010-11-08

韩心灵(1975-),男,安徽萧县人,讲师。

(责任编辑 蒋涛涌)

猜你喜欢

协整回归方程进口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采用直线回归方程预测桑瘿蚊防治适期
线性回归方程的求解与应用
线性回归方程要点导学
走进回归分析,让回归方程不再是你高考的绊脚石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