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职业生涯教育构想

2011-01-10贾万刚

基础教育研究 2011年21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职业课程

贾万刚

一、引论

随着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重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教育也在许多高校“催涨”。所谓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客观环境、机遇和制约因素,确立自己的职业方向、职业发展目标及职业道路,并为之制订一系列的教育计划、发展计划及行动方案的过程。著名生涯发展专家舒伯曾把人的生涯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即生长期(0~14岁)、探索期(15~24岁)、建立期(25~44岁)、维持期(45~64岁)和衰退期(65岁以后),每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任务。借鉴舒伯的划分法并根据我国国情,笔者将人的职业生涯分为三个时期,并提出“全时期”的概念,所谓“全时期”是指从基础教育开始到职业生涯结束的整个时期,具体来说包括三个阶段,即(1)早期。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的基础教育阶段,这是职业生涯的孕育期。(2)中期。高等教育阶段,这是职业生涯的探索期。(3)后期。走向工作岗位直至退休阶段,这是职业生涯的逐渐成熟期。目前,我国比较缺乏早期及后期的职业生涯教育,尤其是轻视早期教育,只是关注中期的临时规划,只寄希望于通过大学这几年甚至临近毕业来确定一生的目标,这是不科学的做法。反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职业生涯教育已被列入必修课,并且形成了完整的体系,甚至有专门的法案来保障实施。基础教育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职业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早期职业生涯教育事不宜迟。

二、早期职业生涯教育的国际经验

(一)美国

受困于20世纪70年代初国内严重的通货膨胀,颇高的失业率及频繁的职业更换,美国各界认为传统的职业教育并不能满足市场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应当以“新”的教育代替旧的职业教育,这种“新”的教育就是生涯教育;同时,受“终身教育”理论和“回归教育”理论的影响,时任教育总署署长马兰在全美中学协会年会上提出了生涯教育的新理念。

之后,美国以政府法案的形式对职业生涯教育进行了改革,制定出《 生涯教育法案 》,其基本内容之一是,生涯教育是一种持续性教育,贯穿于自儿童早期直至中学后整个人生历程。为了更好地推行生涯教育,联邦政府教育总署主要以四种模式实施推广,即以学校为基础的模式、以家庭为基础的模式、以雇主为基础的模式和以地方的寄宿制为基础的模式。以学校为基础的模式又分为三个阶段:(1)“职业认识”阶段(1~6年级)。一是通过教师的单元教学,启发儿童对劳动世界的好奇心;二是通过图片、幻灯、画报、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儿童认识劳动世界,形成关于劳动的基本概念。(2)“职业探索”阶段(7~10年级)。熟悉职业的分类和“职业群”,并开始在“职业群”中作出尝试性的选择,包括参观劳动现场,并在实际操作中获取劳动经验。(3)“职业抉择”阶段(11~12年级)。学生集中地探索他们所选定的职业。这一阶段主要通过生计发展中心、微型学校等机构与日后的就业和升学结合在一起。[1]

1994年,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 学校—就业法案 》。同年,美国教育部和劳动部共同发起了“从学校到就业”(简称STW)的教育改革运动,其目的是使所有的高中生都能确定走向职业道路的计划,顺利实现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该计划包括三项内容:(1)工作学习。必须包括一个工作训练和工作经验计划,其中要有支付工资的工作项目。(2)学校学习。必须包括职业了解和职业探索,学生选择职业不晚于11年级。(3)联系活动。包括为学生找到在企业中的工作、学习的机会,并在雇主、学校和学生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帮助参加此计划的毕业生寻找合适的工作,或继续接受教育,或参加其他训练计划。[2]

(二)日本

同美国一样,日本的学者也是把职业生涯教育贯穿于从幼儿直至成人的整个教育过程之中;生涯教育也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将知识与个人将来的工作和生存方式相结合。从“就业导向的职业科教育(1945~1956)”,到“一般职业素养教育(1958~1980年初)”,再到“生涯教育的普及(1983~现在)”[3] ,日本的职业生涯教育曾经历了从萌芽到成熟的过程。

为推进早期职业生涯教育,文部科学省2003年11月设置了“关于推进职业生涯教育的调查研究协力者会议”。该省2003年7月发表的中间报告认为,儿童的全部学习活动都会对职业生涯意识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必须通过所有学校教育活动来推动。除了在现行体制中所开展的与职业、出路发展相关的学习活动外,还要通过各科学习,深入理解有关社会、产业的变化、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掌握选择升学的专业、学科的能力和选择职业的能力等。主要对策有四条:(1)在学校全面修改教育计划时,必须制订职业生涯教育的整体规划和具体指导计划。(2)各学校要适当改善教育课程的存在形式,针对职业生涯教育有计划地进行系统的调整。(3)灵活运用体验活动。包括职业现场体验、实习、社会人职业人访问、服务活动、地区职业调查等各种调查研究活动。(4)在现实中理解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懂得作为劳动者的责任和义务等知识。[4]

目前,日本正在推进“职业生涯教育综合计划”[5],该计划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新体验计划”,以小学至高中的学生为对象,推进初步经验的体验活动和实习,虽然次数有限,但开始接受体验活动的机关团体在逐年增加。据文部科学省的统计,2004学年实施就业体验的高中占学校总数的59.7%;有职业体验经历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22.5%。[6]

(三)小结

1.重视职业生涯的早期教育

不仅美国、日本如此,其他诸如英国、加拿大也是这样。这些国家普遍认为,早期职业生涯教育是形成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科学合理地进行职业规划是必不可少的。

2.重视早期职业生涯教育的立法

20世纪,美国曾两次专门对职业生涯教育的改革进行立法,一次是在70年代制定了《 生涯教育法案 》,一次是在90年代克林顿签署制定了《 学校—就业法案 》。澳大利亚也通过国家立法,制定了《 职业发展纲要 》,其中对职业成熟程度、职业指导的内容、考试及评估等方面做出了规定。[7]

3.重视早期职业生涯教育的课程建设

一种做法是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融入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以美国高中化学教科书——《 CHEMISTRY: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 》为例,在教科书中,职业生涯教育内容以专栏“化学职业中的人”的形式呈现,每个专栏有一个案例,介绍一位成功人士的职业生涯,在每个专栏后设置有“相关职业”的小栏目,向学生展示了各种职业类型。比如,第六章化学反应与平衡所对应的“名称”是园艺专家,“相关职业”是园艺家、园艺设计师、土壤保护技术师等;“化学职业中的人”栏目中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是以典型案例访谈的形式编排。每个案例围绕工作、早期影响、个人感悟等三个访谈主题展开,每个主题又设计了九个相关的问题。[8] 这种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科教学的健康发展,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理想和职业选择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另一种做法是独立开设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如加拿大安大略省把制定的《 职业生涯教育与指导 》课程体系置于中学课程的“核心地位”。该课程体系由“学习策略1:在中学获得成功的技能”“职业生涯研究”“发现职场”“设计你的未来”“领导与同伴支持”“高级学习策略:在中学后获得成功的技能”和“驾驭职场”七个课目组成,不同的课目有不同的内容、课程期望和教学方法。这套课程的特点是强调职业与职业生涯的区分,避免了单一的工具性;强调根据自己的情况制订并实施职业生涯规划,避免了同一性;强调终身学习,避免了短期性等。[9]

三、我国早期职业生涯教育构想

(一)我国早期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早期职业生涯教育的认识错误

那些准备升入普通高校的学生甚至某些研究者误认为职业生涯教育就是职业教育,只是为上职业学校的学生所设;更多的人并没有认识到早期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还没有把它作为一项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全面的系统工程。

2.早期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施力度不够

职业生涯教育在我国还刚刚起步,多是在大学教育阶段进行,而基础教育阶段,由于受“升学主义”的影响,早期职业生涯教育起步更晚而且重视程度不够。

3.还没有建立真正意义上系统而专门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多与社会课程、政治课程等结合在一起

虽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开设了3~6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该课程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但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从学校方面来看,大部分学校没有把劳动与技术列入课程,即使列入,也没有按教学要求去落实,不仅教学实践环节普遍薄弱,而且教学过程的随意性极强。从学生方面来看,据董珉等研究者在对武汉市几所学校学生的调查发现,66.7%的高中生和43.6%的初中生承认培养某项职业能力的重要,但却不愿意在初中或高中毕业后接受职业技术教育;57.5%的高中生在学校的学习中,很少接触到有利于将来从事某种职业的相关内容等。[10]另外,从课程的内容与培养目标等方面来看,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

(二)我国早期职业生涯教育构想

1.更新观念

首先,要改变教育观念。变“升学主义”的观念为“职业发展”的理念。美国、日本等国家也曾受“升学主义”的困扰,为了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脱节的问题,引导青少年从“升学主义”转向个人的职业与未来发展,他们强制推行了早期职业生涯教育。其实说到底,升学还是为了就业,没有明确的职业意识,升学也是盲目的。

其次,要更新职业观念。以前我们提倡“干一行爱一行”,这是计划经济时代,职业选择人而不是人选择职业的结果。如今政府提出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自我选择,因此在职业定向上,我们应该倡导“爱一行干一行”的理念,职业无贵贱,术业有专长,只要能给自己带来幸福而又不害及他人、社会的职业就是好职业。

再次,要树立早期职业生涯教育理念。哈佛大学做过一次内容为规划对人生的影响的跟踪调查,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客观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25年后,发现3%有清晰且长远规划的人,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顶尖的成功人士;10%有清晰短期人生规划者,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而另外87%人生规划模糊的人,虽然能安稳地工作与生活,但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且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由此可知,职业生涯规划对人生有巨大的指引作用。另外,在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理念下,职业生涯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的,贯穿人一生的,不能忽视早期职业生涯教育的基础作用。

2.探索适合国情的早期职业生涯教育课程

要建立适合国情的早期职业生涯教育课程。课程内容的设计可分为三个阶段:小学阶段通过参观、角色扮演等方式了解各种职业;初中阶段通过参观、体验、打工等方式熟悉各种职业;高中阶段通过职场模拟、真实的工作经历等方式,并结合高考志愿的填写,初步规划自己的中期职业生涯。

3.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渗透早期职业生涯教育

一直以来,基础教育课程就具有学术和职业的双重价值,只是在“应试教育”下,学术价值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职业价值。素质教育要求彰显课程的职业价值,这为早期职业生涯教育在学科的教学渗透提供了可能。

4.另设专业机构实施职业生涯教育

有研究者希望通过立法、学校内部教学改革、培养专业化人才及通过政府从政策到资金的支持等措施来落实职业生涯教育,但笔者认为这样做最终还会使职业生涯教育流于形式,理由有三:一是在“升学主义”及“应试教育”影响下,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与升学关系不大的任何课程都是被忽略的;二是政府在教育上的投入本来就少,难以再分拨一部分资金投到职业生涯教育;三是学校配备专业的职业生涯教育编制比较困难。因此,笔者更倾向于在校外成立专业的咨询指导机构专门实施职业生涯教育。20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在洛杉矶建立了“社区生涯教育联盟”、在达拉斯建立了“生涯发展中心”等机构,这些机构为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许多国家,职业生涯规划已成为一项产业,并得到政府立法的肯定与支持。一种新职业——职业规划师正悄然兴起,美国咨询师认证管理委员会推广的认证体系——全球职业规划师也已登陆中国。我们相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个产业也必将在中国蓬勃发展。

【注:本文系2009年度山东软科学研究项目《“全时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 》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09RKB453。】

(作者单位: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淄博,255130)

参考文献:

[1][2][7]罗汉书.职业生涯教育的国际经验剖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7).

[3][6]陆素菊.职业人的培育:日本中小学生涯教育的发展与特色[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1).

[4][5]李英,史景轩,宋晓平.日本职业生涯教育及其启示[J].成人教育,2007(12).

[8]周青,赵永春.美国高中化学教材中的职业生涯教育[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4).

[9]杨燕燕.加拿大安大略省中学《 职业生涯教育与指导 》课程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5(12).

[10]董珉,向丽,祝文慧.基础教育阶段推行职业生涯教育的问题与对策——以武汉市为个案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7(3).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职业课程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奔五”的凯莉·米洛:从邻家女孩到流行歌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Kobe Bryant beats Michael Jordan’s career poi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