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工业化进程的理论诠释——兼论“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路径
2011-01-09赵莉
赵 莉
( 贵州大学 经济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
贵州工业化进程的理论诠释
——兼论“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路径
赵 莉
( 贵州大学 经济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
综合运用产业结构演变理论思想,全面回顾了贵州省“十一五”以来工业化的演进历程,科学诠释了贵州省工业化所处的现实阶段,阐明了贵州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站在新时期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起点上,科学提出了贵州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路径选择。
产业结构; 工业化; 城镇化
一、贵州省工业化进程的科学识别
工业化作为经济活动的组成和集合的一种形式,一般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中,工业生产取代农业生产并主导整个经济活动的过程,也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以传统农业、手工业为基础的经济体系向以现代先进工业为基础的经济体系转变的过程。它是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必然阶段,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走向现代化的基础和主体。分析、研究工业化的进程,了解、掌握工业化的演进规律,科学识别当地工业的进程,对于为当地找准一条符合实际情况及促进当地发展的工业道路,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和资源要素配置,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提升综合竞争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产业结构演变理论——识别依据
产业结构的演变与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密切联系,从工业化的阶段发展分析可以得出,产业结构的变化演进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阶段: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时期。具体如下:(1)前工业化时期,第一产业比重最大,地位最重要;第二产业地位次之;第三产业比重十分小。(2)工业化初期,第一产业的主导地位逐渐减弱;此时第二产业地位上升,得到较大的发展,工业的主导由轻工业转变为基础工业;第三产业也得到相应的发展,但比重仍然十分小。(3)工业化中期,工业的主导由基础工业转变为高加工度工业,第二产业处于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得到相应发展,地位逐步上升。(4)工业化后期,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地位逐渐上升,第二产业丧失主导地位,其中信息产业发展迅猛。(5)后工业化时期,是一个以产业知识化为主要特征的时期。
产业结构的演进即是通过这五个阶段逐一发展的过程。从低级到高级,其各个发展阶段是难以逾越的,但每个阶段内部的发展过程是可以缩短的。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显示出前一阶段与后一阶段是承前启后的关系。只有当第一产业得到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作为第二产业的轻纺产业才能得到相应的发展。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的较大提高是第二产业发展的基础,例如原料、燃料、动力等基础工业的发展是加工组装型重工业发展的基础。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前一产业的充分发展为后一产业的发展创造成熟的条件和坚实的基础。产业结构跨越式发展会促进一国经济的发展,但它时常会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
(二)贵州省工业化的理性判断
贵州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依托当地优势资源,着力培育和发展特色工业,全面推进西部大开发重大项目的实施,大力发展和引进高新技术,积极推进企业技术改良进步,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相关配套改革,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加强和改善工业运行调控,贵州省工业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图1 2006年~2010年贵州省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从综合情况来看:2010年贵州省生产总值为4593.97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2.8%。从各个产业情况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 630.33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800.06亿元,增长16.6%,其中工业增加值为1516.87亿元,增长15.7%;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163.58亿元,增长12.1%,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21.6%,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6.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5.2%。见图1。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贵州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3.7%、39.2%和47.1%。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0.4个和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1.5个百分点,如图2所示。
图2 2009年~2010年贵州省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
从工业和建筑业来看:贵州省工业经济发展较快,如下图 3所示,全年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4166.59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轻工业总产值为908.44亿元,增长15.9%;重工业总产值为3258.15亿元,增长15.7%。
主要工业行业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饮料制造业等行业增长较快,分别比上年增长 37.1%、23.9%、20.4%和17.2%。
综上数据及分析,结合产业结构及产业演变理论可得出:贵州省产业结构处在工业化初期与工业化中期两个时期中的过渡阶段。
图3 2006年~2010年贵州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及其增长速度
二、贵州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分析
根据对贵州省工业化进程阶段的科学识别,可分析出贵州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必要性分析
要想实现现代化,其不可逾越的阶段便是工业化。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经验中可以得出,经济发展进程就是工业化进程,近现代经济发展主要是以工业化为标志的。只有实现了工业化才能发展现代化。工业化在现代化的实现过程中是主体和基础,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工业化的发展阶段进程,不可跨越式发展。工业强省战略的实际理念是“强中间、带两端”,工业作为第二产业可以同时带动第一产业的发展,促进第三产业的前进,以及促成三大产业的联动发展。例如要想彻底解决“三农”问题,仅仅就农业抓农业、仅就农村谈农村是找不到出路的,必须把工业与农业结合起来,坚持用工业来带动和促进农业的发展。其中特别倡导发展农业工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将农户与市场联系起来。这既能促成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使其实现产业化经营,同时还可以丰富并延长产业链,生产出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促进农业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并能同时提高农民收入、完善农村市场等。再如要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二产业是其发展的必要基础,同时也为其提供需求和市场,使得食品、餐饮、运输等行业协同发展。三大产业之间就是这样互相提供需求同时也相互提供供给。其中,第二产业在需求创造和产品供给中都占较大比重。
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指出:我们正处在第二轮西部大开发的开端,即将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开端,我省面临着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由于历史和客观的原因,我省仍然是西部“欠开发、欠发达”的省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不少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
当前贵州省正面临的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措施的条件与机遇主要表现在:首先中国的外部环境已经进一步开发,两大转移即国际资本和制造产业转移都正在加速,这是促进工业化发展的战略性契机;其次,第二轮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已经开始启动,它是贵州加快发展工业化的有利条件和国家政策保障;再次,当前中国正进行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内产业梯度转移都是贵州省推进工业化进程的绝佳机遇;最后,贵州省潜在的后发积蓄优势是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可行性保证。新时期绝佳的发展契机难能可贵,必须努力抢抓。“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国际、国内经济结构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国内产业加快从东部向西部转移已成不变趋势,是贵州省工业发展前所未有的机遇。2008年贵州省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2009年达到1502美元,预计今年将超过1700美元。按照国际经济发展规律,人均 GDP从 1000美元到3000美元,就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期”,特别是工业化的加速期。贵州省应紧抓发展的新契机,站在推进现代化的新发展的起跑线上,推行“工业强省”战略,转变工业化发展道路,综合发展,大力加速城镇化与工业化,迈出向现代化前进的步伐。
(二)重要性分析
贵州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工业尤为落后,所以其发展可能与潜力也是在工业上。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能源业、烟酒业、原材料业、装备业、制造业、特色食品餐饮业、民族制药业、军事工业等许多领域都开始起步并奠定了基础。工业是经济总量增长的主要源泉,全省 70%以上的财税收入来自工业。另一方面,事实表明,贵州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工业尤为落后。(1)工业总规模排名靠后,2009年,贵州省工业增加值位列全国倒数第6位。(2)工业人均增加值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9年贵州省工业人均增加值全国排名仅高于西藏。(3)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2009年该比重全国排名倒数第 4。省外发展经验显示出,地区经济的发展兴盛多由工业发展情况决定。例如,天津的工业增加值占 GDP的比重达52.6%、山东占 52.34%、山西占 52.29%、江苏占51.33%、上海占45.05%、陕西占46.29%,这些发达省区市的综合实力强,都是因为工业经济强。而后进变先进的地区,都是因为工业发展快。如江西,原是典型的农业省,实施了工业强省战略后,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了40%,现发展势头强劲。省内的情况也一样。省内外的经济发展经验都证明了这一规律。
根据贵州省委、省政府工业强省的战略部署,结合贵州省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和全省工业十大产业振兴规划,2011年开年,省科技厅牵头制定并迅速出台《贵州省科技支撑工业十大产业振兴实施方案(2011—2015年)》。实施方案根据当前我省电力产业、煤炭产业、化工产业、装备制造业、冶金产业、有色产业、建材产业、烟酒产业、新兴产业、民族制药和特色食品(旅游商品)产业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围绕产业发展重大科技需求,明确提出加强统筹部署,凝炼共性关键技术,以增强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产业振兴为目标,合理配置科技资源,通过加快科技重大项目的实施与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支撑我省重点产业振兴。这就为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
这些重要性总结为:(1)贵州省工业化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现阶段贵州省工业化总体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大约相差6年~12年,呈现出工业化初级阶段特点;(2)贵州省工业中重工业占据较大比重,具有重工化的特征,其中大多与当地资源结合密切,具有资源密集型特征。但工业与市场联系不紧密,属于外生的、嵌入式工业;(3)贵州省工业的总量及规模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差距较大,总量较小。2009年贵州省工业增加值仅占全国的0.93%;(4)贵州省工业存在结构性矛盾问题,工业总量、规模小,经济带动能力弱。产业结构演变速度慢,工业发展不足导致第二产业发展进程慢;(5)技术水平落后,工业化的技术创新能力低。2009年,贵州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为32.48%,列全国倒数第二位,仅高于西藏;(6)外部环境不佳,工业化的制约因素多。思想观念陈旧,政府为企业服务意识差,办事效率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许多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没有得到落实。
三、贵州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路径选择
(一)将贵州省打造成为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综合历史情况和现状可以得出,贵州省适宜选择以制造业发展为先导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制造业是经济的物质基础和产业主体,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奠基石,也是增强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前提条件。贵州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必须坚持制造业的支撑地位,确立以制造业为重点发展的战略选择。
“十二五”时期,贵州省将进一步积极大力发展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业、能源矿产业、汽车制造业,承接重大项目及产业梯度转移,将提高装备制造业发展,使其成为支柱产业,支撑全省经济的发展。十大支柱产业政策正是这一科学路径的正确实施和强有力的保障。具体而言,即是通过提高装备制造业的集成化、数字化、网路化、信息化程度,从而确保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加快产业结构的演进进程,致力于打造国内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二)培育农业主导产业,建立产业基地,推进农业产业化
龙头企业肩负着带动农民进入市场、发展致富的重任。通过强龙头、创品牌、拓市场、优服务,坚持以现代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的产业化发展道路,提高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水平,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的同时,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结合贵州省资源优势,培育壮大以绿色蔬菜、中药材为主的优势产业,积极发展以花卉、山药为主的新兴产业。用新型工业化的理念,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推进农业产业化,壮大产业基地,推进农业工业化,走工业反哺带动农业的新型农业产业化道路。
(三)加快工业化进程,把贵州省建设成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
贵州省能源资源丰富,以水能和煤炭资源为主。因此国家确定了“西电东送的重点在云贵,云贵的重点在贵州”的方针。贵州省应该加快工业化进程,把我省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具体而言贵州省应致力于开发利用新能源,努力调整能源工业的内部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贵州省工业资源中,除蕴藏大量的矿产资源外、还有大量的生物能源和水能,此外,风能及太阳能等新型能源也在逐步开发。贵州省可利用的能源不仅种类多、储量大,而且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四)大力发展化学工业、冶金工业和建材工业,将贵州特色优势产业做强做大
化学工业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关联甚紧,它属于基础产业。贵州省探明磷矿储量26.87亿吨,保有量25.61亿吨,是全国磷矿最多的省份之一,占全国的16.8%,排名全国第二。同时,贵州拥有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是全国十大有色金属产区之一。因此,贵州省发展化学、冶金工业有着强大的资源优势保障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与此同时,贵州省建材资源也十分丰富,建材工业是贵州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这三大工业在贵州都具有综合发展的良好基础条件和发展前景。
(五)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烟酒传统产业和制药业的改革和发展
烟酒和制药业作为贵州省传统优势产业,要想得到发展,再造辉煌,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辟一条规模化、集团化、集约化的发展新道路,调整企业结构,整合资源优势,努力做大做强,实现集约化生产和经营。
(六)加快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化,将贵州省打造成为区域内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从贵州省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具有贵州省特点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电子信息及软件产业的发展,走信息化带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产品研发能力和扩大生产规模,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装备,加快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以推动产业化。研发一批在社会各个领域适用性强的高科技软件,建设以专有技术为核心的具有社会竞争力的软件公司,建造贵州软件生产园区,提高创新实践能力,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自动化信息工程武装和带动传统产业的技术转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用高新科学技术加速传统产业的技术革新,提升贵州省整体科学技术水平,致力于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企业产品的综合性能。自主创新,加大推进开拓市场的步伐,增加产品的出口量,推动产品国际化,完善高新技术体系。进一步引进新时代人才和国外领先科学技术,建设以科学技术为核心、厂办科研机构为重要手段的创新体系,努力使贵州省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省委书记栗战书强调,要深刻统一工业强省战略在贵州省快速发展中重要作用和地位的认识,在目前的发展进程中把工业强省战略作为核心战略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第一,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前提。没有工业化,就谈不上现代化。工业发展上不去, 提升我省核心竞争力、增强我省综合经济实力、扩大我省财政收入、加速我省城镇化进程、增加我省就业岗位、提升我省民生条件、发展我省各项事业工作等都将受到非常大的限制和延缓,现代化进程必然延缓。第二,工业的发展是三次产业加快转变、统筹发展的重中之重。工业不仅上带一产,而且下促三产,推动一、二和三产业相互联动发展。一、二、三产业相互需求,相互供给,其中第二产业有着最大的产品创造和产品供给,占有重要地位。第三,贵州省的潜力在工业,发展的差距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为了将贵州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唯一的途径就是推进工业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经在于工业化和城镇化。从贵州省长时间的发展来看,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仍是工业,任何产业都代替不了工业在贵州省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目前在工业化需要扩展、城镇化需要加速的重要关头,贵州省务必要把“工业强省”战略放在核心位置,实现新型工业化的迅猛发展,从而助推贵州省不断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时间,实现历史跨越。
[1] 贵州省统计局.贵州统计年鉴2009[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2] 王礼全.贵州省情研究报告[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
[3]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党员干部读本》编写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党员干部读本[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10.
[4]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贵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
[5] 方新生.浙江制度变迁与发展轨迹[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318.
The 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in Guizhou---- And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the Strategy of Industrial Powerful Province
ZHAO Li
( College of Economics,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25, China )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evolution, this paper firstly reviews the industrialization evolution process during Guizhou Eleventh Five-Year Plan. Then, it provides scientific illustration about the present stage of Guizhou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of implementation of industrial powerful province in Guizhou. Finally, standing in the new beginning which faces the important strategic opportunity, it puts forward the implementaion path of the strategy of industrial powerful province in Guizhou.
industrial structure;industrialization;urbanization
(责任编辑 毛志)
F427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3-9639 (2011) 04-0060-06
2010-07-03
赵 莉(1990-),女,贵州遵义人,贵州大学2008级本科生,研究方向: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