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制文字 鼓吹革命——“舟山话拉丁化新文字”的创制和应用
2011-01-09许明龙
许明龙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北京,100006)
1948年初夏,原籍浙江舟山的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学生杨良济,因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活动,被国民党政府列入黑名单,被迫弃学潜回家乡。杨良济回到舟山后,任教于定海简易师范学校,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在舟山中共地下党领导下从事反政府宣传活动,其中一项便是联络该校的若干学生和一批进步青年,组织读书会,研究和创制“舟山话拉丁化新文字”。1949年春,根据地下党的安排,杨良济等9人离开舟山,前往浙东台州地区参加中共游击队。杨良济入伍后改名许杨,所在部队于1949年6月与南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会师,改编为浙江第六军分区。许杨不幸于当年10月在剿匪战斗中牺牲,时年20岁。
1999年,时值许杨牺牲50周年,他当年的战友们发起纪念活动,撰文表达对他的怀念之情。在这些文章中,大多谈到了当年的舟山话新文字活动,但由于时隔经年,对舟山话新文字本身却语焉不详。从1999年至今,倏忽又是十年有余,当年参与其事的老同志,不少已经谢世,健在者无一不是耄耋老人。笔者作为最年少的亲历者,多年来深感有责任和义务对舟山话新文字活动进行研究,尽可能恢复其历史原貌,给后人留下一点历史资料。多年前,笔者委托时任舟山市侨联秘书长的杨良义先生设法搜集相关资料。他遍访舟山市公安局、档案馆、民政局和党史研究室等单位以及硕果仅存的几位亲历者,终于觅得当年以拉丁化新文字编写的油印资料四件。笔者在研读四份幸存资料的基础上,尽力搜索记忆,多次易稿,草成此文,终偿夙愿。但愿此文能为舟山中共党史研究和舟山文化史研究提供一点可信、可靠、可用的史料,并以此纪念当年为此作出贡献的先贤。
一、“舟山话拉丁化新文字拼音方案”概述
当时创制的拉丁化新文字,并未冠以确切的称谓,笔者考虑再三,为便于行文,将其定名为“舟山话拉丁化新文字”,而将有关“舟山话拉丁化新文字”的拼写和书写规则称为“舟山话拉丁化新文字方案”(下文中简称“拼音方案”)。
当年创制、学习和推广舟山话拉丁化新文字,系由杨良济一人主持其事,采用的是口口相传的“师徒”传授方法,并无成文的拼音方案,这给如今的认读带来很大困难,遑论从语言学角度进行研究。笔者采用最笨拙的方法,即以现存的四个文本为基本材料,认真细致地反复阅读,从中找出规律和规则,据此列出拼音方案的“声母表”和“韵母表”(表1和表2),归纳出拼音方案的拼写和书写规则。这些研究结果是否正确精准,敬请读者和方家对照本文所录文本,给予指教,以期日臻完善。
表1 拼音方案声母表
表2 拼音方案韵母表
(一)拼音方案的若干特点
1.韵母数量较少,据方松熹教授所著《舟山方言》①和徐波教授所著《舟山方言与东海文化》②,舟山方言有声母29个、韵母46个。拼音方案认定的声母共29个,韵母共35个。方、徐二教授将零声母视为声母,拼音方案则舍弃零声母,但认定半元音[w]为声母,用在以[u]和[o]等韵母前面,如wugy(乌龟)、woli(屋里,此处作“家里”解)。舍弃一个零声母,增加一个[w],一增一减,声母总数依然为29个。
拼音方案认定的韵母数量较少的原因至少有两个:其一,辅音可以单独构成音节,[ɿ]不被视为音素,在绝大多数场合均被省略(无字母表示),如“是”写作sh,“死了”写作xil。不但一个辅音可以成为一个音节,表示一个汉字,甚至可以多个辅音连写,如“因此之故”写作inczgu。其二,所有入声字的韵母都被视为同韵非入声字的韵母变音,而不被视为单独的音素。为了区别两者,入声字中构成韵母的元音后面一律添加字母q,例如,非入声字的“爸爸”写作baba,同韵入声字的“伯伯”则写作baqbaq;与此同理,“李”写作li,“立”写作liq,“霸”写作 bo,“剥”写作 boq,如此等等。这样一来,[a]与[aɁ]、[o]与[oɁ]、[i]与[iɁ]等均合而为一,韵母数量因此而大减。其三,部分舟山人所操方言中有[]这个音素,另一部分舟山人则代之以[],拼音方案不认可[],因而这个音素付诸阙如。
2.拼音方案的设计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其一,字母w身兼二任,既是声母,又是韵母。用作声母时读作[w],如wushaq(乌贼);用作韵母时读作[ɥ],如xaocw(好处)。其二,两个不同字母表示同一音素。例如,字母s和x都可读作[ɕ],何时使用前者或后者,并无明确规定;“小”字可以写作siao,也可以写作xiao,“血”可以写作“syoq”也可以写作“xyoq”。声母完全相同的“写信”二字,可以写作xiasin。又如,字母gn 表示[ɲ],如gniang(娘),字母n也可以表示[ɲ],而且更为常见,如nin(人)、ni(日)。多字一音为拼写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随意性,增加了认读的困难。
3.某些字母并不发音,仅用作符号。其一是字母q,用以表示此音节应读作入声。其二是字母r,现存资料显示,这一符号至少有如下作用:(1)m、n、l这几个次浊辅音声母读阴调类时,加在声母后面以示与常见的阳调类字的区别,例如:没 mraq、蛮 mran、呒做 mr、眯 mrie、阿娘(祖母)nriang、嬷嬷 mro、妈勒屄 mra、拉勒 lra、闷声mren、内内(拟声)nrae、哝哝(拟声)nrung等等。(2)m声母作语气词声调为弱化的或者说轻音时也用了这个符号,例如:阿姆嘛mr、甲长嘛mr、响嘛勿大响mr等等。(3)用这个符号表示儿尾,例如:小小羊儿siao siao hiang r等。
4.拼音方案不设声调符号,但重要处用元音双写的方法来处理,比如有一首儿歌名叫《卖小娃》,表示为:maa siao wan,以此重点说明“卖”与“买”在舟山话里声调的差异。
(二)拼音和书写规则
1.字母 g、k、x、gh 均有两读,在元音字母 a、o、e、u 前面分别读作[k]、[k’]、[h]、[g],如 gungniq(工业)、kemen(开门)、xaonin(好人)、gonghanhuo(讲闲话);在元音字母 i、y 前面分别读作 [tɕ]、[tɕ‘]、[ɕ]、[dʑ],如 Giusan(舟山)、kingyoe(亲眷)、xinwen(新闻)、ghiughiu(舅舅)。但也有例外,有时g与 i相遇仍读作[g],此时应在元音字母和辅音字母之间添加字母j,如gjiq shungguong(该辰光)。
2.名词无论单音节、双音节或多音节,均以单词为单位连写,例如hiu(油)、molu(马路)、xoulenshoe(火轮船);动词与名词相同,不论音节多寡,均以单词为单位连写,如zeu(走)、songfung(伤风);动宾紧密相连的词组往往连写,如kyoqvan(吃饭);多音节的形容词和副词通常也连写,如xyoqhung(血红)、giaoguan(交关)。然而,这只是就一般而言,实际书写时则往往因人而异,不甚规范。
3.每当连写的单词因前面的辅音与后面的元音相接而容易导致误读时,拼音方案采用隔音符号“’”将前后两词分开,恰如现行《汉语拼音方案》的相关规定。不同的是,舟山话拼音方案的隔音符号不仅用于元音字母与元音字母之间,而且用于元音字母与辅音字母之间,如ko’ng(抲鱼),辅音字母与辅音字母之间,如z’heu(之后)。
字母j在特殊场合也被当作隔音符号使用,例如hiujiqniq(有一日),不过,这种情况出现的频率很低。
二、“舟山话拉丁化新文字”文本及其译文和释义
据亲历者回忆,当年油印过多种《舟山话拉丁化新文字》文本,但大多已佚,如今尚能读到的仅有四个文本:《舟山群岛》、一篇无题短篇小说、民谣若干首、一册歌曲集。
(一)《舟山群岛》。油印本,32开,28页。这是一部乡土教材,在《舟山群岛》总题下共分6节:舟山的交通、盐、舟山的工业、舟山的农业、从前的舟山、新的舟山(未完成)。
(二)无题短篇小说。油印本,32开,52页(含插图一页)。全书共13节,讲述一个农民家庭的故事。
(三)民谣若干首(残)。油印本,16开,7页。共收民谣12首(其中一首残缺),另收新诗两首。
(四)歌曲集。油印本,16开,31页,共收简谱歌曲24首。
现将无题小说中的“阿哥”一节抄录如下,并配以舟山话汉字译文和普通话释义,读者借此可以对“舟山话拉丁化新文字”获得若干感性认识。
Aqlaq aqgou bi aqlaq aqgi dhou iqsw,nin giangliangxuangga(疑为ghianglongguangga之误写),siangmr faq dha xiang,ningo tung ngao ghi xuanmang.
Ghi nin hi shiang ningo dhieshiang,hi shiang moqshiang,woli iqngan shdheu,dinbho,lungl shaqguaqtinngang,iz banden tung dinl fongminshiang.Hiuliangzao aqgou daq ningo dangdoe,ghi sanghuo iq xiqloqle,zunggueush miq dhouz,dungzhangzhang,si ganggang,iqngan lou,tugi,zoliang,dhie,tungtung lungl shiang tidhunggu niang.
Hiu iqniq hiali,“dhin!bhan!”men tiq ginle,zeuginle lianggh nin,dhoul ghiangkiang gingin men aqgou nin,aqlaq tung lungl guaqguaq-deudeu,xaqsaq,am kje hiangz faqdeu,limong teubhong eu aqgou,daq heumenniang dhaocoq,sounin siaod,heumen hiahiu liangnin liqge,iqsin xiang:“deugh,faqcou!”laq iqbo daq aqgou kolaoleu!
Gjishungguong,dhogo tung xaqxuenl,am daq aqdia giqhueu keukeu-sinsin eu:“shgaleu,sisang,aqlaq zongdin fi sh coqgoul!”Ngo shga siu lral aqgou ishong,kielao gincaq.
Gincaq shoqleu:“mralaqbi,zongdinfi sh sianggungso guoediq,ngomen sh hyoeginfu palediq!”
Iqgh gincaq daq am tiqdao,iqgh daq aqdia teu ginki,huahiu lisnggh hyug kiangbin liaqliaq ghiao aqgou giaqliangdhu kao,eu ghi zeu,aqgou gashungguong nganli wulungguoeli baoz,giqgongl iqgy:“am,aqdia,naq xaoxaogiao gou niqz leu……”Huahiu sou hanhuo,baq ngo ghiaghia koq kile tinfaqiel.
Hobuoehiagh hyoqliang heukeu giaoguen liang,giq kjegje nggh ninjinz ghiao dhoulin den zeuki.
Den ngo zeugin woli,aqdia kindinga liqz,nganli fensao,giqhueu eu tie,am igin ghyoe kileu.
译文:
阿拉阿哥比阿拉阿姐大一岁,人长日良梗介,响么弗大响。人家统咬其懁猛。其人亦像人家簟匠,亦像木匠,屋里一眼锄头、钉耙弄了贼骨挺硬,椅子板凳统弄了放命像。有两遭,阿哥搭人家打短,其生活一歇落来,总归是蔑掇子,东撞撞,西扛扛,一眼箩、土箕、竹晾、簟,统统弄了像铁桶罐娘。
有一日夜里,“叮、膨”,门踢进来,走进来两个人,掇勒长枪,阵阵问阿哥人,阿拉统弄勒呱呱抖抖,吓煞,阿姆看样子勿对,连忙偷谤呕阿哥搭后门娘逃出。啥人晓得,后门也有两人立该,一声响:“对个,勿错!”啦一把搭阿哥抲牢嘞。
该辰光,大家统吓昏!阿姆搭阿爹只会口口声声呕:“是介嘞,先生,阿拉壮丁费是出过了!”我是介拉勒阿哥衣裳,牵牢子警察。
警察凿了:“妈勒屄,壮丁费是乡公所管的,我们县是政府派来的!”
一个警察搭阿姆踢倒,一个搭阿爹推进去,还有两个用枪柄掠掠朝阿哥脚梁股里拷,呕其走。阿哥介辰光眼泪呜咙管包子,只讲了一句“阿姆、阿爹,倷好好叫过日子嘞……!”还有啥闲话,拨我伽伽哭起来,听勿见了。
下半夜个月亮扣扣交关亮,只看见五个人影子朝大岭登走去。
等我走进屋里,阿爹揿钉介立子,眼泪粉燥,只会呕天,阿姆已经厥起了。
释文:
我哥比我姐大一岁,人长得竹竿似的,倒是不太爱说话,大家都夸他忒聪明。
他像是簟匠,又像是木匠,家里一些锄头、钉耙,让他弄得结结实实,椅子板凳都做得有模有样。有几次,哥哥给人打短工,活计一歇下来,总是手里拿着竹篾,这儿弄弄,那儿动动,不多会儿,箩筐、土簸箕、竹筐、簟,全都弄得跟铁桶似的。
有一天夜里,“叮、嘭”一声,门踢开了,走进来两个人,拿着长枪,连声问哥哥人(在哪里)。我们全都吓得浑身发抖,怕得要死。妈妈看样子不对,连忙悄悄叫哥哥从后门出去。谁知道,后门也有两个人站在那里,一声吼:“对的,不错!”咔嚓一下,就把哥哥捉住了。
这时候,大家全都吓昏了。妈妈和爸爸只会连声说道:“是这么回事,先生,我们是缴过壮丁费的。”我紧紧拉着哥哥的衣服,牢牢牵住警察。
警察骂起来了:“妈勒屄,壮丁费是乡公所管的,我们是县政府派来的!”
一个警察把妈妈踢倒,一个把爸爸推进去,还有两个用枪柄使劲朝哥哥腿肚子打过去,叫他走。这时候,哥哥眼泪含在喉咙里,只说了一句话:“妈妈、爸爸,你们好好过日子……!”还有别的话因我哇哇的哭声,听不见了。
下半夜,月亮格外亮,只见五个人的影子朝大岭那边走去。
等我走进屋里,爸爸直挺挺的站着,眼泪哭干了,只会叫天。妈妈已经昏死过去了。
三、“舟山话拉丁化新文字”的应用
“舟山话拉丁化新文字方案”虽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瑕不掩瑜,从总体上看,这个方案应该说比较成熟,显然已经跨越了研究阶段,成为一种可以实际应用的文字。凡是懂得舟山方言的人,经过短期培训就可以顺畅地阅读依据这个方案编写的文本;稍加努力,还可以把这种拉丁化新文字作为书写工具,用以替代难认、难记、难写的汉字。
“舟山话拉丁化新文字”堪称昙花一现,其创制与应用均发生在1948-1949年间短短的数月当中。从1948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的国内战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解放军实施全面反攻,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国民党政权已经风雨飘摇,朝不保夕。在这种形势下,中共在国统区加强了地下工作的力度,其中包括群众宣传工作,以期把尽可能多的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配合解放战争。“舟山话拉丁化新文字”的主要创制人杨良济恰在此时来到舟山,在地下党的领导下,从事“舟山话拉丁化新文字”的创制和推广工作。这种形势决定了该文字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它不是一种单纯学术研究和文化活动,而是紧密配合舟山地区中共地下党的工作,进行反蒋宣传的一种工具。
《舟山话拉丁化新文字》实际应用在两个方面。
(一)以此为工具,帮助知识分子学习粗浅的革命理论,并通过他们协助中共地下党进行宣传。从1948年下半年开始,定海简易师范学校学生屠云娣(屠敏之)、王雅卿(王瑾)、孙英甫(孙志芳)、王丽华(王梅玉)、杨良能(许明龙)等人,参加在杨良济倡议下组成的读书会,一边研读《大众哲学》、《社会发展史》,一边创制和学习“舟山话拉丁化新文字”。为了让更多的知识青年能够阅读这些书籍,而又不被当局发现,他们分工合作,将这些书籍翻译成新文字。与此同时,读书会成员协同中共党员叶清和,进步青年钱肖侠、王正谊、李隆华、励一鸣等人,创办了十六开本的油印新文字刊物《民主周报》,刊载本地新闻,揭露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和黑暗,介绍解放区人民的生活状况,传递解放军节节胜利的喜讯;此外还译载《时代报》、《北方丛刊》等进步报刊的文章。《民主周报》共出版22期,1949年3月停刊。此外,这批革命青年还用新文字编写和翻译了一批传单和宣传材料,在小范围内秘密散发。
(二)以新文字为媒介,向不识字的劳苦大众宣传粗浅的革命道理。今存四件新文字资料中的《舟山群岛》和因封面缺失而没有留下题目的那部短篇小说,都是以工人、农民、渔民等劳苦大众为对象的初级读物。《舟山群岛》是一部乡土教材,简述舟山的地理、物产、交通、工业、农业等等;从内容和讲述者的口气不难看出,这部教材的受众是不识字和识字不多的劳苦大众。我们甚至有理由推断,编者的初衷是以此为教材,在劳苦大众中推广新文字。那篇小说写的是一家贫苦农民在地主和保甲长的压榨下,连连遭遇不幸,后来村里来了一位知识青年(中共党员的化身),给他们读报纸,讲道理,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还教这户农家的一个青年识字。这个青年农民仅学了半个月,就能写字看书。从这个细节来看,这个青年学的大约就是拉丁化新文字。
四、“舟山话拉丁化新文字”的价值评估
“舟山话拉丁化新文字”在舟山政治史和文化史上都具有一定价值。
(一)现存文本和亲历者的回忆清楚地表明,“舟山话拉丁化新文字”的创制和应用是中共地下党领导下的革命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群青年在白色恐怖下不畏艰险,冒着被捕、被杀的危险,进行以文化活动为掩护的反蒋宣传,在黎明前的黑暗时刻巧妙地与敌人周旋,在舟山的地方政治史上留下了值得颂赞的一页。正因为“舟山话拉丁化新文字”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宣传工具,所以无论内容或语言都极具鲜明的政治立场和宣传特色。《舟山群岛》的作者在“新的舟山”一节中写道:“舟山是我们老百姓的,不是蒋介石也不是乌七八糟县政府的。”歌曲集所收录的歌曲,除了几首少数民族民歌外,大多是当时的进步歌曲,诸如“坐牢算什么”、“团结就是力量”、“民主进行曲”等,其中有一首竟然是选自解放区的歌剧《白毛女》中的“翻身歌”。为了凸显这些歌曲的政治含义,几乎每首歌曲都附有一段评语,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这支歌说起来蛮有意思。那时候在老政府底下,他们连学生讲话都不让讲,一些书也不许看,饭也不让他们吃饱。学生就团结起来反对,老政府就夜里搜查,把他们关在牢监里。”出于同一原因,“歌曲集”的编者还改写了一些歌曲的歌词,使之更加符合当时的形势需要。例如,如今已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在这个歌集中被称作“民主进行曲”,歌词也作了相应的改动:“起来,不愿作奴隶的百姓,用我们的性命争取新的自由,中国百姓到了最需要的时候,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要做中国的主人,前进!前进!前进!进!”
(二)“舟山话拉丁化新文字”在舟山文化史上也应占有一席之地,理由有二。其一,创制一种舟山话新文字本身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件,勿庸置疑,此事在舟山文化史上值得一提。其二,现存“舟山话拉丁化新文字”四个文本对于研究和保护舟山方言亦有裨益。或许是出于向下层劳苦大众进行宣传和当作教材使用的考虑,这四个文本的作者竭力追求通俗化和口语化,即使影响语法正确和语句通顺也在所不惜。也正因为如此,在这些文本中保留着许多舟山方言特有的词汇、语法现象以及少量民谣。“做风水”(刮台风)、“那和”(玩耍)、“呒素”(或许)、“毕夫”(不过)等词,如今恐怕只有少数舟山人尚能懂得。舟山话独具特色的叠字象声词,在现存的那篇无题短篇小说中相当丰富。“……介”作为描述句的语法结构,如:“人长日良[微软系统3]梗介”(人长得竹竿似的),颇似北京话的“像……似的”,如今在舟山话中已经比较鲜见。若干民谣则反映了当时的民情和大众心态,如“天怕东风雨,人怕床头鬼”,说的是男子对女子的提防心态。“乡长买田砌屋,保长吃鱼吃肉,甲长比狗还恶,小百姓弄得伽伽哭”,则是对地方长官丑恶嘴脸的写照。就此而言,“舟山话拉丁化新文字”这几个文本为研究舟山方言的历史演变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当然,这只是无心插柳的意外收获,并非当事人的初衷。
汉语拉丁化运动发轫于20世纪初期,瞿秋白、徐特立、吴玉章等革命家先后积极加以推动,热心于此的大多是左派人士。“舟山话拉丁化新文字”的主要创制人杨良济在金陵大学就读期间,积极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反蒋运动,思想左倾,此时已热心于拉丁化新文字的研究。在编制“舟山话拉丁化新文字方案”期间,他经常翻阅拉丁化新文字运动主将倪海曙的相关著作。此外,“舟山话拉丁化新文字方案”对同时代的“拉丁化新文字”亦即“北拉”拼音方案多有吸收。应该说,“舟山话拉丁化新文字方案”并非平地起高楼,而是在前人和同时代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舟山方言的特点创制而成;拼音方案显然受到“北拉”的影响,将n读作[?]便是一例。再则,“舟山话拉丁化新文字”并非孤例,仅在江南地区,在此前后出现的尚有上海话、温岭话、苏州话、无锡话、宁波话、温州话等新文字。由此可见,“舟山话拉丁化新文字”仅是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拉丁化新文字热潮中的一朵浪花而已。
1948-1949年间,《舟山话拉丁化新文字》曾经作为一种特殊的书面交流工具,在一个数量不多的特定人群中流行,尽管影响有限,但毕竟发挥过不容忽视的作用,理应留下真实的记载,是以为文。
后记: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承浙江海洋学院徐波教授热心指导,多位老战友热情鼓励和帮助,谨致深切的谢意。
注释:
①方松熹:《舟山方言》,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版。
②徐波:《舟山方言与东海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