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1-01-09齐晶莹
齐晶莹
(定海二中教育集团,浙江 舟山 361000)
一、调查说明与样本描述
本调查以华东某市4所中等水平初中(城、乡各2所)为研究总样本,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分别在各年级随机抽取一个班级进行调查,共计12个班级465人,具体为城市学生206人、乡镇学生259人,其中七年级143人、八年级154人、九年级168人。调查采用自编《初中生课堂学习有效性调查问卷》,经过多次试测修正后正式实施。调查的具体学科为数学、语文和英语三门主干课程,问卷内容包括课堂教学有效知识量等九个方面。调查共发放问卷465份,回收有效问卷459份,总体有效回收率为98.71%。为了确保学生对所调查课程教学有效性感受的全面性和真实性,调查安排在期中考试后进行。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课堂学习有效知识量
课堂教学有效知识量是指课堂教学知识总量中学生真正受益、理解、有意义的内容和信息。[1]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有效知识量越多,学习的有效性程度也就越高。那么,初中课堂教学有效知识量如何呢?调查结果见表1,表2。
调查表明,初中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较好。数学、语文、英语三门课程均有70%的学生能够理解掌握70%以上的教学知识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语文、数学、英语。统计发现,各学科间有效知识量差异非常显著,其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知识量最低。从年级分析,英语各年级间课堂有效知识量存在显著性差异,按年级由低到高排列有效知识量“90%以上”依次为38.5%、29.8%、17.6%;有效知识量“50%以下”依次为5.6%、9.3%、13.3%。这说明,英语课堂学习有效知识量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降低,且两极分化现象愈发严重。数学、语文各年级间差异不显著。
从城乡课堂教学有效知识量比较分析,两者之间差距较大。城市初中课堂教学有效知识量明显高于乡镇初中,其中语文尤为突出。另一方面,乡镇初中各科课堂学习有效知识量不足70%的学生数约是城市学生数的2-3倍。
表1 初中课堂学习有效知识量(%)
表2 城乡初中课堂学习有效知识量(%)
(二)课堂问题解决度
课堂问题解决度是指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课堂学习而得到解决的程度。课堂问题解决度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指标之一。本研究把课堂问题解决度分为“完全解决”、“大部分得到解决”、“部分解决”、“小部分解决”、“根本没有解决”5个层次,调查初中课堂问题解决情况。调查结果见表3。
调查发现,初中各科课堂问题解决度较高,选择“根本没有解决”的学生较少,在5%—8.3%之间,选择“完全解决”、“大部分得到解决”的学生在3/5左右,其累积百分比由高到低依次是语文62.3%、数学60.8%、英语57.3%。这说明,初中生的多数问题都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完全或大部分解决。从年级分析,九年级学生英语课选择“完全解决”人数由七年级的35%降至15.2%,而“根本没有解决”百分比由4.9%上升到14.5%。九年级英语课堂问题解决度远远低于七、八年级。从城乡分析,城乡课堂问题解决状况差距悬殊。城市学生选择“完全解决”、“大部分解决”的比例高于乡镇学生,而“根本没有解决”的比例明显低于乡镇学生,这说明,城市学校各科问题解决度普遍好于乡镇学校。
表3 初中生课堂问题解决度(%)
(三)作业有效度
作业是学生在课后所要完成的一定量的学习任务。内容精当、形式多样、数量适宜的作业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和巩固课堂所学内容。那么,当前作业对初中生的学习能否提供有效的帮助呢?结果见表4。
表4 初中作业有效度(%)
表4表明,初中生对作业有效程度给予高度的认可,各学科不同年级均有70%以上的学生认为作业“非常有效”和“比较有效”,各科选择“基本无效”和“根本无效”累积百分比均不超过7%。从年级分析,低年级作业有效度明显高于高年级。城乡对比分析,选项多集中在“非常有效”、“比较有效”及“一般”。这说明,城乡各科作业有效度都较高,但乡镇各科作业“非常”有效程度普遍高于城市学校,百分比之差在5%左右。
(四)课堂学习投入度
课堂学习投入度是指学生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学习的程度。如果学生课堂学习投入度低,就会影响其对课堂学习有效知识量的理解掌握,降低课堂学习的有效性。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学习投入度较高,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各科课堂学习“非常投入”和“基本投入”累积百分比均在80%以上。综合各科来看,英语选择“基本不听讲,很少投入”的学生数为4.4%,约是其他两门学科的2倍。从年级分析,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的学习投入度呈下降趋势。七年级课堂学习投入度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年级。从城乡分析,城乡各学科课堂学习投入度差异不显著。但通过对比各选项发现,城市学生的学习投入度略好于乡镇学生。
(五)课堂学习内容难易度
教学内容难易程度是影响学生理解掌握所学内容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内容过难,学生不易理解;教学内容过易,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学生容易将注意力转向其他地方。本研究以“你认为这门课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如何?”为题,调查初中生对教学内容难易度的感受情况。调查结果见表5。
表5 初中生课堂学习内容难易度(%)
表5表明,教学内容难易程度不适应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要。各学科间课堂学习难易度差异性非常显著,42%-56.4%的初中生认为学习内容难易适度,25.5%-32.5%的学生认为学习内容“很难”和“较难”,25.5%-27%的学生认为学习内容“偏易”和“很简单”。同时,随着年级升高,认为英语学习内容“偏易”和“很简单”的学生人数明显下降,而认为学习内容“偏难”和“较难”的学生人数增多;语文、数学各年级间差异不显著。此外,城乡间课堂教学内容难易度差异令人堪忧。三门学科普遍现象是乡镇学生认为学习内容“较难”、“很难”的人数均高于城市学生,而认为学习内容“偏易”、“很简单”人数均低于城市学生,城乡差异非常显著。
(六)课堂学习反馈矫正情况
及时有效地反馈矫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能够促进学生认知过程与结果的统一,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保障。有研究证明,通过一系列的反馈矫正程序,使至少80%的学生都达到传统教学情境下20%优等生所能达到的水平。[2]那么,初中课堂教学反馈矫正情况如何呢?本研究把课堂学习的反馈矫正分为“完全”、“大部分”、“部分”、“小部分”及“根本没有”5个层次,调查初中生课堂学习反馈矫正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各科仅有不足4%的学生认为教师“根本没有”及时有效地反馈和矫正自己的错误。这说明,多数学生的错误能够得到教师及时有效地反馈矫正。从年级分析,低年级“完全”及时有效地得到反馈和矫正情况要好于高年级,按年级排列该选项依次为数学七年级36.4%、八年级31.1%、九年级23.6%;语文七年级39.9%、八年级31.8%、九年级24.8%;英语七年级39.2%、八年级32.5%、九年级30.3%,整体呈下降趋势。此外,城市学校反馈矫正情况明显好于乡镇学校。城乡“根本没有”与“小部分”及时有效地得到反馈矫正累积百分比之差分别是数学11.5%、语文5.1%、英语7.1%。这表明,乡镇教师对教学反馈矫正行为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七)学习自主性积极性
自主学习作为一种学习能力,立足于培养独立的学习者,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本研究把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自主积极性分为“充分发挥”、“基本发挥”、“一般”、“基本没有发挥”、“根本没有发挥”5个层次。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初中生学习自主积极性不高。各学科不同年级间选择“充分发挥”和“基本发挥”的学生在40%左右,“根本没有发挥”和“基本没有发挥”累积百分比由高到低依次是英语19%、数学18.6%、语文15.9%。学科间差异不显著。从年级分析,低年级学生学习“充分发挥”程度好于高年级学生,具体表现为数学由12.6%逐渐降至8.5%,语文由11.2%降至4.8%,英语由21.0%降至9.1%。这表明,随着年级的升高,中考压力的增强,学生学习越来越被动,这方面应引起教师的重视。调查还发现,城市学生学习自主积极性发挥情况好于乡镇学生。城乡“充分发挥”与“基本发挥”累积百分比之差分别是英语8.7%、语文11%、数学8.6%。
(八)个别化指导
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原有知识水平等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而班级教学整齐划一的教学组织形式并不能满足全体学生的需要。为此,教师就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适时提供个别化指导,满足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取得进步。本研究把初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指导状况分为“总是”、“经常”、“有时”、“从不”4个层次,调查初中教师的个别化指导情况。
调查发现,约有50%的学生“总是”、“经常”得到教师个别化指导。从学科分析,17%的学生从未得到过数学教师的个别指导,人数近其他学科的2倍。从年级分析,各学科教师对学生的个别指导行为随年级升高而有所减少。其中,语文年级间个别化指导差异最为显著,七年级总是能够得到教师个别化指导的学生数为27.3%,而九年级仅为10.3%。另外,城市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指导情况略好于乡镇教师。
(九)课程总体感受
学生的课程感受包括很多方面,譬如学习兴趣、学科内容、教学风格等等,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出该课程的教学实施情况与教学有效性状况。初中生各科课程总体感受情况具体见表6。
表6 初中课程总体感受(%)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初中生各门课程总体感受良好。各学科不同年级间约3/5的学生总体感受为“优”、“良”,其累积百分比由高到低依次是数学、语文、英语。各学科不同年级间总体感受“差”、“很差”累积百分比由高到低依次是英语、数学、语文。说明初中生英语课总体感受最差。从年级分析,课堂总体感受“优”的学生数随年级的升高而降低。这表明,初中低年级课堂教学总体满意度好于高年级。调查结果还表明,城市学生课堂学习总体感受好于乡镇学生,数学尤为明显,英语、语文差异不显著。
三、提高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建议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初中课堂教学总体有效性状况较好,但我们仍发现其中存在着诸如学习内容难易度失衡等一些亟待改善的低效教学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几点教学建议。
(一)确立有效教学理念,提升有效教学行为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教育思想是确保教学有效实施的基础和前提。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初中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使得初中课堂发生了诸多喜人的变化。但上述调查发现,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低效教学现象,如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不能适应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要;仅有40%学生的学习自主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和“基本发挥”;部分学生未能得到教师个别化指导。有效教学的目标是着力培养学生三维目标的整合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获取课堂教学有效知识量的多少,更要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状态和行为,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和学习兴趣的提高。[3]因此,初中教师应及时将有效教学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掌控能力,及时对学生进行反馈矫正和个别指导,使教学真正成为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
(二)实施差异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调查发现,城乡、不同年级和学科间教学有效性差异较大。在调查的9个问题中,乡镇学校仅作业有效度略高于城市学校;低年级教学有效性明显高于高年级;英语有效知识量、学习投入度及课程满意度最低,且两级分化现象十分严重。为改善这些低效教学现象,初中教师应全方位实施差异教学。差异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达到同一水平,而是使全体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减轻课堂教学中两级分化现象,促进学生潜能的最大发展。因此,初中教师,尤其乡镇学校教师,应认真分析学情,充分考虑并照顾到城乡学生以及学生个体间原有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方法等多方面的差异,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尝试改变原有教学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等实施分层教学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缩小城乡、班级内学生个体间的学习水平差异。另一方面,初中教师要从初中教学整体特点来把握学生的分化期,如初中英语的第一分化期为七年级下学期。在分化期间,教师需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状况,适时提供个别化指导,尽量缩小或避免学生间的分化差距,降低年级间教学有效性差距,尽量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加强学习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得出,初中生整体学习自主积极性不高,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大幅下降。受中考压力的影响,教师为讲解相关知识点和练习题便会不自觉地在教学过程中减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时间。学生自我整合、消化学习内容的时间随之减少,学习渐渐失去自主性,趋向于被动。然而,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学会如何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加强学习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习积极性的发挥。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会管理和调控自己的学习。如合理安排预习、练习和复习的时间;怎样进行预习、练习、复习。其次,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设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活动,也可适当布置一些自觉学习任务,并给予相对优秀学生以奖励,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1]宋秋前.高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有效性调查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9(5):18-21.
[2]黄小英.掌握学习理论及其对后进生教育的启示[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5,25(3):90-91.
[3]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