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教师的培训活动取得实效?
2011-01-01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1年1期
培训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
濮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郭力众
培训是由培训者和被培训者双方共同参与完成的,要想让培训活动取得成效,也必须双方共同努力。
从培训者来说,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针对性。目前的培训可以说是花样繁多,内容也涉及很广,如一线普通教师的业务学习、骨干教师的培养、名师进修、班主任的管理培训等,不一而足。但是,无论何种培训,培训者或是组织者,首先要加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这是培训能否有效的前提和关键。如笔者曾参与过一次培训,各个学校的各学科的老师都有,没有一个重点,也没有科目的侧重。而更让你想不到的是,当专家把自己的内容展示给大伙后,下面的声音一下子就起来了:原来这个专家讲的都是有关校长培训的内容,而各学校来的校长,恐怕加起来也不到与会总人数的十分之一。可以想象,当专家在上面讲得头头是道、激情洋溢的时候,下面的听者又能有几多兴趣、几多收获!如果在培训之前,能够做一个调查分析,看一看培训的对象存在着哪些问题?亟待解决的问题又有哪些?甚至可以给培训的对象提供一些可以举办讲座的专家的名单,让大家选择。这样的培训目的也许就更为明确,这样的培训也就更有积极意义。
参与性。我们平时所谓的培训的基本形式,就是专家的讲座或是视频,整个培训过程,就是典型的“满堂灌”。有些专家的普通话又不是很好,很多时候都会给人“不知所云”的感觉,甚至更多的时候你会发现,会场上会有很多瞌睡的面孔,这样的培训效果也肯定好不到哪里去。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也经常讲究让学生动起来,因为,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如果在培训的过程中,多一些互动环节,多一些让受训老师参与的内容,让老师们自己也参与到这个培训的过程中,效果恐怕就会与一般的培训大不一样了。
从被培训者的角度而言,也要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反思总结。培训仅仅是一个启迪、提高、充电的环节和过程。至于这样的环节和过程能否有利于自己的教学,我认为更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被培训者要有对所参与的培训内容的反思和总结。如:这样的培训自己的真正收获何在?培训所学的理论和自己的教育教学的结合点在哪里?如果运用培训所涉及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又会有什么样的问题出现?这样的反思,会让培训更多地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生动而立体。
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学习别人的经验或是理论,至于这些经验或理论是否适合自己,能否与自己的教学体验接轨,还要与自己的具体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还要落实到自己平时的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来,这样的培训才能有生根、开花、结果的可能。如果我们的培训仅仅是纸上谈兵,而不能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来,那么这样的培训只能是一个敷衍的过程,肯定不会有培训的实效,也自然达不到培训的真正目的。
加强教师培训后的实践指导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五十一中学/齐辉锋
教师业务水平、个人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教育专业机构的培训及来自一线经验丰富的教师的“传经送宝”。然而教育不同于机器零部件加工技能的学习,需要将教育的理念、思想、方法同个人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经过消化吸收并根据个人的情况加以创新,才能内化成一种能力。教师经过培训后,“充电”后的能量应及时进行储存、转化,而不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让这能量自然消耗殆尽。这就需要加强教师培训后的实践指导,从而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性。
一、强化教师由“应知”向“应能”的转化
无论培训时专家学者在台上的演讲多么精彩,列举的案例多么引人入胜,培训完后也不能就认为万事大吉了。培训完成后,应将重点放在教师由“应知”向“应能”的转化,做好培训后的释疑解惑。毕竟培训的时间是有限的,事后可以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多种途径及时解决教师在培训中或工作中存在的疑问,切实解决教师培训后跟着“感觉”走,甚至无从下手的状况,及时将培训知识转化成个人能力,提高个人业务水平和个人素质。
二、收集反馈信息,进一步拓展延伸培训内容
培训后收集反馈信息,能进一步了解教师当前的思想状况和工作状态,使今后的教师培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根据收集的信息,可以就某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创设一个平台进行共同讨论,有必要的话可以再进行一次专题培训,也可以请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现身说法,进一步完善培训内容。如此往复,推动培训内容向纵深拓展延伸,从而避免培训内容的虎头蛇尾、草草收场。
三、指导教师做好从实践到理论的转化工作
培训工作的开展,目的在于提高教师个人的业务素质和能力,用于改进今后的教学工作。而培训工作只是为教师提供了一次学习提高的机会和现场丰富的感性材料,或者是引进了一些全新的教育理念,而要真正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或把全新的教育理念贯穿应用到日常教学工作中,系统总结个人的教育教学经验,最终形成一套具有自己教学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理论,这离不开培训机构中具有较高教育理论水平的专家学者的进一步指导。在培训专家的指导下,“将教学理论转化成教学实践,如上好示范课、做教学反思、总结成功或不成功的教学案例;再将教学实践提升为教学理论。主要是做好调研和教育科研,如写调研报告,学会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研究教学,学会写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或者参与课题研究,善于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将经验转化为成果”,以促进教师个人从教学实践到教学理论的升华。
培训要切合教师的真正需求
山东省滨州市滨州实验学校/杨玉娟
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新课改的推进,广大一线教师面临着很多的挑战,为了让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但是,有些培训取得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培训过后,教师的收获不大,没给教育教学带来多大的帮助。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让教师培训取得实效?笔者认为,有效的教师培训要切合教师的真正需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第一,教师的培训者要走进一线,走进课堂,深入了解该地区的教育教学情况,与广大一线教师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不要花费不少时间和财力却得不到教师的支持。要把广大教师提出的实际问题和自身观察到的问题展开现场讨论,尤其对于教师非常关心和困惑的问题要给予一定的指导,与教师们一起制定方案,组织活动,让教师有一个参与操作、现场观摩学习的机会。
第二,教师培训要充分利用好校本资源,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师培训。例如可以每月开展一次优秀教师的全校公开课活动,让全校教师尽可能地听课、评课,写出听后反思,在此基础上写出具有个人特色的教案;可以开展每天或每周的“有话大家说”活动,比如,平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学生不完成作业、学生爱撒谎等问题,让教师们把自己一周来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或解决不了的问题以邮件的形式发给全校教师,能给予解决的教师可以通过邮件回复。也可以由教科处牵头,对每周反映最多的问题用一定的时间让广大教师一起展开讨论,寻找出可行的问题解决办法。 办法实行后,操作者要写出教育案例和反思及遇到的新问题,以便此方法能更加完善,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补充,每次的案例反思都由教科处来备案整理。
第三,教师培训切忌泛泛而谈,空话连篇。如今的一些教师培训聘请的一些教育专家作报告,听着感觉很精彩,其实不过是一些泛泛而谈,大道理一堆,方法也好多,可就是让广大教师操作起来无从下手,甚至有些方法已经过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根本起不到帮助作用,反而浪费了精力和时间,引来教师的一堆抱怨。
第四,充分利用好本校的刊物。这是一种智慧的源泉。虽然我们都在强调教师要多读书,可繁忙的工作让很多教师无暇去读书,学校订阅的各种教育刊物可以说基本上得不到很好的利用。学校可以安排图书管理员把每月刊物上的好文章(特别是教育叙事)复印下来,发给广大教师或教研组长,定期集体学习,做好读书笔记。现在有些学校的读书笔记大多是应付,起不到实际的作用,读书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只有积累得多了,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要知道,积累也是一种培训。
第五,要想使教师培训取得实效,必须安排好培训时间。选一个大家都有空闲的时间进行,最好不要在教师上班很忙的时候进行,因为繁忙的时候教师根本没法集中精力接受培训。培训可以每周周末抽两到三个小时进行,让教师既能休息又能安心培训。
“菜单式”培训最有效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朝阳小学/小溪
教师培训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培训的内容与教师的需求是否一致。要想使之达到一致,不妨学学餐馆点菜,也来个“菜单式”培训,看看教师都有哪些需要。
首先,教师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法宝。这是最基本的要求,特别是对于一些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来说更是如此,他们缺乏基本的教学技能,往往是一堂课下来,我们既不知道教师在教什么,学生也不清楚要学什么。翻阅他们写的教案,其中所列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倒是一目了然,可就是缺乏针对性。这些东西有不少是从现成的教参书上抄来的,并没有深入地钻研教材,没有研究学生目前需要怎样的内容和教法。对于这些教师,与其请权威专家给他们讲那些高深莫测的理论,还不如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介绍如何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及明晰教学重点,如何根据学生情况确定教学难点来得实在。相信这样的培训讲座教师爱听,也会有所收获。
其次,教师需要提升自己教育教学艺术水平的法宝。这又进了一层,对于那些已经有一定经验,但仍然无法很完美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教师,不妨用名师的报告进行引领。如因《在理想面前崩溃》一文而备受关注的重庆市小学教师刘承伦,曾因班级管理及教学不尽如人意而受到领导及家长的批评。魏书生在重庆的一场题为《享受教育》的经验报告,使他从“无措和焦虑的泥泞与荆棘中”找到了教育的感觉。经过几年的努力,他成为当地最年轻的教学能手、德育标兵、市级骨干教师。可以说,这样的引领恰如黑暗中的明灯,效果不言而喻。
最后,教师需要有助于形成自己教育教学体系的法宝。这当然是最高层次了。虽然一般人总认为教育教学体系离自己太遥远,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如全国著名教育专家丁有宽原本是一名普通的农村教师,但他几十年扎根农村,潜心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致力于以“读写结合、系列训练”为特色的教育科学研究实验活动,创立了独具一格的“读写同步、一年起步、系列训练、整体结合”的综合训练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体系。如果我们能安排这样的培训,何愁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呢?
正因为有上面的这些理解,我在参加培训的时候,总是利用各种机会向培训的专家提问。后来我给教师们进行培训的时候,也总是先问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内容。为此,我精心准备了《教育写作成就幸福人生》《读写结合训练基本技巧》《阅读与成长》《作文教学》等多个讲座,任凭教师们挑选。同时,为了使培训的效果更好,我从不照本宣科,而是根据现场的情况随机调整讲座内容,听过几次讲座的教师都说我的讲座是常讲常新。此外,我还在讲座之后与教师们互动,解答他们的疑惑,也很受教师们的欢迎。
农村教师需要有效培训
镇平县彭营初级中学/刁理虎
近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高度重视教师教育工作,把教师培训放在了学校发展的突出位置,收到了显著的效果,而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却相对薄弱:一是农村教师面广量大,二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大多学历较低,受过正规高等教育和专业训练的教师较少。农村教师的素质状况直接影响着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农村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培养人才的要求,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解决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无疑是发展农村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今后我们应当把教师培训的重点放在农村。
开设适合学校和教师需求的培训课程是实施教师有效培训的前提。应当看到,目前的培训工作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线教师想要的培训,培训机构提供不了;而一线教师不想要的培训,却被统一要求参与。很明显,这种与教师需求背离的培训效果必然是低下的。想要提高培训成效,需要培训机构在培训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和满足一线教师的培训需求和工作需要,以便制定出针对性强、内容合理的教师培训课程。教师培训应着眼于教师需求、立足于教学实践、服务于教师发展,这是教师培训课程设置首先要考虑的基本因素。
选择合理的培训方式是实施教师有效培训的关键。一般来说,教师培训的方式主要有集中培训和实践活动。集中培训往往以培训者讲授的方式,传递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培训的内容一般学术性较强而应用性较差,与教师的实际教学需求相差较远,在现实的教师培训中尽管流行但实效性并不能令教师完全满意。实践活动模式以受培训教师参与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提高教学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这种模式组织方式比较分散,参加培训的教师可以积极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学员之间可以进行讨论交流和切磋反思,并能得到专家的反馈指导、点拨提升。通过培训,教师就能在切身体会和交流指导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
“以校为本”的校本培训是现阶段开展教师全员培训的重要辅助途径,是整个教师培训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农村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关键还在于校本培训开展的数量和质量如何。因此,要重视并与教研部门多联系、多交流,加强对校本培训的研究、指导和管理。
要以课题研究为依托,积极开展农村教师的教科研活动。通过课题研究了解信息,交流经验,学习先进成果,推动工作发展。
依托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推动农村教师教育跨越式发展。远程教育工程利用信息超越时空传递的特性,克服农村学校因地域造成的“信息障碍”,用信息化推动农村教育的跨越发展。
城市学校支援农村。要通过选派校长和干部、交流教师、培训教师、送教下乡等形式帮助农村学校增强“造血功能”,帮助农村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和业务水平。
通过以上有效措施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将更加有利于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教育水平。
(本栏责编 再 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