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型课题研究把随堂课照亮

2011-01-01龚永兴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1年5期

  随堂课容易流于随意,不少教师往往只是确定了教学目标、重难点就去上,所以容易失去自己的思考,而没有个性的课堂往往也就失去了活力。微型课题研究正好可以弥补这个缺陷。如果教师每堂课都会下意识地从课题的角度去考虑一下:突出重点有什么方法,突破难点有什么妙招……这样,就能够带着思考走进课堂,载着收获完成教学。通过一阶段的随堂课实践,积累起解决某一问题的系列办法,进而在这方面形成自己的特长,这就是实实在在的专业发展。
  微型课题研究之所以能够对随堂课的改善起到实际作用,主要是因为它具有双重特征,一方面是有贴近实践、针对问题的草根性,另一方面又有学研结合、阶段思考的系统性,所以能够形成具有操作性的问题解决策略。往往经过一年半载的研究,就能够收到显著的效果,使自己在教学的某一环节或某一问题上既有想法更有办法,上出来的课带有自己鲜明的个性,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有一位老师根据自己的需要,确定了“小学中年级通过朗读指导提高学生感悟能力的研究”的微型课题。他的每一堂课都在尝试有效的朗读指导方法,包括整篇文章的朗读基调,朗读指导的重点语句,什么样的提示语有利于学生找到朗读的感觉,什么样的评价语能够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等。在取得明显成效后,他又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研究:朗读指导如何促进学生感悟、表达能力的提高,朗读指导如何与其他教学手段整合起来。随着课题研究的步步深入,他的课堂教学在学校里独树一帜,他的学生朗读能力、语文素养进步神速,他的专业水平也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
  和这位老师接触,我发现他成功背后还有秘诀:每天看一点,每天记一点。因为有微型课题,需要有一点研究的底气,所以他有空就找一些成功案例来学习,这样使他思路开阔,不断有新的想法冒出来;同时他每当觉得有收获时,就把自己满意的地方和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写下来。其实这些不仅仅是他积累课题研究的资料,更促进了他的学习和反思,使他进入了研究的状态,所以他是每天进步一点,最后由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
  微型课题研究不在于课题是什么“级别”,最重要的是它能引领我们持续地去研究问题,不断寻找改善教学的策略。微型课题就像是我们心中的灯塔,照亮我们日常的随堂课,指引我们专业发展的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