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的困境与对策

2011-01-01唐百锋

职业时空 2011年2期

  摘要:实践教育是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重要途径。积极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对于增强服务意识、确保党员质量,乃至促进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都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面临的困境,并从思想认识、内容选择、基地建设、人财投入、制度完善等方面提出了强化实践教育的举措。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培养教育;途径
  
  实践教育是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确保党员质量、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保证。积极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不但可以活跃党内生活,提升党性修养,凝聚组织力量,而且可以使思想理论与具体实践有效结合,不断增强教育效果,促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正确认识实践教育的意义,着力解决实践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实践教育的方法途径,切实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实践教育,增强培养教育效果,确保党员质量。
  一、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的意义
  1.开展实践教育是增强服务意识、树立党员形象的有效举措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大学生党员必须牢记这一根本宗旨,并积极付诸于实践活动。开展实践教育,不仅可以为大学生党员服务同学、服务群众创造机会和条件,也可以为他们接受群众监督、赢得同学信赖提供载体和平台,还可以为他们真正发挥优秀青年的凝聚作用、示范作用和带动作用营造环境和氛围,进而提高个体素质,提升党性修养,切实增强党员的服务意识,树立起党员的良好形象,扩大党组织的影响力。
  2.开展实践教育是提高学习效果、确保党员质量的重要保证
  对于大学生党员来说,理论的积累并不必然伴随着能力的提升,要想促使他们将思想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一方面,需要大学生党员自身的理解、内化和升华;另一方面,需要他们通过实践,把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和现实世界联系起来,在使之行为化的过程中获取新知、训练思维、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开展实践教育活动,是促使大学生党员再学习、再教育、再提升的有效形式,是提高理论学习效果、确保党员质量的重要保证。
  3.开展实践教育是促进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必然要求
  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党的理论培养和教育无疑对大学生党员起着思想引领的作用。然而,我们都知道,理论来源于实践,又终于实践,理论只有和实践相结合,才能使之得以检验,也才能使之得以升华。高校要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就必须将党的理论传递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就必须依靠实实在在的实践载体来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这就必然要求大学生党员广泛参与到实践教育活动中,通过实践锻炼和提高自己,影响和带动同学,促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二、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面临的困境
  1.认识不到位,意识淡薄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党员数量的不断增加,高校专职党建干部配备不足问题已经凸显出来,多数高校将大学生党员的发展、教育和管理等党建任务都放在了学生辅导员身上。而辅导员由于庞杂的事务性工作影响,精力和时间受到限制,在思想上对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的开展存在偏颇认识,认为实践教育活动不仅费时、费力,还会增加不安全因素,因此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大学生党员也由于学习、生活和工作等各方面的时间占用和思想压力,缺乏对实践活动作用的认识,往往在组织的实践教育活动中表现为意识淡薄,兴趣不浓,甚至存在畏难情绪,缺少激情和活力。
  2.方式不灵活,效果欠佳
  从现实来看,虽然已有部分高校在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上积极进行尝试,但还是集中校内多外出实践少,讲究形式多强调内容少,注重宣扬多贴近实际少,即使在校内开展还喜欢选择演讲赛、知识竞赛、义务劳动等形式单一、容易组织的活动。而在这些实践活动中,除了义务劳动外,大多数党员是作为服务者或观众参与的。久而久之,这些问题便导致实践教育活动内容不丰富、形式不灵活、参与面狭窄、组织要求和实际融入“两张皮”等现象长期存在,严重影响着培养教育的效果。
  3.经费无保障,动力不足
  在现行学生党建工作中,多数高校没有为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划拨专项经费,而是将其融于学生活动经费之中,这根本就无法满足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的需要。随着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校园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学生管理者在学生活动经费的使用上已经是捉襟见肘,再加上学生党员数量多、实践活动开支大、校外活动受限制(因安全、条件等问题)等因素影响,导致基层党组织尤其是组织者在实践教育活动开展上既没有保障又缺少动力,他们要么选择易开展、花费少、风险小的活动,要么就不开展,最终出现了“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导致大学生党员的理论学习脱离了生活实践,缺乏检验和提升的平台。
  4.制度不健全,有待优化
  虽然许多高校已围绕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出台了一些政策,也积极地对实践教育进行探索,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制度保障,常常出现考核监督不健全、经费保障不到位、评价激励不配套、实践基地不规范、活动内容不丰富、开展落实不积极等,这些问题致使部分学生党员不仅存在理论素养不高、自身定位不准、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而且还出现了思想不求上进、工作不讲方法、处事不论影响、活动不去参加等现象,甚至出现迟到旷课、学习倒退、考试作弊、言语偏激、不顾大局等与党员身份不符的行为,严重损坏了学生党员乃至党组织的良好形象。
  三、加强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的对策
  1.提高思想认识,重视实践教育作用
  不可否认,党的理论培养教育对大学生党员起着引领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当前形势下可以忽视实践教育。因为只有通过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具体行动,才能不断培养大学生党员服务群众、奉献青春的高尚情操,不断提升大学生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只有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才能不断增强大学生党员对党的感情,坚定理想信念。因此,必须切实提高对实践教育的认识,积极发挥实践的育人功能,尽可能地为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创设条件,以使他们进入更为广阔的实践空间,运用更为广阔的实践平台,接受锻炼,得到考验,增长才干,也让他们的理论素养得到提升、服务意识得到增强、党性品质得到锤炼,从而成为一个理想远大、信念坚定、道德高尚、责任强烈的共产党员。
  2.采取多种方式,丰富实践教育内容
  实践教育要取得良好效果,就要从内容到形式、从载体到方法上做到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形式灵活、贴近实际。一是内容选择上,必须深入调查研究,把握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的特点和规律,在尊重其需要和兴趣的同时,选择贴近思想、贴近学习、贴近生活的活动。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完全可以和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人生理想目标、个人价值实现等结合起来,开展诸如演讲比赛、参观农村示范村、创业英雄进校园等,通过这类活动的开展,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掌握理论,理解内涵,牢记使命,从而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二是方式方法上,必须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党员的理论层次和实践能力,分层指导,分类组织,选择适合他们年龄、专业特点的活动。如服务社会方面,可以和学雷锋活动、志愿者服务、生产实习、专业实训、暑期实践活动等结合起来,开展诸如“赴老年公寓奉献爱心”、“赴农村小学扶困助学”、“赴实习工厂宣传科教”、“赴城市社区志愿服务”等。通过这类活动的开展,让他们在尊老爱幼、支援农村、义务服务中履行义务,感受责任,体会光荣,从而反思自我、提高修养,夯实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当然,还可以组织学生党员去检察院、法院或劳教所听审、参观,组织他们观看红色电影、警示教育录像,听取优秀党员事迹报告等,让他们更加注重党性修养,提高政治素质,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党员应有的政治素养和高尚品德。
  
  3.建立活动基地,创建实践教育平台
  实践教育基地是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培养教育的重要场所。高校党组织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努力开拓实践教育基地,为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提供实践平台,使他们经常性地接触生活,了解社会,服务群众,提升修养,磨砺思想,锤炼党性。具体来说,一是借助高校党建优势和大学生专业特长,联系当地厂矿、企业、农村或社区建立实践基地,挑选一批基础理论好、综合素质高、示范作用强的大学生党员,让他们每年集中一定时间去挂职锻炼,开展理论知识、方针政策等的宣讲,参与基层党建工作,这不仅可以为基地党建工作带去信息和活力,还可以使大学生党员接触基层,了解社会,拓展视野,学以致用,从而进一步提高理论素质,增强服务意识,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二是运用学校正面引导和社会反面事例相结合的方式,联系当地检察院、法院或劳教所建立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大学生党员去听审、参观、座谈等,让他们了解各类腐败现象产生的过程及其对国家、社会造成的危害,引导大学生党员深化认识,明辨是非,趋利避害,从而培养廉洁自律意识,增强党性修养。三是发挥革命历史教育作用,联系历史博物馆、革命纪念馆以及红色根据地等建立实践基地,每年利用暑期社会实践之际带领大学生党员去走访、参观、调查,引导他们重温革命历史、感受革命意志,回校后再组织面向入党积极分子谈体会、讲心得、展照片等活动,从而使他们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学习、生活或工作中讲党性,重品行,切实起到模范表率作用。四是利用自身优势,在学生公寓中建立实践基地,长期开展学生党员示范岗活动,让大学生党员在日常学习、生活或工作中,时时讲奉献、时时做表率、时时受监督,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公寓的日常管理,还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党员的形象,带动和激励更多的大学生。
  4.加大人财投入,保障实践教育运行
  要保证实践教育活动长效运行,高校必须加大人力、财力的投入。可以说,专职人员的配备以及充足的经费、配套的设备等,都是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活动正常开展的基本保障。首先,领导要充分认识,高度重视,为院系配备从事学生党建工作的专职人员,以保障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常规化和规范化,如聘请离退休老同志担任特邀党建组织员等,以解决学生党建专职干部不足的问题。其次,高校要在预算内为学生党建划拨专项经费,提供相应设施,以保障学生党员开展实践教育活动有基本的设备和足够的经费,如采用党费返还、企业设立党员活动基金等,以解决因人财不到位而动力不足的问题。再次,也要在车辆使用、安排方面给予优先保证,这不仅可以为实践教育活动节省开支,也可以减少学生党员外出的不安全因素,从而解决带队老师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可以说,实践教育活动只要做到有专人分管,有计划、有措施、有制度、有保障、有行动、有落实,就一定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5.健全管理机制,强化实践教育效果
  要促进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的规范化和经常化,确保教育效果稳步提升,就必须加强管理,健全制度。一是健全管理制度,结合实际制定量化指标,建立学生党员实践教育活动考核卡,定期按照出勤、纪律、频次、效果、评价等要素进行量化考核,严格管理,增强大学生党员在活动过程中的外在约束力。二是出台激励政策,即在量化考核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按照一定标准,公平、公正地评选实践、奉献、示范等先进个人,并在党内评优、求职就业等方面优先推荐,做到弘扬先进,树立典型,从而在学生党员中形成“帮、赶、超”的良好氛围。三是完善监督机制,一方面,统一印制学生党员实践活动反馈表,让其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接受服务对象的评价和监督;另一方面,长期设立学生党员意见箱,定期开展问卷调查,并根据安排在校内公示党员活动内容和方式等,让群众定期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或不定期进行意见反馈,建立党组织、学生党员、党外群众共同监督的平台,使学生党员的语言行为得到约束,政治觉悟得到提高,服务意识得到增强,良好形象得到彰显,表率作用得到发挥,从而有效提升实践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钱和友.关于加强学生党员实践性教育的思考[J].职业圈,2007,(6).
  [2] 吉泓冰.试析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