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经验对我国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启示
2011-01-01满帅
职业时空 2011年2期
摘要:我国继续教育发展十分迅速,可是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尤其是中职继续教育。文章对国内外继续教育的发展进行了一系列对比和阐述,就中职继续教育现状和未来发展空间提出了一些设想。
关键词:中职继续教育;双师型;趋势;现代信息技术
继续教育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目的是培训工程技术人员。在随后的30多年里,各国也开始关注继续教育领域的突出成果,至20世纪中后期,各国的继续教育工程已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其中,法国作为全世界第一个为继续教育立法的国家。通过规定“培训假期”的修改补充法令以及1987年颁布的新规定:工程技术人员“有权向其雇主要求享受培训假期”、“在同一行业工作两年以上,其中半年为本厂厂龄的职工,都可享受500小时带薪培训假期的权利”。直到今天,法国的不少企业每年约有1/3以上的工程师和管理人员脱产或半脱产接受继续教育。
在各国大力提倡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各类继续教育机构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对各领域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升作出了巨大贡献。例如:美国在继续教育工程上拥有百年的历史,参加过继续教育的人数多达2500万人,并且还在以每年100万人的速度增长着,为美国的职业发展和职业进化提供了基本条件。据统计,我国也有近千万人参加了适应本职工作需要的培训。继续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人才保障。继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还可以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熟练水平和职业素养,能够为社会的稳定及国家持续化建设奠定基础。
一、我国继续教育的现状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继续教育的引入上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并不缓慢,初步形成了一套以政府调控为主的继续教育体系。自1978年至1998年,我国共扫除文盲7693万人,全国有2/3的县(市)非文盲率达到95%以上,城镇职工中基本扫除了文盲,基本教育取得快速的发展。同时,自1979年至1998年,参加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的农村劳动者达5亿人次。
只是,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仍然受到人才结构整体层次较低的制约。据统计,我国每年普通高校正规继续教育的接受者约有10余万人,全国接受各种类型继续教育的总人数大约有100万。这与我国3000余万中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存量专业队伍相比,规模太小。
此外,我国的继续教育缺乏灵活性和适用性,在教育形式上接近僵化,“满堂灌”或是放任自流的“自学”形式居多,许多继续教育课程与受教育人员的实际工作需要严重脱轨。
并且我国的继续教育在政策法规方面依然劣势,我们并没有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积极地制定法律,仅是依靠各级政府部门颁布一些行政命令或者相关规定来进行管理,即便是在教师法中有提到教师继续教育的问题,也只是作为一项权利和义务而一笔带过。这直接造成了各方机构责任不明确,分权模糊不清,管理能力不强,不能有效地协调各个管理层之间的关系,为建立良性高效的宏观管理体系和教育过程高效的运行带来了难度。
二、中职继续教育的现状和弊端
中职教育后除上述讨论的状况外,还具备一些自有特性。因为继续教育与中职教育作为不同种类的教育个体,两者的联系更为紧密并且具有一定的依赖性。
中职院校吸引人才的能力有限,却又需要大量具备双师能力的教育人才。从这一侧面来看,中职从教人员的要求似乎蛮高的,遗憾的是低人才吸取率为中职教育的人才结构竖立了一道壁垒,这时中职继续教育就在其壁垒内部发挥了重大作用。因为许多从教人员通过继续教育来提高自身素养和能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双师型”人才。
但遗憾的是,我国的中职教师收入并不高,由于经济情况的限制,在对继续教育的学校、学习地点和专业学科的选择上要求比较苛刻。有继续教育的高等院校距离太远、距离近的不是自己想继续进修的专业等诸多问题。换句话说,就是我国开展继续教育的高等院校还不够多,所开展的专业学科还不够完善。以美国为例,3200所高等院校里有2/3都在开展继续教育,而且重视程度不亚于正规教育。而日本甚至设立了中、小企业大学,并在各地设立分校,为企业员工和需要理论与实践关联较大的技术人员提供进修机会,这类院校不失为“双师型”教职员工接受继续教育的一个好去处。
三、中职教育发展对策
(一)中职继续教育应取得政策主动权
我国在面对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立法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只有法律、法规的良性监督和有效制约才能发挥中职继续教育的优越性。在这方面起步早的西方发达国家,继续教育法案已是形形色色,卓有成见。我国要在中职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上取得突破,就必须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利用庄严的法律来规范和完善中职继续教育体制。
(二)中职继续教育应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中职继续教育应借鉴发达国家已取得的优秀经验。尤其是德国的双元制——“一元是职业学校、一元是企业培训”,这种校、企紧密结合的形式很是独具特色,在企业、机构、学校内部展开的继续教育造就了内外兼修的学习体系。
国内一些教育改革比较早或者资金比较雄厚的学府已经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取得的效果非常显著。只是中职院校在资金面上一直存在困难,大多无法达成有明显推动作用的校、企结合模式。
(三)中职继续教育应跳出形式束缚
中职教育应该走出固定模式,在全业内、全领域范围开展继续教育。并且正视自我提高、自由学习、业内探讨、企业培训、技能操作等这些非证书教育,尤其体现在以下五方面。
⒈心理健康方面。加强中职教师心理调控能力和教育心理学的掌握和运用。
⒉职业修养。巩固中职教师的职业修养和职业道德观,强化责任意识,增强内驱力。
⒊知识拓展。强化知识层次,向深度和广度领域发展。
⒋教学模式的精进。以研讨和学习的模式,将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教学水平推向新的高峰。
⒌“双师”教育。对中职专业课教师提出具备“双师”水平的要求,通过继续教育完善自我。
这样的中职继续教育理念,具有高度的自由性和灵活性,符合实际应用。在日本,许多企业的内部就有自己的继续教育机构,负责在内部进行培训式的继续教育工作。
(四)中职继续教育应与现代信息技术联姻
⒈理论学习方面。报名上课、固定时间、固定地点、集中培训这种十分传统的教育形式,依旧是现阶段继续教育的主流。如能大范围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网上同步课堂、网络实时课堂、网内答疑等先进手段,那么中职继续教育一定会得到蓬勃发展的新机遇。
⒉技能操作方面。不断强化技能实际操作的熟练度,是技术工作领域里唯一不变的话题。可是当那些对实践水平要求较高的专业课(任课)教师在接受继续教育时,过于偏重理论讲习的弊端就突显出来了。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或者是设备的缺乏,或者是操作机会不多或者是操作的时间不充分等问题造成的。现代信息技术或许可以为我们解决此类问题,我们可以利用高科技成像技术,通过编程制作软件,对实践场景或实践设备进行高度模拟,就像飞行员的模拟试飞,海军的模拟舰艇驾驶那样。尤其在医学中职院校中,仿真模拟一些手术操作,贵重设施、器材的使用等场景,让中职教师们在继续教育的过程中,不但自己得到了锻炼机会,同时也对这种科技应用进行了学习和掌握,并使之体现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
(五)中职教育应得到各方鼓励与支持
在世界各地,发达国家都在持续大手笔地对继续教育产业进行投资,以期望得到更多的社会回报。在中国,政府的参与还有些力不从心,激励机制尚显缺乏,更多的鼓励和支持来自于企业及院校机构。
资金方面,发达国家每年数百亿美元的资金投入和奖励。而我国中职继续教育仍然固守在报销相关费用的基本环节中,而无力进行一些实质性的奖励支持。如果政府和企业及院校机构能承担起鼓励者的角色,对接受中职继续教育的教师进行一些奖励措施,并在工作分配或者教学活动领域给予一些倾斜和肯定,以此来体现继续教育所带来的实效性,那么中职继续教育将会逐步走向繁荣。
参考文献:
[1] 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 江宇静.中职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