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3+1”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2011-01-01于建军耿建暖张立新王建祥苏枋

职业时空 2011年2期

  摘要:随着高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社会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人才的大量需求以及对企业家队伍的培育要求,加上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严峻就业压力,创业教育作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已日益重要。为此,文章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着眼点,深入分析和探讨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培养模式制约创业教育发展的诸多因素,在广泛调研和深入论证的基础上,重点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教育培养模式进行了“3+1”创业教育培养模式探索。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教育;调研;培养模式;探索
  
  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探索、冒险、创造精神和从事各项事业策划乃至创办新企业的知识与技能的教育,注重把创业精神和开拓技能的培养提高到和学术性、职业性同等重要的地位。在当前形势下,对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适时进行创业教育改革,鼓励大学生创业并不是片面鼓励大学生办公司、当老板,而是重在培养和提高创业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
  一、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现状
  相对于欧美等起步较早国家而言,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教育,具有起步晚、层次低等特点,仍处于萌芽探索阶段。近年来,国家虽积极倡导,但受政策与法制、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特别是对构建创业教育理念,改革教育内容与模式和师资构成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和目标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讲,实施创业教育,两个发展方向要做到协调统一,一是要向职业化方向发展,二是要向培养个性发展的多元化应用型创新人才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有专业知识教育,又要做到职业教育,做到学术、技术、职业三者的有机结合,突出个性化和创造性能力。但经调研发现,现在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向重实践应用技能培养改革的同时,也暴露出来许多误区,比如,“考证热”就在悄然升温,学生手里拥有的证书多了,但证书的含金量却小了,应用实践技能并没有得到有效提高。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人才培养定位偏重于应试教育,没有侧重于创业教育。
  二、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制约创业教育发展的原因分析
  1.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
  在创业教育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模式既要体现专业性,又要体现应用性、职业性培养。而传统教育模式偏重于专业知识的传承和教授,具有类同性、专业性、培养方式单一性和社会沟通欠缺性等特点,在培养过程中忽视了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不同院校、同一专业培养的学生相似度较高,没有自己的特色和特长,加之又缺乏和社会的有效沟通和锻炼,使得许多大学生在就业和创业等问题上,缺乏有效的竞争力和创造力,导致许多大学生“毕业即意味着失业”。因而,在现阶段,有必要进行由传统教育向创业教育的转变。
  2.传统教育模式制约创业教育发展的原因分析
  (1)人才培养目标没有向创业教育方向转变
  当前的培养目标仍偏向于专业知识人才的培养,从高等教育长远发展来看,向创业教育模式转移是发展的必然,其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要明确。当前的教育培养模式,偏向于专业知识学习,其实践过程也是围绕专业知识而展开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创业技能的培养,这就势必造成创业技能匮乏,缺少社会竞争力。
  (2)有效的创业教育体系尚未形成
  从调研情况看,现在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近年来开始重视创业教育的培养,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仅仅是在培养方案中添加了几门相关课程,并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的创业教育体系。分析其原因,在于缺少能够准确把握和预测时代发展趋势的改革理念和有效的人才储备,其中涉及到两个实际问题使得进退两难,一是创业教育改革路在何方,二是创业教育师资严重短缺。
  上述问题,经笔者调研发现:①在创业教育改革方向问题上,许多高校已意识到应对当前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但改革改什么,向什么方向改,受诸多因素影响,大多数仍处于观望和初级摸索阶段。②在师资构成改革问题上,经过对许多高校师资情况调研发现,存在两类情况:一是“毕业任教型”。多数教师是从学校走向学校,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创业能力。二是“所谓双师型”。一部分教师因为拥有各类证书而被归类为“双师型”,但深入分析其双师资格,发现许多证书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也不利于创新教育的发展和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3)创业实践缺乏有效引导和资金、政策扶持
  调查发现,在大学生创业问题上,存在着盲目性,缺乏有效引导。创业萌动,资金无所求;创业启航,门槛难跨越;创业激荡,经验较匮乏;再加上缺少人际关系网络,抗风险能力差,缺少有效管理企业的能力等等,导致创业的少,创业成功的则更少。分析其原因发现,这与当前高校传统培养模式不能较快适应社会新形势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制约了大学生创业潜力的激发和培养。
  创业实践还需要必要的资金支撑和政策支持,目前解决学生创业实践的资金除了政府设立的创业基金外,还有企业和学校设立的创业基金等。但从国内当前形势来看,这类创业扶持基金设立门槛高、基金少,可谓“杯水车薪”。对在校大学生来讲,当前在校生获取学校扶持基金的形式重点在于参加国家、各省市举办的各类创业大赛等活动上,难以形成规模,也影响了创业教育的开展。
  (4)创业教育缺乏创业基地的支撑
  创业实践必然要有基地支撑,当前创业基地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创业实体,如科技园区等;另一类是可模拟实际创业的环节和有相应配套设施的特殊功能场地。从笔者所在地区高校调查情况来看,上述两类创业基地仅是部分国家重点院校具备,对大多数普通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仅能做到保证教学正常运行,离整体开展创业教育实践,还有不小差距。
  (5)高校创业教育改革力不从心
  在当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已是大势所趋,但在教育模式改与不改,创业基地建与不建等问题上,高校备感沉重。一方面,社会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创业教育改革,但是社会又不愿担负创业教育改革相应的义务,而是把创业教育改革的重任推向高校;另一方面,高校自身由于众多因素所限,很难自己担负起创业教育改革的重担,因而在创业教育改革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3+1”创业教育探索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对当前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趋势进行充分调研,在此基础上经过广泛论证,结合自身实际,切实把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框架内。
  2.构建完善有自己特色的创业教育培养体系,实行“3+1培养模式”改革
  在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知识教育以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为目的,而创业教育则以提高劳动者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为目标,注重培养与发展全民的“首创精神”。二者比较,知识教育是基础,创业教育是实践、应用与发展。因而,在创业教育培养体系创建上,应实行“两条腿走路”的培养路线,改变过去四年一贯制教育为“3+1培养模式”。
  “两条腿走路”即一条腿走专业知识培养,一条腿走创业教育培养,两条腿走路步调要协调。把传统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改革为以形成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按照能力培养和能力锻炼为主线。一方面为大学生构建合理的、具有开放性的知识体系结构并且使其具有一定专长;另一方面将创业教育贯穿于专业课程、学科建设等整个过程,并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再学习能力,适应社会能力等,适时调整专业知识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寻找社会的切入点。
  
  “3+1培养模式”即:利用前3年时间完成大学期间所有的基础、专业学分课程和创业配套相关知识类课程(如创业实务、企业管理等课程);最后一年时间重点开展创业和就业实践,在此基础上从教学、实践、与社会接轨等多方面形成对学校所学和为社会所用的对接,使学生既掌握专业知识,又有初步的创业知识、创业历练和企业的运营管理经历,并针对自己的创业和就业情况,结合自己专业撰写毕业论文报告。
  3.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当好创业教育的领头人
  创业教育的体现离不开经验丰富的引导者,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大多数缺乏相关历练,较难扮演好引导者这个角色。这就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切实制定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相关政策和制度,积极推行“走出去,引进来”政策。即,积极引导教师到企业和社会兼职,并创造条件加强相关应用技能培训;同时,聘请有经验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授课讲学、做报告等,当好创业教育的领头人。
  4.主动出击,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产学研合作创业教育模式
  当前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是闭起门来搞教学,缺乏与社会的有效沟通,结果导致所培养的人才不适应或滞后于社会需要。在此背景下,高校应主动出击,合理组建相关团队,通过多种方式开展符合本校学科特点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做到以科研促进教学,如,实行校企共建的合作模式,联合培养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创业教育的需要。
  5.积极探索合理有效的人才评价机制
  在公正、公开、公平前提下,积极探索创业实践经历等可转换学分的评价机制。对于人才评价机制以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并有效服务社会等为依据,充分体现人性化与灵活性,有效推动教学改革。
  四、结语
  创业教育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中国教育体制深化市场导向改革的必然选择。通观美、英、法、德、印等创业教育起步较早国家的发展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创业教育的成功离不开许多共同点,即政府高度重视、立法有效保障、政策引导扶持、管理机构完善、运行机制科学、高校积极改革、社会广泛参与、多方搭建平台等。从政府、教育机构、社会团体等多方面组成一个有机共同体,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才能有效推动创业教育的发展。对于我国国情来讲,总结国内外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除了教育机构自身进行创业教育改革外,还应着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①国家创业政策的有效扶持和引导;②社会公众思想意识的有效转变;③企业的有效配合和参与;④培养方式的有效转变,变高校独立培养为政府、教育机构和社会联合培养等。
  参考文献:
  [1] 李家华,等.创业教育中国报告(2010)[R].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2010.
  [2] 麦可思(MyCOS)-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09)[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北京:国务院,2010.
  [4] 齐平,朱家勇.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调整及其实现之策略[J].高教论坛,2010,(6):51-53.
  [5] 胡轩魁,吴艳.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地质教育,2008,(1):60-65.
  [6] 于建军,耿建暖,等.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对高等教育培养模式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0,(7):21-22.
  [7] 朱先奇.构建中国特色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N].光明日报.2008,(4).
  [8] 董晓玲.国外创业教育政策比较分析与启示[J].消费导刊.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