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课程对中职校企合作的影响
2011-01-01史旦旦马洁虹
职业时空 2011年2期
摘要: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正处于深刻变革阶段,项目课程是这场变革的重要主导理念。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开发和实施项目课程会对校企合作产生一定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当前中职校企合作的现状,指出中职学校实施项目课程有利于校企合作的发展,并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项目课程;校企合作;中职学校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其目的在于加强课程内容与工作之间的关联性,整合理论与实践,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效率。国内很多学者认为项目课程教学体系是建立在“以典型产品引领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已得到了我国职业教育界,尤其是中职教育的广泛认同。
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指职业院校与企业、行业等机构合作,充分利用学校与行业、企业的教育资源,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培养社会所需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学校运行机制。校企合作通过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全面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未来劳动者的素质。
由于许多中职学校的学科课程脱离了企业岗位的需要,实训基地建设无法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培养出的学生不被企业接受,学校不能得到企业信任,无法与企业促成合作,无法引进企业的资源如设备、教学人才、就业机会等。
当前我国职业学校所面临的校企合作的困境主要表现为:国家宏观指导力度不够;“校热企冷”,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积极性,合作程度不深;职业院校自身优势不明显。研究者认为项目课程是有利于校企合作发展的,项目课程模式为校企合作提供了载体,提高了职业院校自身优势,加大了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一、项目课程为校企合作提供载体
当前我国中职学校的校企合作方式主要有“实习就业基地模式”、“半工半读模式”、“订单培养模式”这几种。
当前职业学校的校企合作采用第一种和第三种的模式较多,但从总体来说,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发展普遍流于形式,停留在一般合作的层面上。所谓一般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时间在3-6个月或更长,这种校企合作方式是临时性的,非常不固定,是校企合作中最简单的。一般合作中学校与企业没有建立紧密和切实的合作关系。
职业学校实施项目课程后,由于项目课程是来自于企业岗位工作的,学校需要了解企业,寻求企业合作。职业院校要主动向企业宣传办学特色,推荐学生技能水平,经常请企业领导到学校来了解学校的真实情况,感受学校的文化氛围。由校企双方领导组成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定期通报各自发展情况,以便主动为企业服务。
教师和学生接受项目课程模式后,会了解企业生产流程、了解产品工艺规范,学校与企业合作可以真正接轨,与企业的合作更加细化,如企业生产与学校教研结合,企业为学校提供设备、指导教师和学生操作、对学校教师进行培训、安排学生就业等。当校企合作进入较深的层面时,校企双方会制定某一阶段的教学计划,前2年在校学习,最后一年实训或实习,这种模式就是“2+1”模式,比较固定,有利于学生就业,也有利于企业选拔人才。
项目课程还有利于校企合作进入更深的层面,即深层合作,企业不仅安排学生顶岗实习,还为学校教师进行培训,负责学生就业,学校与企业全面合作,长期而稳定,双方会签订协议,实行“订单式”培养。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学校和企业共同组织教学,企业为学校提供原料和设备,甚至校中办厂。总体来说深层次的校企合作的发展趋势是“教室与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作业与作品合一”。
项目课程模式下教学场地模拟真实工作环境,指导教师专业能力等同车间师傅,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符合技术工人要求,项目教学中专业知识与技能整合学习,学生作业是完成工作任务或制作产品,这些项目课程模式的特点全部符合深层校企合作发展趋势,项目课程模式有利于校企合作的加深。
项目课程模式让校企合作有了切实的可以依托的桥梁,换言之项目课程模式加强了校企合作的纽带,学校不是闭门造车,而是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项目课程是校企合作的载体,不再是学校发展的空洞之谈。
二、项目课程有利于学校品牌建设
中职教育校企合作应当实现学校和企业平等互利,相互补充,整合学校与企业的资源求得“双赢”的局面。项目课程使得学校了解企业的需要和企业的发展概况,学校能够提高自身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有利于学校打造教育品牌,形成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学校发展战略。
(一)有利于校本课程建设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需要开发适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地方课程,即职业学校要开发适用于学校和地区实际的课程,也就是校本课程。项目课程使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视角从狭窄片面的学校自身走出,开始转向人才培养目标、企业岗位需要,使校本课程建设具有方向性,并且效果显著。
项目课程与企业发展关系密切,是根据区域经济的需要开发实施的,它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关注办学的现实条件、关注专业特色的形成,符合校本课程根据地区、学校、师生的差异,开发实施具有地方特色、学校特色的课程建设思想。项目课程来自企业岗位任务,与企业的发展一样保持着动态性,随着科技发展不断地进行项目更新,这一特点也与校本课程紧随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进行建设相符合。
校本课程建设是明确办学定位、打造自身品牌的最佳途径,项目课程有利于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有利于学校品牌建设。
(二)实训基地建设合理化与管理体制的优化
实训基地建设也是学校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项目课程模式下实训基地建设以项目任务为单位,对应真实工作情境,改变实训内容的验证性和滞后性,配备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实践。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和实践需求,间接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实训基地建设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校园准职业人文化氛围的形成。
项目课程模式下,中职学校能够构建校部二级管理体制。校部二级管理制度充分调动了各部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学校管理引进企业管理的理念与内容,强化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和市场意识,学校教育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主动与市场接轨,全员参与的工作体系。科学的管理促使中职学校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做好长远的发展规划,打造和经营具有品牌魅力的中职学校。
学校自身品牌的建设,意味着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增加与企业谈判的砝码,学校可以扭转“校热企冷”的局面,吸引企业向学校投入各种资源,与企业处于同等的位置,不是被动地为了与企业进行合作无条件无原则地向企业妥协,学校能够拒绝企业不合理的合作条件,一切从学生出发。
三、项目课程加大了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
校企合作呈现“校热企冷”是两者目标上的根本矛盾决定的,企业追求的是生产和经营的利润,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学校追求的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企业不愿意承担无偿为学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任务,教育由于长周期性致使学生毕业后,所学知识技能滞后于科技发展,被市场和企业淘汰。企业认为与学校合作,为学校提供资源并没有得到学校所描述的发展战略上的实惠,反而是种浪费和负担。
(一)学校的校企合作原则
校企合作中学校应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胜任企业工作的人才,注重自身品牌建设。而项目课程的出发点就是企业的工作任务分析,抓住了校企合作的大方向;项目课程的目标正是培养一批胜任企业岗位工作的人才,与校企合作建设原则相同;实施项目课程模式,学校在专业建设上更具优势,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做出学校的品牌,得到社会认可。
学校实施项目课程后,学校的培养目标有所调整,学校要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技术人才,不了解当前行业和企业发展不做调查,学校想当然地设置专业、编排课程是不可能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的。项目课程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实训基地建设的合理化,这些转化使学校办学与企业需求紧密地联系,专业设置符合企业的人才需要。
当职业学校的学生能够实现零距离上岗时,企业会对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产生信任,愿意接收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当企业面临人才缺乏的现状时,可以向职业学校下订单,或者是与学校协商联合培养,企业欢迎职校学生到自己的工厂中来观摩、实习,这些都是企业提高合作积极性的表现。
(二)增强企业的主动性
项目课程模式增加了企业与学校的互动,学校和企业真正地交流,参与合作。学校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企业了解学校的办学现状。由于项目课程的开发设计需要企业和行业的技术人才和专家的支持,对于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人员而言也是行业、企业了解学校的机会。在此之前,企业不了解学校的办学实际情况,期望学校可以独立地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不想为培养人才承担责任,而开发项目课程的这个过程使企业认识到学校自身是无法培养出企业所需人才的,企业必须加入与学校共同培养的合作中,为学校提供设备、提供原料、培训专业教师、提供实践机会,只有企业自身积极主动地参与校企合作,才能够培养自己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崔文娟.项目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8,(10).
[2] 徐祥华.浅析校企合作的路径及选择[J].职业与教育,2009,(11).
[3] 张枝军.项目课程建设过程中校企合作机制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11).
[4] 张红旗.校企合作背景下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3).
[5] 王崇伟.校企合作模式探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6).
[6] 崔树平,张亚军.开发项目课程,编写特色教材[J].科技创新导报,2009,(6).
[7] 鞠志祥.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实施研究[J].江苏教育,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