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元制”教育理念下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探析

2010-12-31史菊林

职业时空 2010年11期

  摘要: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今职业教育探讨的热点问题,涉及到会计专业也是如此。文章借鉴“双元制”教育理念,目的是构建一种能适应国情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双元制;高职;会计;人才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会计教育属于会计应用型教育,它培养的是能够将会计理论运用于实践工作,从而转化为会计服务、会计信息等的人才,即技能型会计人才。高职会计教育的发展必须走培养实用型会计人才的路子,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高职的特色,让学生接受完教育后,能够具备高超的会计职业技能。因此,借鉴国外先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整个会计教育体系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德国“双元制”教育的优势
  1.“双元制”教育采用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
  “双元制”的培养目标为:一方面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另一方面特别强调关键能力的训练。换句话说,“双元制”的培养目标就是为使接受培训者具备一定的与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及合格的行为能力,除此之外,还必须培养学生作为劳动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即关键能力。
  2.“双元制”教育采用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双元制”模式的课程充分体现了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的设计思想。它以职业活动为中心选择课程内容,并确定了阶梯式课程结构。这一结构是一种建立在宽厚的专业训练基础之上的综合性的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的课程结构。它所包含的知识面广、深浅适度、综合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双元制”教育倡导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指以完成某项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具有某种行为能力(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策略与指导思想。它主张教学以引导为前提,以行动培养为根本的中心思想。行动培养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目标要立足在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上,使学生具有为解决一个技术问题或达到某一确定目标能自觉采取行动,独立思维的能力。
  二、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
  1.高职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
  (1)定位过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仅定位于“从事会计业务工作”的人才,显然跟中等职业会计教育的层次和界限没有拉开。高职教育属于大专层次,该层次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当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且具有独立从事会计管理工作能力的高级会计专门人才。
  (2)定位过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定位于“专才”,忽略了“通专结合”的培养目标。这种“专才”教育有其相应的特定工作能力,在传统的规范化和机械操作的工业社会中是适用的。但是,这种培养目标对于科技不断进步、经济飞速发展、时代变化日新月异、职业特点不停变更和个人职业频繁转移的今天是不适应的。
  2.高职会计教育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设置
  (1)传统的会计专业设置过于偏重理论和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实践教学,与实际应用联系不足;课程设置缺乏理论依据,结构有失合理,即专业课所占比重较大,而相关学科课程比重较小,甚至空缺。各科目之间“各自为政”,忽视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包括课程数量、授课内容等方面。
  (2)在授课内容上有很多重复之处,如《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两门课在变动成本、本量利分析、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货币时间价值、存货管理、长期投资决策等方面存在较多重复,但在开设课程时又完全独立地分两门课单独安排,《经济法》与《税法》也存在着类似问题,而且教师之间在这方面往往也交流不够。
  3.高职会计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大部分学校的绝大部分课程仍然是沿袭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传统教学手段:课本——讲稿——黑板——粉笔,即教师依据教材写出讲稿,再加上黑板与粉笔。传统的会计教学手段与传统的算盘加账簿的会计工作手段一样悠久。在会计教学方法上,目前基本上还是“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教师习惯,学生适应,等到课程结束时,学生也不一定能够形成对这门课的总体认识,更谈不上实践与操作,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4.高职会计教育的实践环节问题
  高职会计教育的实践环节也存在很多问题,如目前的会计实践教材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会计的实践教材应该囊括会计学的主要课程,即不仅应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还应包括税收、财务管理、审计等相关课程。但是目前的实验主要集中在前三者,后三者几乎没有相应的实践教材。这样一来,学生的实践学习不全面、不完整、不系统。
  会计作为一门操作性、实践性极强的课程,需要有与之配套的实践教学环境。目前,大多数高校都配有会计模拟实训室,以供学生会计实验、实习的需要。但是,与单位实际会计业务相比较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仿真程度较低。教学软件的建设上更是缺乏。另外,校外实训基地严重缺乏,虽然个别高职院校在校外设立了实训基地,但也一般以给对方培养人才为条件而设。
  5.高职会计教育的师资
  调查资料显示:“双师型”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实践经历缺乏,实践动手能力欠缺。“双师型”教师仅占专业教师的41.4%,低于高职高专评估合格指标。尤其是教师队伍中的青年教师所占比重过大,其中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81.1%,这说明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年轻富有活力,但同时也反映出教师专业实践经历的欠缺和实践经验的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任务繁重,没有精力参加进修培训,没有时间下厂实践锻炼。在企业第一线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双师型”教师仅占44.8%,更为严重的是39.5%的专业教师没有参加企业一线工作的经历。由此可见,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积累是非常重要的。
  三、借鉴“双元制”教育理念,构建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1.高职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
  我国的《职业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工作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都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高等性”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基准。因此,我们应该把高职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为:①培养学生具备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知识和能力;②掌握适应新会计准则的知识、技能;③培养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解决在会计实务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④把会计理论和实践知识与中等职业会计教育区别开来。
  2.高职会计教育的课程体系
  (1)优化、重组高职会计教育的课程结构。对部分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目前的对高职会计人才的职业岗位所必备的知识与能力结构来确定,专业课应该从应用的角度选择,着重实用性、针对性和先进性。
  (2)建立定期下企业调查与访谈的制度。高职院校要经常或定期地下企业开展会计专业建设的调查制度,采用调查与访谈等多种形式,主动获取专业建设的信息。调查不同规模、不同性质企业的技术水平、劳动组织方式、人力资源的需求状态、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情况等。通过广泛的实践调查来确定高职会计专业课的设置,以确保与其它层次会计教学的衔接。
  3.高职会计教育的教学方法
  从对“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有几种教学方法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如交际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以及项目教学法等。在此,笔者认为我们可以把“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的项目教学法较好地引用到我国高等职业会计教育中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质量。
  4.高职会计教育的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是高职会计教育当中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高职会计教育培养高水平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客观要求。高职会计教育的教学是围绕培养能力来展开的,而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实践教学来实现。因此,在高职会计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要以培养会计实务操作能力为理论教学的核心,明确会计理论知识的传授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会计理论,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把会计理论运用到会计实践操作中去,并在实践当中解决遇到的会计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会计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可以结合会计实际工作来进行,通过实际训练,促进学生会计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5.高职会计教育的师资保障
  (1)选择有效的培养模式。会计专业的教师培养可以以“访问模式”、“参与模式”为主,让教师经常深入企业、公司,了解一些新业务,并学会操作这些新业务。还可以鼓励教师到中小企业或公司兼任会计、参与会计事务所的各项活动,不断更新教师业务知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所谓的访问模式是指为了提高专业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求专业教师,特别是缺乏专业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师到对口专业一线访问,进行专业实践的锻炼。
  (2)发展兼职教师队伍。目前,根据我国高职会计教育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国发展兼职教师队伍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因为大力发展兼职教师队伍有利于高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职院校聘请兼职教师是建立在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基础之上的,兼职教师与企业和市场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通过兼职教师,高职院校能进一步增强与企业、市场的联系和交流,了解和掌握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第一手资料,并反馈到教学环节中。大力发展兼职教师队伍有利于缓解高职“双师型”教师的不足,壮大高职教师队伍,还有利于改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及类型结构,优化教师队伍。
  总之,把德国“双元制”教育有效果地借鉴到当前的高等职业会计教育中,建立一支强大的兼职教师队伍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这样能共同发挥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的优势,弥补现存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之处,更好地培养高职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蒋洪平.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色及其借鉴[J].职业时空,2007,3(10上):46-47.
  [2] 王志勤,吕效民.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初探和思考[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9):18-20.
  [3] 魏东新.高职院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
  [4] 陈慧英.中美会计教育的比较研究[J].大众科学,2008,(10):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