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班级管理面临的新问题探讨

2010-12-31

职业时空 2010年11期

  摘要: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遇到了一些新问题,研究和探讨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具体的实施办法,对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主副卡;诚信档案;班级文化;班级管理;辅导员
  
  如何做好新时期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是摆在高校辅导员面前一个重要课题。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保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校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遇到了一些新问题,如何找到正确的处理方法,使班级管理可以顺畅地运行是做好大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重点。本文对高校班级管理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进行了探讨,探索的一些解决方案对各地方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大额班费管理
  随着各地方高校总体经济实力的提升,很多高校划拨给各个班级的班费数额有所增加,每个班级的班费总额成了一个不小的数字。如何管理好这笔资金,做到存入和支取的公开和透明,是摆在每一个辅导员面前的问题。如果只是由辅导员一人负责管理和支配这笔资金,即使辅导员能将账目详细列出,班级中的同学也难免怀疑资金的去向,这会对班级管理造成负面影响。但若辅导员完全放手,由班里的同学来掌管和支配这笔资金也存在不妥之处,容易造成铺张浪费以及账目混乱等问题。
  将大额班费存入银行,实行主副卡制度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先将全部班费存入银行,根据金额的大小办理相应的银行会员卡,由辅导员办理主卡,班级里的同学办理副卡。辅导员和同学可同时看到卡中每一笔钱的存入和支出的情况,随时对班费进行有效监管。随后,在班内成立班费管理小组,每隔几周由不同的同学轮流担任小组成员。这样一来,班费就会在辅导员老师和班级同学的共同监督下公开、有序地用于班级日常活动的开销,每一笔存入和支出的款项都有银行的消费单据作为依据,年终的时候由辅导员和班内同学共同进行汇总和登记,认真完成好班费账目的记录并存档备查。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
  近年来,在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不少失信的行为,如考试作弊、贷款到期不还、采取欺骗方式编造各种理由旷课等。上述现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在社会中的形象。高等学校的诚信教育必须站在时代前列,对出现的情况要积极分析并探讨有效的措施,真正培养具有诚信素质的合格大学生。
  通过深入地调查研究,笔者认为建立诚信档案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可以进一步强化诚信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和教育每一名大学生都成为诚信做人、诚实做事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个人诚信档案是个人诚实守信情况的真实记录,它能客观、公正地反映每个学生有关诚信的现实表现,也是社会信用档案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建立诚信档案的实施办法如下:
  首先成立诚信评价小组,组长由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担任,成员由各行政处室的领导担任。下级学院(系)的诚信评价小组由下级学院(系)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担任组长,学院分团委书记、辅导员以及院学生会主席等学生代表担任小组成员。
  每个学期开始的时候,请每一位在册的学生填写诚信就读承诺书和个人基本情况登记表。选定下级学院(系)的诚信评价小组成员后,小组成员就要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对每一名注册学生个人基本情况和诚信行为进行记录。随后定期举行全体小组成员参加的测评会议,根据平时的记录情况,对每一名学生的诚信情况进行评价打分。主要打分的方面有学习、经济、生活、择业等方面。按照诚信打分情况将学生的诚信程度分为A、B、C、D四级,A级为最佳。评出每名学生的诚信情况后,填写诚信评价等级表,建立档案并随时更新每名学生的诚信档案。
  以上是诚信档案建立的一般步骤。我们建立诚信档案的目的并不单单是把每名学生的诚信情况记录在案,而是将诚信评价结果与班集体、学生个人的评奖评优相结合,达到教育学生诚实守信的目的。例如,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称号的获得者以及申请入党的同学的诚信等级都必须达到A级,三等奖学金的获得者的诚信等级也要在B级以上,某班级中若有诚信等级为D级的同学则取消其评选先进班集体的资格等等。通过诚信档案的建立,因势利导,必然会使大学生诚信教育更加规范和深入,使诚信做人、诚实做事的理念贯穿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
  三、班级文化的构建
  2010年9月入学的新生中绝大部分都是90后,这批学生的自我意识比较强,很多学生对班级事务和活动的关心不够。还有一些学生由于缺乏交往技巧和集体意识而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这些都是辅导员在新时期遇到的新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班级日常管理的稳定,而且还关系到很多学生能否迅速地适应大学生活,能否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以前,我们一直在强调校园文化构建的重要性,实际上班级文化的构建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班级力量的精神支柱,构建班级文化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可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所谓硬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是可以看得见的环境文化,比如教室墙壁上的名言警句、悬挂在教室前面的班训等。而软文化则是一种“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包括各种班级规约;观念文化则是关于班级、学生、社会、人生、世界、价值的种种观念;学生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和精神面貌,则是行为文化。
  硬文化的建设包括常规的注意教室卫生、重视教室布置、讲究座位的排列等。建设好班级“硬文化”环境,只是给这个班级做了一件好看的外衣,班级真正的精神体现还要看班级“软文化”环境的建设。班级软件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班旗、班歌、班徽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班旗、班歌、班徽是班级“软文化”环境建设的起始点。设计时,辅导员应调动全班师生人人参与,并通过适当途径征求学校主管部门及校长的意见;设计完成后,应通过集合、比赛、年级活动等各种场合予以展示。班旗、班歌、班徽作为班级和班级特色的标志有助于学生对班级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设计活动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合作力,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增进学生间的了解和信任。
  2.“班风”的建设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这是班级“软文化”环境建设的重头戏,也是整个文化环境建设的核心部分。它包括班级风格和班级风气,是班级对外的社会形象。学生是班级文化环境建设的主体,在班级“软文化”环境建设中,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十分关键。首先,是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的协调,处理好这二者的关系直接关系班级文化建设的成败。其次,是同辈文化的影响。对这一现象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一是对舆论的引导。良好的舆论对班级的各项事物都会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它能让班级充满浓郁的学习气氛,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师生之间互相信任。二是对小群体的引导。在班集体的创建过程中同时会伴有一个或多个小群体的产生,小群体对于班级的影响十分巨大,应加强对班级中存在的小群体的影响力,使之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3.制度文化建设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应根据班级的实际制订一系列的班级规章、制度。在全体成员集体表决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实施,坚持“依法治班”,在班级制度的各项条文中,突出精神风貌、价值观念、作风态度等具有文化气息的条款,使班级形成“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的良好局面。建设优良的班风,能在班级成员的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内在的激励因素,增强班集体的向心力和归宿感。班风巨大的激励作用,还能使班级中的每个人精神振作,身心愉悦,人与人之间紧密团结,高度信任,人际关系和谐,班集体由此焕发出无穷的力量和生机,班集体与学生获得共同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邹伶俐.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应突出对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75-276.
  [2] 王洪伟.辅导员如何应对大学新生入学适应不良的现象[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4,25(1):65-66.
  [3] 胡鸿影.浅析大学生诚信危机及解决途径[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109-111.
  [4] 张珍秀,刘子秀,周沛江.高职院校辅身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3):20-22.
  [5] 马金宝.做好高校新生辅导员工作的探索[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2):147-148,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