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BB平台的高职商务英语网络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

2010-12-31张贝贝

职业时空 2010年11期

  摘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基于BB教学平台的高职商务英语网络课程的支撑理论、构建原则,并分析了实施效果,对利用网络技术改进高职商务英语教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网络课程;建构主义;BB教学平台
  
  商务英语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它既包括英语技能的训练也包括商务技能的培养。但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由于课时、设备等的限制,往往是一般英语和商务知识的简单叠加,无法真正做到对学生实际应用英语进行商务活动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改善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BB平台(Blackboard Academic SuiteTM)是美国Blackboard公司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软件,通过平台教师可以发布教学通知、上传教学课件、建立试题库,进行网上测验、开设学术讨论区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提交作业、参与讨论,并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教师及时的辅导。由于该平台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加便捷的交流渠道,同时又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我们利用它建设了商务英语网络课程用于课堂教学。
  一、商务英语网络课程的理论依据和设计原则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下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每个人建构知识的方式应该是不一样的,即学习过程是个性化的。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强调学习情境的创设和社会互动对学习的作用,包括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师生与课堂外更广阔的社区的互动[1]。
  胡卫星等指出[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于指导基于多媒体和网络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创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强调协商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2.商务英语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
  (1)以学习者为中心。建构主义将学习者视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对学习者进行特征分析,这是网络课程建设的关键环节。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包括对学习者的社会背景、心理及生理发展特点、学习期望、学习风格及原有知识基础的分析等。
  商务英语网络课程的学习者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他们在学习该课程之前已经学习了综合英语、国际贸易等先修课程,具有一定的英语和商务知识基础,也参加过学校组织的一些校内外实训,但缺少对专业知识的集中实践。从前几个学期的英语专业课成绩来看,听、说和写作能力是该批学生的薄弱环节,而这恰恰是商务活动中最常用的英语技能,学生自身也希望能在这几个方面得到提高,具有主动学习的动机,但其对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普遍了解不多,没有形成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专业词汇的积累也不够。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以6个虚拟实训项目作为商务英语网络课程的主体,每个实训项目由两类学习任务组成。第一类为基础知识准备,以商务场景下的词汇、听力和短对话练习为主,加强学生对这些基本技能的掌握。第二类为综合训练,我们根据每个实训项目的主题布置由2-3个子任务构成的综合性任务,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此外,针对学生写作水平低下的问题,专门在项目二“商务沟通”中设计了一系列商务往来信函的写作任务,从公司内部的备忘录到国际贸易中的询盘、还盘、发盘等,并在其他项目中也根据主题设计了相应的写作任务,如求职信、道歉信等。
  (2)创设学习情境,促进学习者的意义构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学习者可以利用自己已有认知机构中的相关经验同化和索引当前学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完成意义的构建[1]。
  基于BB平台的商务英语网络课程的学习内容可以通过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来表现,还可以通过虚拟现实实现多维的教学信息传递。因此,我们以一名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在一家虚拟的外贸服装公司的职业生涯为主线来设计实训项目,每个项目均包含一个或多个情境的应用实例和相关学习资源,学生以该毕业生的身份在这些虚拟的情境中进行训练,完成对问题的理解和对知识的应用。
  比如在项目三“客户接待”中,学生要以该服装公司秘书的身份设计一次招待外宾的商务宴请,包括邀请函、菜单和餐桌摆设的设计,并要在宴请中向外宾介绍2-3道菜肴。学生必须将已有的知识结合这个具体的情境加以考虑,如宴请的对象是谁、采用正式还是非正式邀请、以中式还是西式菜肴为主,然后利用任务指引中提供的范例和其他资源完成该任务。其他项目的各项任务也均以该公司为背景展开,如模拟面试、商务信函写作、产品介绍等,力求让学生在接近实际的情境中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
  为了支持学生完成意义建构,我们还提供了必要的学习资源,如常用词汇和句型等,并专门辟出一节对这家虚拟的外贸公司的背景进行了介绍,对6个项目中要用到这些背景知识的任务也做了明确的指引。学生在这个虚拟的背景下学习,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完成任务的前提和要求,避免了在学习中出现面对各种信息无从下手的情况。
  (3)基于项目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商务英语网络课程以学生为课堂活动主体,学生在各个项目所创设情境的引导下通过积极联系或思考将新知识内容和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再根据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利用,在此过程中,教师除必要的讲解、示范、答疑外,不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过多干涉。
  为了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我们提供了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参考课件等,并对每个实训项目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说明。各项学习任务的指引也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如写作任务的指引不仅有任务背景的简单介绍,还用流程图的形式将该篇文章应包含的要点和可用词汇展示出来,学生可以根据这个流程图进行构思并运用所学知识最终完成该文的写作。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把学习设置在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协作来共同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开展各种高级认知活动,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因此,除了可以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外,我们几乎在每个实训项目中都设计了需要学生分工合作的任务,利用BB平台提供的讨论版、作业区等功能进一步组织学生建立固定的、个性化的学习共同体进行协作学习。以项目四“产品推介”任务四为例,该任务要求学生根据前述虚拟外贸服装公司的背景,以小组形式完成一份产品介绍的PPT。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BB教学平台提供的信箱和在线课堂等功能进行互动交流,表达自己对任务的理解和思路,并合作解决各种问题。每个学生都能与小组的其他成员分享自己的见解,同时又接受其他人的影响,丰富、扩充自己的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BB平台为学生提供各种反馈信息,展示各种不同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并提供与当前内容有关的最新信息资源,引导学生展开对此问题的进一步探索。
  二、商务英语网络课程实施的效果与分析
  商务英语网络课程在我校商务英语专业2008级学生中实施了一个学期,课程结束时我们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共30个问题,主要调查学生对商务英语网络课程的态度和使用情况。问卷采用Likert五级计分制,从“非常不同意”(1分)到“非常同意”(5分),157名受试者以教学班为单位进行测量,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问卷。
  对回收的116份有效问卷数据用社会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信度分析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问卷的信度系数(Cronbach’s alpha)为0.938,属于较高。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54.3%的学生认为商务英语网络课程对他们的学习很有必要,说明超过半数的学生对该课程是认可的。53.5%的学生认为该网络课程开拓了知识面,50.9%的学生认为该网络课程提供了更多和同学及老师交流的机会,还有62%的学生认为网络课程的学习环境较轻松、没有传统课堂的压迫感。说明与传统课堂相比,基于BB平台的商务英语网络课程的交互性、动态性和共享性更强。
  学习内容方面,62.9%的学生认为六个实训项目让他们更加了解了如何在商务环境中用英语交际。其中,认为商务英语网络课程能够提高听力、写作和口语水平的学生比例分别为50%,51.7%和60.3%,说明该课程对提高学生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的确有帮助。特别是由于增加了口语训练的比例,教师进行评分后还会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所以学生的学习更个性化,能够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水平有所提高。
  学习形式方面,56%的学生认为任务的指示语清楚明确,50.8%的学生认为课程的栏目设置合理、使用方便,还有69%的学生认为老师应该多一些讲解和指导。这说明了两点,一是网络课程的指引和栏目设计对自主学习十分重要,二是在实施该网络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对课堂的指导可能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增加教师的讲解和指引,比如增加对听力和写作技巧的讲解、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等。
  三、结束语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基于BB平台的商务英语网络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更接近真实的学习情境和更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对提高学生在实际中运用语言的能力是有帮助的。网络课程以学生为课堂活动的中心,但教师的指导作用也不能忽视,尤其是对高职学生来说,有针对性、个性化的辅导更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利用BB平台提供的各种同步和异步交流功能对学生进行指导,这也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的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43(5).
  [2] 胡卫星,宋菲菲,赵苗苗.学习理论发展与信息技术英语的结合演变过程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127(1).
  [3] 葛彦强,汪向征.基于项目的《Java程序设计》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