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职业生涯的家政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讨
2010-12-31高雁南贾磊
职业时空 2010年11期
摘要:由于高职生对职业生涯的不确定继而形成的困惑现象频繁出现,成为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和就业的瓶颈,新型家政服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立势在必行,该体系将密切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以培养夯实学生职业能力为主导,形成核心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职业生涯;职业能力;家政服务专业;课程体系
近几年随着社会上对于家政服务与管理方面需求的急剧增加,各大专院校纷纷开设了家政服务专业,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学管理体系,实施中也发现许多问题,突出的一点就是家政专业学生对职业生涯的不确定继而形成的困惑现象频繁出现,即将成为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和就业的瓶颈,所以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家政专业课程体系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我院自2000创办家政专业至今颇有成效,下面结合实际,谈一谈家政服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职业能力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1.职业生涯困惑现象。受传统观念影响人们对家政大学生认识偏颇,再加上自我调整不及时,支撑体系薄弱,高职家政专业大学生生涯不确定现象频频出现,继而引发困惑,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产生了消极影响,也给择业就业带来了后患。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家政课程体系的反思。
相关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美国许多青年学子在投身大学进行专业学习之际,约有23%到32%的18岁青年学生仍不能确定自己的主修科系和生涯发展方向,仍然缺乏清楚、明确的生涯及职业发展方向,而这种现象也同样受到美国辅导工作研究及实务人员的重视。
如今工作已经成为个人表现自我、发展自我的手段,而职业的选择也因此成为一种复杂的历程,以致于对未来职业的选择感到陌生和困难。调查显示,我院家政服务专业约有50%的学生在确定了专业学习之后,仍然缺乏生涯定向。这种状态下的学生不但形成生涯发展迟滞,甚至进而导致自我认定的危机。这种学生经常受到焦虑、目标与兴趣模糊不定、缺乏求学动机、学生角色投注不足、学业成绩偏低甚至就业恐惧等现象的困扰。长期沉浸在前途茫茫的感慨之中,不但少有积极向学的行动,对校园生活的满意度亦相对偏低,严重影响其学习力。这种现象有可能弥漫学生整个3年的高职生活和学习,最后形成学生到用人单位下不去、用不住、上不来的尴尬的就业局面。
2.原有家政服务专业课程体系的瑕疵。一是过于强调职业技能培养和专业知识学习。高职教育不仅仅是就业教育,应把岗位技能培养作为课程和教学的核心。家政服务专业在课程建设中也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在课程设置上重视技能课程,削减甚至删除一些文化课程。这使得学生毕业后转岗晋升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单纯的就业教育不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二是课程开设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课程之间的系统性、逻辑性不强。普遍的情形是课程门数多,重复交叉多,理论课程多。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附属,学校所学课程与未来实际工作内容有很大差距,这造成学生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与社会需求脱节,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家政服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家政服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适应新型工业化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家政服务与管理等社会公共事业服务管理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据此本院家政教学团队对周边乃至全国家政行业反复调研,多次进行行业企业专家论证,经过筛选、分析、归纳、合并以及论证等过程,建立学习领域,形成课程标准,创建学习情景,形成了校本课程。
1.构建专业课实践教学结构,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改变以往原课程体系中以理论为主为先、实践为次为后的模式,实践教学不再是理论的附庸,而是以实践教学为主体,进行序化和系统化设计,理论教学内容根据实践课程的要求进行配套设计。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依据企业人才培养规律,从新手——熟练者——高技能从业者三个的职业能力培养递进层面进行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实行三年不断线全程贯穿,按阶段逐步深化,理论以够用为度,紧紧依附于实践教学,做到理论与实际密切融合。
在第一学期开设家政专业课程实习,在课余时间带学生到本市的家政公司、物业公司和社区等公共事业服务单位进行实习。并辅以相关的社会学基础、家政专业导论、家政服务与管理、物业管理、社区服务与管理等理论课程。认识行业、全面认识专业和专业发展,认识自己,明确今后的发展,形成职业认同感,对专业形成全面了解。为学生的职业生涯选择起到良好的作用,为今后进入职业领域打下基础。
第二学期开设家政管理的初级、中级技能课程。家政服务基础技能、计算机应用、营养配餐与烹饪、家庭护理、青少年家庭教育、乐器技法、花道茶艺等单项实训课程,辅以营养学基础、美学知识、家庭教育、音乐基础知识、茶文化知识等理论课程。为学生提供职业技术上的准备。
第三学期开设家政市场调查、公司管理运营、家政企业培训等单项实践课程,辅以法律常识、管理学、管理心理学、企业培训、统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市场营销概论等理论课程。第三学期寒假期间,学生走出学校到家政公司进行专业顶岗实习。之前辅家政服务与管理综合实训、实习动员及实习过程中的实习辅导课程。为学生提供全程真实实训,与企业员工一起感受企业文化,领略创业精神,培养职业能力。
第四、五学期为家政管理的深化技能课程。家政服务礼仪、速录、秘书实务、庆典会议组织与实施、殡葬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辅以礼仪常识、速录知识、文秘知识。第五学期后半学期为毕业顶岗实习,经过一系列学习调整后再次进入社会。
第六学期为毕业顶岗实习实践活动。第五、六学期的实习,是在学生完成校内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进行的。时间为18周。组织学生完成顶岗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全真的工作环境,促使学生在较长的时间里更深刻地认识社会,再次熟悉自己将要从事的行业、企业的工作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就业后的工作实践,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为就业做好心理准备,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过渡。
如此循环往复学习,可以提高学生专业兴趣,积累工作经验,促进职业素质养成,如在第三和第五学期的寒假期间安排学生进行的顶岗实习。学生的顶岗实习,得到家长及学生们的支持,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实现预就业的平台,99%的企业都欢迎学生到所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生因此将成为其企业骨干的后备人选。由此凭借自己的能力打造的职业生涯得以确定或发展。
2.注重人文课程,完善基础课程结构。高职院校不是“职业培训班”,也不是“工厂学前班”。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之后,还要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懂技术、会实践、有理想、有价值的拥有健康人格的合格人才,才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课堂教学是学生各种能力素质生成的主要途径,所以必须加强高职学科课堂教学的人文性渗透,构建与家政实践教学相符、与人文素质课程相融通的基础课程体系。该体系内容应该包括:
①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要求的必修基础类模块;
②反映全球共识、培养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交流、信息和计算基本能力,又为后续专业课程服务的现代基本能力类课程;
③为防止狭窄的专业技术教育而设置含创新教育、社会活动在内的人文课程类课程;
④拓宽视野、满足兴趣的选修类课程。包括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文、史、哲、艺和体育并结合课程进行的课外实践活动。
特别注意的是在专业课中要进行以人为本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人文渗透,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养育与培植过程,尤其需要与之朝夕相伴的任课教师及学生工作者的集体智慧和心血。
3.交叉融合,相互依托。将实践课程体系和基础课体系交叉融合,互为依托,应特别注意的是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实践课中适当安排人文素质课程,培养具有职业精神和具有职业能力的合格人才。每学期根据实践环节和理论环节,与人文课程交融安排,齐头并举。
三、注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它会在学生建立起稳固的职业生涯发展观进程当中起到积极的作用。首先要与时俱进地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模块,其次配以相宜的课外活动加以补充,如开办相关讲座,举办相关实践活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此类相关课程和讲座贯穿于1-5学期。该课程由具有高尚人格和强烈责任感、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人生阅历的中年专业教师担任并组织实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分为大学生的大学规划、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职业决策与生涯设计等三个模块。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和引导学生意识到确立自身发展目标的重要性,思考未来理想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关系,逐步确立长远而稳定的发展目标。通过了解家政服务业,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课外活动上由本专业教师主持,也可聘请职场成功人士担当演讲嘉宾,拓展学生人生经历和视野,为走上社会做好职业方面的准备。校内可举办以《大学生生涯规划策略》为题的创业基本知识系列讲座,正确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掌握创业知识,树立创业精神,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大力营造有利于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创新的良好氛围,使学生能够在创业中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可开办创业知识讲座直至最后学期,请优秀毕业生、家政公司经理等职业强人,使学生掌握第一手工作世界的相关信息和资料,理解了所从事工作的内涵,领悟在职业生涯中职业能力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校努力学习,自我发展,根据不同学期的成长经验不断完善,使自己的生涯规划更加合理和贴近实际,自信、乐观也就相伴而生。
总之,新型家政服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立,将密切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以培养夯实学生职业能力为主导,形成核心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马树超,郭扬,等.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历史的抉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38-375.
[2] 华东交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大学生生涯发展需求[DB/OL].2007-08-31,2010-07-05.http://soul.ecjtu.jx.cn/articles/2007-08/1188527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