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及其对策
2010-12-31舒学军
经济师 2010年9期
摘 要:文章针时我国民营企业存在的融资问题,从民营企业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问题 原因分析 对策探讨
中题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9-288-02
在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发展一直受筹资难、融资难的制约,尤其是从2007年我国从紧货币政策实施以来,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据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和国务院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等机构的调查,民营企业短期贷款缺口大,长期贷款更无着落。大多数民营企业认为,一年内流动资金部分或者全部不能满足需要,60%的民营企业没有l-3年中长期贷款。民营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有效改善民营企业融资境况,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民警企业融资存在哪些问题
目前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融资困难的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个方面:
1.融资渠道问题。融资不外乎是从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来实现,从内部融资来看,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不尽人意,主要表现为民营企业内部提留不足,自我积累意识差;税负负担过重,企业折旧费过低,无法满足企业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需要。从外部融资来看,中小企业可以选择银行贷款、资本市场公开融资和私募融资等三种渠道,由于民企通过上市融资的寥寥无几;多数又不符合银行的贷款条件,因而民企融资主要通过自筹资金和民间借贷来完成。目前对大多数民营企业来说融资渠道不畅通。
2.融资结构问题,融资结构不合理是指民营企业发展还主要依靠自身积累、严重依赖内部融资,外部融资比重小。单一的融资结构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做强做大。并且在外部融资中,民营企业一般只能向银行申请贷款,表现为银行借款;在借款期限方面,民营企业一般只能借到短期贷款,若想申请长期贷款,则常常被银行拒之门外。
3.融资成本问题,融资成本是指包括利息支出和相关融资费用。与大中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借款方面不仅与优惠利率无缘,而且还要支付比大中型企业借款更多的浮动利息。同时,民营企业的贷款多采取抵押或担保方式,不仅手续繁杂,而且为寻求担保或抵押等,民营企业还要付出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等相关费用。正规融资渠道的狭窄使许多民营企业为求发展不得不从民间高利借贷。所有这些都使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二、民营企业融资存在问题的原因
笔者认为,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原因,从民营企业本身角度来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民营企业信誉缺乏。民营企业自身信用等级低,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民营企业自身规模有限、资金缺乏、信用水平低、没有完整的企业规划、倒闭率高、贷款偿还违约率高。企业经营效率不高,开拓新的市场难,不能有效地避免市场风险,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偿债能力,造成了其履约能力的下降。民营企业的高倒闭率和高违约率与银行遵守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原则相抵触,银行的首要目标是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导致银行不愿放贷。
2.民营企业科技含量低、规模小、增长方式粗放。由于多数民企产品结构单一,起点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弱,增长方式粗放,没有受国家宏观政策支持的高科技项目。使得民企失去了向银行融资发展的机会。
3.企业融资意识淡薄。民营企业对金融系统市场化程度的反映不够灵敏。主动出击意识不强,同时缺乏高素质的金融人才,对金融市场生疏和不懂得树立和宣传自身金融形象,从而束缚自身开拓融资渠道。此外有的民企还存在信用意识淡薄。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较多存在。
4.民营企业内部管理混乱,企业财务机制不健全。有的民营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采用家族式的管理,缺乏市场化经营机制和科学化决策机制,极容易产生经营风险和决策风险。有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能提供准确、完整的财务会计资料,使银行很难掌握其生产经营资金运行的真实性,从而对其开展信贷业务缺乏信任感。有的甚至是一个公司内部有好几本帐,财会制度落后,信息不透明,缺乏审计部门确认的财务报表。大大削弱了企业的信任度。
三、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从企业角度看。应着重重视以下几点
1.深化民营企业改革,完善企业内部法人治理机构。积极推进民营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力图产权明晰,责权明确,实现向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转变,同时,加强科学管理,建立健全法人治理机构,这是重建企业信誉的基础。民营企业应遵循“共同治理”逻辑实现治理结构创新,抛弃“股东至上主义”,改变家族管理模式,从单一的家族管理向家族控股,职业经纪人管理的模式过渡,实施多元产权主体结构,打破家族式管理“瓶颈”。根据企业产权结构状况和发展趋势,处理好所有者、经营者、企业职工利益关系。健全公司内部权力机构,完善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使企业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2.加强信用管理,健全企业信用体系。要想真正解决融资难的问题,首先就要过信用关,要以信取资。企业首先要有一套规范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在制约客户的信用行为的同时,使守合同、重信用真正成为企业的经营管理的一种自觉的理性选择。同时,要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信用制度,信用制度包括信用担保和信用评级两个方面,信用担保主要解决的是企业间接融资的问题,建立民营企业贷款信用担保体系,弥补中小企业的银行信用资源不足。信用保证制度是民营企业使用率最高,效果最佳的一种金融支持制度,提高了企业在市场中的公众形象,增强企业的信贷能力。
3.建立健全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强化财务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以赢得商业银行的信任和支持。同时遵循诚信原则,切实履行借贷合同规定的义务,构筑良好的银企关系,为融资和企业的壮大创造条件。
4.民营企业应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模式。企业融资,不单纯是为企业发展聚集资金的问题,它实质上是一种以资金供求形式表现出来的资源配置过程。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无非是以下几种:一是自筹,二是直接融资,三是间接融资。要跳出单纯依赖银行融资的误区,在充分发挥银行融资的同时,要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笔者认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关键要创新融资模式,如设立民营企业互助基金,由会员企业出资建立,会员只需交纳一定会费,就可申请到数倍于会费的贷款额。还可成立民营企业担保有限公司和行业自律组织,用以信用促融资和信用评级、第三方担保、银行贷款担保等作用。搭建起由民营企业担保公司、民营企业互助基金、商业银行、中介机构和相关政府部门合作的民营企业信贷融资平台,通过信用评级,融资担保。中介服务支持等措施,整合信用资源,培育信用基础,促进企业信贷融资。
(二)从政府角度看,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1.应加大民营企业融资的扶持力度。民营企业融资具有其特殊性,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都对民营企业融资给予特殊的支持,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民营企业发展的政府组织支持、法律保证系统、财政支持系统,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财政援助与税收优惠是世界各国政府为扶持和保护中小企业的普遍作法。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政府为了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胚,制定了一些扶持政策,值得借鉴。例如四川省政府在2007年8月出台了《关于做好中小企业融资工作的意见》,鼓励金融机构试办循环贷款、动产质押、贸易融资、应收账款融资、设备按揭贷款、创新贷款、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积极推广房产和商铺抵押贷款、按揭贷款、努力开发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质押贷款、联保贷款,以满足个体经营者和私营企业主的融资需求;明确鼓励中小企业依法向社会融资,改变过分依赖银行资金的格局;国家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3年营业税的政策。又如,福建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若干意见(试行)。从2008年起,3年内,对为中小工业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担保机构,按年度担保额8%o的比例补偿;对为中小贸易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担保机构,按年度担保额5‰比例补偿。设立省创业投资引导资金,每年安排3000万元,主要用于资助搭建创业投资服务平台,组织引进省外、境外创业投资等。合理运用中小金融机构再贷款、支农再贷款等货币政策手段,提高金融机构对工业、农业、商贸等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能力。
2.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的有关金融体系。一是要建立完善的民营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二是放松市场管制,逐步推动利率市场化;三是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建立多层次的市场体系。
总之,对于融资企业而言,要认清自己,明确自己的定位,并结合自己的定位。找到合适的融资途径。在融资的定位和实施过程中。企业在积极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的过程中,还须应始终强调风险可控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