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青城山旅游带旅游景点(区)联动发展探析
2010-12-31蒲姝王璃李坚
经济师 2010年9期
摘 要:在地震后地区旅游创新性恢复的大背景下,文章从四川省膏城山区域各旅游景点(区)发展现状出发,提出了青城山旅游带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引出旅游景点(区)联动发展的方式方法,并加以分析,以促进灾后膏城山区域旅游产业的提升。 关键词:青城山旅游带景点(区)联动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9-263-02
一、引言
旅游产业综合性强、关联度广的特点决定了其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旅游产业链条的任意波动都有可能引起整个产业链的断裂。旅游景区、景点在整个产业链当中处于核心地位,引领着整个旅游产业链,在以观光性旅游产品为主的条件下,景区、景点周边的基础设施、政治、经济环境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旅游区的接待量。
“5.12”大地震对四川省青城山景区及其周边基础设施造成了极大损失。对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造成了长远的影响。在创新性恢复的总体思路下,如何使青城山景区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和发展,是地区旅游从业人员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在本文当中,结合灾后重建实际和笔者多年旅游行业从业经验,跳出景区看景区,从区域旅游业发展的角度出发,以旅游景区为重点,不仅仅从单个景区的层面人手,而是以大旅游区内旅游景点的联动发展为研究对象,为此,笔者提出了青城山旅游带的范畴,主要是指以青城山旅游景区为中心,向北约10公里,向南约8公里,向西约14公里,向东约3公里的范围,包括六大旅游点(赵公山旅游景区、大熊猫野放中心、青城前山、后山、外山旅游点、王婆岩旅游景区)、涉及到两大旅游区(青城山旅游区、青城山田园风光旅游区)和三个乡镇(玉堂镇、青城山镇、大观镇)。
地震前,青城山旅游带以青城前山景区为重点,以观光性旅游产品为主,凭借其优越的自然旅游资源赋存和道教文化的内涵吸引广大游客,周边以青城山镇为中心的旅游产业配套也较为完善。后山、外山旅游点处于探索阶段,是青城前山旅游点的延伸性产品。王婆岩、赵公山仅仅停留在自然吸引物层面,远没有形成旅游景点(区)。
地震后。青城山旅游景点受损严重,同时,随着各地对都江堰地震的关注度日益提升,客观上使得毗邻都江堰的青城山知名度大幅上升,“青城天下幽”的品牌深入人心。灾后重建过程中,地方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为青城山旅游带的振兴、提升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创新性恢复的思路,打造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以及以旅游项目为抓手的措施使得青城山旅游带各景点(区)较地震前发展迅速。赵公山、王婆岩旅游资源的挖掘,外山、后山旅游区的整合提升逐渐提上日程。
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了青城山旅游带各景点(区)的联动发展思路,借助于各景点(区)的区位优势,以优化旅游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为目标,争取旅游资源效益最大化,形成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格局。
二、青城山旅游带各景点(区)联动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1.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目标的需要。国际旅游城市的建设不仅仅以旅游客源地、游客接待量为衡量的唯一标准,而是包括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均衡、旅游产业配套完整、旅游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等诸多指标。青城山旅游带景区(点)联动发展将使得目前青城山旅游区和青城山田园风光旅游区相互渗透,资源共享,大大提高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此外,依托青城山镇和青城前山的青城山旅游区在联动发展过程中,将承上启下带动赵公山、王婆岩和青城外山景区的发展,服务于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
2.提升区域旅游发展水平的需要。诸如旅游资源挖掘、开发、市场推广、品牌创造等在单独景区的开发过程中会使成本急剧增加,且效果未必很好。在景点(区)联动发展的过程中,因为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将会极大地降低成本,而且景点(区)联动发展的效果会大大增强。青城山旅游带景点(区)联动将会使得所涵盖的几个景点(区)开发过程加快,进入市场的步伐加快,集聚发展将会极大地提高区域旅游的发展水平。
3.发挥产业集聚效应的需要。青城山旅游带所涵盖的旅游中心区、几大旅游功能区、旅游单体等在联动发展过程中,将产生集聚效应,盘活周边的旅游产业配套设施,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旅游收入,整个青城山旅游带的集聚发展效应将影响都江堰其他旅游区的发展,共同服务于整个都江堰旅游产业的提升。
三、青城山旅游带各景点(区)联动发展的可能性分析
1.区位优势。青城山旅游带以青城前山旅游点为中心,向外辐射的几大景点(区)空间距离比较近,且呈线型分布,区位优势明显,涉及的两大旅游景点(区)相毗邻。青城山镇、玉堂、大观Z5"乡镇在空间上相互呼应,以青城山镇为中心,呈射线分布,整个青城山旅游带便于客流集散,在线路旅游产品的组织上较为方便,使得其中各个景点(区)的联动发展成为可能。
2.各个景点(区)旅游资源的相似性。青城山旅游带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包括前山、后山、外山以及王婆岩、赵公山等以其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赋存而具有开发的价值,“青城天下幽”的品牌早已深入人心。此外,以人文、文化旅游资源为辅(如道教文化、古镇文化等)的资源分布格局使得景点(区)联动发展成为可能,联动发展将使得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价值得到最大程度地挖掘,资源向产品的转化效率将大大提升,有助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3.青城山旅游带旅游产业链条的完整也使得联动发展成为可能。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优势,以青城山镇为中心,玉堂镇、大观镇为重点的旅游区小城镇格局,以青城山旅游区为主,以青城田园风光为辅的两大旅游区的协调发展;此外,青城外山、青城后山旅游点的乡村农家乐的发展等,都使得青城山旅游带产业链条日趋完善。有完善的旅游产业链条作为依托,青城山旅游带各景点(区)的联动发展成为可能。
1.青城山旅游带各景点(区)空间联动发展格局分析。
(1)“一点、两区、三线、四小片区”联动发展分析。
一点:青城山镇。长期以来依托青城山景点,青城山镇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日趋完善,在整个青城山旅游带范围内,青城山镇是其他旅游景点(区)的产业链发展的中枢,是青城山旅游带各景点(区)联动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两区:青城山旅游区和青城田园风光旅游区。青城山旅游带概念的提出在一定意义上是青城山旅游区和青城田园风光旅游区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在青城山旅游区当众涵盖青城前山旅游区和青城后山旅游区、王婆岩三个景点(区);青城田园风光旅游区涵盖大观镇和青城外山旅游片区。两大旅游区以青城山镇为节点,互相影响、渗透,支撑整个青城山旅游带的发展。
三线:青城山镇——大观;青城山镇——玉堂;大观镇——玉堂镇。三条线在整个青城山旅游带当中起着串联景区的作用,也是线路旅游产品的核心组成部分。青城山镇——大观旅游线串联青城山镇、香积寺、大熊猫疾控中心、茶坪村、青城外山、普照寺、青城国际高尔夫景点(区);青城山镇——玉堂镇线路串联青城山镇、赵公山、大熊猫放养中心:大观——玉堂旅游线路串联赵公山、王婆岩、青城前山、青城外山景点(区)。
四小片区:赵公山旅游点和大熊猫放养中心片区;青城后山点和泰安古镇片区;青城前山和王婆岩旅游点片区;青城外山和普照寺片区。四片区各有特色,依托区位优势,互相呼应。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在空间上找到最佳契合点。

(2)一条空间驱动轴、两大三角形空间区域联动发展分析。
一条空间驱动轴:青城山镇——青城前山——青城后山。这条驱动轴位于青城山旅游区,在整个青城山旅游带中处于中心位置,承上启下,赵公山点和青城外山点与之呼应。整条空间轴线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以观光性旅游产品为核心。
两大三角形空间区域:以赵公山、青城前山、王婆岩、青城外山点为主的玉堂——大观旅游轴线为底,青城后山、青城山镇为两顶点的三角形区域。是整个青城山旅游带的主体,玉堂——大观轴线是其发展的主轴线。
2.青城山旅游带备景点(区)联动营销分析。联动营销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景区(或与景区业务关联的企业,如旅行社、交通、餐饮等)通过分享市场营销中的资源,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的一种营销策略。
(1)各旅游景点(区)共享各类资源。资源的共享不仅仅是旅游资源的优势互补,更重要的是旅游产品设施、服务水平、品牌推广等方面的共享。青城山旅游带自然和人文资源相得益彰,搭配合理,如青城后山点和泰安古镇的结合,青城外山点和青城国际高尔夫的结合等都属于资源的共享,可以满足游客的不同审美需求。在品牌推广方面,可以借助青城山的营销品牌,相互捆绑,实现各景点(区)在初期的市场进入。
(2)各旅游景点(区)共同拓展促销。各方把单个景区的产品优势、营销技能和营销网络优势结合起来,发挥单个景区促销无法达到的规模效应,联合开拓目标市场。单个景点(区)的促销没有集聚力,在青城山旅游带各景点(区)当中,后续发展过程中,应以青城山为核心,在市场促销层面采取统一的市场策略,共同拓展,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标。
(3)各旅游景点(区)共同提供服务。景区与交通公司、旅行社、娱乐部门等联合提供“一揽子”服务,既降低价格,又方便顾客,使各方竞争实力大大增强。在具体的运作层面,青城山旅游带各景点(区)应以景点为核心,以区域旅游产业链条为主,整合各类旅游产业单体,发挥集聚效应。
3.青城山旅游带各景点(区)管理体制一体化。成立专门的旅游开发公司,独立核算,对青城山旅游带的各景点(区)实施开发运作,以目前发展较好的青城山景区为主,带动其他旅游点的发展。在公司设置资源开发、市场营销、产品开发、项目运作、服务反馈等部门,直接向公司经理负责,由旅游公司经理统一指挥,协调发展,以区别于目前的各景点(区)隶属于地方,发展不同步的现状,提升旅游点开发、发展的步伐。
五、结语
在灾后创新性恢复的总体思路下,地区旅游资源的重新整合与开发迫在眉睫,青城山旅游带景点(区)的联动发展为区域旅游的提升指明了一个方向,在资源配置、区位优势分析基础之上,空间旅游功能发展区的划分将会大大促进青城山旅游带旅游产业的重新上台阶。以青城山镇、大观和玉堂三个旅游接待中心为源点,辐射两大旅游区、四大旅游功能片区,带动三条旅游线上旅游点的发展,在景点(区)联动发展基础之上,实现青城山旅游带的全范围旅游产业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