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应商管理库存在石油物资供应中的有效应用

2010-12-31

经济师 2010年9期

  摘 要:文章以供应商管理库存理论为基础,论述供应商管理库存在石油物资供应实践中的应用,并对实行供应商管理库存可行性分析以及取得成效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以实践证明,只有发展新型的管理模式一利用供应商管理库存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物资市场,才能促进石油物资供应工作持续有效发展。
  关键词:供应商管理库存 石油物资供应 应用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9-246-02
  
  供应商管理库存是一种在用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性策略,双方在一个相互同意的目标框架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这样的目标框架被经常性监督和修正以产生一种连续改进的环境。只有发展新型的管理模式——利用供应商管理库存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物资市场,目前供应商库存管理已成为油田企业物资系统持续有效发展的重要渠道之一。
  
  一、供应商管理库存原则及实施要求
  
  1.管理原则。(1)合作性原则。在实施该策略中,相互信任与信息透明是很重要的,供应商和用户都要有较好的合作精神,才能够相互保持较好的合作。(2)互惠原则。供应商管理库存不是关于成本如何分配或谁来支的问题,而是关于减少成本的问题。通过该策略使双方的成本都获得减少。(3)目标一致性原则。双方都明白各自的责任,观念上达成一致的目标。如库存放在哪里,什么时候支付,是否要管理费,要花费多少等问题都要得到答案。(4)连续改进原则。使供需双方能共享利益和消除浪费。
  2.实施要求。(1)转变观念。供应商管理库存要求用户向供应商提供足够透明的库存变化信息,以便供应商能及时、准确作出补充库存的决定。(2)用户和供应商要建立起相互信任的战略伙伴关系,这是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基础。(3)库存信息的管理在供应商管理库存中具有重要意义,双方必须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起先进的运行平台。
  
  二、供应商管理库存在石油物资供应实践中的有效应用
  
  1.物资寄售。对消耗频繁且价格在一定周期内变化不大的物资,发挥ERP系统流程简捷、结算方便的优势,采用与供应商签订年度寄售协议的方式,适时适量按需采购,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的物资库存管理机制,有效控制储备规模,油田储备逐年下降。通过加大供应商寄售储备,加强存货管理,降低正规库存,对新形成的积压、毁损、报废物资,按照管理规定和考核办法追究相关部门和责任人的责任,不仅提高了采购效率,而且降低了积压风险。
  2.联合管理库存。联合库存管理是解决供应链系统中由于各节点企业的相互独立库存运作模式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提高供应链的同步化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联合库存管理和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不同,它强调双方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使供应链过程中的每个库存管理者(供应商、制造商、用户)都从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考虑,保持供应链相邻的两个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者对需求的预期保持一致,从而消除了需求变异放大现象。任何相邻节点需求的确定都是供需双方协调的结果,库存管理不再是各自为政的独立运作过程,而是变成供需连接的纽带和协调中心。
  例如,2009年,中原油田与上海宝钢开展联合管理库存业务,存储油套管17900吨,有效保障了油田勘探开发物资需求。对专用管材实施集中储备,供应商管理库存从目前的分散式向集中式发展。以上海宝钢联合储备为基础,设立区域集中储备库,将目前供应商分散存放在各分(子)公司的库存实施集中储备,适当增加品种,实行统一配送,利用物资采购电子商务网络加强库存动态信息交流。通过设立联合库存,抑制物资市场波动对石化企业的物资供应的影响,提高运输效率,缩短供货周期,减少各企业的实际库存占有成本,大大降低了中国石化总体库存占有成本。
  3,引商建市。针对外部市场物资需求量大、消耗无规律、时间要求紧等特点。在坚持物资集中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发挥物资集中供应点的作用,根据油田外部市场的队伍分布、施工进度等生产实际情况,积极改进、优化物资储备和供应模式,采取引商建市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部门组织工程甲、乙方对所需物资商务联合谈判、集成物资需求批量框架协议采购、常耗物资直达供应方式,优化保供措施和仓储结构,提高外部物资集中管理效能和供应时效,加大储备力度。提高了物资保供能力。例如:中原油田根据外部施工队伍的区域目前在东北区域设立新巴尔虎左旗、巴音杭盖、松原三个物资储备基地,共储备1000余项、1971,93万元的常耗物资,并对杂品、五金电料等c类物资,采取“门市化”供应模式,降低了资金占用,方便了生产需求。同时通过加强区域供应商和物资储备管理,积极引入优质供应商设点设库,优化物资储备结构和物资储运方式,进一步提高了供应物资质量,提高了资源掌控能力。通过引商建市等灵活、高效、优质的保供、服务措施,产生实实在在的效益,从而引导并推动各外部项目部走向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三、实行供应商管理库存可行性分析
  
  1.确定物资品种。明确某种产品的消耗量以及它的消耗规律,应该留有多少储备。才能保证生产。要确定的物资还必须是买方市场的物资,市场竞争激烈的产品,但市场竞争激烈的产品又是技术门槛比较低、可替换程度比较高、需求弹性比较大的产品,这就给确定品种范围增加了一定难度;它一年的消耗量是多少,对供应商来说有多大的机会值,对供应商是否有吸引力;在选定品种后还要确定物资的最低储备量,才能保证生产建设的需要;物资的需求弹性到底有多大等,确定物资品种后,与供应商签订寄售协议。
  2.物资价格。价格的水平要与历史价和市场价格为基准。应尽量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除非双方都认为有必要涨价或降价,才修改协议。
  3.慎选合作伙伴。坚持以战略供应商和主力供应商为主,因为这些供应商的资质较好,产品质量过关,信誉好,有着共同发展的良好愿望。
  4.可控性强。协议签订后,物资经过检验合格入库,物资的所有权并未发生转移,只有在用到生产单位后,物资的所有权才发生转移,才能承付货款,保证了经济利益。
  
  四、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的优势
  
  1.不再需要昂贵的过量库存,这意味着降低了成本。通过构建以战略储备和区域集中储备为主要形式的统一储备体系,合理利用信息储备、物资寄售、供应商联合管理库存等多种储备方式,使储备规模大大下降,降低了储备资金占用,库存物资总值与采购额的比率也大为下降。
  2.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运作速度。按照储备定额确定的物资品种,起码有30%的产品属这类产品,省去了生产单位编制需求计划、各个供应站汇总平衡、编制二次需求计划到供应处、经过汇总平衡'编制物资采购计划、进行审批,然后编制采购预案、进行交易、签订协议等必要的环节。从整个的供应周期来看,基层单位从做计划起到领用到物资需要20天的时间,前面的采购管理环节就占到50%的时间。这样一来,物资供应效率整体上提高。如果物资的供应周期越长,提高的效率就越多。
  3.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在生产急需的时候,更快地保障物资供应。克服物资需求紧急、交货周期长、保供任务重等困难,发挥物资储备保障功能,加大常耗、专用物资储备力度,保证了油田主要生产物资需求;采取集中采购、统一储备、引商建市等策略,加快推进外部物资市场一体化管理,实施区域集中招标采购,千方百计组织货源,强化与供应商的现场协调,增强了供应服务保障能力。
  4.建立了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明显提高了资源保障和供应能力。供应商作为中国石化的重要外部资源得到了有效管理,油田有物资需求,供应商有发展潜在动力,在物资市场规模大、有利于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实现了与供应商动荡竞争关系向相对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的转变,战略供应商和主力供应商的培育扶持措施得以实施,资源保障能力得到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