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文化环境对我国会计模式的影响
2010-12-31汪盛林
经济师 2010年9期
摘 要:会计作为社会文明的产物离不开环境的影响。会计环境与会计的产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决定了会计思想、会计理论、会计组织、会计法制以及会计工作水平。文章就文化环境对我国会计模式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我国会计模式选择的优化方法。
关键词:文化环境 会计模式 影响
中图分类号:G05,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9-156-02
任何一个国家的会计发展,都不可能脱离其文化环境的氛围;任何一个国家的会计发展过程中都会以其特有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形成会计思想、会计理论,以及特有的文字描述和传播会计信息,并按其道德规范及其习惯进行会计处理。所以,研究文化对会计模式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化环境与会计模式的概述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人类学鼻祖泰勒将文化定义为:文化是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它作为社会一分子所习得的任何才能与习惯,是人类为使自己适应其环境和改善其生活方式的努力的总成绩。这是人类史上第一次界定文化的定义。《辞海》中将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的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合。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综上所述,文化是一个社会、民族长期积累的精神财富,它包容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规范、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各方面的因素。
文化环境是指对会计模式形成与发展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的各种文化因素总和,包括思想观念、价值趋向、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及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l3jqJAM6bCIb7sU1q6vBgL6C6wgqO1XEejzXbG6ctcQ=可以说,文化渗透在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影响是多层次、全方位、渗透性的。而会计模式是指对一定社会环境下会计活动的各种要素按照一定逻辑进行综合描述,反映各种要素基本特征及其内在联系与结构形式的有机整体,其组成要素为:会计目标模式、会计准则模式、会计规范模式、会计核算模式、会计报告模式等,而会计模式的研究必须与其赖以生存的客观环境相关联,其中不乏社会、政治、法律、科技及文化环境。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财富,它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特征,因而由其各种因素所组成的文化环境必定对会计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很大的影响。
二、文化环境对我国会计模式的影响
1.文化环境对会计目标模式的影响。会计目标是会计工作的基本服务方向,代表着社会各利益集团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模式的基本框架和运行导向。依霍夫斯德文化模型为理论基础。可将文化分为两种情形:一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强调个人奋斗的价值观,认为会计以维护私人投资者利益为基础工作的方向,形成以投资人利益为导向的会计目标模式,这种文化反映在会计目标上则体现为保护私人投资者的利益与维护全社会利益是一致的。二是以集体主义为核心,注重群体意识,团结合作,共同奋斗的价值观,他们认为会计应倾向于承担社会责任,认为个人只是集体的一分子,个人价值也是社会价值的一部分,必须服从于社会价值。
长期以来,我国深受儒学思想的影响,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极重视个人对国家的责任义务,把个人利益置于社会价值中,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个人奋斗的目标。在准则中规定我国的会计目标是: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在这一会计目标的阐述当中,突出了我国会计信息应首先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因而会计目标是服务于国家利益的会计导向。
2.文化环境对会计准则模式的影响。会计准则是指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所依据的标准和规则。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活动的抽象和概括,理所当然地会受到文化环境的影响。任何一个国家的成功的会计准则都不可能照搬或套用其他国家的会计准则。无论在会计准则的内容上,还是在会计准则的表述方面,都会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并带有社会文化的色彩。
然而。不论是会计准则的制定还是实施,都不能够脱离人这个主体。人作为会计准则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无时无刻不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在传统文化之下,书面的成文准则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该准则能否真正得到执行,而会计人员则是这样的执行者。目前我国的会计准则是由财政部会计司直接组织制定并颁布,因此在会计准则中体现的法律的强制性、权威性色彩十分浓厚。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崇尚集体主义的文化特征在会计准则制定中的具体体现。
3.文化环境对会计规范模式的影响。会计规范是会计人员开展工作应当遵循的行为标准,是指导会计行为朝着合法、合理和有效化方向发展的路标。会计规范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特征,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强调集体主义和社会价值的国家,会计规范制度较统一、强制力强。相反,崇尚个人主义和个人价值的国家,其会计法规制度更灵活,强制力小,他们只提供原则性的指导,注重专业导向,更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我国泛期以来属于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社会等级森严。官高权重,这使得我国的会计规范带有指令性、统一性和强制性的特征。其中,准则及制度成了各种成文或不成文的制度安排,而准则及制度的实施更多地体现在相关的法律制度安排以及各种实际的判断上。我国的会计准则规定十分全面具体,全国上下都有统一的规定,具有高度的强制性。财政部通过法律手段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披露加以制约和规范,强化对会计:[作的宏观指导,依法惩处违法行为。同时,传统观念使会计人员习惯了按部就班地执行法规制度,对法规制度的完整性和具体性要求较高,不善于进行专业判断和政策选择。因而,我国的会计人员较认同准则、制度的规定,缺乏专业判断的能力。
4.文化环境对会计核算模式的影响。会计核算是通过价值量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进行公正报告的工作。其实会计核算更多表现为业务技术和方法,同样它也受到文化环境的影响。会计核算模式是对会计核算的依据标准、对象范围、程序方法等进行有机组合而形成的体系。其构成元素更多地表现为业务技术和方法,虽然会计核算模式受文化等外部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更多地取决于会计的自身运动规律。但如果因此否定文化环境的作用则是错误的。中国传统文化中,集体主义程度较高,具有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对不明朗因素反应较强。自古以来所信奉的“有备无患”、“三思而后行”等观念,均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国人的保守、偏好稳健和非乐观的文化特征。在我国会计准则中,在规范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和会计方法的选择时,稳健性原则体现较为突出,这与我国“阴柔”的社会文化特征相呼应。这种较为保守的文化特征使我国的会计核算方法的运用程序也变得较为传统,再加上会计规范的统一性,留给会计人员较小的个人发挥空间,因而使我国的会计核算方法技术更新较为缓慢。
5.文化环境对会计报告模式的影响。会计报告模式是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披露内容、传递方式及使用对象等进行的综合描述。凡是价值观趋向于个人主义,权距小的国家,成员间要求公平分配的愿望强烈,总是不惜一切代价控制不确定因素和模糊性,以期控制未来,因而要求对会计信息的披露透明度要高,会计信息全面,并把满足于投资人的要求作为其会计报告的首选目标;相反权距较大的国家,对不确定因素较敏感,思想较保守,由于公布会计信息而引起的风险常常引起企业的不安,因而会计信息公开化程度较低,只限于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的需要。
我国的文化偏好是中庸之道,崇尚“和为贵”的文化理念,注重通过温和的方式协调各方面之间的关系,因而在会计信息的披露上,则偏向于保密。正是由于为人处世的中庸态度,一般对新生事物的宽容度低,以稳妥为首,怕担风险,缺乏创新精神,固守传统,思想封闭。因此,我国在信息披露方面比较谨慎,公开化程度较低,强调会计信息是为宏观经济管理服务。
三、会计模式选择的优化方法
在既定的会计文化环境下,如何选择会计模式或者在既定的会计模式下如何促进会计模式的发展,这是会计发展中的一个现实问题。照搬任何一种模式都是不可取的。因此,必须从既定的文化环境出发,来选择优化会计模式。
1.重塑会计目标模式。现阶段我国社会公众仍然崇尚集体主义精神,强调个人价值必须服从于社会价值,因此会计目标长期仍将是以服务于国家利益为基本倾向,不可能完全转化为以投资人利益为导向。但随着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渗透,个人价值会逐渐受到重视,个人主义文化会逐渐占主导地位,因此有必要重新调整我国现有会计目标模式的结构,重塑会计目标模式;而在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上,适当增加一些灵活性和可选择性,可在准则中适当增加一些可供会计人员自行选择的弹性空间,以此来培育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在会计管理上,应尽量增加一些专业导向,强调行业自律,减少依赖政府在会计上的作用。鼓励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会计人员自觉参与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与实施,使个人主义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对于我国的会计目标模式的选择,应当是保护个人投资者利益与维护全社会利益相一致。充分实现个人价值,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价值作为会计目标。
2.完善会计核算模式。我国目前的会计核算模式对不明朗因素反映较强,在会计核算上,采用比较保守的态度,严格地遵守历史成本原则,对尚无会计规范的问题感到无所适从。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较快,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这就要求我国会计人员一方面要重视现实问题,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来分析和研究;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会计规范的灵活性与会计管理的自律性的不断增强,客观上促使我国的会计核算模式偏向乐观、强调真实,这会在会计处理方法上有较大的创新。因此,在会计核算模式上会采用一定的风险办法来处理未来的不确定性事项,这更有利于解决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会计问题。
3.会计报告趋向于信息披露透明模式。我国目前的会计信息披露还比较保守,透明度和公开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改革持续深入,产权日益多元化,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机构投资者和其他投资者队伍日益状大,对会计信息的要求日益提高,投资者更加关心其投资的风险和报酬,他们需要会计信息来帮助其作出决策。因此他们更加关注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会计报告是否更多的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是否全面、详细。所以在选择会计报告模式时,应对所披露的会计信息是否凸显投资者的地位,是否体现出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是否将投资者作为财务报告的首要使用者,作为我们考虑的主要因素。对于会计管理机构来说,应下大力气通过立法及监管措施来提高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对外公布以及揭示信息的透明度,使这些企业按照充分、公允的原则对外公布信息,尽最大限度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管理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4.加强会计教育,促使文化环境变化与会计模式发展的卧同。加强会计教育是优化会计模式选择的有效方法。目前我国的会计模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主导型的会计模式,其特点是在会计管理上,强调立法管理,具体是由政府和民间会计团体来管理会计工作;在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上,强调命令性、强制性;在信息报露上偏向于适当披露;在会计核算上,采用保守的态度,严格遵守历史成本原则。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会计模式应作出合适的选择,因此需要进行会计教育。美国会计学会(AAA)认为,会计教育不仅要传授必需的技巧和知识,而且要灌输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主张性善论者认为职业道德水准会因人之善良本性自发提高,但在市场经济时代,文化、观念的转变只有通过加强教育和培训,才能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和道德决策能力;也只有加强会计教育,才能使会计的文化环境会得到改善,会计的地位受到重视,会计核算方法和相关制度得到完善,最终达到适应社会文化发展的会计模式。
文化差异不是一种永恒的现象,各国的文化在国际交往的大环境下,相互交流、兼收并蓄、吐故纳新,呈现交融趋势。任何一个国家的会计模式的确定除了科学性、技术性外,一定要考虑其本土的文化。在当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会计国际化趋势日趋明显,各国的会计程序、方法、制度逐渐趋于一致,如何建立一个不失去本土特色的会计模式应当是文化在会计领域的一个新的延伸。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传统文化的某些方面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这必然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模式。因此,我们必须从社会文化的环境出发,根据社会文化与会计模式之间的关系的一般规律,来选择和发展适合于自己的会计模式,
(责编: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