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与实践
2010-12-31叶树铃林萍詹雯
经济师 2010年9期
摘 要:文章研究和分析了目前高等学校教工基层党组织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阐述了加强教工基层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就制度创新、组织创新、活动创新、工作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论述。
关键词:高等学校 党建工作 创新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9-102-02
一、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①,这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教工基层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深入研究和解决新的时代背景中所遇到的新问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更好更快地适应新形势与新任务,不断加强和改进基层党支部的建设。
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是科技创新的动力之源,是传承和创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在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中肩自重大使命。高枝教工基层党支部处于学校工作的第一线,是党开展工作、发挥作用的基础。是直接联系并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员工执行党的路线、完成党的任务、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的战斗堡垒。因此,加强高校教工党支部党建工作的开拓与创新,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永葆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先进性,是新时期学校党建工作重点。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是夯实我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时学校的领导地位、促进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要保证。
二、高校教工基层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文化追求、行为模式、个性心理等也越来越趋向多元化。由于市场经济尚不完善,民主、法制不够健全,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而造成的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不可避免地对党员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还有学习环境的变化,工作压力的增加,生活条件的差异等,使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工作存在着一定复杂性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的矛盾。一些教工党员没有正确处理好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之间的关系,存在着重业务轻党建的不良倾向。认为自己是教师,业务工作有各项指标考核,又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业务水平,完成任务指标上理所当然。至于党建工作,无硬性的评价标准,只是一种“务虚”。由于业务工作较忙,时间有限,精力不够,因此闲时做一下,忙时放一旁,往往处在消极的、被动的、应付的地位。
2.功利思想和奉献精神的冲突。少数教工党员受社会上“拜金主义”错误思想的影响,对搞好党建工作热情不高。干劲不足。认为现在是市场经济,付出就须有回报,凡事讲条件、计报酬、求功利。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理想信念淡化,集体观念淡化。缺乏吃苦在先,享受在后的奉献精神,心情浮躁,思想僵化,得过且过,不能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传统观念和创新思维的碰撞。教工党支部I作思路不宽,组织生活形式呆板、内容贫乏,只是在上级党组织的部署下,读读报纸,念念文件,缺乏针对性、效果不明显。开拓创新意识不强,对新形势下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学习不够,理解不深,没有牢固树立起“政治工作也是生产力”的理念,党建工作未能做到与学校、部门的中心工作积极、主动、有机地渗透和结合,缺少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在创新精神指导下探索党建工作的创新思路和有效的举措。
三、高校教工基层党支部建设创新的途径
教工党支部创新活动要结合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同时要讲究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提高党支部的活力和活动质量为着力点。落实党支部工作任务与目标。通过开展党支部创新活动,不断增强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1.制度创新。党建工作要有活力、有成效,必须突破形式化和模式化的束缚,大胆实践并积极探索制度创新。党支部在坚持“三会一课”等制度的基础上,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完善相关的工作制度,如“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党员目标管理制度”、“党员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使各项工作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有力。要以制度的形式进行量化,变软指标为硬指标,变务虚为务实,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检验、考核。
要使党支部的各项制度得到顺利的执行。必须经常不断地对党员进行制度建设的教育,树立制度的权威性,做到执纪必严,违纪必究遵守制度贵在自觉,执行制度贵在严肃,通过制度的有效实施,使党支部的工作走上民主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2.组织创新。高校中的教工党员都分布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有的从事教学工作,有的从事管理工作,有的从事服务工作,相互之问没有交流的平台和空间。为方便党员开展政治学习和业务研讨,进行经常性的交流与沟通,党员人数较多的党支部,可以按照工作性质相同、工作地点相近的原则,设置党小组。党小组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活动,推动党支部工作重点下沉、阵地前移。同时,开展一些竞赛和评比活动,使支部工作增加生机和活力,使党员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从而加强政治保证作用。
3.活动创新。教工党支部活动要改变以往开会读报、念念文件等单调、枯燥的形式,除了必要的政治学习以外,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充满活力、有意义的主题实践活动,例如,观看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开展红色之旅,缅怀革命先烈;参观改革开放的新成就等,激发党员的爱国热情,坚定时共产主义的信念。还可以通过先进事迹报告会、党建工作研讨会、时事形势茶话会、党员群众谈心会、党的知识竞赛等方式进行学习,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使党员从多角度、多方住地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先进人物的事迹。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和党性观念。
4.工作创新。党支部的工作不能只局限于组织学习活动,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于实践,更好地促进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因此。党支部工作必须和实际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把支部党建工作延伸到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去。从明确工作职责、改进工作方式、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建立考核指标和评价机制。党员实行挂牌上岗,使党员的一言一行自觉接受师生的监督,在群众中塑造党员良好的形象。党支部要开展评优活动。将“觉悟高、能力强,业绩好”的党员树立典型,弘扬先进。以点带面,扩大影响,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5.管理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教工党员的教育与管理,是高校党建工作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党员管理工作必须以党员为本,把尊重党员的权益,落实党员的主体地位作为工作的基本点。坚持党员义务和权利的统一,积极推进高校党内民主建设。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实行人性化的党员管理,不断增强党员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党支部要创新党员教育栽体,引导和帮助党员提高政治素质、增强党性观念、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尚的理想情操、强烈的奉献精神,在各项工作中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崭新的精神风貌、踏实的工作作风、创造出优异的业绩。
四、结束语
高校教工基层党支部的建设与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的任务,在全面推进党支部建设过程中,要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创新的制度规范行为,以创新的组织提供保障,以创新的活动凝聚人心,以创新的工作彰显业绩,以创新的管理追求卓越,使党建工作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方法,总结新经验,更好地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更好地可持续发展。
(责编: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