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生影视欣赏课程开发与审美能力培养的探索与思考*

2010-12-31周晓玲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高职生影视高职

邱 晔,周晓玲

(1.中央民族大学 哲学与宗教学院,北京 100081;2.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浙江 温州 325003)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的教育方针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家政治、经济建设的需要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其中美育作为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方针之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科学性和完整性。正是基于这个思想,新近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所明确的“以育人为本”的工作方针中特别强调“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1]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角度思考,美育该如何融汇于职业教育,针对高职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怎样的美育才是他们所喜欢的?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其主要的形式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以艺术为媒介的施教与受教双方共同参与运作的活动。[2]将影视欣赏与美育结合起来,正是出于艺术教育的功能和性质都受制于艺术本性。影视作为艺术的一种表达形态,随着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总与每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息息相关,高职学生也不例外。因此,为了充分挖掘、利用影视中的教育因素,正确地引导高职学生走进影视天地,在感受美、欣赏美的过程中提高其审美能力,这正是本课程开发研究的初衷。

二、透过数据的思考

以审美能力培养为目的的高职影视欣赏课程开发,首先需要清楚学生对影视的认知、价值的取向、兴趣的热点等基本信息的把握。据此,本研究结合影视欣赏课程的实践对1000余名高职学生作了系统调查,如下数据和信息值得关注和研究。

(一)影视欣赏选修课走红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9月开始推出“影视欣赏”选修课程。短短的四个学期,选修人数不断翻番,见表1:

表1 各学期“影视欣赏”课选修人数统计表

从表1数据的直接比较,说影视欣赏课程走红、火爆都不为过。一门新开的自选课程受到那么多学生的关注,这在目前的高职院校实属少见。

(二)数据背后的调查

影视欣赏为何受学生青睐,本研究为时一年多的追踪研究,试图解开数据的密码。当走进高职生的影视世界方才发现,原来是那么的丰富多彩。

1.电脑、影视、高职学生——影视已经成为高职生生活的一部分

为了弄清电脑、影视、高职学生的“三维性”,这里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和学生处联合开展的一项调查加以说明。

(1)调查对象

本调查方式为随机抽样,调查对象为浙江多所高职学院的在校学生。生源分布中的“其他”,主要是指父母原籍为农村,但已经离开农村到城镇经商创业,这类家庭的学生成长于城镇,而又没有城镇户口,故列为非城非农类学生,见表2:

表2 调查对象情况表

(2)电脑与高职学生的生活

按学生的话说,“当今社会里,连电脑都不会使用的大学生是无法想象的”。言下之意,与电脑的亲密接触,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一部分。从以下项目调查,也说明了这一点,见表3:

表3 网龄及网络使用情况表

表3中数据特别要关注的“网龄”1年及以下的占42%,说明网络进入学生生活其实是进入大学后的事;占83%的高职生每天都与网络有亲密接触,且所占时间比例之大真是“怵目惊心”;占25%的高职生上网第一件事就是“打游戏”,黄金般的年华和时光,“泡”在虚拟世界中,这也难免让人心痛。占13%的要上网但又不知道做什么,说明当事者一是对网络有依赖,但内心又是空虚茫然的,“唤醒”这类大学生,责任也十分巨大。

(3)网络与高职生的学习

表4 网络学习的情况表

表4中信息说明,每个学生都认为上网对学习有冲突有影响,但明确自认为是负面影响的高达55%,其中深度影响的达21%。由此说明,高职生心理世界中网络情结深重,相对学习自感危害性不小,但又感“无奈”,求助信号强烈。求知和学习路径的选择,网络富有挑战性和吸引力,它已经和“唯课堂、唯教师教”相庭抗礼不分伯仲。自主学习取向与高职生自主意识主导相匹配,传统教学确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4)对电影电视的兴趣分布

表5 高职学习时电影电视的兴趣分布表

综合表5的信息分析,不难看到影视伴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来临,它已经走进、融进了高职学生的生活。换言之,看影视是高职生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高达80%的高职学生喜爱电影电视,其中53.2%的学生又是借助电脑网络来实现的。在这里,影视与大学生“亲密接触”的渠道呈开放性,这是需要关注的一个点。调查表明大学生最喜欢采用的方法是网络通道。这与大学生的生活条件相关,电脑的普及和网络传输的优越,使他们能便捷地走进影视世界。这和传统的电影只能进电影院观看的闭锁性比较,现代大学生走进影视的通道可以说是全方位、大开放的。

2.影视欣赏受高关注现象扫描——影视折射的兴趣多样与诉求离散

聚集影视,本研究结合教学也对选修影视欣赏的近千名学生进行了局面调查,值得关注的问题见表6。

表6的统计说明,高职学生普遍热爱影视的背后,兴趣的导向极为重要,结果呈现出诉求的多样与离散。主流分析看,高职学生随着自主意识的发展,在兴趣的表达上虽然有经验化的影响,但心理发展、特别是青春期的萌动,在影视诉求上爱情片和喜剧片的热衷者超过50%,这与大学生爱生活、重情感、富理想的心理特征是相符合的。

表6 值得关注的问题

中国影视总体上还是最受大学生推崇,同时也要看到在信息技术全球化、以及改革开放国策的推进下,国际文化交融带来的艺术价值取向多元的趋向在大学生的影视观里也有明显的反映,如韩国、港台、欧美等影视的影响力日渐加大。

还需关注的是高职生择看影视的信息源,这对影视欣赏课程的设计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之所以看某部影视,是受朋友的推荐和影响所致。可见,在校园营造正面的、积极向上的影视文化环境,对于提高高职学生的审美能力有重要意义。

三、高职学生影视欣赏素质和审美能力的调查分析

(一)有关影视欣赏学生问卷中的群画像

1.高职生的影视观

综合调查的数据分析,高职生的影视观与对影视的诉求一样是复杂多样的。总体上爱看影视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不过不利的因子也突出。如消遣型、模糊型的学生比例超高,表明正面引导的教育不能忽视。最关注影视中的选择中趣味性和演员的关联度大,也说明对影视主题和艺术的求新求异、影星明星崇拜的倾向突出,见表7。

表7 高职生影视观调查结果

2.影视欣赏课程开发的预评估

结合表7的信息分析,开发高职学生的影视欣赏课程可以作出这样的评估:

首先,高职生的影视观与价值观有密切联系。选择一部电影或电视,受学生的需求不同而不同。如调查中一个学生写道:“我觉得一部电影就像是一本书,每个人看一本相同的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感想,每个人从中获取的道理和知识也不相同”。调查数据的多向性也说明了这一点。由此说明,高职影视欣赏课程的开发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心理基础。

其次,高职生的审美能力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影视欣赏的审美能力与高职生的文化层次及学习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开始时选择影视的标准多为“好看”或“不好看”,但通过一定的专门教育和指导,艺术的感悟力会明显提升。如有学生结合影视欣赏学习前后作了比较,写道“通过影视鉴赏的学习我对电影又有了新的认识,以前在看完一部影片之后只是说好看不好看,没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见解。现在,我不敢说我能评价一部影片,但是最起码我可以更加理性的去看待一部电影,去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想要表达的主题,去欣赏影片的内涵。”这个学生的表白,一定程度上说明是否开设影视欣赏课程对于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大不一样。

再次,影视具有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上表中有80%的高职学生认为在自己的成长经历中影视具有影响,而认为影响“很大”和“大”的占50.1%。数据表明,寓于影视中的教育力是巨大的,有时一个好的榜样会激励学生一辈子;一个艺术的创新或创异,会引发学生的一种灵感,从而解开生活或学习中的迷津;具有心灵震憾的情节,会改变一个学生的态度和观念等等。学校通过影视欣赏课程有选择地将博大精深的艺术文化推介给学生,这本是教育不可或缺的大事,是不能缺少的课程。

(二)高职生影视欣赏中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包含在影视欣赏中的一些不良思想和倾向也不能忽视。针对高职学生而言,需要关注的有三种现象。

1.消遣性的影视欣赏

调查中将影视作为“消遣性”的虽然只占14.2%,课余生活这样考虑也无可非议,但作为课程要求,显然这已经不是小数。这类学生的成分较为复杂,或因学习困难、成长障碍、情感困惑、生活消极等,都容易产生这种心理。因此,要改变这种态度还得“综合治理”,学校要考虑从改善校园环境,学生业余生活等做起。

2.因“学分”而“被欣赏”

因本调查主要是基于选修“影视欣赏”课程的学生的调查,在前表中有25%的高职学生对喜欢影视的原由说不清楚。据深入调查,其中有为数不少的学生认为是因“学分”而“被欣赏”的结果。原因是学分制管理中要求学生有必须的选修课程学分,但因学校选修课程开出较少,或课程与兴趣不相投,因此只好选择了这门课程。

3.影视痴迷

据调查,在高职学生痴网者中影视痴迷者的比例不小。对高职生痴网情况的调查中有这样一组数据,见表8,供参考。

表8 高职学生网络痴迷情况调查结果

表8中的3个问答,给人的惊喜是高职生的“痴网”并非等同于网吧里的那类网迷,尤其是3个“不是”告诉我们,他们中很多人虽然上网如痴,但上网的理智并没有丧失。结合表3的数据分析,这部分高职生中与视网络学习为第一性学习的选择和习惯有联系。当然,对照表3的负面影响分析,痴网现象对高职生学习和心理的不良影响也应有足够的认识。

四、高职影视欣赏课程的开发与审美能力培养的实践和思考

(一)“顺和融通”——职业人生与艺术人生的文化融通

影视欣赏课程的本体是艺术文化,而价值效应的首因是信任[3]。透过以上纷繁复杂的数据及分析,高职生影视热的现象更需要从影视文化的视角去提升影响力。高职教育的主势文化是职业文化,只有将影视文化融入到职业文化中,才能使职业人生与艺术人生达到完美的结合,也才能有效地提高高职学生的审美能力。这种教育元素在影视文化中极为普遍,主人公的命运、影视的主题、人间的悲欢离合等,都是在鲜活的社会生活中展现的,而社会生活又与社会角色息息相关,职业文化折射的社会文化、艺术文化总会对感知者产生一定影响。在这里,“影响”的感知和程度,实际也就是审美能力的实在反映。高职影视欣赏不同于看影视、或讲影视,区别就在于课程的范畴包容着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纳入影视欣赏课程的影视作品赋值更体现在教育性和人文性方面。基于此,高职的影视欣赏作品选辑的脉络可以考虑按职业篇、人生篇、励志篇、成才篇来架构,让影视的艺术化更好地服务和作用于职业文化。艺术人生与职业人生的相通性,这正是高职影视欣赏之能“火”的内在因素。

(二)“顺风使舵”——抓住学生的热点选择影视课程的内容

依据调研,学生喜欢的课程更需要适合恰当的内容来支持。但由于学生对影视欣赏诉求的多样,大有“众口难调”之状。不过,学生的兴趣是选材的主要依据,顺从和考虑多数学生的意愿,调动好学习的积极性十分重要。如根据国产影视学生看点较集中的特点,选择了革命题材的《集结号》、《长征组歌》等优秀影片,让学生再次接受革命理想的教育;选择了反映青年婚恋和情感的《双食记》、《面纱》等影片,让学生领悟人的理性和社会责任,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处理恋爱与婚姻的问题;为了满足部分学生对欧美影视的兴趣,也拓展学生的影视视野,选择了《阿甘症状》、《放牛班的春天》等,教育学生励志成才,能勇敢面对挫折和困难。抓住学生的兴趣组织影视欣赏课程内容,就是能让他们通过影视,心灵“获得宣泄与抚慰,在光影缤纷之间,进入一种集体的典仪,同时享有奇妙的安宁和独处”。[4]这种“顺风使舵”并不是盲从,是借部分学生的兴趣热点,培养更多人的兴趣和爱好,使其教育效果最大化。

(三)“顺理成章”——基于影视的特点构建课程的体系化

知道了学生的所爱,继而就是“影视欣赏”教材的开发,使之规范化和体系化。高职生的《影视欣赏》教材需要直白、简明、实用,对他们更多的、系统的专业理论并不必要。但这又不是排斥让高职学生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基础的影视欣赏的常识。据此,在实践教学探索中多采用“借题发挥”,即将影视必备的知识和理论分解,而在一部影视作品的欣赏中有计划地只向学生讲解其中的某些关键问题,而决不是面面惧到。这样,一个学期的课程,借助十多部影视作品,也可以将枯燥的电影专用名词,电影史、影视艺术、影视审美等渗透其中,无形中胜有形,仍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影视课程体系化的主要标志是要视、听、悟的一体化。影视课程的载体是有形的艺术,先导的感性美,听觉的交互美和智慧的悟性美融为一体,是影视课程教育效果的最佳境界。因此观看作品的组织、观看作品后的交流研讨、入至内心的心灵启迪,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决不能顾此失彼或以此替彼。

总之,影视欣赏是一种特殊的审美能力,是高职生作为大学生素质不可或缺的能力。影视欣赏的最高境界是文化欣赏,是高职生人文素质的集中体现。从爱生活到爱艺术,又从艺术回归生活,从生活憧憬理想,教育学生在影视欣赏中实现人格的升华和文化素养、审美能力的提高,这是影视为教育作出的最大贡献。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N].中国教育报,2010-7-30(1).

[2]姜敏.影视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

[3]洪子锐.外国电影百花园[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249.

[4]戴锦华.电影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5.

猜你喜欢

高职生影视高职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影视风起
影视
如何引导高职生理解《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情怀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