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机械基础课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2010-12-31安金辉
安金辉
(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 鹤岗 154100)
《机械基础》课程是机械专业及相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形式为主,传授有关机械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解决这一问题,需从当前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人手。
1 当前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机械基础》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验设备及实验手段等方面,均难以适应当前机械工程人才培养的需要。
1.1 课程内容不适应发展的需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机械工程设计领域,新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层出不穷,而旧的课程内容与建立在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上的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很不适应,如手工绘图与计算机辅助绘图、图解法分析机构与计算机解析法分析、机械零件中以材料力学导出的强度设计与现代设计方法、传统车钳刨铣工艺与CAD/CAM以及CIMS之间等。现在,机械基础课程中普遍存在三种问题:一是各课程的教学内容都存在知识陈旧的部分,有些内容很少反映现代科技水平;二是有些内容在相关课程间重复;三是各课程的教学内容顺序衔接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利学生能力培养的问题。
1.2 实验及工程实践性环节薄弱
现有的实验主要为验证实验,缺少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如机械原理实验仍是“老三样”,即机构简图测绘、齿轮范成及转子动平衡三个实验。又如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沿袭50年代的作法,啮合传动、带传动及联轴器的综合传动课程设计,通常采用减速器传动装置设计,但从培养学生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CAD技术能力方面仍缺少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
1.3 教学手段和方法陈旧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较陈旧,大多数还是使用教学挂图和模型作为主要教具,基本上还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培养灌输式教学方法,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开拓和获得知识的能力。
2 解决机械基础课堂教学现状的方法及对策
2.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产生兴趣是学好课程的关键。为培养学生的兴趣,要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来讲解相关知识。如从熟悉的缝纫机、汽车、前窗刮雨器、公交车门的启闭、拖拉机自卸料等入手来讲解平面四杆机构;从放映机的卷片机构引入槽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结合自行车、汽车变速系统来介绍链传动、齿轮传动等相关内容。这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践证明,《机械基础》这门枯燥、繁杂的课程,若照本宣科,不进行教学的双向交流,学生必学之无味,学之困难。因此为了唤起学生的兴趣,活跃气氛,可根据高职生活跃、好运、爱讲的特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如在介绍制动器时,可采取这样的教学情境:一个骑自行车的人在平地上快速骑车,然后刹车,请同学们选择使自行车快速停下来的最有效的方法:A、刹前闸;B、刹后闸;C、先刹前闸,后刹后闸;D、先刹后闸,后刹前闸。在同学之间展开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由于他们熟悉自行车,也有“刹车的经验”。结果“选D”的同学会最多。答案是“C”。理由是自行车前闸的作用是制动,后闸的作用才是减速。同学们所以选D,是注重了减速而问题是“制动”。接着就可以进入“制动器”的教学。可请学生结合实际,说说自己所了解的制动实例。最后得出结论:各种形式的制动器都是依靠摩擦力的作用实现的。由此可见,设计具体的教学情境,可使教学活动达到较好的效果。
2.2 采用多种手段加强直观教学
本课程涉及许多常用机构的运动过程和机械的内部结构,在教学中大量应用实物、教具、录像及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手段,增强直观性教学,便于有关原理、理论知识的讲解。
2.2.1 采用模型教学。教学中,接触最多的是机构,在引进一个新的机构时,借助模型导入,让学生通过动感、颜色和形象来激发兴趣,利用他们的好奇心,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教学。
2.2.2 采用多媒体教学
2.2.2.1 课件。《机械基础》教学涉及很多概念和具体的图形。我们可以把有关的教学内容,分层显示,从而达到系统展示有关知识的效果。如联轴器的类型,可以把固定式联轴器、可移式联轴器,安全联轴器和万向联轴器放在第一层。如果想介绍可移式联轴器分类,可直接点出可移式联轴器进入第二层等,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方便的掌握联轴器的分类,且有助于教师的讲解和课后总结。
2.2.2.2 动画演示。利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和综合处理功能,可在网上下载一些运动机构,然后播放,使学生加深对机构运动特点的理解,并且使学生产生联想,充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3 建立现代机械制造实验实习基地
高职教育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为此,要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安排上采用“三结合”的组织模式,即实践能力培养做到分类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模拟内容与实际项目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同时建立科学的实践技能考核模式。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提高学生掌握现代设计方法与现代设计手段的技能,又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
除了加强实习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之外,必须提高学生理解有关概念和理论的能力,还应提高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和绘图能力。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入一些工程问题,布置一些针对工程中的大作业,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能力,综合应用和计算能力及绘图能力,又为今后从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4 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传统的基础知识要讲,人文知识要会,新知识要学,实践要加强,课时却要压缩……怎样来处理这些尖锐的矛盾?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教师台上满堂灌,学生被动写作业。肯定不能适应新的变化。如何让学生做到主动积极地学,自觉地学,创造性地学呢?简言之,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CAI技术、教学课件,利用光盘、录像、投影、电视、数控机床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5 贯彻够用原则,突出重点
《机械基础》教学怎样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抓住重点和难点,这是要经常思考的问题。
可以打破原有的编排顺序,将常用的机械和常用零件的有关内容结合起来讲授,加强知识的连贯性,利于学生理解、接受和记忆。加强有关零件的结构设计、维修、安装、调试等内容的讲解。在介绍液压传动的有关内容时,重点介绍液压元件作用、安装和维护及基本回路的作用、检修和故障诊断等内容。
2.6 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
通过相应的激励机制 (如教学考核、晋职、评优等),鼓励教师走“产、学、研”的道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使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科研水平提高层次。此外,学校需要选派青年教师到大学接受较高层次的专业培训或攻读在职研究生,以改善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1]李力《浅析在机械基础教学中的“机巧”》《教学研究》2003.10
[2]张红燕《如何在机械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03
[3]樊之强《机械基础教学体会》《煤炭技术》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