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企业管理模式及体制创新

2010-12-31牛朝伟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3期
关键词:生产管理企业

牛朝伟

(辽河油田公司人事处,辽宁 盘锦 124010)

1 企业的管理模式

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企业的所有者同时就是企业的经营者。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同一,使得所有者能够直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控制。所有者可能要请一些管理人员作帮手,但这部分人员基本也是在自己的家人或亲朋好友中挑选,家族管理的色彩十分浓厚;企业管理缺乏明确的分工,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完善的管理组织;日常管理工作都是在所有者直接的指挥下进行,经理权限十分有限,主要负责管理日常事务;企业也没有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程度,企业牢牢控制在所有者手中。

所有者同时就是经营管理者,社会对此存在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种体制会束缚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是一种落后的管理模式。以大企业为标准,传统企业确实存在管理上的缺陷。但是,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不同,它是小规模生产,管理简单,管理有利于对生产经营活动实行直接控制,降低产品成本。对于企业而言,所有者同时又是经营管理者能够产生竞争优势。我认为只要是企业,这种管理模式是最佳的,最能发挥企业的生产效率,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在世界范围内,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都采取这种相同的管理模式。

代理人的代理风险直接威胁到企业的生存,特别是企业产品单一,销售渠道有限,生产较多依赖于为数不多的几个固定客户,这部分客户的丧失,企业就有可能面临灭顶之灾。为了企业的安全,所有者不可能让外人直接参与并负责企业的重要事务。保持自己对企业的管理和控制是最为有效也是最安全的做法。企业的所有者管理企业,花费的主要精力不是企业的日常生产管理,而是有关产品的销售和所需各种生产材料的采购。企业日常生产活动范围主要局限在企业内部,容易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可以利用各种指标考核管理人员的实际业绩。所以,凡是生产性的企业,只要所有者能够把生产管理与企业的销售和采购合理分开,并保持自己对销售和采购的有效控制,这类企业在生产管理中使用外来管理人员方面,显得比较大胆,企业也由于所有者逐步放开对具体生产过程的管理,而有精力加强对产品的销售和采购的控制以及发展战略的制订。

利用管理人员增强企业交易内部化的能力,并逐步通过对企业销售和采购的控制,是企业规模扩张的通常做法。把原来采购和销售的工作内部化,由原来的对外业务,变成为企业的内部交易,这样所有者就能够对原先需要亲自控制的管理工作,通过对外部交易的内部化,交由经理人员负责管理。此时由于企业的外部交易已变成企业的内部交易,投资者就可以利用严格的成本指标对经理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并能够通过有效的制度来监督其生产管理,使企业的所有者有可能聘用经理完成原先需要自己亲自负责的管理工作。在扩大规模的企业中,所有者仍然把主要精力放在与其它企业所发生的各种外部交易事务的处理中。

2 企业管理创新

随着企业的发展,内外部条件的变化,企业原有的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就会出现相应的改变。这意味着在企业管理模式中不存在一种唯一的普遍适用的标准模式。各企业所面临的条件不同,具体采用那~种管理模式,我们无法强求。评价一种管理模式的好坏,不是以模式而是以效率为标准,取决于模式是否适应企业的具体情况,是否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只要某一模式对企业发展有利,它就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形式。管理模式的选择,要根据每一企业的具体情况,没有必要要求企业一律采取所谓先进的管理模式以及相应的组织结构。

管理创新既可以是管理模式的创新,也可以指具体管理方式的创新。因此,企业管理创新,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随着情况的变化,企业由一种管理模式转变成另一种管理模式,我国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及其相应的企业治理结构的建立就属于这种情况;另一是维持原有管理模式下,改变其具体管理方式。通常,一旦管理模式发生变化,企业具体管理方式也随之改变。但是,企业具体管理方式的变化却可以在原有管理模式下进行。在原有的管理模式下实现管理创新,是企业不断根据条件的变化对管理体制所进行的局部调整。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这种情况时常出现。而管理模式的变化,是企业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不进行管理模式的改变,就无法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

目前国内存在一种不正确的看法,对企业的管理模式问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没有考虑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认为我国十分流行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同一的企业治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需要进行制度创新,主张“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应成为我国中小企业体制创新的方向。当然,我国的中小企业确实存在管理方面的问题。但是,这不等于传统管理模式不适应现代社会,我认为更大的可能是具体管理方式和所使用的手段落后于时代。传统管理模式是否合适,要看它是否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是否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对中小企业而言,所有者与经营者同一的管理模式,不能成为其落后的评判依据;同样,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也不能成为企业管理体制先进的标准。市场经济中,企业所采取的管理模式和具体管理方式,都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如果某一种模式和具体方式成本较高,使企业竞争力下降,那它就要被企业所抛弃。所以,中小企业管理创新,也要从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设计自己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在管理模式、管理组织、管理方法上不断创新。

由于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复杂性,企业管理模式和具体的管理方式,都要根据企业内部和外在各种复杂因素做出自己的选择,外人难以插手。家族式的两权合一的管理在国内一些知名企业中的失败,导致不少人对这种管理模式的怀疑。但我认为这些失败并不是两权合一模式的失败,它们的失败主要是当企业规模扩大后,没有及时实现管理体制的创新,或者在管理体制的转型过程中,决策失误,特别是销售管理失控,致使企业陷入危机。三株集团、沈阳飞龙。巨人集团当年何等风光,但企业规模快速扩张之后,原有的管理无法适应扩大了的企业规模。他们的失败,在于大企业中机械地运用适合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在企业的规模由中小型向大型转化过程中,没有对原来只适合中小型企业的管理体制进行合理改造,特别是在管理体制的转型过程,所有者对营销系统直接控制的特点又没有得到较好的延续和继承,在中国这样特殊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的营销组织又不够完善,新的营销体系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结束语:所以,在管理模式的选择上,只要是企业,其两权合一的管理模式将是一种常态,只要企业规模没有扩大,所有者能够胜任管理,没有必要要求企业改变现有的管理模式。但是,模式不变,企业具体的管理方式却要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赋予新的内容。企业的管理创新重点不是放在建立新模式、完善企业组织机构上,而是要放在加强所有者对企业的直接控制和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上,使企业更能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要求。我国目前中小企业管理所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所有者自身素质较低,观念落后,管理水平低下;二是企业管理手段落后,影响企业办公效率。所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实现其管理上的创新,应该从所有者和管理方法等方面人手。

为此,在提高所有者文化素质的同时,还要积极发展社会咨询服务,向企业提供管理咨询,帮助他们解决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管理问题。在维持传统管理模式的条件下,利用社会力量参与管理,赋予传统管理模式以现代内容。管理方式的创新是指企业的管理方式必须符合社会潮流。总之,可以在传统管理模式的框架内,赋予新的管理内容,从而加快企业现代化进程,使其融入现代主流经济,实现企业品质的全面提升,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1]林峰.中国企业管理文化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05-01.

[2]颜宁.企业管理创新问题研究.贵州大学,2006-05-01.

猜你喜欢

生产管理企业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企业
企业
企业
用旧的生产新的!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