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的现状与趋势
2010-12-31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建漳州363105
刘 威(厦门大学 嘉庚学院,福建 漳州 363105)
0 引 言
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资助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进行了一项“环境负责制造”研究,该项目组首次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的概念[1]。此后,绿色供应链管理作为生态保护、绿色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等学科的融合,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和学者的重视。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价是绿色供应链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绩效评价可以了解供应链运行中的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为流程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从而更好地对供应链上的企业进行激励和利润分配。
1 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研究现状
由于IBM、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耐克等一些跨国企业都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因此,对于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方面的理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国内外很多学者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进行了研究。目前,国内主要观点认为,绿色供应链绩效是指绿色供应链的运作过程和运作效果。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是指围绕供应链的目标,对供应链各环节运作进行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分析评价[2]。本文将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分为两部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绩效评价模型构建的方法研究。
1.1 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通过建立真实、客观、全面的同时具有可操作性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供应链管理的绿色化提供了衡量标准,为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提供必要约束和激励机制。
国内很多学者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如张华伦、冯田军和董红果等参照环境管理标准ISO14000系列,设计出具体的绿色供应链评价指标体系,在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总指标下,从核心企业业绩水平(财务、市场)、供应链管理水平(客户、节点企业关系、成本与效益)、供应链绿色水平(环境属性、资源属性、能源属性、可回收性)3个方面指标进行评价[3]。
方青,邓旭东等认为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7个一级指标和28个二级指标构成,即财务状况指标(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增长率、利润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顾客服务水平指标(准时交货率、顾客抱怨率、产品柔性、时间柔性、数量柔性)、业务流程指标(生产附加值率、流转时间效率、产能利用率)、成本指标(人力资源成本、资产成本、物流成本、信息成本)、信息共享指标(信息传递的速度、信息传递的质量、信息的共享程度)、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回报率、新产品销售收入百分比、成员的稳定性、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和环保指标(环保效率比率、资源利用率、资源的再利用率、产品回收收益率)[4]。
付磊、孙承志和樊雪梅等提出了基于生命周期分析法(LCA)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具体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绿色供应链管理分级(两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且从社会服务方面(社会可持续)、经济发展方面(经济可持续)、绿色环保(生态可持续)、绿色供应链管理创新/发展四个方面进行了评价[5]。
刘源认为可将指标体系按生命周期分为形成阶段指标(供应链的可靠性、供应链的稳定性)、发展阶段指标(信息共享、成本、环境保护)、成熟阶段指标(收益、柔性、顾客满意度、能源与资源利用)、衰退整合阶段指标(产品柔性重构能力、创新能力)等四个阶段性指标[6]。
张曙红对中国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的就绪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个三层结构的指标体系。位于第一次层的是总目标;位于第二层的是企业管理、技术水平、伙伴绿色就绪、外部环境、企业人力资源素质与文化、资金投入等;第三层是5类因素的细化分析[7]。
综上可以看出,学者们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比较深入,但在具体的设计中不仅应该注重财务指标,也应该注重非财务领域的量化指标;同时应该注重内部绩效指标和外部绩效指标。在进行绿色供应链绩效指标的设定时,指标应分出评价层次,对关键的指标进行重点分析,应重视对绿色供应链业务流程的动态评价,尽量采用实时分析与评价的方法,应把评价的对象扩大到供应商、制造商及用户之上,重视对企业长期利益和长远发展潜力的评价。
1.2 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模型构建的方法研究
国外在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研究方法上,采用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同时附有大量的调研问卷和统计分析等。其他一些学者则从整体上对绿色供应链管理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评估。
Scott D.Johnson认为环境绩效的改善能够促进经济绩效的改善,最终实现企业的财务战略目标——经济增加值。他利用平衡记分卡原则识别并选择了环境绩效指标,他设计出切合实际的评估企业环境绩效的平衡记分卡法,该方法主要包括学习、创新、增长与人力;企业内部经营;顾客和股东以及财务等5个方面[8]。
J.Sarkis利用网络分析法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战略进行了评估,指出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改善企业组织绩效、减少生产成本、保护自然环境等[9]。
国内学者的研究方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运用模糊评价法进行评价,这种方法用得比较多。如张敏顺、吴洪波通过对绿色供应链内涵的分析,在传统基于成本、效益等指标的供应链绩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绿色供应链的ISO14000系列标准,设计了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将用户满意度、信息共享程度、物流一体化水平等5个方面,作为主要衡量指标,采用模糊评价法评价,并讨论了引入绿色水平评价后对其他传统绩效指标的影响[10]。曹敏、范佳静通过模糊评判法对绿色供应链进行了绩效评价,采用基于差距分析的标杆法进行了评价结果的分析,找出了被测评企业的绿色供应链与目标供应链之间的绩效差距,为企业绿色供应链的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11]。黄国青、华凤燕借鉴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和绿色环保指标,运用专家调查法构建了由5个一级指标:账务价值、客户服务、成本费用、业务流程和环境绩效构成的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多级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指标体系的评价模型[12]。吕立新、梁艳、彭灿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优势,建立Fuzzy-AHP模型,通过对企业绿色度的评价,检验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效果[13]。周建忠借鉴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和绿色环保指标,运用多级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指标体系的评价模型,该模型较准确、客观地度量了绿色供应链的整体绩效[14]。冯艳飞、蔡璐设计出一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绿色供应链整体绩效进行了评价[15]。
1.2.2 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如方炜、黄慧婷、刘新宇提出了一个成功实施绿色供应链评价标准的层次模型,并在对绿色供应链的有关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成功实施绿色供应链的关键因素概念模型,提炼出12项关键因素,同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16]。董雅丽、薛磊设计了具体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网络层次分析理论ANP进行评价。该方法可以克服评价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提供了一种定量的评价依据[17]。
1.2.3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如柳键、叶影霞通过多投入、多输出的指标的相对效率评价方法,即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绿色供应链绩效进行评价,并结合实例说明DEA法在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中应用的合理性[18]。陈梅、毕晓航设计了算例,运用有效决策单元的DEA方法对绿色供应链进行了综合评价[19]。
1.2.4 应用标杆管理和成熟度模型建立模型评价。如韩小花、薛声家基于标杆管理的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较以往更加强调评价结果的分析和改进。该方法在改进的平衡记分法基础上建立指标体系,根据三角模糊函数和标杆管理思想确定隶属度,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改进[20]。姜旭、卢晓君采用SCOR模型,建立了相应的指标对供应链的绩效进行评价[21]。韩志新、陈通借鉴供应链管理成熟度模型,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管理成熟度模型,并建立了基本的评价方法[22]。
1.2.5 应用级数法建立模型。如周强、张勇针对现有多目标评价方法,如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模糊函数法等在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中存在的各目标因素权重确定难且带有很大主观性这一不足,采用突变级数法对绿色供应链的绩效进行评价[23]。
2 总结与趋势
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的顺利开展,为实现供应链科学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绩效评价的结果为企业实施有效地绿色供应链绩效管理提供了依据。在对绩效指标的选取中应该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考虑,学者们还可以从绩效计划、环境绩效、服务绩效、绩效控制等角度展开,科学地设定考核指标。对于绩效评价的模型,除了以上提到的方法外,可以采用静态评价法,如基于小波网络的多属性综合评价、大系统的模式识别分类算法;也可以采用动态综合评价,如二次加权法;还可以采用灰色聚类综合评价法和灰色聚类决策评价法等。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中如何把握关键的成功因素,如何利用平衡记分卡、物流记分卡、仪表板衡量标准等方法进行衡量,值得进一步研究。
[1]Handfield R B.Green supply chain:best practices from the furniture industry[C]//Proceedings,Annual Meeting of the Decision Science Institute USA,1996(3):1295-1297.
[2]张华伦,冯田军,董红果.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研究[J].情报杂志,2006(6):42-44.
[3]张华伦,冯田军,董红果.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构建[J].商业时代,2006(9):15-16.
[4]方青,邓旭东.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10):116-117.
[5]付磊,孙承志,樊雪梅.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价[J].现代商业,2008(2):8-9.
[6]刘源.基于生命周期的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22):72-73.
[7]张曙红.中国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的就绪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J].2009(7):76-77.
[8]Scott D.Johnson.Identification and selection of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ictors:application of the balanced scorecard approach[J].Corporate Environmental Strategy,1998,5(4):34-41.
[9]Joseph Sarkis.A strategic decision framework for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3,11(4):397-409.
[10]张敏顺,吴洪波.模糊评价方法对绿色供应链绩效的评价[J].科技与管理,2005(3):23-25.
[11]曹敏,范佳静.基于模糊理论的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6(9):15.
[12]黄国青,华凤燕.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模型研究[J].工业工程,2007(1):116-120.
[13]吕立新,梁艳,彭灿.基于Fuzzy-AHP模型的企业绿色供应链的绿色度评价[J].科技和产业,2008(3):1-5.
[14]周建忠.基于模糊理论的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J].商场现代化,2008(4):108-109.
[15]冯艳飞,蔡璐.绿色供应链绩效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及方法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8(10):90-91.
[16]方炜,黄慧婷,刘新宇.实施绿色供应链的成功标准与关键因素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12):125-128.
[17]董雅丽,薛磊.基于ANP理论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模型和算法[J].软科学,2008(11):56-63.
[18]柳键,叶影霞.DEA方法在绿色供应链绩效中的应用[J].工业技术经济,2008(1):63-65.
[19]陈梅,毕晓航.基于有效区分决策单元DEA法的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4):618-619.
[20]韩小花,薛声家.一种基于标杆管理的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J].工业技术经济,2006(11):89-92.
[21]姜旭,卢晓君.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与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4):76-77.
[22]韩志新,陈通.绿色供应链管理成熟度模型及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8):126-127.
[23]周强,张勇.基于突变级数法的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J].中国人口,2008(5):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