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体育教师眼中的加拿大中学体育教育
2010-12-29于斌
体育教学 2010年11期
笔者作为江苏省中学体育教师赴加拿大进修团成员在多伦多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培训,通过培训初步了解了加拿大教育体系中学体育教学的概况,接触到一些体育教学的课程资料,观摩了体育课堂教学和健康教育课程。通过参观、学习、交流,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回国后结合自己从事20多年体育教学的经历,形成了一些思考和感悟,供广大同行参考。
一、高中体育课必修与选修相结合
根据加拿大宪法,加拿大教育制度由各省政府负责制订,因此各省制定的课程设置会有差异。我们参观的几所学校都在多伦多,属于公立学校,多伦多是加拿大最大的城市,也是安大略省的省会。该省教育部门规定初中2年,高中4年(即9—12年级),实行12年基础教育,高中采取学分制修课,每一个学科是一个学分,高中四年需要修满30个学分:18个学分是必修课,包括英文、数学、体育、艺术、基础电脑等,12个学分为选修课,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而选择课程,既可以选择文化类课程,也可以选择体育课。
在中国,体育课在高中阶段是必修课,共有11个学分,除身体残疾外其他学生都必须上体育课,而在加拿大,高中体育课只在9年级为必修课,占1个学分,学生既可以选择在第一学期上,也可以选择在第二学期上,但只要一旦选择,则一学期内每天都要上体育课,每周5节课,每节75分钟,其中4节是实践课,1节是运动生命课,从10~12年级体育课为选修课程,学生既可以选修也可以不选修体育课。从参观学校的体育老师那儿了解到,学生选修体育课的约占30%左右,也就是说70%的学生在四年高中阶段只上一学期的体育课。据2006年8月15日《生命时报》报道:一份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调查结果显示,一旦进入10年级,参加体育课的学生就只剩50%了,而在11和12年级的学生中,出勤率则更低,仅占43%和36%。就此我们与加拿大同行进行了交流,他们也认为安省的这种课程设置不利于高中生的生长发育,不太合理。按照他们的设想,高中生至少应该有超过2年的常规体育课锻炼,政府要制定有关政策,规定学生必须修满至少2个体育课学分,以促使他们踊跃参加体育活动。
二、体育课内容丰富翔实
加拿大体育课内容很丰富,包括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曲棍球、橄榄球、游泳、摔跤、器械练习、体能练习、舞蹈等,大部分时间都在室内上课。必修课是每个项目学习2周,然后再学其它项目,相当于我国的单元教学;如果是选修课,则选择一个项目学习,与我国的选项教学相类似。
每个学校在教学楼内走道两侧都配有独立的衣柜,方便学生储藏物什,学生换好运动服和运动鞋后,方可上体育课。每班学生在20~30人之间,男女生分开上课,学生到体育馆先帮助老师准备器材,然后围着老师坐在地板上或相对集中站好即开始上课。
通过笔者观摩的若干节课可以看出,加拿大高中体育课很重视技能教学,老师对动作细节讲得很细,示范准确、到位,对课堂灵活性和自由度把握合理,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运动负荷比较大,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榜样作用,学生动手能力和组织能力强,能独立安装和搬运器材、操作篮球比赛记分器和计时器,练习时积极、主动,课堂气氛热烈,器材使用比较多,不断地给学生以新奇的刺激,从而保持浓厚的练习兴趣,练习时组织形式简单、适宜,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睦,师生、生生互动多,对学生的评价以激励为主,课堂上安全措施周全、细致,譬如羽毛球练习时学生必须戴保护眼镜、篮板后面墙壁放置海绵垫、滑雪时学生要戴头盔等,教学计划制订详细,练习步骤明确,考勤严格,这些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学生课余生活丰富多彩
目前我国中小学每天都有半小时左右的大课间活动,各校都能结合本校特点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有的是全校统一进行的广播操和跑操,有的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踢毽子、跳绳、羽毛球、乒乓球、呼拉圈、排球、跳皮筋、拔河等项目,除此以外学校每周还会安排1~2次体育课外活动课,以学生自主锻炼为主,组织比较松散。这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校园生活,促进了学生体质提高。
加拿大中小学生都是上午9点上课,下午3点放学,每天4—5节课,中午除了午餐外不安排休息时间,不统一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课。但由于学生课业轻松,给学生留下了充裕的课余时间,课余生活异彩纷呈,篮球、排球、冰球、垒球、棒球、橄榄球、网球、游泳、溜冰等活动应有尽有,任学生挑选,不管是对某一体育项目感兴趣且技术水平较高的学生,还是对运动技能水平一般的学生,在交纳一定的费用后,就可以到社区组织的体育俱乐部进行训练。俱乐部的教练员有时也是两栖的,有的教练员既是俱乐部的教练员,又是学校的体育老师,还有的教练员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其他教师或退役的专业运动员或社区的志愿者担任,有效地将社区俱乐部的教练与学校学生的训练结合起来,方便了选苗,有效地提高了体育训练的效益和水平。
四、重视残疾学生体育课
在我国有专门招收视力、听力和智力方面有残疾学生的特殊教育学校,而加拿大则把残疾、弱智、痴呆、学习障碍学生等都安排在普通学校就读。在Middle-field中学,笔者看了一节残疾学生体育课。这个班学生共有10人,其中两名学生坐在轮椅车上,属肢体残疾,其余学生都有智障、智残、自闭症等缺陷,与正常学生相比反应迟钝,动作缓慢,显得不太协调。体育老师有2名,正在辅导学生练习,有的孩子在对墙传球,有的在原地运球和行进间运球,有的在和老师相互传球……我一个人悄悄进去,站在门口看他们练习,坐在轮椅上的一个男生看到我后,很高兴地把轮椅车摇过来,主动与我打招呼、握手,看上去很阳光,没有因为自身残疾而自卑。在Middle-field中学,残疾学生都是单独上体育课,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运动量较普通学生要小,学校希望通过体育活动让他们体会到运动的乐趣,增加相互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高动作协调性,培养空间感知能力和对方向的判断能力,通过全方位的教育让学生能正常融入到社会中,不给社会增加负担。
五、学校体育设施齐全实用
加拿大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都只有一栋2~4层的楼房,但都有室内体育馆,夏有空调冬有暖气,体育课风雨无阻。校园没有围墙,没有大门,是开放式的。学校操场就是一大片平整的天然草坪,有的只有简易的跑道,有的根本就没有跑道,基本上是随地就形,不讲绝对平整,只求相对平整,绝无杂草丛生。2004年秋季安大略省开始实施“社区使用学校”计划,政府承诺与学校理事会、市政厅和社区团体积极合作,每年提供2000万美元资助,帮助社区放学后使用学校场地支付学校理事会的相关操作费。这使得学校理事会降低或取消了这部分收费,社区居民更容易参加很多项目,能够享受更多服务。在我们所参观的几所学校,除一所相当于国内体育运动学校性质的BillCrothers中学操场外,其他的都没有铺设塑胶跑道。体育馆篮球架不用的时候都是悬吊在空中,上篮球课再放下来,座位都是活动的,平时不用的时候都收拢放置在墙边,音响控制键镶嵌在墙上,外面用一个盖子遮住,打开盖子就可以使用。体育器材室和教师办公室紧靠体育馆,器材室没有专门保管员,上课时都由老师安排学生来取器材,排球架和羽毛球架等器材都不重,2个学生就能抬走和安装,使用非常方便。
笔者认为,由于中国和加拿大两国国情、文化底蕴、风俗习惯、学情等方面不同,注定两国在教育制度、教学实施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如加拿大小班化的教学,教师对于学生、器材的管理就相对容易,而我国由于班级学生人数多,常规管理就要相对严格,对学生的纪律要求比较高,否则课堂就容易混乱,影响教学效果。国外既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之处,我们也有值得他们借鉴的方面,我们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取其精华,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学校体育更上5楼。
参考文献:
[1]黄绵,加拿大强制中学生上体育课[N],生命时报,2006-08-15.
[2]江兴代,加拿大归来话教育[J],人民教育。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