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小学体育游戏中公平性问题的探讨

2010-12-29胡靖平

体育教学 2010年11期

  小学低段的学生运动基础差、注意力极易分散且贪玩,但模仿能力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且能保持较高的兴趣,同时也存在注意力容易转移、形象思维占优势、有较强的依赖性、喜欢集体活动,不分男女界限等特点。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常选择游戏教学法,这也是培养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重要手段。但并不是所有的体育游戏都受学生的喜爱,有时在做某种体育游戏时经常会听到学生喊“老师,我都没有玩过”的叫声。所谓“我没有玩过”不是指自始至终他都没有参与游戏,或者他从来没有玩过这个游戏,而是他参与了游戏,但是在游戏过程中他只担任了“配角”,也就是说在游戏过程中,玩的时间很少,大部分时间是在为“游戏主角”和整个游戏做贡献,没有他们,游戏就根本无法继续。比如: “贴膏药”游戏当中围成圈等着被贴的小朋友, “丢手绢”游戏中蹲在地上等着别人将手绢扔到他后面的小朋友等等。
  
  一、问题的分析
     (一)游戏本身的问题
  部分传统游戏的设计或许本来就不适合低段的孩子,比如:丢手绢、贴膏药等游戏,学生的“参与率”不高,换言之,就是游戏当中需要当“配角”的学生太多了。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转移很快,而且漫长的等待都没有结果很容易让他失去耐心和兴趣,由此产生抱怨情绪。
  
  (二)学生的问题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固执、任性、专横,在同学中也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不听别人的意见,不尊重他人。在体育游戏中就能体现出来,总觉得当“配角”的不应该是自己,不尊重他人的选择而在边上大呼小叫;不顾别人还在游戏而兀自走开,只因为人家都不请你。独生子女在家里养尊处优惯了,在“四二一”的家庭模式下习惯了被重视以及家人的顺从,所以不能忍受被同学忽视,当然不会甘心当游戏的“配角”,自然也就不能在“配角”中体验体育游戏的快乐。
  
  二、解决对策
  
  (一)改编游戏,提高游戏本身的“参与率”
  游戏本身的问题还是得通过改编游戏来给予解决,通过改编的游戏不仅提升了其本身的趣味性,“参与率”也大大提高,效果明显好转。
  案例:《老鹰捉小鸡》游戏改编
  平时在进行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时,通常是将学生分为四组,每组分配三个角色,分别是“老鹰”、“母鸡”和“小鸡”。学生一般都比较喜欢“老鹰”,其次是“母鸡”,再是“小鸡”。游戏开始后,排尾的“小鸡”往往是第一个被抓的,而且他们会被安排到一个“关小鸡”的地方,无所事事,直到所有“小鸡”被抓完。再进行游戏时他们可能还是当“小鸡”,又重复刚才的命运。到最后, “老鹰”和“母鸡”的运动量是最大的,而“小鸡”的运动量还很少。由于受课堂游戏时间的限制,大多数学生得不到角色上的轮换,学生受到了运动的“不公平待遇”。再加上小组人数多,后面的“小鸡”很容易被甩出去,存在安全隐患。
  针对这一情况,对其进行改造:一是改变小组游戏的人数,一般设4~5人一组;二是进行角色的转换, “老鹰”抓住了“小鸡”改做“母鸡”,“母鸡”换做“小鸡”,抓住的“小鸡”做“老鹰”,依次轮流,这样学生对三个角色都有体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三是启发学生怎样做好自己的角色,用什么方法可以求得生存和履行自己的职责。四是让学生在浅显好玩的游戏活动中明白一些道理。经过如上改造,游戏中“母鸡”会努力保护好“小鸡”, “小鸡”在“母鸡”的保护下,灵活躲闪,团结协作,齐心协力,决不掉队,想尽办法不让“老鹰”捉到,共同战胜“老鹰”的进攻。而“老鹰”为了生存,也会想尽办法要去捉“小鸡”。
  
  (二)缩短游戏中出现“配角”空闲的时间
  在一些不得不出现游戏“配角”的游戏里,要尽量少用,或尽量减少大部分学生空闲的时间。因为空闲时间太久是学生转移注意力,感觉被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
  案例:游戏《小鸟与鸟笼》
  游戏的方法:选8~10人手拉手围成“鸟笼”,其他人饰“小鸟”,饰“鸟笼”的小朋友要团结、听口令,当听到老师喊“开”,则所有人将手相互牵着并举起,等“小鸟”进“鸟笼”了,听到口令“放”,所有人最快速蹲下,将“小鸟”关在“鸟笼”里。饰“小鸟”的小朋友要灵活,尽量避免被关在“鸟笼”里。被关的“小鸟”则加入“鸟笼”行列,壮大“鸟笼”。
  游戏规则:1 在“鸟笼”没有打开之前,“小鸟”不能挤进“鸟笼”,2 “小鸟”被“鸟笼”控在手下也算被抓,不得挣扎逃脱;3 饰“鸟笼”的小朋友不得伸脚去绊“小鸟”。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小鸟”怕被“鸟笼”抓住而迟迟不敢进入“鸟笼”,只在“鸟笼”外面跑来跑去,久而久之,饰“鸟笼”的同学就觉得没有他们什么事,游戏兴趣就慢慢下降了。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对游戏的规则可作如下修改:若出现绕“鸟笼”跑的情况,则饰“鸟笼”的同学倒数五个数,在五秒内,“小鸟”必须飞到“鸟笼”中,否则算“小鸟”被捉。这样修改后每个学生就都参与到游戏中来了,都能体验到游戏带给他们的快乐。同时也可以请一小朋友饰“小猫”,专“吃”“小鸟”,将“小鸟”赶进“鸟笼”。这样效果会更好。
  
  (三)教育学生在游戏中当好“配角”,并能够体验到游戏的乐趣
  除了游戏本身的一些缺陷,学生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大部分学生在家里都是“绝对主角”甚至是“唯一主角”,他们自然将这种优越感带到游戏中来,还不能体会游戏“配角”给“主角”以及整个游戏做贡献的乐趣。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性格,这与新课标的要求也是相违背的。因此,做好“游戏配角”的教育引导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
  案例:《主角与配角》
  上课前,先看由陈佩斯与朱时茂共同演绎的小品《主角与配角》,看完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主角与配角在表演中的重要性。在没有配角的配合下主角也不能把表演完成,因此主角和配角是同样重要的。引导学生讨论:如果配角没有了,舞台上只有主角,他们还怎么玩呢?在游戏当中,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是配角,之所以在游戏中不开心,是因为大家一直都觉得配角是不重要的,现在我们知道了,“游戏配角”也是非常重要的,没有“配角”游戏就无法进行。所以在游戏中每一个人都是活动的参加者。
  ,
  这堂课上完之后,学生们的进步是非常大的,大家都为自己与“主角”同样重要而感到开心,游戏兴趣自然就提高了,大家都全身心投入到游戏中去。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小学生在心理上、身体上、技能上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自尊心强,喜欢受教师表扬。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注意每个学生的特点,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对于学生的每一个进步要及时地肯定鼓励,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团结合作取得的成功是令大家敬仰和尊重的,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学生在学习中就会逐步提高团结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在接受教师的赞赏同时,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身心在激励中得到良好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