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千百万儿童的健康成长肩负起责任
2010-12-29吴凝
体育教学 2010年11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已于2010年7月13日正式颁布了,为我国未来10年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认真学习和深刻把握纲要的精神实质,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把这一体现时代要求的战略决策落实到各自实际工作之中的关键。
本文就是在反复学习《教育规划纲要》的过程中,对“学前教育”及其“学前体育”的一点思考。
1 “学前教育”倍受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获得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截止到2009年底,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4%,其中男女童净入学率分别为99.36%和99.44%,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9%,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85.6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79.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2%,在校硕士研究生为115.6万人、博士研究生为24.7万人,我国已步人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国的行列。
相比之下,我国的学前教育就要薄弱多了,以至于解决“人园难”的问题已刻不容缓。也正因为如此,“学前教育”列入到了《教育规划纲要》之中,而且2010年11月3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措施,会议指出,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取得长足发展,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但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2 “学前教育”重在体育
解读《教育规划纲要》就会发现,公开征求意见稿与正式颁布稿中关于“学前教育”的表述稍有变化,即前者的表述为“学前教育对幼儿习惯养成、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而后者则变为“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只是对“身心健康”的表述顺序前移了,但其中的寓意可谓深长。
更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11月2日,温家宝总理在北京西城区虎坊路幼儿园和西柳树井幼儿园就发展学前教育问题进行调研时指出,幼儿教育必须适合幼儿的特点。德育就是要让孩子们懂得什么叫好、什么是不好,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养成好的习惯。智育就是要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比如口语表达,如果6岁以前没有训练好,长大后这方面能力就可能比较弱。体育更为重要,幼儿阶段是长身体的时期,体育应该放在第一位。美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真善美的心灵。由此可见,总理对于在学前教育中把握好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内涵及其关系是语重心长!
3 “学前体育”亟待深究
从“学前体育”的现状分析,当前有两个方面亟待加强:一方面是“学前体育”的学科地位亟待提高,学科体系尚待构建;另一方面是积极探索学前体育的教育规律,切实防止学前体育的“小学化”倾向。
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确确实实存在于现行幼儿教育中的一种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纠正的现象,学前体育“小学化”也不例外。防止幼儿体育“小学化”倾向可以从诸多方面来做,例如幼儿体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幼儿体育项目的开发、幼儿体育器材的研制、幼儿体育教育规律的探索,以及幼儿体育活动内容与实践方法的探索等等。
总而言之,学前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千百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其中学前体育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使命。因此,在我国大力推进学前教育之际,也为学前体育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体育工作者,特别是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承担起这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