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常态课与观摩课的连点

2010-12-29于素梅

体育教学 2010年11期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已圆满画上了句号。从组织申报到现场展示,参与者都付出了辛勤的汗水,观摩者也都有不小的收获,我也感触颇深。在大家还未完全平息对现场展示课的讨论和反思之际,笔者选择一个新的视角,从体育常态课与观摩课的连点出发,重新审视大家曾经讨论且依然缺乏相对统一认识的“好课”的评判方法,并通过台阶式定位连点法提出“好课”的新的评判视角。
  
  一、当前对“什么是好课”的模糊判断
  
  当我们看一节体育课,无论它是常态课还是观摩课,人们很自然地对此会有一个是“好”还是“差”的判断,有时还会对“好”与“差”的程度进行进一步分析。目前,从“什么是好课”以及“如何上好课”的研究中我们不难看到。诸如好的体育课要体现出学生“懂了”“乐了”“热了”“会了”,有些研究认为好的体育课要有“好的设计”、“好的内容”、“好的方法”、“好的组织”。而且还有人把“什么是不好的体育课”也做过较为详细的描述。然而,在新课改后的常态课与观摩课大相径庭的当下,其实,“什么是好课”依然困扰着我们。从一定意义上说,过去对好课的判断是相对模糊的,但并不是说当前大家对“什么是一节好的体育课”的判断有误,而是缺乏一个明确的“参照系”,通俗地讲就是“与什么样的课比是好课”的问题尚不明确。也就是说就课的类型而言,是常态课中的好课?还是观摩课中的好课?就课的区域来讲,是农村课中的好课?还是城市课中的好课?这种缺乏参照系的不够确切的判断方法甚至出现有较大分歧的认识,将直接影响着一线教师对“如何上好体育课”的正确认识。结果出现了常态课与观摩课两张皮现象,由此,会有教师错误地认为很难上好一节精彩的观摩课。更有甚者,个别被推出展示的课结果上得很是失败。为什么?失败的原因究竟何在?与“好课”的定位有无关系?
  
  二、 “好课”的主客观多元评判
  
  要想上好课,最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要明确“什么是好课”。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本研究主要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提出多元评判的必要性。过去我们评价好课大都是从客观的角度评判,忽视了主观感觉评判的视角,尤其是忽视了教师的主观感觉,也有个别研究者曾提到过学生“乐了”等主观感觉。其实,作为一名教师,所上课是否属于一节好课, “主观感觉”应是最首要的评判方法。如果主观感觉是“心虚”的或有一种内疚感,仅靠客观的方法是难以完全判断是否是一节好的体育课的。因此,可以说单纯从客观评价上来判断好课的话,是不够全面的。但“好课”的主观感觉应该是什么样的呢?笔者通过访谈初步认为:就教师而言,上完课以后应该是心情愉悦的,感到欣慰的,甚至是自豪的,并有一定的成就感,就学生而言,无论是课中还是课后更应该是快乐的,感到有收获,并有一定的成功体验。因此,教师不应该有愧疚感、负罪感,不留有遗憾,更不能有心虚感,学生不应产生厌恶和痛苦,且有强烈的主动参与愿望。
  当然,客观评判仍需要重点关注:内容的选择是否合理、教法的确定是否有效、组织方式是否科学紧凑、安全防范是否具体等等常规评判方法。至于合理性、有效性、科学性、具体化的标准会因课而异、因学生而异、因教材而异。
  
  三、从体育常态课与观摩课的连点谈“好课”
  
  1 体育常态课与观摩课连点的确定思路与方法
  常态课能否用来或是否愿意作为观摩课被观摩,观摩课能否回归常态?这是我们在探讨二者之间的连点的一个重要思路。为什么当我们联系某位一线教师并提出看常态课的要求时,有时会被拒绝或“推推诿诿”,很显然,其中自有他们不愿让观看的道理,或是没有认真准备、或是准备了但不够精彩、或是根本就是没有准备既无教案又无组织的放羊课,归根到底应该是“心虚”的表现。但为什么心虚?这样的日常所上的体育课是否应该叫做“常态课”?常态课常态到什么程度?也就是说有无底线?我们平常对常态课的认识是模糊的,并没有人对其进行进一步细化。其实,无论如何去解释常态课,它都应该是有组织有纪律的“正常”的课,而非“一个哨子两个球,学生老师都自由”的“异常”的课一放羊;应该是目的明确、目标具体、内容适宜、方法得当的有章法的体育课,而不应该是目的不明、目标笼统、内容偏离、方法不当的无章法的体育课。
  然而,又有一个新的问题我们需要先搞搞清楚,常态课一定都是“好课”吗?这个问题很难直接回答,因为我们尚不完全清楚对“好课”的认定标准,但是,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答案是不一样的。有人说“我认真上了就算是好课”,有人说“我认真备课了也严格按教案实施了就算是好课”,有人说“我的教学任务完成了就算是好课”,还有人说“得到专家认可了就是好课”。如果按照以上的说法,我认为,常态课的底线就应该是好的。而且这些人的每一节课都应该能够随时被观摩,也就是说不应存在有任何“心虚”的情况。由此,我们也可以推论,那些放羊状态的“无章无法”的课应该被排除在“常态课”之外。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放羊在体育课上应该是被杜绝的。如果坚持将放羊式的体育课也归为常态课的话,应该是“差”的常态课,即所谓的“异常”课。
  笔者认为,被作为观摩课来观摩的应该是被称为“非常好”的常态课。因为观摩的目的或它的核心价值体现应该是为了“模”。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中推出的观摩课,其目的我想应该是让大家学习效仿。因此,什么才是好的观摩课?就成为一个非常值得大家去认真思考的问题。
  回想我们所看到的观摩课,以及人们对观摩课的总体认识,我们不难看出,目前“观摩课”并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大多数观摩课似乎都在作秀、表演。其实,这说明我们走进了一个评价观摩课好坏的误区,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错误认识。我国著名的学校体育专家赖天德先生曾经在一次研讨会上说“好的观摩课应该是能够回到常态中来,不能回到常态的观摩课不应该是好的观摩课”,我想很多人都应该认同他的观点。如果以这样的思想前提来判断观摩课的好坏,应该是标准相对比较清晰,基于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常态课与观摩课的连点。
  
  2 台阶法探寻常态课与观摩课的连点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基本上能够给常态课与观摩课通过台阶图示的方法来确定二者的连点。如图1所示。
  图中显示:用台阶法将常态课与观摩课进行分级,最低一层次的课是差的,其次是一般的,依此类推是好的、比较好的和最好的。体育常态课和观摩课都可进行如此等级划分。这就存在三个评判好的体育课的标准,如果我们就常态课而言,好的常态课仅仅是处于该类课的中间层次,好的观摩课也是如此。也就是说一般意义上好的常态课不一定能够直接拿来作为理想的观摩课来上和被观摩,相反,一般意义上好的观摩课并非一定能够回到常态,或能作为理想的常态课来上,因此,我们判断“好课”的时候,如果没有任何前提或限制条件,仅仅说“好课”,应该从常态课与观摩课的连点上寻找答案。也就是说,我们或许应该将“好课”理解为“最好的常态课”与“最好的观摩课”,只有这样才能被称其为“好课”。而且,作为“最好的观摩课”一定应该能够回到常态之中,又能有“亮点”(或“看点”)和指导性,且几乎没有明显的作秀、表演等迹象。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中部分被展示的课,已经显示出了非常接近连点的课,如辽宁的一节“仰卧推起成桥”的课就是如此。看完该课,使观摩者第一感觉很舒服,课很自然,如同在看常态课,又能从中明显发觉亮点和启发性。难得的是大家在这节课上看到了“学生自然轻松学习的场面”,如老师倒数5个数让学生仰卧推起成桥练习,当大部分学生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并落下的时候,一位同学依然稳稳地撑起在那里停留着,这时后排一位小男生跑上去朝撑起的同学腹部拍了一下,导致落下。这一小情节,几乎把看课的老师都逗乐了,这或许是任课教师课前难以预料到的。这种情节的出现,正是符合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的真实场面,这种场面也正是异地上观摩课的一种特殊效果。通过反复演练且师生“默契”配合的非异地观摩课,几乎不可能出现此类情节。当然,并不是说出现这类场面的课就一定是最好的观摩课,而是说,这种观摩课体现了返璞归真的特点,而且,要好于整齐划一的有熟练表演迹象的观摩课。
  
  四、上好课要树立准确的好课观
  
  作为一线教师,如何才能上出好的体育课?笔者认为,首先应该树立准确的“好课观”,也就是说,重新认识“好课”,重新给“好课”进行定位。然后从两者存在的必然的连点出发,力争把常态课上出精彩,使观摩课返璞归真。
  树立准确的好课观,一方面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获得“好课”称号并非轻而易举,是要长期付出努力。前提是认真上好常态课,需要好的常态课的积淀和功底,而非一朝一夕之功。具有这种常态课功底的老师上起观摩课来是应该相对比较轻松的。另一方面能够激励人们为拥有定位在连点上的“好课”称号而不懈地努力,平时会增加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不但要有好的感觉,还要符合好的客观评判标准,如符合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所提出的“上好课的九条建议”。如果我们每位一线教师都能够有这样的观点和认识,何愁“常态课不精彩”、“观摩课难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