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调查研究

2010-12-29淮海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5

关键词:理工科自主性英语专业

刘 静(淮海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5)

关于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调查研究

刘 静(淮海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5)

近来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运用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对理工科院校的209名英语专业本科生对待自主学习的态度及自主学习现状做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大部分学生愿意进行自主学习,但是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以此进一步探讨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对教学有一定的启示。

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自主学习

在语言学习研究领域,近年来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越来越多。“学习者自主性”(1earner autonomy),亦称为“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学习理念,也是目前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国内大多数工科院校都开设了英语专业,但是由于整个校园的学习气氛、人文环境的差别给英语专业的本科生自主学习的推广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所在的工科院校英语专业的教学做一次行动研究,以期对国内的相关研究作进一步的补充。

一、“自主学习”的定义

虽然国内外对自主学习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几十年,而且业已取得了很大发展,然而要想给“自主学习”下个大家都认同的定义却并不那么容易,在这个问题上语言学家和教育学家始终未能达成共识。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不难看出,在不同的语言教学环境下,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阐述各不相同。例如:

Holec认为,学习者自主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也就是说,能够负责就有关学习各方面的问题进行决策。他认为这种决策活动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确定学习目标;(2)决定学习内容和进度;(3)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4)监控学习的过程,如节奏、时间、地点等;(5)评估学习效果[1]。他的这种观点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极大挑战,但是他似乎对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决策能力过于乐观。

Little把学习者自主界定为三种能力,即“进行客观的、评判性反思的能力,做出决策的能力以及采取独立行动的能力”[2]。与Holec定义相比,Little定义不仅注意到了避免过于偏激之嫌,而且还注意到了学习自主性在不同的学习过程中的不同特征。尽管如此,仍然有许多教师,尤其是在亚洲地区执教的教师认为起源于西方文化的“学习者自主”与东方国家长久以来的“尊师重教”的传统文化价值观相悖,因而在这些国家中实行起来有困难。

为了消除可能存在的文化障碍,Littlewood将学习者自主定义为“学习者不依靠老师而使用所学知识的能力”[3]。这样定义后的“学习者自主”没有特设的或不带潜在的文化负荷。他还进一步区分了自主学习中的自我调节的两个层次:前摄自主与后摄自主。前摄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能够管理自己的学习、决定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评估自己学习的进程与结果。在后摄自主学习中,学习者通常自己不能确定学习目标,但是一旦学习目标被确定(由教师或教学大纲确定),他们就会朝着这个目标自主地组织学习。后者好像更适合中国的外语学习者。

Benson(1996)则把学习自主性分成个人、社会、心理和政治4个不同的层次。同时他还强调学习者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其学习地成功和失败负责。

由于国情不同、教育对象不同,国外对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描述不能全面反映我国大学生的真实情况。综合国内现有的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可以把外语自主学习概括为是学习者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协调统一的结果。笔者认为适合我国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定义应该是: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依赖其个人独立的学习风格、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能力,能够独立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设定其学习目标,通过个人各种学习策略的使用或和他人合作的方式,实施、完成、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并达到学习目标的学习过程。值得强调的是外部的环境是由教师、教学设施和语料构成,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它对促进学生的内在能力的发挥同样意义重大。

实际上,完全的自主学习可以说是个理想化的状态,因为个人潜力的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且有各种各样的因素制约着学习者把他以前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独立地、恰当地运用出来。这些因素包括关于如何学习的知识、对学习过程的态度、以前常用的学习策略等等。其中对学习过程的有意识的关注尤其重要,因为若没有这种属于元认知的意识,学习者很难有效地利用他身边的学习资源。

二、研究方法

不管怎么说,不同的具体环境很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本人对所在的地方工科院校的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拟回答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A完全同意 B同意 C不知道 D不同意 E很不同意调查题项评价均分1.课堂上,我能够了解老师教学的目的和要求。2.除了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我还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英语学习计划。3.在英语学习中,我会有意识地运用一些学习策略。4.我认为我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出评价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5.我认为英语课堂上应该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授课方式”。6.我认为我英语学习成绩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我自己。7.我喜欢参加英语课堂上的小组讨论活动。8.在英语课堂上我常常把老师当权威。9.我认为知识是应该由老师传授的而不是由我自己发现的。10.我希望由教师而不是由我自己来负责评估我已经学习了多少。11.在英语课上,我经常不敢发表意见或提问。12.在英语课上,我经常等待老师给我机会发言。13.我认为我能学好英语。14.我经常参加课外的英语活动。15.我经常去图书馆或上网找我想要的英语资料。16.我学习英语的目的十分明确。17.我选择英语专业是为了有好的就业机会。3.65 3.87 3.64 3.79 4.01 3.90 4.12 2.46 2.05 3.76 3.08 3.62 3.45 2.55 2.38 3.59 2.73

(1)工科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对待自主学习的态度和自主学习的现状如何?

(2)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一)调查院校的教育背景

本次调查研究是在江苏省淮海工学院的外语系进行的。由于该校大部分的专业都是工科专业,英语专业显然不是最重要的专业,因此学校对于英语专业的创新和发展重视不足。外语系的教学一直是比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说教式的教学模式,这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他们通常依赖性很强,并且习惯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如何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观念、推广自主学习是值得研究的。

(二)调查对象

参加本次调查的是淮海工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一二年级的本科生共209人。学生的年龄在18-22之间,他们都是通过全国高考统考,总分达到本科录取线的学生,在上大学之前一般在中小学学习英语6-8年。

通常来说对学生思想观念的调查结果有助于促进师生的相互了解,达成对语言学习过程和师生角色定位的共识,这将是任何促进学习者自主的活动不可或缺的基础。

(三)调查工具

为了能够全面真实的反应被调查者对自主学习的态度和当前自主学习的状况,笔者采用了定性和定量两种研究方法:即问卷调查和访谈。

问卷的设计参照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内容涉及学习者自主性的5个方面,包括16个问题。其中借鉴了国外学者对学习者自主性的定义与描述(Holec,Little,Dickson,Wenden等)和国内学者对自主性学习能力的调查与研究(高吉利等、徐锦芬等、周智忠、戴军熔),同时还结合了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了保证问卷调查的质量和实施的顺利,先用初步设计好的问卷在20名学生中进行了预测,根据预测的结果和部分学生的访谈又对问卷进行了修改,然后才对212名学生进行正式调查。问卷记分采用Likert五级记分制,即要求被调查人在一个五级刻度表上选择与自己实际情况最接近的选项,如l很不同意;5表示完全同意。

根据问卷调查反映的情况,笔者又随机选取了20名学生进行了面谈。为了让学生能够尽可能地说出他们的真实想法,访谈使用汉语。而且为了消除学生可能的紧张心理,也没有录音而是由笔者做要点记录,访谈后又做了进一步整理。

(四)数据分析

本调查共发放问卷209份(大一87份,大二122份),回收有效问卷198份(大一87份,大二111份)。笔者将198份有效问卷中的数据输入电脑(选A的乘5,选B的乘4,以此类推,选E的乘1)并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得出平均分。如果某项的平均分是5,说明所有学生都选择了“非常同意”;如果平均分是1,说明所有学生都选择了“很不同意”;若得分为3,这说明学生处于中立状态。调查问卷及得分如上表所示。

三、调查结果与讨论

通过此次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不满意。第5项的均分高达4.02,这足以说明他们赞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希望在课堂上有更多参与的机会,这在客观上为改变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创造了条件。另外一项均分超过4分的是第7项,这说明我们英语专业的学生有主动与人合作交流的强烈愿望,希望与同伴一起学习,这有利于推动以小组为中心的互助式自主学习。所以在今后的教与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积极因素,改变原有的传输式的教学模式。第6项的均分也较高,达到3.9。这说明学生已经意识到英语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是自己而不是教师,但是由于受传统观念和长久以来学习习惯的影响他们对老师的依赖性仍然较强。从第10项的均分来看,学生还是觉得评估学习应该是教师的责任。从访谈中得知,许多同学不知道该如何评估自己的学习,因为平时的考试已经够多了,他们不愿意再去寻找其他的途径和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调查所得的结果只代表学生对自主学习的观念和态度。但是许多学生的想法和行动并不一致,或者说行动落后于观念。虽然在第2、3、4项上的得分也较高,分别是3.87、3.64和3.79,但是并不说明他们真的制定了计划或运用了相关学习策略。通过访谈了解到学生选择这项的原因是他们知道制定计划、运用学习策略、找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将对他们的英语学习有极大的帮助,他们希望自己能够这么做,但是落实到具体的语言学习中,他们并不知道自己能否做到,或者即使做了也不一定能坚持,或不知自己做得是否恰当。

在与学生的谈话中了解到,大部分学生仍然希望教师能够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这一方面说明学生的学习需要外界因素的刺激,不是为了学习语言本身而学习英语;另一方面也表明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进程中他们急切地需要教师的帮助。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应该提供或创造机会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去体验、去实践,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与锻炼才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学生一旦具备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能摆脱对教师的依赖与被束缚的状况,就能学得更多、更快、更广;学习的过程就能从被动地灌输变成主动地探索与建构,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第13、14项的得分较低分别是2.55和2.38。这说明学生较少参加英语的课外活动,较少利用图书馆和网上资源。这其中的原因是多种的。学生较少参加英语课外活动是由于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愿意到人多的场合去;还有就是理工科院校组织的英语课外活动较少,像英语角、英语沙龙等活动开展的频率低,参加的始终是那几个人,久而久之,大家就对此兴趣不高了。至于较少去图书馆是由于校内图书馆英语方面书籍相对较少,多是考试方面的习题集和参考书,学生不愿意借。较少上网查资料是受客观条件影响,学生较少有自己的电脑,在宿舍上网不方便,学校里可供上网的电脑较老旧,数量不足。学生大多周末才有时间上网,平时的课程安排较紧,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并不多。另外还有一些学生上网一般是为了聊天交友、玩游戏,不会上网查资料,甚至不会收发电子邮件。

在访谈中可以了解到,大部分学生早已经习惯了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自主学习的模式很陌生。他们已经习惯了被老师安排一切时间和活动,以至于老师若不布置作业或学习任务他们就不知道该做什么。个别同学完全没有自主学习的需求,甚至对老师开放式的教学怨言很大。

另外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在我们这类理工科院校并不大。原因是自主学习是个系统工程,他与管理、信念、态度、环境、材料、技术、活动等人力和物力资源相关。在当前整体的教育环境下,英语专业的学生要学的科目多,学时多,考试多,学校组织的与英语相关的课外活动又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少能通过自学开发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果英语教学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而学校却不能在其他方面提供相应的空间,那么就很难收到满意的效果。还有,由于理工科学校对英语专业的投入相对来说较少,目前英语专业甚至没有自己可支配和使用的语音室和多媒体教室,学生要进行自主学习的硬件相当缺乏。

然而和多媒体教学中心这些硬件相比较,能够有意识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软件——教师则更加缺乏。目前理工科院校的许多英语专业教师的素质亟待提高,英语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水平更应该加强。如果教师本身的自主性不能提高、传统教学的观念不能改变,就无法积极地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

本调查研究的样本虽然不大,但是所得结果对理工科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即目前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普遍较低,这也和国内其他研究者徐锦芬等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调查结果相近[4]。但是与李秀萍对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结果相反(这很可能与她调查的样本大多来自于西安外国语学院和西安交大有关)[5]。所以对于众多的地方理工科院校的英语专业学生来说,自主学习的能力还需要教师着重培养。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促使学生重新审视自己带有偏见的认识,帮助他们改变旧的、不科学的学习观念,逐渐形成自己对自己学习负责的观念。对于其它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客观条件,如学校所开科目多、没有自主学习中心以及教师的素质的提高也都需要学校管理部门重视起来,毕竟学生所处的环境对他们认知能力的发展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1] Holec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Learning[M].Oxford:Pergamon,1981:3.

[2] Little D.Learner Autonomy:Def initions,Issuesand Problems[M].Dublin:Authentic,1991.

[3] Littlewood W.Defining and developing autonomy in East Asian contexts[J].Applied Linguistics,1999,(1):71-94.

[4] 徐锦芬,彭仁忠,吴卫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调查与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1):64-68.

[5] 李秀萍.英语专业本科生自主性学习能力调查与研究[J].外语教学,2006(4):83-86.

Research on Autonomous Learning of the English-major Undergraduates in Engineering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LIU Jing

How to foster the autonomous learning among English-major students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goals of English teaching.In the article,the author conducted an investigation regarding 209 English-major undergraduates'autonomous learning condition and their attitudes toward it using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most students are willing to be autonomous learners but their abilities to study autonomously is poor and they depend heavily on their teachers. The article also discusses some problems in fostering students'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The research results also have some implications for language teaching.

engineering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English-major undergraduate;autonomous learning

H319

A

刘静(1974-),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

猜你喜欢

理工科自主性英语专业
国家自主性与文在寅政府的对朝政策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理工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浅析理工科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