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生归因风格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2010-12-29宁德师范学院教育系福建宁德352100

关键词:归因运气人际

丁 晶(宁德师范学院教育系,福建宁德,352100)

丁 玲(福州建筑工程职业中专,福建福州,350026)

高职生归因风格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丁 晶(宁德师范学院教育系,福建宁德,352100)

丁 玲(福州建筑工程职业中专,福建福州,350026)

通过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310名高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测量工具,探讨高职生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1)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整体上低于普通大学生常模,其中最明显的症状依次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敌对。(2)高职生归因风格总体上与普通大学生一致,归因呈明显的内控倾向。倾向做出稳定的、内控的能力和努力归因,并且着重于对努力因素的归因,相对忽视能力因素,但对于人际失败的归因有外控趋势。(3)研究表明高职生其中归因风格中学业运气归因、人际努力归因与心理健康关系最密切,两者对高职生心理健康的解释度达12.8%。

高职生;归因风格;心理健康

认知对个体的心理有重要的影响。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的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认知因素之一。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指出:大学生对学习成败的归因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反应和期望值,进而影响学习效率和心理健康[1]。本研究试图考察高职生归因风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两者的作用机理,以在实践工作中提高教育者和咨询者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选取宁德师专全日制高职高专学生一至三年级,每个年级随机选取文理各一个班,共获被试400名,经数据处理,剔除有缺失数据的被试后得到有效被试共310名,有效率为77.5%。

(二)研究工具

症状自评量表(The Self-Report symptom inventory symptom check,90)简称SCL90,该量表由Nerogatis.L.R于1975年编制,中文版为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王征宇翻译,共由10个因子(分测验)90个项目组成。这10个因子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它(睡眠饮食等),反映了来访者在10个方面的临床病症情况,分为五级评分(1-5级),测验的统计主要分为总分统计和因子统计两个方面。

多维度一一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由Lefcout等编制。该量表包括两部分,分别涉及学业成就与人际关系方面的因果信念,共计48个条目,24个涉及学业成就、24个涉及人际关系,被试对每一条目都做从0(很不同意)到4(很同意)的评定。CS量表提出四类可能的归因,即:属于内控的能力与努力,属于外控的情境(背景)与运气。最终评定可分别查测被试在以上四个维度内的分数,各维度分数范围为0-24分,分数越高表明在该维度上的内控或外控倾向明显。从这个多维量表可获取多种得分,包括能力、努力、情境(背景)与运气四个因子分,以及总分、对成功事件归因分数和失败事件归因分数,因子分越高表明被试越倾向于采取该应对方式。总分为外控性得分减去内控性得分,分数越高,外控性越高;对成功事件归因分数表明被试对成功事件归因的倾向性,越高表明被试越倾向于把事件成功归之于外在原因。有研究表明,MMCS量表适用于中国大学生群体。

(三)统计方法及工具

首先计算各个量表各因子的原始分再将各因子的原始分和性别、年级、专业等背景资料输入计算机,利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检验。

二、结果

(一)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各因子上的得分

表1显示:高职生心理健康在总分上检出率较高,而且与以往研究相比总分显著高于中国人常模(129.6±38.76)和已有研究的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总分[2],但在具体因子上检出率较低,比较突出的问题前四位分为强迫症状、人际交往敏感、敌对、焦虑(由于记分等级不同,在个因子分上无法与中国人常模和普通大学生常模比较)。

表1 高职生SCL90测试结果(n=310)

表2 高职生多维度一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各因素结果

表3 SCL90与学业归因的相关

表4 SCL90与人际归因的相关

(二)高职归因风格各因素的评定

表2显示:高职生的学业归因各因子得分高低依次为:努力、能力、运气、情境;人际归因得分高低依次为:努力、情境、能力、运气。在学业归因还是其归因总分、成功归因、失败归因上得分均较低,呈明显的内控趋势。在人际归因方面其对人际成功归因分值较低,而对于人际失败归因有外控趋势。

(三)高职生归因风格与心理健康的相关

从表3可见,高职生学业情境、运气归因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这表明消极的归因对心理健康水平有重要的影响,这与以往的研究相一致[3]。学业能力归因与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焦虑有显著的相关,学业成功归因与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偏执、精神病性、健康水平总分有较显著相关;失败归因与躯体化有较显著相关。

从表4可见,高职生人际归因上能力归因与躯体化、敌对、偏执、抑郁、精神病性和健康水平总分有较显著相关;人际努力归因躯体化、强迫症状、与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和健康水平总分有显著相关;人际情境归因与敌对、偏执有一定相关;人际运气归因与躯体化、抑郁、偏执、精神病性、健康水平总分有显著的正相关。

(四)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学生的归因特点

表5表明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学生在学业能力归因、学业情境、学业运气、学业归因成功归因有显著差异,心理健康水平低的学生更多地把学业成败归之与外控的、不稳定的情境、运气因素。

表6表明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学生在人际归因上有显著差异,心理健康水平低的学生在能力归因、努力归因、情境归因、运气归因各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心理健康组学生,其中运气因子达到非常显著的差异。

表5 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学生归因风格比较(M±SD)

表6 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学生归因风格比较(M±SD)

三、讨论

(一)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总的特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职生群体中心理健康问题比较多,总分检出率达40%,由于记分等级不同,在个因子分上无法与中国人常模和普通大学生常模比较,但其他研究也显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几个因子分显著高于大学生常模[4]。本研究发现高职高专学生心理问题前四位分为强迫症状、人际交往敏感、敌对、焦虑,这极可能与高职学生的压力有关。

第一,由于高职高专学生大都经历学业失败,未进入本科院校,所以总感觉低人一等,对自己的智力和能力产生怀疑和动摇。

第二,高职高专学生很多来自于贫困地区的农村或城市低收入家庭,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的缴费上学带来的沉重经济压力使其焦虑不安。

第三,一些高职学生因某种原因,如对学校、班级的管理模式,对全新的生活方式的不适应,就会逐渐对周围的人产生不信任感,采用对立的态度来面对周围的事物;甚至产生误会,把别人诚意的帮助看成是对自己恶意的轻视,与自己过不去等,产生敌对心理。

第四,就业市场形势严峻,竞争激烈,高职高专学生在求职就业中处于弱势地位使他们感觉无所适从、紧张不安[5]。

第五,从高职大学生自身看,他们正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会发生矛盾。面对这些问题,如果他们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

(二)高职生归因风格总体特点

从研究结果表明,高职生不管是学业归因还是人际归因都表现出明显的内控倾向,都倾向做出稳定的、内控的能力和努力归因,并且着重于对努力因素的归因,相对忽视能力因素,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进一步探讨归因风格四个因子发现:高职生学业归因顺序依次为:努力—能力—运气—情境,其中能力归因与运气归因差异不大;高职生人际归因顺序依次为:努力—情境—能力—运气,其中情境归因与能力归因差异不大。这说明,高职生在学习活动中重视个人的自我努力、学习能力及运气,在人际关系上注重个人的努力、人际交往能力及人际交往的背景;对于成功事件的归因高职生在人际方面比学业方面更显内控,对于失败事件归因高职生在人际方面比学业方面相对更为外控。

高职生归因风格把学业和人际交往的结果归因于内部因素(能力和努力),这是一种积极有益的认知方式,一方面有利于他们进一步增强主观能动性提高自我能力,表现出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认真与责任心,也体现了大学生朝气蓬勃、努力向上的个性特征。这种趋势跟青少年自我意识逐渐发展完善有关。另一方面把人际交往的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运气),这是一种消极的认知方式,当个体对失败的结果做外部的、不可以控制的、不稳定的归因时,容易产生一种无所谓的心态,使他们不注重对交往过程的分析,同时对情境和运气的归因也容易产生退缩、敏感、不自信的心理,对进一步改善人际关系可能会有负面的影响。但是,在交往中的这种“自我防御性归因”倾向,也有助于高职生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减轻焦虑,在短期内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

(三)归因风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归因风格各因子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分的相关分析显示(见表3)高职生学业情境、运气归因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这表明外在的不稳定的归因对心理健康有消极的影响,学业能力归因与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焦虑有较显著的相关,能力归因有助于提高自我价值感,但一旦受到挫折,学生将产生严重的挫败感,导致情绪波动,从而影响心理健康,同时学业能力归因使个体在学校过程中显得过于自信,从而给人以骄傲的感觉,而受到孤立排斥导致人际交往问题,而且能力归因倾向的个体往往争强好胜,希望以学业成功来展示其能力,这样在陌生的学习情境中往往显得更焦虑。学业成功归因与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偏执、精神病性、健康水平总分有较显著相关;失败归因与躯体化有较显著相关。这也从另一方面表明归因的控制点对心理健康有重大影响,越是外控的人越有可能产生心理问题。本研究也显示(见表4)高职生人际归因上能力归因与躯体化、敌对、偏执、抑郁、精神病性和健康水平总分有较显著相关;人际努力归因躯体化、强迫症状、与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和健康水平总分有显著相关;人际情境归因与敌对、偏执有一定相关;人际运气归因与躯体化、抑郁、偏执、精神病性、健康水平总分有显著的正相关。

(四)归因风格与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以上研究表明:归因风格各维度对高职生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响,为进一步考察归因风格各维度解释度,我们以健康总分为因变量以归因风格各维度为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经检验归因风格中学业运气归因,学业情境归因两因子得以进入回归方程,见表7、表8。

表7 归因风格与心理健康水平总分逐步回归分析

表8 回归系数分析结果

健康总分为因变量以应对方式各因子为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我们发现对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归因因子是学业运气归因,其次是学业情境归因,其原因可能为高职生长期经历学业失败形成“习得性无助”从而严重怀疑自己的能力,即使取得学业成功也认为是运气因素,同时过分强调情境因素也不利于问题解决,从而进一步影响改善学业现状的积极性导致恶性循环,并最终影响其人际交往;并且从回归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回归方程,该方程对心理问题的解释度为12.8%。

回归方程:FZ=104.742+2.664*XY+2.002*XQ

(注:FZ:心理健康总分,XY:学业运气归因,XQ:学业情境归因)

四、结论

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整体上低于普通大学生常模,其中最明显的症状依次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敌对。

高职生归因风格总体上与普通大学生一致,归因呈明显的内控倾向,倾向做出稳定的、内控的能力和努力归因,并且着重于对努力因素的归因,相对忽视能力因素,但对于人际失败的归因有外控趋势。

研究表明高职生归因风格与心理健康有密切的联系,其中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自责与心理健康关系最密切,两者对高职生心理健康的解释度达12.8%。

[1] 黄希庭,郑涌,等.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291-293.

[2] 张智勇,罗珊红.大学生SCL-90测查结果的比较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2):77-78.

[3] 李占江,邱炳武,王极盛.青少年归因风格及其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研究闭[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I):6-8.

[4] 张荻.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建立状况的调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5] 杨雪花,戴梅竞.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0,17(2).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tribution Style and Mental Health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DING Jing,DING Ling

With the basis of the document research,this essay probes into the relationship mentioned above by the approach of sampling in stratification within whole groups adopted to investigate---with 310 students from Ningde Teachers'College to be the object of study,and with the Questionnaire on the Coping Styles and SCL90(the Scale of Self-evaluation on SCL-90 Symptoms)to be the survey tools.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attribution style;mental health

G718.5

A

福建省教育厅B科研类项目(JBS09220);宁德师范学院科研资助项目(2009307)

丁晶(1978-),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认知心理学。

猜你喜欢

归因运气人际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运气
促进高中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归因方式研究
龙年生人三之气运气养生
搞好人际『弱』关系
没有横空出世的运气,只有不为人知的努力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