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形成性评价的学生行为表现之课堂观察研究

2010-12-29袁树厚三明学院外语系福建三明365004

关键词:观察点状态评价

袁树厚(三明学院外语系,福建三明,365004)

基于形成性评价的学生行为表现之课堂观察研究

袁树厚(三明学院外语系,福建三明,365004)

课堂观察是教师应该具备的一项专业能力。通过分析学生行为表现的课堂观察中存在的问题,介绍对学生行为表现进行课堂观察的理论和方法,探讨了以形成性评价为目的的课堂观察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以及对学生行为表现进行课堂观察的意义和观察中应注意的问题。

形成性评价;学生行为表现;课堂观察;外语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评价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措施。外语教学课堂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是其中的主要评价内容之一。评价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反馈纠正功能,可以促进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发展。课堂观察是课堂教学评价最基本、最重要和最经常的形式。但是审视我们当前多数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进行的观察时,会发现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师的课堂观察无目的、无方法,课堂观察的随意性以及对观察结果多数只进行简单处理等。究其原因是目前的教学研究中,课堂观察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对课堂观察重要性的认识和操作性的把握还远远不够。[1]这就导致课堂观察成了一项被遗漏的教师专业能力。结果是教师不能根据学情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教学、调整学生的学习,不能使教学活动在动态变化中达到和谐,不能使教学需求在动态变化中达到平衡。根据沈毅等的研究,课堂观察可分为四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2]8。本文主要在形成性评价的视角下,探讨学生学习维度上的课堂观察理论与方法。

一、课堂观察的理论和方法

课堂观察源于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作为一种研究课堂的方法,发展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典型的代表是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贝尔思(R.F.Bales)、课堂研究专家弗兰德斯(N. A.Flanders)和霍普金斯(David Hopkins)。[3,4]我国的课堂观察研究主要开始于本世纪初,并且主要的研究领域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

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有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的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3]学生行为表现课堂观察指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进行观察。它的观察主体是教师,观察对象是学生,观察的任务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得直接反馈信息,观察的目的是利用反馈信息改善课堂教学。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习行为状况,主要有讨论的整体氛围、听课投入的总体状况和课堂整体氛围等维度;二是非学习行为状况。[5]

(一)课堂观察的含义

学生行为表现的课堂观察是一种教师行为系统。它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状态和现象,利用形成性评价的手段,促进学生学习状态的改善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观察的对象是课堂教学中发生在学生身上,有代表性的现象和问题。观察活动是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观察,并做一些适当的记录。观察后的结论是以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适时地反馈给学生,促进学生学习方法、态度等的改善。

学生行为表现的课堂观察是一种教师工作流程,它包括课前准备、课上观察和课后反思三个阶段。课前准备包括:确定学生行为表现观察的具体目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学习方法和策略等),研究观察对象(学优生、中等生、学差生),预设观察的方法(定性观察、定量观察),并设计相关的观察表。课前准备作为课堂观察的起点,对整个观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准备越充分,教师越能收集到用于形成性评价的有用资料就越多。课上观察是指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按照事先的计划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进行系统观察并做适当记录。教师要有意识地经常性地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现象等进行“偷眼”观察。对简单的现象和状态等做出分析后,或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讲解详略等,或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做出评价性的反馈。课上观察是整个观察系统的主体部分,所采集到的信息是课上、课后对学生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课上观察的科学性、可靠性关系到对学生评价反馈的信度和效度以及教师调整自身教学的方法等。课后反思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课堂教学中,发生在学生身上、课上不易解决的某些现象进行反思,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二是对课前观察计划的达成度进行自我反思。总结成功的观察经验,修改不适合的观察方法,制订新的观察计划等。

学生行为表现的课堂观察是一种教学评价方式。它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改进为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它将教学中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现象、事件等作为观察点。通过对观察点的分析和透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情的变化,并以此为依据来不断评价学生的学习、调整自己的教学。因此,学生行为表现的课堂观察是将观察、反思和调整相结合。通过观察——反思——调整——再观察——再反思——再调整的循环往复,使课堂教学达到改善学生学习、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目的。

(二)课堂观察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课堂观察进行如下分类:

根据收集资料的方式和资料本身的属性,学生行为表现的课堂观察可分为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前者指观察者依据观察的目的和粗线条的观察纲要,收集学生课堂行为表现细节方面的信息资料。收集这类资料的规则是灵活的,是基于教学需要和学情变化在观察的过程中形成的,并在观察中通过现场感受和领悟进行简明的分析和评价。后者指教师运用一套定量的、结构化的观察表进行记录。定量观察一般是对学生行为表现中较复杂的现象进行连续记录,一段时间后再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根据对观察对象或内容的选择可分为集中观察和分散观察。前者指教师根据学生学情进行分类,在每一类中选定一位或几位学生作为代表或选定一个观察维度进行集中观察,对其他学生和目标基本不做观察;后者指教师在课堂观察时,无固定观察对象和目标,所有学生的行为表现和现象都可能成为教师的观察对象和目标。

根据观察的目的与作用的不同,教师对学生行为表现的观察可分为形成性(诊断性)观察和专题性观察。前者指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中表现出的一些现象和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并给出评价。后者指教师为了研究某一或某些课题,而进行的课堂观察,也称为主题式观察。

根据观察的主体,可分为教师观察和学生自我观察。前者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同时,对自己的课堂进行观察,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包括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方法和策略、对教师授课的反应等学习性行为,以及学生的迟到、走神等非学习性行为表现。学生的自我观察主要是学生对照课堂学习情况自我观察表进行自我反思或根据课堂教学录像进行自我观察、反思、评价和调整。[4]13-14

(三)课堂观察的记录方式

根据观察的目的和对象的不同可采用以下不同记录方式:

1.日常观察记录。它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日常语言、行为或学习情况所做的记录。记录包括对日常重要事件以及涉及学生活动和进步等的纪实和描述。记录可以在学生活动发生时或每天放学后进行,记录形式宜简易灵活。

2.观察评价表记录。观察评价表反映某一特定时间内学生在某项活动或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程度等,它依据所使用的一系列具体标准而制定。观察评价表用来记录学生是否掌握某一具体知识、技能、过程、能力及态度。通过观察评价表,教师可以了解在哪些方面教师的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在哪些方面需要帮助或进一步指导。观察评价表的形式应多样化,力求方便实用。

3.观察量表记录。观察量表记录学生达到了某一具体标准以及学生在所给时间或所给范围内达到的标准等。观察量表与观察评价表相似,只是量表显示了从恰当到不恰当的一种持续性,以便做出判断。[6]

二、学生行为表现课堂观察的实施方法

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是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主动构建者。学生的有效学习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对学生有效学习维度的课堂观察主要关注学生学习状态、怎么学以及学得怎么样等问题。[4]8

有时,所观察的活动非常简单,观察工具可能内化于教师身上,从外表来看并不明显,观察时无需借助于外在的手段和记录工具。但对于较复杂的行为表现和情景的观察评价,则需要借助于一定的工具通过系统的观察和详细的记录来进行,这样才能保证观察评价的客观性和有效性。[7]56因此,在学生课堂行为形成性评价前,对每一个选择好的观察任务设计好一张观察表,能有效地帮助教师减轻对复杂的课堂情况无从下手的感觉,让教师有精力在所要解决的问题上进行观察,有针对性地记录课堂活动的重要事件,使所收集的数据更准确、更有价值、更容易进行评价。

课堂观察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任何教学效果都不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直接结果,都必须通过调控学生学习的状态才能实现。而学生的学习状态又是始终处在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观察和调控。翁永电[8]把课堂观察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分为5个维度: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和生成状态。在每个维度又有5个等次:被动学习水平的课堂学习,介乎于被动与主动学习水平之间的课堂学习,主动学习水平的课堂学习,介乎于主动与自主学习水平之间的课堂学习,自主学习水平的课堂学习。[8]沈毅等把学生的学习状态分为:兴趣浓厚,认真倾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兴趣一般,认真倾听,被动参与学习;不感兴趣,不认真听,被动或不参与活动3个等次。[2]21为了教师观察的方便,我们可把学生的学习状态分为三个等次:较好学习状态,一般学习状态,较差学习状态。在今年开学初,笔者在英语课堂上对所在学校大二的学生有意识地进行了学习状态的课堂观察,并参照有关评价表制订了相应的学生学习状态的课堂观察评价表(根据周卫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修改),如下表所示。

观察维度: 学生课堂学习状态视角 观察点1=较好,2=一般,3=较差参与状态观察学生是否认真(听课、练习、讨论),观察学生是否自信(提出与别人不同的问题、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互动状态观察学生是否积极(举手发言、提出问题、讨论与交流、阅读补充资料),观察学生是否善于与人合作(倾听别人意见、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思维状态观察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能有条理表达自己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学习有计划),观察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情绪状态观察学生在听课、互动、自主时的表情和神态(积极高唤醒、积极低唤醒、消极低唤醒、消极高唤醒)生成状态观察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总评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来判断学情,根据学生学情的不同,调整教学组织形式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增加学生学习的需要,以此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制定观察表观察学生的课堂学习态度、课堂自主学习情况、合作学习情况、语言错误的类型、知识技能的达成情况等。但无论哪种对学生课堂行为表现的观察,观察表的编制应在师生讨论后共同制定。观察中教师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根据课堂真实情景进行观察分析,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运用课堂观察改善课堂教学的功效。

三、学生行为表现课堂观察的意义

学生行为表现课堂观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我们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洞察了学生的一切,那么教学活动已成功了一半。通过课堂观察改变了教师管教不管学的现象,为解决教学过程中师生配合不好的矛盾提供了前提条件。学生行为表现课堂观察与评价的起点和归宿都是指向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所以,无论是学习态度的改变、学习方法的改进,还是学习能力的提高都以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的改进为落脚点。好的课堂观察与评价是学生学习的一面镜子。它可以让学生看清自己的学习状态、学习方法和过程等。教师课堂观察得到的信息可帮助课堂教学活动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可使教学活动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学生行为表现课堂观察能促进教师的业务发展。当教师能够发现课堂教学中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一些细节变化和现象后,就会开始懂得如何进行教学了。莫尔(Moore)指出:能够系统地观察课堂的人不仅比随意地观察课堂的人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而且能更有效地把他们观察到的、领悟到的东西用于他们自己的课堂。[9]同时,课堂观察能够激发教师的自觉发现、反思,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现实问题,促进自身能力的提高。可使教师的教学研究方式从“粗放型”走向“精细化”,由“离散型”转向“聚焦式”,由“范式化”转变为“情景化”。[1]通过观察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会了什么、哪些学习策略对学生有帮助、哪些学习策略最有效、哪些活动和资料学生喜欢等。

四、在学生行为表现课堂观察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是教学与观察的共时性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于边教学边观察的状态。因此,教师要把教学活动与观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观察活动以既不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又不能影响教师的教学为前提。同时又能记录下最可靠、最有用的学生行为信息。

其次是观察点的问题。明确而清晰地界定学生学习行为表现的观察点,是成功实施观察的关键。设定观察点应以外语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为依据,并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要求相结合。观察点的确定要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观察点要具有可观察、可记录、可分析评价的特点。[4]6二是要根据形成性评价的目的确定观察点。三是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方式确定观察点。如此才能使教师的观察具有真实性、情景性和有效性。四是一节课中的观察点不易过多,观察点的数量一般限制在10-15项之间。[7]52

再次是细节问题。细节是观察的生命,不关注细节就无所谓观察。教师要在细节中发现学生的学情变化、心理变化。课堂观察中的细节意识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捕捉细节。课堂上充满细节,但不是每一个细节都具有研究的价值和需要,这就需要教师要善于捕捉那些具有研究价值的稍纵即逝的细节。二是分析细节。要分析细节中反映出来的学情或心理问题,对问题进行评价后再采取合理的教学行动。

最后是观察现象的情境性。课堂观察中教师要研究课堂现象与周围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了解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只有将课堂观察现象与情境要素相结合,才能提高课堂观察研究的效度。

总之,以形成性评价为目的的学生行为表现的课堂观察既能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又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然而外语教师课堂观察评价能力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的事,因为课堂观察不仅是一种方法和技术,它更多地需要教师对外语课堂教学的理解、对课堂行为的把握,同时它也需要教育理论的支撑、教学经验的积淀。因此,培养对学生行为表现的课堂观察能力需要教师自身不懈的努力。

[1] 张菊荣.课堂观察的基本理念和初步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07(9):59-62.

[2] 沈毅,林荣凑,吴江林,等.课堂观察框架与工具[J].当代教育科学,2007(24).

[3] 陈瑶.课堂观察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3.

[4] 崔允漷,沈毅,等.课堂观察20问答[J].当代教育科学,2007(24).

[5] 彭杜宏,何敏,刘电芝.大学课堂教与学状况的个案观察报告[J].高教探索,2009(2):97-101.

[6] 罗少茜.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34-37,64-92.

[7] 周卫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8] 翁永电.课堂评价视角—学生学习状态观察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6(3):68-69.

[9] 李雪梅.高师英语教育中的课堂观察研究[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6):80-85.

Study on Classroom Observation of Student's Performance Based on Formative Assessment

YUAN Shu-hou

Classroom observation should be a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teacher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classroom observation of student's performance and introduces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about observing student's performance in the classroom. It also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classroom observation that regards formative assessment as the aim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the significance of classroom observation of student's performance and its problems which should be noticed.

formative assessment;student's performance;classroom observation;foreign language

G642

A

三明学院科学研究发展基金项目(A0909/Q)

袁树厚(1970-),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观察点状态评价
我省4家农民合作社被列为部级观察点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状态联想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清明节期间全国祭扫民众达1338.7万人次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法治思维下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的保障机制*——以河南省原阳县留守儿童学校为观察点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