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有效途径
——以大学生党员标准为分析视角

2010-12-27王小莉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0年8期
关键词:经常性学生党员党员

● 王小莉

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有效途径
——以大学生党员标准为分析视角

● 王小莉

本文以当前大学生党员的具体标准为视角,探索了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必要性、应当遵循的原则以及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的主要途径等,以期对当前大学生党员教育有所裨益。

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党员标准

党员经常性教育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加强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是提高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学生党员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业务能力,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当前部分学生党员出现了思想素质下滑的现象,使加强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标准分析

根据青年大学生的特点,结合调研,当前大学生党员的具体标准主要应包括五个方面:

(一)首要标准:政治思想。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在思想上有入党的迫切愿望,对党忠诚,在实际行动中有不断端正入党动机的具体表现。政治学习活动的参加频率是学生党员是否具有坚定政治思想标准的一个重要指标。从调查结果来看,党员中经常参加政治学习的比例为61.4%,而这一比例在非党员中仅为30%。相反,不常参加政治学习活动的党员比例仅为3.5%,而这一比例在非党员中为32.7%。分析结果表明,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是大学生党员显著的表征之一。

(二)中心标准:学习能力。是否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是大学生党员标准的重要因素。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党员中成绩好的比例为72.2%,在非党员中这一比例为40.9%。这一结果表明,大学生党员要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成绩优良。

(三)重要标准:工作能力。在一项关于社会活动能力和党员之间关系的调研中,党员中能力强、中、弱的比例分别为56.5%、31.3%、12.2%,而这一比例在非党员中分别为40%、44.1%、15.9%。从分析结果来看,能力和党员之间存在相对较弱的关系,但从现实实际情况来看,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要比一般学生的能力强,成为党员的可能性更大。分析结果显示,党员中的学生干部比例为48.2%,非干部的比例为51.8%,这一比例在非党员中分别为26.9%和73.1%,党员中学生干部的比例明显多于非党员。可见大学生党员一般都应该具有比较强的工作能力。

(四)关键标准:群众基础。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是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之一。具体到大学生党员来说,其群众基础要有综合的考察,主要表现在:能够得到培养联系人认可、同学接受和教师肯定;能够起到“一位党员,一面旗帜”的作用,能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表现出一定的先进性,能够恰当地处理同学间的关系,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在各种利益关系上处理得当,摆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具有奉献精神等。

(五)基础标准:日常表现。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遵守道德规范,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能够做到“慎独”,在班集体、宿舍中与同学相处融洽,表现良好,遵章守纪。同时能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参加公益活动和志愿活动等。

二、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当今大学生党员的实际现状与其应具备的标准存在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四方面:

(一)理想追求的功利性较明显。近年来,大学生党员的理想特点是崇高与世俗同在,但世俗化、功利化倾向日趋突出,不少学生把入党作为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在调研中,虽有56.2%的学生表示入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仍有24%的党员表示入党是为了能在毕业时找个好工作,以后有晋升机会。10.2%学生表示自己不打算入党的原因是和个人成才没有直接关系,7.8%的学生认为党员身份影响出国留学等。可见,随着学生党员人数的逐渐攀升,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够端正。

(二)道德观念的个人倾向凸显。在现实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下,许多大学生党员的道德观念日益向自我倾斜。根据调研,有32%的学生党员认为,现在大学生党员最缺乏的就是大公无私的品质。对服务社会和他人是否应得到回报的提问,18.5%的学生党员回答不应追求回报,54.6%党员回答该得到回报,26.9%的党员回答不追求回报但有回报也不拒绝。对事业成功主要靠什么的提问,35.1%的学生党员回答靠与他人合作,64.9%的党员回答靠个人奋斗。

(三)政治信念韧性不足。由于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正处于趋向成熟但尚未完全成熟的时期,对理论的真理性和实践行为的正确性的判断能力还不是很强,因而在信仰方面还未形成应有的坚韧性、执着性和稳定性,一旦受到外部因素影响,信仰便会呈现模糊状态。在调研中,有23.3%的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持“走一步,看一步”的态度,有6.7%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还有2.8%的学生表示社会主义前途渺茫,悲观失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掌握程度,21.2%的学生表示完全了解,64.6%的学生表示知道大概,8.8%的学生表示听说过,但不清楚内容,还有9.5%的学生表示完全不了解。

(四)身份意识摇摆不定。大学生党员既要承担好大学生的角色责任,又要承担好共产党员的角色责任;既要认真按国家和学校对大学生的要求,完成学业,健康成长,顺利毕业,又要按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学习、生活、思想、政治等方面起好表率作用。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许多学生党员入党时间比较短,尚未经历过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加上一些基层组织对新党员存在重发展轻教育的问题,因此,不少大学生党员都还不能很好地把握大学生和共产党员的双重角色特征,特别是不能很好地承担共产党员的角色责任。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常常漠视自己的党员身份,在学习态度、理想追求、政治信仰、道德观念、生活目标、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的老百姓”。有些学生党员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在组织纪律上缺乏起码的觉悟,对重大问题原则性不强,随大流,失去了应有的先进性。

三、经常性教育对解决大学生党员群体存在问题的重要性

(一)坚持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是教育规律使然。教育只有坚持持续性,提高针对性,才会具有有效性。党员教育同样要遵循这样的规律。学生从入校、接受入党启蒙教育、递交入党申请书、进入党校学习、发展为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直至毕业离校进入社会,在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需求。现实当中,我们往往注重对学生发展前的教育,忽视对预备党员特别是正式党员的教育,有时甚至出现教育断裂现象。对于各个不同时期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研究也不够,教育的针对性也受到影响,由此必须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经常性教育。

(二)坚持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是由党员教育的特性决定的。党员教育,是一个政党长期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大学生党员教育就是通过有组织的党内教育和培训,使其成为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拥护党的章程,遵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它本质上具有明确的政治色彩特征,这就保证了大学生党员教育方向上的正确性,使其能够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树立科学的“三观”,不断提高以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具有阶段性特征,它不仅指组织发展过程中的培养考察和教育,更应包括大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

(三)坚持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是提高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素质的主要途径。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实际工作能力等,其中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是学生党员和其他学生的最重要区别。通过大学生党员的经常性教育,使大学生党员不断学习和加深理解党的理论、纲领,以及党的新的政策、新的理论发展,可以使他们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使其理论修养不断与时俱进,能适应时代变革的要求。

四、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基本原则。应把学生党员的经常性教育融入到日常的高等教育当中,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原则:1.与时俱进原则。当前大部分学生都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后,他们所处的时代和成长的环境与过去大不相同,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一届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教育背景、生活环境都会发生变化。所以对大学生党员的经常性教育要与时俱进,针对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特别是大学生党员的特点而有所改进。2.全面发展原则。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担负着建设国家、服务社会的骨干作用。所以经常性教育要与学生的成人成才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党员得到全面发展,以适应未来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要。3.持续性和系统性原则。学生党员的经常性教育,是个长期工程,在时间维度上要求能够坚持下去,持续进行。而且这种经常性教育要全面系统,不能片面或者只针对学生党员的某个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4.差异性原则。由于大学生党员的家庭环境、社会经历、思想意识、认知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经常性教育要有差异性,应当针对不同的学生党员群体进行不同的教育。

(二)推进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的主要途径。深入、持久、有效、全面地推进大学生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工作,应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构建三大平台。通过搭建三大平台,即基层党组织平台、校园文化平台、校外平台,使党员经常性教育有立足之地。基层党组织是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教育时机的把握上,要抓好下达批准预备党员通知书、半年鉴定和转正这三个关键时刻,不断强化党员的“党员意识”。充分利用学校的校园文化阵地。学校各种宣传媒体要善于发现学校党员中的典型人物并进行大力宣传,努力创造一种人人崇尚先进、个个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这将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同时,通过校报、广播、校园网等宣传舆论阵地举办预备党员论坛或专题讨论,把政治思想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引导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用自己的言行来展示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品德和精神风貌。重视校外实践基地教育的作用。大学生党员的经常性教育除了校园文化熏陶和党组织内部教育外,还应该“走出去”,通过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实地参观、挂职锻炼、暑期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大学生党员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通过平台的构建,对大学生党员严要求、重管理,使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得到锻炼。

2.完善三大教育体系。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在内容的选择上要完善三大教育体系,即道德观念教育体系、理想信念教育体系、角色强化教育体系,让学生党员成为“从群众中来”而又能“高于群众”的一个群体,处处体现自身的先进性。通过道德教育,让学生党员认识到要做好一名学生党员首先要遵守规则,同时还要乐于奉献、不求回报;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克服学生党员中存在的急功近利思想,提高学生党员政治信仰的韧性;通过角色强化教育,让学生党员牢记党员身份,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所言所行代表的将是一个组织,必须在政治思想、学习能力、工作能力、日常生活等方面表现出一名党员的先进性,时刻引领群众、带动群体。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要围绕“三大教育体系”,不断加强学习内容实用性的探索。落实“按需施教”原则,坚持“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要求,开展不同主题的教育活动。要根据大学生党员群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经常性教育,这包括:和每位学生党员进行沟通联系,了解每位学生党员的特点,将不同的学生党员依据其特点归类,然后针对不同特征的学生党员群体全面、系统、持久地进行各具特色的经常性教育。

3.实施三个工程。三个工程即积极探索新的党员教育方法、建立“党员信息库”、积极摸索党员教育效果的反馈机制等。要不断加强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教育方法和途径多样性的探索。重视运用互动式教学,改变“填鸭式”、“报告式”教育方法,引进相互交流与探索式教学。通过专题讨论、集中教育、现场参观、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研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易于接受、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提高教育效果。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利用网络教育、手机短信平台,根据形势任务要求和党员需要,为党员提供各类最新的时政信息,通报党内重大决策以及学校、学院的各类重大新闻。还可以利用重大节日,整合多方资源,组织各类文化娱乐活动进行党员教育,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来丰富党建。建立“党员信息库”便于了解所有党员的基本情况,同时也为经常性教育体现个性化特征提供依据。要全面收集党员的基本信息、兴趣爱好,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党员群体分类,使经常性教育因材施教。摸索党员教育效果的反馈机制,在每一阶段的经常性教育之后,建立相应的反馈机制,以便了解经常性教育的实际效果以及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从而提高党员教育的实际效果。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必须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多渠道倾听党员的真实声音,可以通过调研问卷、电子邮件、个人访谈等方式来完成;二是对于党员反映出来的有关经常性教育的问题,学生党支部一定要及时了解情况,及时处理,不断改善工作的实际效果。

D263

A

1009-928X(2010)08-0038-03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

■ 责任编辑:晏蔚青

猜你喜欢

经常性学生党员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关于扎实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如何用经常性思想工作解决新问题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浅谈做好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