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金融产业安全

2010-12-26李晓洁

对外经贸 2010年12期
关键词:混业金融

李晓洁

(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28)

[金融市场]

浅谈我国金融产业安全

李晓洁

(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28)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时代,经济安全同军事安全、领土安全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金融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血液和现代经济的核心,其产业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是保证整个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金融产业安全面临国际环境威胁、国内因素影响以及金融企业自身的因素影响。可通过完善社会法治建设,形成良好的信用约束机制;完善和加强金融监管体系,处理好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的关系;完善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企业的内在竞争力,保证我国金融产业安全。

金融;安全;监管;创新

一、我国金融产业安全现状

一国的金融安全与否,从根本上取决于该国的综合经济实力及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在开放经济条件下,金融安全问题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一国的金融开放度。金融开放度是衡量一国(或地区)金融开放程度的指标,它体现了一国(或地区)金融融入世界金融体系的程度,也反映了一国(或地区)参与国际金融市场活动的水平。从1979年至今可以把我国金融开放进程分为四个阶段:

表1 金融开放的四个阶段

金融开放度越低,面临的风险越小;反之,金融开放度越高,则面临的风险越大。这是经济开放过程中的客观规律,但是,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并非是水火不容的。金融风险的大小与国家金融开放度的高低成正比例变化,不是风险大就一定发生金融危机,这需要我们正确处理好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的关系,在充分享用金融开放优势的同时保证国家的金融安全。

二、我国金融产业安全面临的问题

(一)国际环境对我国金融产业安全造成的威胁

随着国际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各国金融业合作和融合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知识经济大潮的来临,又加剧了这一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金融安全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面临着诸多新问题和冲击。

1.金融不稳定性增加。由于各国金融体系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因此,一国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很容易波及到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并且新兴金融市场相比较而言更容易受国外金融市场动荡的影响。

2.金融脆弱性更加突出。新兴市场国家为了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往往在金融市场不成熟、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监管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就放开金融市场、大规模引入国际资本。而有限的经济增长速度又无法立即为新增巨额资本提供充足的投资机会,于是造成银行的新增贷款集中于房地产业等少数行业,增加了金融风险。

3.货币政策效力被削弱。金融全球化下,一国货币政策的效力会因国际资本的流动或国外货币政策的干扰而减弱甚至偏离原来的目标。例如,当一国货币当局试图通过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国内货币供应量时,一般会降低存款准备率,或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债券。但这些政策手段将使国内利率降低,扩大国内外利率差异,结果导致国内资本大量流出,反而会减少国内的货币供应量,使原有的货币政策失效。

(二)国内因素对我国金融产业安全的影响

1.信用基础薄弱。金融存在的基础是信用,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信用通过节约各方的交易成本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金融发展史表明,一个国家的金融发展程度与信用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信用程度可以作为衡量金融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当前,由于人们的市场经济思想还不成熟以及长期以来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整个社会的信用文化还未真正建立起来,各种与信用相关的制度也不健全,这成为制约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

2.金融监管乏力。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金融监管虽然逐步得到加强,但是有许多方面还存在着重大问题,金融监管仍旧没有达到金融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程度和水平。(1)金融监管法律不健全。目前中国金融监管的最大障碍就是金融监管法律不健全,虽然金融相关法律已经初步形成,但是这些法律也都处于起始阶段,各种法律之间的协调配套程度还不是很高,一些相关的配套规章制度也有待建立。(2)执法力度不够。在中国的金融市场尤其是在证券市场及其延伸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违规交易。2004年爆发的德隆事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对德隆控制的众多家金融机构监管不力。(3)各监管体系的协调问题日益突出。现代经济中金融部门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混业经营已经成为一个发展方向。我国分业监管有历史的必然性,但这种格局也必然增加了监管部门之间的摩擦、冲突的可能,很可能形成相互推诿的局面。

3.现有金融体制存在诸多缺陷。(1)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交叉经营的领域被列入禁区,从而使得商业银行难以设计开发跨领域、综合性、多方位的中间业务产品,而仅限于银行卡、结算、代收代付、电子汇划、代理保险和基金等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产品,业务的集约水平和服务档次不高。(2)存贷息差过大。现行的中国利率管制政策是“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如果按2007年3月18日新调整后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计算,中国法定的存贷利率差就达到了3.60个百分点,再考虑到存款利率上面封顶和贷款利率可以上浮的制度缺陷,这必然会导致实际操作中形成的存贷息差,比法定利差还要高得多。(3)缺乏必要的存款保险制度。目前,中国尚未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不过,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一种隐性的存款担保制度,在经营不善的金融机构退出市场的过程中,由中央银行和地方政府承担个人债务清偿的责任。然而,这种政府“买单”的行为,不仅给各级财政带来了沉重负担,更导致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的严重扭曲。(4)先外后内开放和不对等金融开放政策。随着金融开放的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推进,中国金融开放政策的缺陷也逐渐显现出来。这主要表现在开放顺序和开放程度两个方面:在开放顺序上,先是对外开放,后是对内开放;在开放程度上,则表现为非对等开放和一定程度的开放过度。

(三)我国金融企业自身的影响因素

1.我国金融产业的竞争力不足。从我国金融产业的竞争力来看,一方面,通过二十多年的金融改革,我国金融产业竞争力有了很大提高;但另一方面,也应该承认,我国在金融方面的国际竞争力还是比较低的,主要表现为金融创新相对还比较落后。

2.金融企业自身机制的不健全。我国有些金融企业缺乏严谨的内部控制制度、信贷风险评价制度、信贷监督制度、信贷资金使用制度等。比如对信贷资金的使用方向、范围等缺乏明确的限定,从而造成资金的巨大浪费,没能产生应有的效益,也间接甚至严重地影响了资金的偿还,不可避免会产生金融风险。

三、保障我国金融产业安全的措施

(一)完善社会法治建设,形成良好的信用约束机制

一方面,通过社会信用机构建立起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档案,对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缺失行为进行记录,从而对其获得资金产生一定的限制,对企业和个人形成软约束;另一方面,应加快我国法治建设的步伐,尽快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对违约行为的查处力度,用法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使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按“游戏规则”办事,以确保金融安全。

(二)完善和加强金融监管体系,处理好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的关系

在本质上,金融监管的必要性源于金融市场的固有缺陷,这些缺陷给整个市场造成了潜在危害。历史经验表明,市场机制本身存在缺陷,监管必须适时矫正市场,在管和放之间要有一个适度的平衡,监管要有效。以综合性为要点,协调各金融部门的监管;以审慎监管为核心,保证金融业的稳定;以有效行为原则,提高监管效率;以独立性为主,提高金融监管当局的权威性,保证有关金融监管政策的贯彻执行;以前瞻性为视角,充分考虑混业经营趋势给金融监管提出的要求;以历史性为基点,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金融监管体制。

同时,创新至关重要。金融创新对于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加强和完善金融体系、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力水平、推动经济增长与国民福利的提高等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监管和创新就是一个互为对立统一的问题的两个方面。有效的监管就是将金融创新的最佳实践逐步提升为行业标准,积极引导好金融创新。

(三)完善金融体制改革

1.应循序渐进由分业经营迈向混业经营。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混业经营很可能助长投机行为,特别是银行和保险公司具有强大的资金实力,混业经营很可能导致垄断行为出现,不利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实行分业经营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但也有其局限性。但混业经营是现代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金融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认真研究银行、证券、保险在经营和监管方面的内在联系,探索金融百货公司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研究混业经营与混业监管的前提和条件,为迈向混业经营做好准备。

2.降低存贷息差。巨高息差形成的庞大利润,是处于垄断时期中国银行业的利润源泉,是中国利率制度缺失的产物之一,是中国银行业最后、也是最丰厚的一块“奶酪”。正是这块“奶酪”支撑着整个中国金融产业的改革和发展。届时,大量外资银行通过息差赚取的高额利润,将会以牺牲中国经济发展的中长期利益为代价,也以牺牲中国国民利益、恶化国内收入分配格局、抑制内需、削弱国内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为代价的。鉴于此,必须及时调整这种垄断时期的政府规制政策,采取“两手抓”的策略,逐步使中国存贷息差降低到或接近于国际息差平均水平。所谓“两手抓”是指一手抓利率管制政策的放松,适度提高存款利率;一手抓金融经营管理政策的调整,逐步实现合理混业。两手抓也是政策调整与风险控制的两手抓,一手促改革,一手控风险。

3.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在市场经济中,一定数量的银行破产是不可避免的,伴随对内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银行经营不善或倒闭破产的机率,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得多。而中国金融市场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这样一套保护存款人利益的制度,从而为问题银行的处置和市场退出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证。因此,无论是出于对存款人的保护,还是从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出发,我国都应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健全中国银行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有效处置和妥善安排问题金融机构,是事关银行业改革、开放、发展、稳定大局和金融产业安全的重要举措。

4.理顺开放顺序,实现对等开放。中国的金融开放必须是以国外金融业的对等开放为前提,并以有利于不断提高中国金融的产业安全度为目的。中国现在必须意识到强调公平对等开放的重要性,因为金融安全直接关乎国家安全。毫无疑问,中国的金融业肯定要继续开放,但这里面还有一个开放的顺序和节奏问题。如果在国内银行业还不够稳健的时候过快地开放资本市场,肯定会有负面效果。印尼的金融业在金融危机之前是很繁荣的,但后来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开放的顺序没有搞好。反观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首先要对内开放。如果在国内银行的手脚还没放开的情况下马上对外开放,很可能会“欲速则不达”。

(四)提高金融企业的内在竞争力

金融企业的内在竞争力是金融产业安全的核心。只有提高中国金融企业的内在竞争力,才能应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激烈的国际金融竞争的挑战。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金融业要提高竞争力,有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一是人才,二是信息化。人才就是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要想与之进行博弈,就必须拥有具备国际化视野的尖端人才,具备很强的投资分析能力和精算能力。信息化也是我国金融产业安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信息化对于金融产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从我国的现状来看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金融体系信息化。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信用体系建设,要能够集成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数据,使所有的不良记录都可以通过评价体系显示出来,让所有的银行和保险公司共享,银行据此决定是否给予贷款,保险公司据此决定其保费标准。

[1]闫予昌,王斌.金融产业安全风险防范[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2):93-94.

[2]詹志昌,曾斌.金融产业后保护期对我国金融安全的相关思考[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9(12):6-7.

[3]穆春荣.论开放条件下我国金融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12-13.

[4]叶莉.金融全球化条件下的我国金融安全问题研究[D].河北:河北工业大学,2008:23-24.

[5]成思危.提高金融产业竞争力确保金融产业安全[J].中国流通经济,2010(2):4-5.

F832.5

A

1002-2880(2010)12-0108-03

李晓洁(1987-),女,山东人,哈尔滨商业大学研究生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技术创新与发展研究。

(责任编辑:梁宏伟)

猜你喜欢

混业金融
浅析我国金融混业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对我国金融保险混业经营问题的思考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混业经营背景下的金融服务法治——北京市金融服务法学研究会2016年年会综述
区域音乐视野下的“混业创作模式”创作研究
P2P金融解读
支持“小金融”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
金融业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制度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