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国际收支现状及分析

2010-12-26于博

对外经贸 2010年11期
关键词:国际收支顺差外汇储备

于博

(南开大学,天津 300071)

[金融市场]

中国国际收支现状及分析

于博

(南开大学,天津 30007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呈明显的阶段性增长,且从1994年开始,国际收支持续呈现双顺差的特点。我国货物贸易出口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是形成现阶段我国国际收支特征的主要原因。长期的国际收支顺差,使我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不利于我国民族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及对外直接投资是我国改善国际收支更加行之有效的途径。

国际收支;双顺差;货物贸易顺差;外商直接投资

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与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各项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总和。国际收支状况集中反映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实力和对外经济活动,其好坏直接影响一国的国际经济地位。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浪潮日益强劲的背景下,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呈现出自身特征,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国际收支现状并对其成因做出分析。

一、我国国际收支的突出特征

1.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呈明显的阶段性加速增长的特征

图1 中国国际收支交易规模及其占GDP比例

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1992—2002年为小幅增长阶段。从2338亿美元上升到9640亿美元,增长312%,占GDP的比例由47.82%提高到67.02%;2003—2007年为快速增长阶段。国际收支交易规模从13798亿美元提高到43343亿美元,占 GDP的比例由 84.52%提高到132.01%,提高了47个百分点,且2005—2007年连续三年我国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超过GDP;2008—2009年为调整阶段。国际收支交易规模占GDP比重连续两年呈下降趋势。

2.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开始呈现双顺差的特点

20世纪90年代以来,除个别年份外,中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了持续的双顺差格局,即经常项目与资本、金融项目同时保持顺差。1998—2000年,由于东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资本与金融账户盈余较小,甚至在1998年出现了资本净流出,而经常账户盈余相对较大。2001年以后,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盈余双双大幅增长,两者的相对重要性呈现交错状态。因此,即使在双顺差的大格局下,两个账户双顺差的相对重要性也存在阶段性的差异。

图2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1995—2009年,单位:亿美元)

二、国际收支现状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的阶段性增长,充分反映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但在交易规模增长的同时,持续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也反映了我国在国际经济往来中存在一些问题。

1.经常项目失衡状况分析

表1 2000—2009年经常项目差额单位:百万美元

表2 货物贸易差额与经常项目差额回归分析

以货物贸易差额为自变量,经常项目差额为因变量,对二者进行回归分析。分析数据显示:经常项目顺差与货物贸易顺差高度相关,相关系数为1.232329,其变动趋势几乎一致,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源于货物贸易顺差。

货物贸易顺差不断增加在于出口的持续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加工贸易在出口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加大,1982年仅占0.24%,而2007年已占52.67%。充分反映了我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对国际贸易的依赖。

经常项目中,服务贸易差额连年为逆差,我国的金融、保险、信息技术和咨询业务等都是最主要的逆差额来源。这也反映了我国在服务方面是净进口国以及我国在产业结构方面的缺陷。

2.资本与金融项目失衡状况分析

图3 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1994—2009年,单位:亿美元)

图4 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2003—2009年单位:千美元)

除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资本与金融项目呈现逆差以外,1994年以来其一直保持顺差,在2004年出现跳跃式剧增,顺差高达1106.60亿美元,2005年、2006年、2007年分别回落至629.64亿美元、66.62亿美元和735.09亿美元。

在金融账户中,直接投资项是造成金融账户顺差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外国直接投资,是造成这一顺差的最主要因素。一方面,我国的廉价劳动力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来华投资设厂;另一方面,为赚取人民币升值和利差等收益,境外短期资本通过各种渠道大量进入我国。

三、中国国际收支现状对经济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体现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国际收支顺差不断扩大,外汇储备持续增加。经常项目和金融及资本项目的双顺差,一方面体现了中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对外资吸引力的增强;另一方面大量的国际收支顺差,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1.长期的国际收支顺差,使我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是一国国际收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大量的外汇储备存在较大的机会成本。外汇储备是我国国家资产的一部分,来源于储蓄,而过大的外汇储备将造成其对国民资产的占用,影响储蓄转化为投资。另外,外汇储备的增加,将直接增加基础货币的供应量,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将造成货币供给的大幅增加,这必然会给国内经济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我国长期的国际收支顺差主要由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构成,这种双顺差也成为国外势力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一个借口。

2.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将不利于我国民族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2005—2009年,我国国际收支顺差主要来自于资本项目。外商的对华直接投资是形成资本项目顺差的主要原因。而流入的外资类型一种是把国外的夕阳产业转移到中国,充分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地理资源,引进的是国外已经处于落后的技术;另一种是拥有先进技术的外商投资于我国产业,但外商掌握并垄断核心技术。这样,外资一方面控制了我国产业的核心技术,不利于先进技术对我国民族产业的渗透;另一方面由于外资拥有许多优惠政策,外资在与我国民族产业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因此,长期的国际收支顺差将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民族产业的发展。

四、对策建议

1.转变经济增长模式

由比较优势战略转为竞争优势战略,提升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链上的层次。提高核心竞争力,由单一的产品制造和加工向自主开发创新转化,掌握研发环节和营销渠道,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产品标准、研发能力、品牌价值,以自主产品和技术满足内需甚至外需。

2.对外直接投资是我国改善国际收支更可行有效的途径

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贸易顺差会一直存在,要改变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结构,就需要从资本项目入手,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在未来增长速度会加快,可能慢慢成为减轻资本项目顺差压力的重要因素。

[1]肖斌.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大量“双顺差”的对策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6(6):74-76.

[2]庄芮.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成因与利弊[J].经贸论坛,2000(4):2-4.

[3]邓立,张坤.我国双顺差剧增成因及影响分析[J].财贸经济,2007(9):106-110.

[4]邵亢邑.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成因、影响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8(10):23-25.

[5]徐蔚.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影响、原因及对策研究[J].桂海论丛,2008(5):4-6.

F832.5

A

1002-2880(2010)11-0095-02

(责任编辑:梁宏伟)

猜你喜欢

国际收支顺差外汇储备
国际收支分析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国际收支分析
2017年末我国外汇储备31399亿美元
黄金和外汇储备
形成我国经常账户顺差的原因分析
黄金和外汇储备
China international payment continues“double surp lus” in first quar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