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完善社区中小企业劳资纠纷防控机制的探索与思考

2010-12-26南京东路街道课题组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0年5期
关键词:预警街道劳动

●南京东路街道课题组

关于完善社区中小企业劳资纠纷防控机制的探索与思考

●南京东路街道课题组

随着上海社区中小企业劳资纠纷的不断增多,传统的劳资纠纷解决方式已远不能满足维护劳资关系的稳定健康和谐发展的需要,必须从建立劳资信息收集共享机制、创新转变劳资纠纷防控方式、建立社会化劳资纠纷防控体系等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社区;中小企业;劳资纠纷;防控

劳资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近年来,上海社区中小企业的劳资关系日趋复杂化和多样性,尤其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社区中小企业劳资矛盾开始凸显,劳资纠纷不断增多,这不仅影响到社区中小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和社区居民的生活就业,更直接影响到社区的和谐稳定。因此,如何努力预防社区劳动关系突发事件,及时化解社区各类劳资纠纷,有效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发展,努力实现中央和上海市确定的“保增长、保就业、促稳定”的发展目标,为迎世博营造和谐的社区环境,是摆在街道党政领导面前的一个重大而又紧迫的现实课题。去年下半年以来,上海市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就建立和完善社区中小企业劳资纠纷防控机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一、南京东路社区劳资纠纷的现状

南京东路社区商务楼宇林立,现代服务型中小企业密集,有“中华商业第一街”美誉的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就位于该社区。截止到2008年底,南京东路社区共有中小企业3700家,从业人员达到124442人,其中,本市户口71519人,占57.5%;劳务派遣及协保、退休人员31917人,占25.6%;外来从业人员21006人,占16.9%。社区中小企业已经成为解决社区就业、推动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金融危机的席卷全球,南京东路社区中小企业也深受影响,裁员和劳资纠纷日渐增多,仅在2008年集中裁员30人以上的就有多起,这在危机之前是不可想象的。如社区某世界著名会计师事务所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一天之内竟解除了31人的劳动合同,其中中高级职务员工就有20多人。去年还发生过一家装饰品加工企业倒闭后,经营人携款潜逃,致使130余名员工失去生活来源的事件。因此,无论从应对金融危机的角度还是从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长远考虑,建立和完善社区中小企业劳资纠纷的防控机制都十分必要。

二、南京东路街道防控社区中小企业劳资纠纷的主要做法与存在的问题

为了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社区中小企业造成的影响,南京东路社区(街道)根据市委、区委的有关要求,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结合社区特点,整合社区资源,探索“党、群、社”三方联动机制,构建了“三位一体”的社会化劳资纠纷防控体系,为促进劳资关系的和谐稳定发挥了明显的作用。

一是建立防控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工作合力。

联席会议的目的是整合社区资源,加强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和协商,从而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共同促进社区劳资关系的长期和谐稳定。联席会议由街道办事处劳动保障部门、街道总工会、区企业联合会街道分会三方组成,并可根据需要,邀请相关部门列席参与。联席会议主席由街道办事处主任担任,实行一岗双责。在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的领导下,制定具体的联席会议的工作制度和有关章程,切实履行好三方分工负责、沟通协调、相互配合、和谐发展的职责,从而确保了联席会议目标的实现。

二是完善预警和调处机制,提升快速效应。

首先,完善了预警机制。及时搜集、分析、评估企业劳动关系状况,排查隐患,掌握可能引发职工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提前预防和化解矛盾。通过排摸,确定了100家规模企业为预警受控工作的重点单位,指定工会区块组织员和基层工会主席为第一报告人,实行每周零报告制度。在建立社区企业用工档案库的基础上,对所有社区中小企业的劳资关系状况作出综合性预警等级评价,分为“绿、黄、红”三级预警等级,实行动态分类监控。对“绿色预警”类别的企业加强宣传力度,树立先进典型,形成示范效应。对“黄色预警”类企业热心地给予指导和服务,积极上门帮助企业落实整改措施,完善企业内部用工管理。而对“红色预警”类企业,则24小时重点加以监控,规定对诸如裁员10人(含10人)以上规模的集中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岗待岗的迹象或情况、发生群体劳动争议和群访的迹象或情况等十项必报的内容,要求街道组织员与企业工会加强信息沟通,社区总工会联手街道职能部门,每周至少必须巡访10家企业,实地了解企业用工情况;社区职工援助分中心保持热线电话畅通,窗口服务做到认真耐心接待,及时掌握有关信息。其次,完善了调处机制,成立街道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在街道劳动关系三方联席会议的统一领导下,由社区总工会、街道劳动科、街道企业分会、街道综治科以及社区法律工作者、律师和人民调解员组成,对社区劳资纠纷快速介入,积极协调,坚持主动维权、依法维权。

三是健全帮扶救助制度,实现企业、劳动者和社会的三方共赢。

坚持企业持续发展、职工全面发展和社会稳定发展的有机统一,坚持企业经营效益、职工合法权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有机统一,努力促成企业、劳动者和社会的三方共赢。社区综合党委深入了解企业需求,组织物业公司降低收费标准,及时宣传企业扶持政策、规章和措施,组织企业间的沟通交流合作,为企业间的基金活动牵线搭桥,努力实现社区单位之间的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抱团过冬。街道办事处与上海明泰律师事务所签订共建协议,共同搭建法律服务平台,免费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进行法律知识宣传,参与社区劳资纠纷的协调与处理。协调有关部门妥善解决拖欠职工工资问题,会同民政、基层工会等部门,确保倒闭企业职工的基本生活,并开辟绿色通道,以最快时间依法支付失业保险金。积极促进被解聘人员的就业,通过提供就业培训、职业介绍、召开专场招聘会等就业援助服务,努力帮助被解聘人员尤其是倒闭企业职工尽快实现再就业。

虽然现有的防控机制为预防和化解社区中小企业的劳资纠纷发挥了较明显的作用,但从实践的情况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迫切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一是劳资纠纷的预警信息尚不够全面系统。从收集上报的信息看,缺乏对信息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整理、分析和预警性判断。社区每个企业的用工动态情况档案还未建立健全,劳资纠纷预警分类还未实施。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没有建立相应的信息互享机制。零碎的、缺乏系统分析的信息,将直接影响到劳资纠纷的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二是劳资纠纷的调处较为滞后,资源还有待整合。现有的应对调处措施的重心还只在于如何应对社区发生的各类劳资矛盾突发事件,如劳动者的上访、请愿、静坐、阻碍执法以及其酝酿形成过程中的串联、聚集等行为。但这显然是不够的,劳资纠纷发展到上访、静坐这个地步再来处置已是滞后。同时,社区纠纷调处目前还没有一个综合性的统一的权威性的调处机构,街道所属的劳动科、工会、综治科、信访办等这些职能部门还有待进一步实现资源的整合。三是制度措施的应急特征较为明显,长效机制有待建立。纵观街道出台的预警、调处、帮扶等应对措施,无不带有明显的应急色彩,如社区综合党委出台的“十项应对金融危机举措”等等。因此,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乃至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将这些行之有效的应急措施常态化,从而维护社区劳资关系的长期和谐稳定,是极其重要和必要的。

三、完善社区中小企业劳资纠纷防控机制的对策思考

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有所回暖,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深远。随着上海经济社会的新发展和劳动者维权意识的日益增强,劳资纠纷日益增多、日趋复杂将会是一个长期的态势。与此相联系,社区维护劳资关系和谐稳定、维护社区和谐稳定的任务也日益艰巨。如何按照“全面服务、积极预防、动态监控、主动介入”的方针,不断完善社区中小企业劳资纠纷防控机制,加强社区劳资纠纷的预警和调处,还需要在实践中大胆进行探索。

(一)加强信息收集,建立企业劳资信息的互换共享机制。

劳资纠纷的产生和演变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对之进行动态的信息跟踪,是建立预警机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社区中小企业劳资信息的收集。要全面收集企业的用工信息,不仅要及时收集各个企业的经营状况、裁员数字,更要全面收集社区中小企业签订、续订、备案、中断、终止劳动合同的状况;企业职工社会保险的缴纳情况;员工工资的发放情况;社区企业的新增、变更、注销以及企业注册资本的增加、减少等情况。既要充分利用现有网格化的预警信息收集系统,又要打破政府职能部门之间各自封闭的信息资源壁垒,建立社区乃至全区性的企业劳资信息互换共享机制。通过充分整合公安、工商、税务、社保等各职能部门的信息资源,建立起社区乃至全区所有中小企业的用工信息档案库,做到一企一档。区、街道各职能部门均有权使用这个信息库的信息资源,努力消除与企业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各职能部门均应及时将本部门所收集的信息资源对信息资源库进行动态的档案资料更新,从而保证企业用工资料数据库的准确与全面。

(二)突破传统理念,实现防控方式上的创新转变。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先导。在完善社区中小企业劳资纠纷防控机制上,也必须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传统理念,实现防控方式的创新转变。一是要由被动型防控向主动型防控转变。要坚持抓早、抓小、抓好,对存在拖欠工资问题或出现欠薪苗头的企业,积极做好矛盾纠纷的预测、预警、预防工作;对重大劳资纠纷隐患,提前介入调解,尽快消除劳资矛盾,力争把矛盾解决在企业内部,化解在萌芽状态,才能确保不发生恶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二是要由个体型防控向整体型防控转变。应当改变侧重于点而忽视于面的个体型防控方式,树立全局和整体意识。既要解决劳资纠纷的个案,又要注重从整体上对区域性所有企业的劳资纠纷的规律性的把握,积极实施整体性防控,增强预防和调处的整体效果。三是要由依赖行政型防控向依法维护型防控转变。当然,强调以法律手段为主调处社会纠纷矛盾,并不排除经济、行政等政策手段的作用,而应是以法律手段为主,综合运用经济、行政等手段。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劳资双方的法制意识。

在新的形势下,要紧紧围绕广大员工和企业负责人、企业管理人员这两大群体,创新思路,开展多形式的法治宣传教育,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守法意识和劳动者的法律观念。社区可以通过灵活多样并行之有效的方式,如积极宣传“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加强对单位法定代表人的劳动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深入企业开展法律咨询服务、印发劳动法律宣传资料、定期组织法制宣传等,帮助广大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广大用人单位的劳动法制观念和守法经营意识,让用人单位深刻认识到执行劳动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和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应当承担的高额成本,促使其在用工管理中严格遵守劳动法律法规。同时,通过对员工的各种法制教育,提高员工对《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重点内容的掌握,使职工人人学法、知法、用法、守法,努力增强广大劳务工的劳动法制观念和依法维权、理性维权意识。

(四)强化队伍建设,加大劳动执法监察工作力度。

当前,劳动执法监察队伍的现状,还难以完全适应社区中小企业面广量大的监管需要。他们既要开展日常投诉、举报监察,又要处理上级部门批转的各种举报和信访材料,还要配合市、区开展专项检查。由于各街道的地域面积不一,入驻社区的中小企业在行业的分布和绝对的数量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要逐步改变目前劳动执法监察人员编制一刀切的现象。要以调剂、增编等方式逐步解决某些街道劳动监察执法人员配备不足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劳动执法监察队伍的业务培训,着力在提高队伍素质上下功夫、见成效。通过举办执法业务培训班、召开典型案例分析会、组织外出考察学习等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劳动系统执法监察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升劳动执法监察的质量和效能。要进一步加强日常劳动监察的力度,抓好日常监察和排查工作,防微杜渐,严查不签订、不履行劳动合同的违法行为,切实提高企业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和履约率。要转变观念,在做好热情服务企业的同时,排除各类干扰,努力做到“守法受奖,违法必究,执法从严”,使社区各中小企业不敢违法、不想违法、不愿违法,从而形成良好的社区企业用工环境。

充分认清做好社区中小企业劳资纠纷防控工作的重要性、特殊性和严峻性,客观上迫切需要社区党政组织和领导干部切实把劳资纠纷防控预警工作摆在大局的重要位置抓住不放。只有采取更加完备和有力的措施,全方位地对社区的中小企业加强服务,同时又实施预警监控,才能稳定就业,不断促进就业增长,为继续保持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D669

A

1009-928X(2010)05-0031-03

主要执笔人:黎明琳、张恺诚

■责任编辑:晏蔚青

猜你喜欢

预警街道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预警型智能包装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和设计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超级秀场 大风预警
热闹的街道
街道生活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风居住的街道
街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