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热带雨林碳汇”为特色打造海南国家公园

2010-12-26唐晓阳

新东方 2010年2期
关键词:热带雨林海南岛生态旅游

唐晓阳

以“热带雨林碳汇”为特色打造海南国家公园

唐晓阳

一、“热带雨林碳汇”的生态服务功能巨大

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25%,远远超过科学家可能勘测出来的过去16万年的全部历史纪录。二氧化碳排放过多最大的危害是导致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变热起来。气候变暖的直接后果是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频繁、洪水泛滥、物种灭绝……最终对所有生物及人类造成灭顶之灾。因此,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成为世界各国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遏制气候变暖的办法有三个:一是通过创新技术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减少碳排放;二是通过使用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减少碳排放;三是通过植树造林吸收和贮藏碳源。

森林的“碳储存吸收地”功能被称为碳汇。“碳汇”是指自然界中碳的寄存体,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它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二氧化碳是林木生长的重要营养物质,林木把吸收的二氧化碳在光能作用下转变为糖、氧气和有机物,为生物的枝叶、茎根、果实、种子提供最基本的物质和能量来源。这一转化过程,就形成了森林的固碳效果。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了大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减缓了温室效应。这就是森林的碳汇作用。

以减缓气候变暖为主要目的的林业活动及林业产业,泛称“碳汇林业”,它通过实施造林和森林经营管理、植被恢复等活动,吸收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从而起到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作用。森林是地球上巨大的有机碳库,有关资料表明,目前世界上的森林共存有3000亿吨的碳,储存了陆地生态系统65%~98%的有机碳。这是每年通过燃烧化石燃料和生产水泥所释放到大气中的碳的2.5倍。森林里的土壤是巨大的碳存储地。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在碳汇上产生的价值非常大。近20年间,我国工业碳排放总量达到132亿吨,而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总碳汇约为29.9亿吨,抵消了同期工业总排放的22.6%。

结构复杂的天然热带雨林具有极大的碳汇功能,对调节当地和全球的气候起着十分重要的碳汇作用。热带雨林的消失不仅直接导致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丧失,同时热带地区土地覆盖的改变也会影响全球气候和碳平衡格局。世界上的热带雨林拥有全球生物量的69%,构成了多姿多彩的生物多样性。海南热带森林占全国物种总数15%,有4680多种植物种类和560多种动物种类,是我国热带植物的大观园和生物物种的基因库。其中的黑冠长臂猿和坡鹿是世界稀有的珍稀动物。在环境保护和全球热带森林碳汇作用显著提高的趋势下,作为我国热带雨林的代表性地区——海南岛的碳汇作用非常显著,在全球碳循环、碳平衡中的作用和社会价值与意义将日渐突出。

二、海南国家公园的热带雨林特色

国家公园是国际上通行的最高档次的特殊旅游和生态保护项目,代表着一个地区的整体形象。黄石国家公园是美国设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国家公园。它就像中国的长城一样,是外国游客必游之处。它以保持自然环境的本色而著称于世。黄石国家公园是全世界第一个国家公园,也是1978年最早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黄石以数量繁多的热喷泉、大小间歇喷泉地貌、绚丽多彩的高山、岩石、峡谷、河流,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闻名于世。黄石国家公园自然景观分为五大区,即玛默区、罗斯福区、峡谷区、间歇泉区和湖泊区。五个景区各具特色,但有一个共同的特色——地热奇观。无数的野生动物赋于它生生不息的生命,这里是怀俄明兽群的故乡,也是北美洲乃至全世界陆地最大的、种类最繁多的哺乳动物栖息地。

海南争取成为继黑龙江汤旺河国家公园之后国内第二个国家公园,有人以为这样就可以带动整个中部森林旅游了,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国家公园不是为了现在的大众旅游,而是为了长远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它发展的核心价值是生态旅游而不是自然旅游。虽然都以大自然作为旅游的资源基础,但二者对待环境的态度不同。自然旅游强调利用自然资源吸引旅游者,在开发和利用时没有考虑文化、经济、环境方面的影响,有时这种开发和利用方式对自然环境的损害是巨大的。而生态旅游则是注重自然环境的价值,重视可持续性。生态旅游不仅以自然资源作为基础,也涉及社会文化资源,如民俗风情旅游等的开展,更重要的是它注重在旅游过程中对游客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和使当地社区受益的具有进步意义的生态保护。强调在享受自然的同时要对自然保护作出贡献。

国家公园是指国家为了保护一个或多个典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为生态旅游、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提供场所而划定的需要特殊保护、管理和利用的自然区域。“海南岛国家公园”的特色是热带雨林的碳汇生态服务功能。主要是整合海南中部的多个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自然保护区,包括海口火山口地质公园,涉及现有的10个自然保护区和11个森林公园,这一地区拥有着海南省最完整、最复杂的自然生态系统。将纳入国家级生态补偿的公益林有939万亩,包括高耸入云的五指山、尖峰岭雨林沟谷、七仙岭雨林温泉、呀诺达雨林、吊罗山雨林瀑布、霸王岭、鹦歌岭高山牧场,等等。至2005年底止,海南省共有68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2808791.0公顷,其中国家级8个,面积85204.9公顷;省级23个,面积2630237.4公顷;市县级37个,面积93348.7公顷。建立国家公园首先就要把这些保护区接龙成片,这就需要进行封山育林,让雨林在休养生息中得到尽快恢复,形成一个整体的品牌形象:一个世界级别的中国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海南国家公园要在世界上打响,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唱响“热带雨林碳汇”的主旋律。因为在“低碳经济”时代,大家更为关注的是海南岛热带雨林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碳汇作用。以“碳汇林业”为主发展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才是大方向,不仅关乎整个海南岛的生存和发展,而且这是一个很大的“聚宝盆”。“海南岛国家公园”所在的中部山区热带雨林资源属于世界级的、极具特色竞争力的王牌。中部林区一共有35座山和165条河,森林覆盖率达到85%,是海南岛的“绿色宝藏”和“生态心脏”。保护好海南中部的热带雨林,创造巨大的森林碳汇,不仅对海南岛,而且对全中国、全世界的气候改善,都能够作出很大的贡献。

中部热带雨林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原始森林区、水土流失敏感区、贫困地区、库区和革命老区。以海南岛为惟一聚居地的黎族以及苗族主要在中部,当地少数民族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对热带雨林的破坏是很明显的。因此,保护区内的一些居民就需要搬迁。搬迁的办法不仅要解决居住问题,还需要根据国际旅游岛建设和小城镇建设规划、生态旅游风情小镇建设和发展当地经济等需要,进行全面统筹规划。中部开发生态旅游的项目,必须与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当地居民能够参与其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实践证明,一个项目能不能可持续发展,就在于能不能建立与当地政府和居民和谐共荣、携手发展的关系。当地老百姓真正享受到“保护好绿水青山,就能变成金山银山”的价值,他们就会自觉地保护好这片宝贵的世界级热带雨林。

三、建立多形式热带雨林博物馆以减少对热带雨林的人为干扰

近年新开发的“呀诺达热带雨林景区”位于海南三亚、保亭、五指山交界。这是中国唯一地处北纬18度的真正热带雨林公园,是海南岛五大热带雨林精品的浓缩,是最具观赏价值的热带雨林资源博览馆,堪称中国钻石级雨林景区。呀诺达热带雨林景区是由世界著名设计机构和中国最具权威的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景区充分以天然形胜和热带雨林景观为主体基础景观,融汇“热带雨林文化、黎峒文化、南药文化、生肖文化”等优秀文化理念于一体,构建一个以“原始绿色生态”为主格调的高档次、高品位、高质量的大型生态文化旅游主题旅游景区。同时也是海南省第一个充分展示和表现海南热带雨林“绿色生态文化”的综合性主题景区。

呀诺达热带雨林景区集山奇、林茂、水秀、谷深于一体,称得上是海南岛的“香格里拉”“世外桃源”。但这只是一个样板,一个缩影。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决不能全部建设成为这样的范式,因为这样大规模的人流量会造成对雨林原生态的强烈干扰影响,这在特别强调低碳发展的今天是绝对行不通的。如果把国家公园想象为这样一个全景,那就不会得到国际游客的肯定和赞美,而是要遭受国际游客的诟病和谴责的。因此,在规划设计的时候,就应该明确国家公园的基本定位,是以热带雨林碳汇为核心价值。因此,在进行旅游项目的开发时,要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资源的完整性。一个集观光度假、体验参与、休闲娱乐为一体、具有国际水准的综合性、复合型生态文化休闲度假的呀诺达热带雨林,可以拆分为若干功能独特的可持续发展景区和文化中心,使过渡区、缓冲区、核心区等不同区域发挥不同的功能,诸如生产功能、科研功能、旅游功能等。

海南国际旅游岛和中部国家公园的建设,一定会吸引大量的开发项目和投资进入中部生态敏感区域。保护好海南岛的生态“心脏”,确立在保护中开发中部山区热带雨林“绿色宝藏”,是当前刻不容缓的大事。热带雨林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很多人都渴望能进入热带雨林,亲身体验那片神秘的土地。但是根据生态旅游不能对景区造成太大影响的要求,对旅游者的数量是有限制的,能够同时具备条件和机会深入热带雨林的人毕竟是少数。而建立热带雨林馆,就给那些想了解热带雨林的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所。在保护区边缘的过渡区和缓冲区建立一系列旅游风情小镇和各具特色的热带雨林博物馆、民族风情博物馆、生态旅游博物馆等不失为一种生态旅游特色的设计。把旅客与自然景观、民居风情生动地融和起来。突出“采菊冬篱下,悠然望南山”和“桃花园里可耕田”的旅游特色,可以使度假性游客能够有一种新的“玩法”和体验。

热带雨林博物馆是系统介绍热带雨林及其森林生态文化的博物馆,是介绍海南国际旅游岛特点,传播热带雨林生态知识的特色名片。应在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中,把建立多个热带雨林博物馆作为海南特色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主打产品。通过热带雨林博物馆景观的展示,了解热带雨林在世界以及在海南岛的分布状况,通过多媒体表达和展示热带雨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它们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现状与未来等,普及“保护热带雨林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科学理念。

从狭义来说,博物馆可以其丰富多彩的文物、标本、图版,以及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表现以黎苗族为主的海南中部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医药卫生、生产活动、文学艺术和宗教信仰等与热带雨林的关系。通过黎苗族人民与热带雨林及林中的动、植物关系密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形象化诠释的设计理念,直观地让观众对海南岛热带雨林的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

从广义来说,博物馆要整合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主题景区(度假区)、风景名胜区、风情旅游小镇、文明生态旅游村、热带农业观光区和特种旅游营地等资源,将少数民族的建筑文化、节庆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歌舞文化等原生态的风土人情等资源进行发扬光大、改善创新。根据国家公园和海南中部旅游的要求进行生态规划,结合生态移民和风情小镇的建设,保护和挖掘海南中部地区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民族文化遗产,突出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以黎族、苗族文化为主的原生态民族、民俗等人文优势,以此为龙头,带动发展具有当地原住民特色、热带山区特色的生态旅游和专项特种旅游。以旅游风情小城镇为依托,从建筑风格到建筑格局、文化活动、生活设施,以及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进行配套建设,开发综合性旅游服务系统(区),并且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原住居民素质,使老百姓根据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要求,相应改变原来的一些不符合生态文化的生产生活方式,能够从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中得到直接的收益,直接提高福利从而避免毁林开发的破坏行为。

[1]我国20年森林碳汇抵消工业排放22.6% [N].中华工商时报,2009-07-10.

[2]曹军,张镱锂,刘燕华.海南岛森林生态系统储量变化[J].地理研究,2002.

[3]海南无愧于生态岛之美誉,热带雨林风光看西部[EB/OL].南海网,2009-11-06.

[4]了解热带雨林的快捷方式:热带雨林馆[EB/OL].中国天气网,2009-02-11.

[5]全球变暖可使热带雨林变草原:雨林消失的自然原因[EB/OL].中国天气网,2009-02-11.

[6]建设国际旅游岛,实现海南绿色崛起[EB/ OL].南海网,2009-10-16.

[7]海南保亭拟建成中部生态旅游的集散地[EB/OL].中国新闻网,2009-07-15.

[8]杨春虹.发展海南中部旅游,海南岛国家公园将申请设立[N].海南日报,2008-11-28.

(作者系海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热带雨林海南岛生态旅游
热带雨林“斑秃”之谜
中国游客的海岛旅游需求时空特征分析——以济州岛和海南岛为例
基于气候季节划分的海南岛气候康养特征探析
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和发展策略分析
海南人为什么说福建话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为什么要保护热带雨林?
“早春茶”开采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热带雨林之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