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性:现状与潜力的实证分析
2010-12-25田学斌闫真
田学斌 闫真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河北石家庄 050061)
【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河北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性:现状与潜力的实证分析
田学斌 闫真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河北石家庄 050061)
改革开放以来,在先进省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河北省城市化增速较慢,城市化水平偏低。从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关系入手,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河北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行系统研究后发现,河北省的城市化落后于经济增长,实际城市化水平与理论城市化水平偏差逐年增加,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协调的难度加大。实现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是河北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战略任务。
城市化;协调性;理论城市化;实证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已进入21世纪的新阶段,呈现出工业化、信息化与城市化互动共进的加速发展态势。城市化是内生型现代化发展的“加速器”,是拓展内需空间的“驱动器”,是实现经济与就业双增长的“放大器”,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转换器”。作为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经济、社会和空间变化过程,城市化既是当前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抓手,又是支撑未来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核心动力。
一、河北省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整体上看,河北省城市化水平呈现加速发展趋势,尤其是近几年,河北省城市化增长速度更快。河北省城市化水平从 1978年的 12.65%提高到 2008年的 41.9%,提高了 29.25个百分点, 30年间城市化水平年均提高 0.975个百分点。其中,1998-2008年,从 1998年的 25.17%提高到 2008年的 41.9%,年均增长 1.52个百分点。
从全国排位看,2008年河北省生产总值达到16188.6亿元,位居全国第 6位,人均生产总值23239元,位居全国第 11位,但是河北省的城市化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 3.78个百分点 (见图1)。横向比较,河北城市化水平较低,与沿海发达省份的差距呈扩大趋势。2008年,广东、江苏两省的城市化率分别为 63.4%、54.3%,河北城市化水平分别低 21.5、12.4个百分点。这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在先进省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河北省城市化增速较慢,在发展中落后了。这种较低的城市化水平抑制了河北经济的发展。本文从河北省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与产业结构变化的关系以及与就业结构变化的关系三方面来系统研究河北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是否协调。市结构弹性和城市收入弹性来分析河北省城市化发展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的相关性,如表 1所示:
图 1
(一)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城市化水平与人均 GDP的关联度。一般来说,城市化水平越高的国家,其经济发展水平也越高,只有实现城市化,才能最终实现经济的发展。本文选取 1982-2008年河北城市化水平与人均 GDP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如图 2),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图 2
由图 2可以看出,1982年与 2008年相比,河北城市化水平从 13.98%提高到 41.9%,增长 27. 92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从人均 474元提高到人均 23239元,增加 22765元。数据显示,长期以来,河北城市化发展水平一直滞后于经济发展(人均 GDP)。
为了进一步研究二者的相关度,我们选取1982-2008年河北省的城市化水平和人均 GDP,得到河北省城市化水平与人均 GDP的对数呈正比关系(如图 3所示),二者的相关度很高,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动可解释城市化水平变动的88.4%。
2、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通过选取人口——经济增长弹性中的两个指标,即城
图 3
利用这两个指标,可以反映河北省市在动态时间序列中,城市化发展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相互影响程度的变动。我们从表 1中可以看出除 1984年和 2001年之外其他年份的城市结构弹性都小于 1,并且1990年城市化水平增长率呈负增长。这说明河北省城市化水平增长率远小于人均 G DP增长率。可见,与经济发展的要求比较,河北省城市化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二者的发展并不同步。如果适当加快河北省城市化步伐,就可以带动和促进经济实现快速增长。
(二)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关系分析
城市化的发展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相互关联与相互制约关系。一方面,从城市化动力机制来分析,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另一方面,城市化又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图 4
如图 4可知,1982-2008年,河北省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 1982年河北三次产业产值比例为 34.04:42.88:23.08变为 2008年的 12.6: 54.2:33.2。
表1 河北省城市结构弹性与收入弹性
从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总体趋势来看,河北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明显呈现出逐步递减的态势,第一产业产值比例下降了 21.44个百分点,下降了 62.98%。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一直保持稳定增长;河北第二产业 (工业和建筑业)产值比例上升了 11.32个百分点,上升了 26. 4%,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从总体上看是逐渐增加的态势,河北第三产业产值比例上升了 10.12个百分点,上升了 43.85%。这基本上是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产业结构的优化对城市化进程起到促进作用。随着三大产业的调整,河北城市化水平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尤其是2002年后趋势更加明显。
城市化的推进也为产业结构成长奠定了基础,这主要表现为在城市化引起产值结构的变动,农业比重下降,工业尤其是制造业比重上升,以及服务业的比重相应的上升,使传统的生产结构向现代生产结构转变。但是,与全国三次产业比重相比,河北省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比重过小,第二产业比重严重过大,这种产业结构显然与标志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三二一”型结构即第三产业占主要比重,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可以看出,河北省产业结构水平不高,产业结构的不协调还相当突出。
(三)城市化水平与第二、三产业就业结构变化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后,河北省从业人员总数有了比较大的提高。1978年河北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是292.83万人,2007年达到 1134.51万人,29年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长了 841.68万人,增长了 2. 87倍。1978年河北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是 194.95万人,2007年达到 1048.94万人,29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长了 853.99万人,增长了 4.38倍。第三产业就业增长是第二产业就业增长的 1.53倍。
为进一步研究河北城市化与第二、三产业就业结构变化的关系,我们选取河北省 1985-2007年城市化水平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河北省城市化水平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三产业上,第三产业成为目前及以后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每提高 1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提高 1.539个百分点。
当前,河北省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据钱纳里模型显示,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应在 37%—41%之间,就业比重在 29%—36%之间;而河北省 07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 34.01%,就业比重为 28.62%,第三产业演进明显滞后于总体经济发展水平。
本文采用 2000-2007年的数据,对河北省的第三产业就业情况与城市化水平的相关关系作进一步分析。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城市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将增加 19.606万人;第三产业产值每增加 1亿元,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可增加 0. 011万人。
综上可见,当前河北省城市化滞后的状况,制约了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数量。因此,加快河北省城镇建设,迅速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是河北省改变第三产业落后状况、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突破口。
二、河北省城市化发展的潜力:协调性分析
1、河北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偏差比较。根据上述模型,将河北省从 1982年到 2008年的实际城市化水平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数据代入,得到理论上的城市化水平,并得出实际城市化水平与理论城市化水平的偏差值。
图 5
从图 5我们可以直观看出,从 1982年到2008年,河北省的实际城市化水平一直处于持续增加之中。从总体上来看,前期的增加速度比较缓慢,后期的增加速度明显加快,这与我国经济发展形势是一致的。我们从由公式得出的理论城市化水平的变化中可以看出,自 1982年到2008年,河北省的理论城市化水平在过程中有几个小的波动,但是整体上也是持续增长的。但是速度却是前期波动较多,增速不明显,中期增速较慢,后期速度较快。
由此可见,在 1982-2008年这一段时期内偏离差时有波动,从纵向来看,河北省的实际城市化水平与理论城市化水平的偏差大体上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这就意味着河北省的城市化越来越与经济发展不相协调。
2、河北省 11地市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偏差比较。进一步,我们利用现有模型对河北省 2008各地市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各地市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现状相关数据,如图 6。
图 6
2008年河北省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 23239元,实际城市化水平为 41.9%,理论城市化水平为67.97%,两者相差 26.07%,也就是实际城市化水平落后理论城市化水平 26.07个百分点。
由图 6可以看出,11个地市实际城市化水平与理论城市化水平的偏差约在 20%-30%之间,其中实际和理论上的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唐山,实际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保定,理论城市化最低的是邢台。实际和理论上城市化水平相差最大的是唐山,实际和理论上城市化水平相差最小是邢台。最大偏差的唐山是最小偏差邢台的 1. 49倍。
从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河北省各地市的实际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的水平的不一致,使得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更加难以协调,这将会严重影响河北未来经济的发展。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上述分析显示,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度很高,河北省城市化水平与人均 GDP的对数呈正比关系,城市化率提高 1个百分点, GDP提高 0.16个百分点。然而,河北省城市化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与经济增长并不同步,落后于工业化进程,特别是城市化滞后制约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不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实现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就是今后 10到 20年河北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增强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实现扩内需、调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必须适当加快城市化步伐,以城市化带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为进一步提高河北城市化水平,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实现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思想上重视,举全省之力加快推进城镇化。城镇化作为主体战略之一,是河北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这不仅是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需要,更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结构优化、社会结构转型的需要。全省上下应当凝聚共识,齐心协力,把推进城镇化作为河北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制定战略,明确任务,从人口转移、产业发展、科学规划、建设管理、制度创新等各个方面着手,建设充分体现河北沿海强省要求的结构体系协调、承载功能健全、个性特色鲜明、管理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城镇。
2、加快城产互动,高水平推进城镇化。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建设符合河北实际的现代化城镇体系,就是构筑 “两群三带一环”的城镇空间格局,这就必须确立以产兴城、扩城促产、城产结合的城镇化发展战略,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城镇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抓住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产业集聚能力,大力推进“产业进区,工业进园”,加快扶持发展地区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在企业扩大规模、技术改造升级等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倾斜,打造区域特色产业,增强地区经济优势。大力发展都市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拓宽就业渠道,拉开城镇发展空间框架,扩大人口规模,促进劳动力转移,提高居民收入,增强城镇消费能力,实现城产互动、健康快速发展。
3、以三年大变样为抓手,提升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三年大变样”是推进河北城镇化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城镇化、提高城镇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抓手。三年大变样的中心任务是,以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居住条件改善、现代魅力显现和城市管理水平的大幅提升为要求和标志,提高城市集聚产业,集聚人才,集聚财富的能力,增强城镇发展的实力、活力和竞争力。
高水平做好城镇规划。建立健全开放、科学、高效的城镇规划体制机制。开放规划设计市场,构建充分竞争、优胜劣汰的规划设计机制,提高城市规划设计水平。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镇功能分区,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建设体现城市特色的景观和标志性建筑 (群),重点抓好道路改造、管网改造、垃圾处理、园林绿化、供气供热等项目建设,加快旧住宅小区改善、棚户区改建和城中村改造,改善城镇环境质量,实现城镇面貌改观和功能优化。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管理经验,以城镇绿化、功能强化、环境优化、管理精细化为重点,大力提升城市承载能力、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建设繁华舒适的现代化城市。
4、以制度创新提速为支撑,提高城镇发展活力和竞争力。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构建城建投融资新体制。应当按照 “非禁即入”原则,进一步开放各类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吸引更多资金雄厚、管理水平高、经营实力强的民间资本和外地开发商参与到城市建设管理中来。对城市建设实施大片开发与改造,加快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功能,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增加附加价值,拓宽投资渠道,提升城市管理和经营水平。
加快城镇基础制度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进一步打破城乡壁垒,加速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土地管理、基层建设、就业、社会保障、住房、医疗等综合制度改革,降低城镇化的制度成本,为“三年大变样”乃至河北城镇化、城市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体制和政策支撑。
5、提升资源禀赋结构,为城市建设和城市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城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以提高城市自主创新能力为依托。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基础是产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决定因素是资源禀赋结构。因此,建设创新型城市,增强城市的产业发展动力,根本上要提高人才密度,加强科技和教育建设。一方面要从战略高度重视科技和教育,增加投入,遵循科研发展规律,对自主创新研发项目和团队予以持续支持,宽容对待科研失败,稳定科研领军人物和优秀团队的研究方向,创造差异化优势。另一方面要下大力气引进优秀人才和优秀科研团队,内外结合,增强城市的创新能力。这是城市发展的战略工程,应当制定长远规划,分阶段扎实有序推进,从根本上突破制约城市建设和城市现代化的瓶颈。
F127
A
1009-6981(2010)03-0034-06
2010-03-15
本文为河北省社科联民生调研课题《河北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性:现状与潜力的实证分析》(课题批准号:200901033)的研究成果。课题负责人:田学斌。
田学斌,男,(1972-),经济学博士,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享有“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专家”“河北优秀青年”等称号。闫真,女,(1983-),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