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异性交往障碍及其辅导

2010-12-25江南大学沈贵鹏王莉洁

中国轻工教育 2010年1期
关键词:心理障碍异性辅导

□江南大学 沈贵鹏 王莉洁

大学生异性交往障碍及其辅导

□江南大学 沈贵鹏 王莉洁

异性交往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异性交往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而异性交往障碍使大学生面临许多心理健康问题。本文通过调查在校大学生异性交往的现状,分析其中的心理困惑与心理障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教育辅导建议。

大学生;异性交往;交往障碍;教育辅导

大学生正处于由家庭走向社会的过渡时期,对异性交往的需求与日俱增,而其中的许多人虽有强烈的交往愿望,却并不知道如何恰当把握与异性交往,有的大学生甚至出现了与异性交往的障碍,影响了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大量研究表明,异性交往是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否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而异性交往障碍常常是许多心理健康问题的诱因。因此,了解大学生异性交往状况、提供相应的教育辅导,对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调查随机抽取全日制在校本科生400名,回收有效问卷337份,包括男生155人(46.0%),女生182人(54.0%),男女比例基本均衡。其中,大学一年级学生115人(34.1%),男生56人,女生59人;二年级学生68人(20.2%),男生22人,女生46人;三年级学生81人(24.0%),男生39人,女生42人;四年级学生73人(21.7%),男生38人,女生35人。

2.研究方法

调查中,我们结合有关学者、专家的理论研究成果,参考现有各类大学生的异性交往调查问卷情况,自编了调查问卷。第一部分为调查研究对象的个人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主要是调查研究对象与异性交往的现状及对学校教育辅导的看法。通过随机抽取大学生,让他们以匿名和当场回收问卷的方式进行。

本调查发放问卷共400份,回收398份,回收率99.5%,其中有效问卷337份,回收问卷有效率为84.7%。最后运用SPSS13.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异性交往的基本状况

大学生基本处于青年初期和青年中期,青春期的特点往往使他们自然会产生对异性的好奇、神秘或热烈而单纯的向往等。[2]调查结果显示,80.4%的大学生已有要好的异性朋友,19.6%的大学生尚无。30.6%的大学生已有恋爱型的异性朋友,69.4%的大学生尚无。

2.大学生异性交往的心理困惑

(1)异性交往克制心理

调查表明,79.8%的大学生希望与异性有更多的交往,但他们也会对自己心中萌发的希望接近异性并与其交往的念头感到困惑,表现出渴望交往,却难以启齿,羞于行动。这种向往与异性交往而又不敢交往的矛盾心理常常困扰着他们,使之内心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压力,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心理健康。

调查结果显示,50.1%的大学生表示会主动与异性交往,另有78.6%的大学生表示会接受来自异性的交往要求。可见,大学生虽然大多愿意与异性有更多的交往,但近一半的同学表示不会采取主动,他们更期待别人主动与自己交往,过分克制自己的异性交往愿望。

(2)异性交往恐惧心理

有些学生在异性面前便心慌意乱、不知所措,其主要表现是与异性接触时脸红、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语言不连贯等,在与异性沟通时表现出拘束不安的恐惧状态,情况严重的甚至惊慌地转身离开,从而缺失与异性进一步接触的机会,阻碍了与异性的正常交往。例如,受访者在回答问卷调查中关于与异性交往时是否会出现困难,如脸红、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语言不连贯等情况,结果显示,有26.1%的大学生选择“从来没有”;有4.7%选择“经常会有”;69.1%选择“有时会有”,可见,有73.9%大学生曾经出现过“交往恐惧”,尽管大部分人的情况并不严重。

(3)异性友情与爱情的困惑

部分大学生由于划不清友谊与爱情的界限,从而产生“爱情错觉”,将同学之间正常而纯洁的友谊,如学习、生活、经济上的互相帮助以及工作上的合作等误认为是对自己的特殊好感。这种单方面的主观感受给他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不少困扰,影响了正常的男女同学间的交往。

调查结果显示,19.0%的大学生认为,异性之间的交往不会存在纯粹的友谊,而81.0%的人则认为存在。29.1%的人在与异性交往时,难以区分彼此是友情还是爱情,但70.9%的大学生能够区分彼此是友情还是爱情。22.8%的人认同与异性交往中的友情只是爱情的过渡,77.2%的人并不认同此观点。可见,大部分学生能正确认识并区分异性友谊与爱情,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对异性友谊与爱情有一定的困惑,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对异性友谊和爱情认识模糊,无法做出明确的区分,使之在与异性交往时产生一定的障碍。

3.大学生异性交往的心理障碍

根据问卷调查,大学生异性交往的心理障碍大致分为以下四种:自负孤僻、防卫回避、冲动善变、被动自卑。这些与异性交往的障碍虽然未对大学生正常生活和学习产生严重的影响,但具有这四种心理障碍的大学生在与异性交往时,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在与异性的交往障碍中,28.5%的人表现为“自负孤僻”;28.2%的人表现为“防卫回避”;26.1%的人表现为“冲动善变”;17.2%的人表现为“被动自卑”。

(1)自负孤僻的心理障碍

有些大学生与异性交往过程中,表现出自负的一面,过高地评价自己,经常看不起对方,固执已见,总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事事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常常由于这种骄慢轻狂的姿态不被异性接纳。而孤僻的具体表现则是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把自己的心灵和感情封锁起来,不愿与人沟通,很少与异性讲话,并非是无话可说,而是害怕或讨厌与异性交谈,在不得不与异性交际时,也显得行为怪僻、奇特和做作,让人觉得难于相处。

(2)防卫回避的心理障碍

对陌生人适度防卫是人类自我保护的需要,是正常的心理防御机制在起作用。但如果防卫太盛,不敢面对那些善意交往的异性,对别人时时保持戒心,也会给对方带来不适感,使双方的交往出现障碍。具有回避心理的大学生有的其实内心渴望与异性交往,但往往又采取与异性不接触的回避态度,这种内在的心理冲突使其有不安、焦虑的情绪体验。还有的则可能是存在个性心理障碍,厌恶与异性接触,对异性有偏见,回避与异性交往。

(3)冲动善变的心理障碍

有些大学生在与异性交往时,感情特别强烈,但理性控制很薄弱,对异性时热时冷,态度不稳定,情绪波动很大,在交往中不自觉会出现冲动的言辞和行为,而不考虑后果。还有一些大学生在与异性交往时,由于受到不良性格、扭曲交往观和狭隘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在交往中出现情感浅薄、游戏情感的波动表现,有时又会使出浑身的解数来吸引、诱惑异性,有时又对异性不理不睬、视而不见,给对方带来不安全感和不可靠感。

(4)被动自卑的心理障碍

有的大学生在与异性交往活动中常常处于被动的地位,总感觉别人比自己好,交往时感觉有压力,交往技巧笨拙、交往方式死板,这种被动态度使对方也失去了继续交往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别人也不愿意主动与之交往。有的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显得过于自卑,缺乏自信,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这种类型的人一般性格比较内向保守、敏感多疑,对自己没有正确全面的评价,他们对异性交往有害羞、畏难情绪。

4.大学生异性交往障碍的影响因素

部分大学生存在拒绝异性交往或异性交往困难的现象,他们中有的对异性有陌生感,缺乏自信,在与异性交往时表现出自卑心理,过于被动。有的则缺乏与异性交往的技巧,由此带来的不安和害羞可能使他们以拒绝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异性的关注,也可能因为没有掌握与异性交往的技巧,表现得自负孤僻或是冲动善变。也有的学生对异性有防卫心理,缺乏信任,可能存在一定的个性心理障碍,从而产生与异性交往的困难,还有些学生则是由于他们以往的生活经历或严格古板的家教造成了对异性的偏见,或受封建落后观念的影响,极力克制自己与异性交往,在与异性交往中出现防卫回避的心理障碍。

调查分析表明,有些大学生拒绝与异性交往或与异性交往困难的原因中,40.9%的人认为是“对异性有陌生感,缺乏自信”;30.0%的人认为主要由于“缺乏与异性交往的技巧”;16.3%的人认为是“对异性有防卫心理,缺乏信任”;还有12.8%的人认为是受到了“以往的生活经历或严格古板的家教”的影响。笔者认为,努力消除这些因素对大学生异性交往的影响,对教育辅导学生会产生一定的指引作用。

三、教育辅导建议

1.学校环境氛围营造

调查表明,被问及“校园氛围对大学生异性交往的影响”时,59.9%的人认为会影响,40.1%的人认为不会影响。同时,64.4%的人认为,学校应该为大学生异性交往提供帮助,而35.6%的人认为没必要。

笔者认为,大学时期的异性交往辅导,要符合大学生的认知特点、情感特点和社会阅历,大学生异性交往需要社会、学校和家长的理解与引导,而不是简单的说教和训斥。高校应将正面疏导与丰富活动相结合,营造一种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和宽容、和善的人际氛围,为大学生积极的异性交往创造必要条件,使大学生通过交往获取与异性正常相处的经验。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调查表明,被问及“如果遇到异性交往的困惑,你会首先向谁寻求帮助”时,79.5%的人选择了“朋友”;11.0%的人选择“亲人”;7.1%的人选择“网络”;仅有2.4%的人选择“心理老师”。可见,目前高校虽然展开了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但并未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大学生往往更愿意寻求朋友、亲人的帮助,甚至是求助于虚拟的网络。

笔者认为,高校除了开设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相关专题讲座、进行专业的团体辅导或个人心理咨询外,还可以尝试展开朋辈心理辅导。朋辈心理辅导不同于专业的心理辅导,它是同龄人之间互相开展的心理互助活动,高校可以招募一批朋辈辅导心理志愿者,使他们在接受朋辈心理咨询与辅导的相关训练后,服务于广大同学,在同学出现异性交往困惑时,及时给予帮助。

3.异性交往技巧指导

调查表明,被问及“异性交往技巧”问题时,85.8%的人认为与异性交往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在大学生认为拒绝异性交往或异性交往困难的原因中,30.0%的人认为主要由于“缺乏与异性交往的技巧”。由此可见,高校在给大学生提供教育辅导时,可以将指导学生与异性交往的技巧作为重点。

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应注意培养自己的现代意识,破除因为传统的观念和世俗习惯的束缚以及生理差异所带来的异性交往心理上的障碍。在进行异性交往时,不应把性别作为考虑交往与否的首要条件,要淡化对对方性别的意识,在与异性交往中要克服胆怯,自信坦然。同时,对待异性时要显得更加真诚礼貌,彼此尊重,当然,也要避免由于过分亲热引起对方或他人的误会,使对方产生“爱情错觉”。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在人格上都要保持独立、平等,避免性别的歧视和偏见。男女同学只有在交往中加深彼此了解,才能增强相互的信任,从而减少对异性的陌生感,进而有利于调整过度的防卫心理。

4.良好性格的塑造

调查表明,被问及“你觉得和异性相处时,自己最应该重视自身的什么?”的问题时,80.1%的人选择了“气质性格”。被问及“你觉得异性的哪点会使你最想与其交往?”时,也有74.5%的人选择“性格”。可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性格,对大学生异性交往具有重要意义。

性格是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有一定的可塑性,与气质相比,性格主要在后天形成,具有社会性,其变化比较容易。所以,塑造大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之与异性有更好的交往是具有可行性的。有学者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培养大学生的乐群性、恃强性、兴奋性,会对异性交往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高校可以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活动,对大学生异性交往进行正确的引导与帮助,从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

[1]徐鸿,张晓维.关于大学生异性交往的几个问题分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4):71-73.

[2]高小永.大学生异性交往障碍及其排除[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1(06):75-77.

[3]温金梅.大学生社交焦虑障碍与异性交往水平关系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6(04):58-60.

[4]陈华莲.中外大学生异性交往问题的分析与比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09):50-51.

[5]叶奕乾,等.普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75-376.

[6]尚英姿.大学生异性交往的人格特征[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01):56-57.

G448

猜你喜欢

心理障碍异性辅导
浦东美术馆·大玻璃·独异性
异性组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初中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辅导策略
异性齿轮大赏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浅谈如何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
父 亲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