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小学教师教育创新的实证研究
——基于 13个省辖市的调查
2010-12-23温兆标
温兆标
(淮阴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淮安 223300)
江苏小学教师教育创新的实证研究
——基于 13个省辖市的调查
温兆标
(淮阴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淮安 223300)
纵观我国 108年现代小学教师教育发展史,江苏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作者在对13个省辖地级市抽样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新时期江苏小学教师教育创新的突破口应选择率先适度规模培养硕士层次小学教师,为此应该大胆创新和丰富小学教育硕士培养模式,可以通过改革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培养机制、拓展农村师资教育硕士培养范围、创新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学硕士培养模式等途径,为小学和其他用人单位培养具有硕士学位的研究型、专家型、名师型骨干教师和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同时也为其他地区小学教育硕士的培养摸索道路,积累经验。
小学教育硕士;培养模式;创新;江苏
一、小学教师教育:江苏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追溯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自从 1902年中等师范教育诞生以来,在我国 108年的现代小学教师教育发展史上,江苏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一)最先创办中等师范教育。
在我国现代教育发展史上,京师大学堂附设师范斋、南洋公学附设师范院、通州民立师范学校一同被公认为中国师范教育肇始的三大源头。其中通州民立师范学校是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师范学校,因而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甲午战争之后,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清末甲午科状元、我国近代著名政治活动家、实业家、教育家张謇认为“求活之法,唯有实业、教育”,而实业和教育的关系是“苟欲兴工,必先兴学”。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敏锐地意识到师范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特殊地位,他说:“师范为教育之母”,“欲教育普及国民而不求师,则无导。故立学须从小学始,尤须从师范始”[1]。光绪二十八年 (1902年),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建通州民立师范学校,培养新型小学教师。张謇曾不无自豪地声称:中国之有师范学校自光绪二十八年始,民间之自立师范学校自通州始。因学校开全国之先河,规模宏大,成绩昭著,1912年江苏省公署改其为“江苏省代用师范学校”(即代用为省立师范)。1958年学校改称“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现为“南通高等师范学校”。
晓庄师范是江苏省另一所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声名远播的中等师范学校。1927年 3月,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擎“师范教育彻底改革”旗帜,布衣下乡,在扬子江畔劳山脚下的晓庄,创办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试验乡村师范,著名的“生活教育”理论和乡村教育运动由此发轫,陶行知、蔡元培、陈鹤琴等一批著名教育家曾在学校执教。
(二)最先培养专科学历小学教师。
新中国成立后,江苏小学教师教育依然走在全国前列,晓庄师范、无锡师范、南通师范等蜚声大江南北。1984年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首开培养专科学历小学教师先河,开始招收初中毕业生进行为期五年的专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五年一贯制模式);1985年江苏省晓庄师范学校开始招收中师毕业生再进行二年制专科层次小学教师的培养 (三二分段模式);同年 7月,上海师范专科学校成为我国第一所专门培养专科小学师资的高等师范学校。从此我国小学教师专科化的大幕正式拉开。
(三)最先培养本科学历小学教师。
1997年 9月,国家教委师范教育司在江苏苏州召开“培养高学历小学师资专业建设研讨会”,确立《面向 21世纪本、专科学历小学教师专业建设研究》课题,我国培养本科学历小学教师试验工作开始启动。1998年,晓庄师范与南京师范大学联合培养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与杭州师范学院一起,引领了我国小学教师本科化的潮流。
(四)最先培养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
2004年,面向中小学在职教师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增设小学教育专业。2005年南京师范大学决定招收 50名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与北京师范大学等一起成为我国首批举办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的培养单位之一,开始培养具有硕士学位的小学教师。
二、加快小学教育硕士培养:江苏小学教师教育创新的必然选择
(一)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特别是 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江苏高等教育在雄厚的地方经济基础的支持下飞速发展,经过“九五”时期“大扩招”、“十五”时期“大建设”,到 2008年底,全省普通高校达到 120所,在校生 157.26万人,高校数和在校生数均居全国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8%[2],比我国 2010年力争达到 25%的指标还高 13个百分点,南京、苏州等地已超过 50%,与北京、上海等一起成为全国率先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城市,江苏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高教大省。“十一五”时期,江苏将从高教大省向高教强省转变,因此对包括小学教师教育在内的教师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江苏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的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其中高等教育规模实现高位平衡,毛入学率达 40%以上”[3]。为此确立了人才强教原则:“全面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培养和汇聚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以及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骨干教师,构建江苏教育人才高地,努力为教育发展提供人才保障。”[3]关于教师教育,要求“加强教师教育基地建设,改革教师教育模式,全面提升教师教育层次和新师资专业化水平。”[3]目前,江苏一些发达地区提出率先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许多条件比较优越的小学进人目标已经瞄准研究生。2008年度南京六城区中小学录用 515名新教师考试,吸引近1 200名硕士研究生报名参加竞争,令很多小学喜出望外,可是求职者皆非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的现实又让他们大失所望。此外设置小学教育专业的高校、教育科研机构、教育行政部门等也需要从事小学教育研究的专门人才。江苏作为我国教育发达省份和小学教育研究重要基地,适应市场需求,率先探索适度规模培养小学教育硕士路径责无旁贷。
(二)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
小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门学科和专业只有 11年时间,是名副其实的弱势学科和新办专业,因此亟须扶持和加强。
从学科的角度看,学科是专业的基础。高等教育体系中每一个成熟的专业,都具有自己的学科理论体系。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理论体系,是小学教育专业的立身之本,应将小学教育(或初等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学科体系中一个独立的学科加以建设。因为从宏观层面说,它是我国教育学科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微观层面说,它是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理论基石,不仅能为该专业提供课程资源,而且能为本科及以上层次小学教育专门人才培养创造必要的条件。将小学教育专业列入新的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是近期内提升学科地位、吸引研究人才、加快学科发展的有效途径,此举必能大大提高学科凝聚力,为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引擎,推动学科持续、健康、和谐地发展。
从专业的角度看,小学教育专业作为高等教育本科专业招生以来,招生院校不断增加,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对提升我国教师教育层次,改善小学教师学历结构,推动基础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较大作用。以江苏省为例,每年就有 20多所省内高校、10多所省外高校招收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录取人数在1 500人左右。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毕业生数的增加,其中学有余力、想继续在本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的同学却因研究生无此专业,只能改报其他专业,从而大大降低了该专业的吸引力,甚至影响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2008年 10月,我们课题组对 12所江苏省内高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考研的专业意向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 820份,回收有效问卷 695份,回收率 84.75%,调查结果如下:
表 1 江苏高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考研意愿调查表
从调查表不难发现,即使在金融危机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大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报考研究生的兴趣也并不强烈,因为只能跨专业报考等原因,比例只有 28.63%,其中一本学生报考比例高于二本学生,二本学生又高于三本学生。但当我们提出“如果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增设小学教育专业,你是否愿意报考”时,学生非常活跃,愿意考研人数增加了 81人,比例也提高到 40.29%,可见能否列入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对小学教育专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三)在职教师素质提升的需要。
基础教育形势的飞速发展,对小学教师的学历、职称、素质、能力等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已经取得本科学历的教师也渴望有学习、深造的机会,进一步提高学历学位和自身素质。为了解我省小学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的意愿,2008年 4—5月,我们课题组对全省 13个省辖地级市都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共向 50所样本小学的 980名教师发放了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 887份,回收率 90.5%(见表 2)。
在 887名被调查者中,不愿意攻读教育硕士的有 162人,占 18.3%,年近退休、收费太高、怕影响工作、担心学不到东西是主要原因;读不读无所谓的有 301人,占 33.9%;愿意攻读的比例最高,有 424人,占 47.8%,其中 183人的报考动机是既能获得硕士学位又能提高自身素质,有 172人主要是为了获得硕士学位,有69人主要是为了提升业务水平。2008年底,江苏共有小学专任教师254 717人[2],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寥寥无几。按此比例推算,如果扶持政策到位,全省大约有 12万多名小学教师愿意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因此培养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具有广阔市场。
(四)完善小学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的需要。
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是目前专门培养硕士学位小学师资的主要途径,举办至今,对缓解小学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培养模式的缺陷也日益暴露:
1、从地方态度看,部分小学和落后地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为,小学教师有本科学历已经足够,如果取得硕士学位很容易“孔雀东南飞”,因此,政策上、经费上、时间上都不支持小学教师攻读教育硕士学位。
表 2 江苏小学教师攻读教育硕士意愿调查问卷统计表
2、从培养收费看,教育硕士以在职自学为主,教育成本很低,三年15 000元左右的学费太高,而很多地方它是由教师自己全部或大部分承担的,加上食宿、交通等生活费和学习期间受到影响的课时费、奖金甚至工资等,很多人觉得经济压力较大,而取得硕士学位又不加薪,从而报考热情大大降低。
3、从学习内容看,很多培养单位关注的主要是经济效益而不是社会效益,因此一些单位的培养方案又大又空,是根据导师的研究专长因人设课,而不是根据教育形势和学员的短缺按需设课,因此不能贴近小学教学,对提高小学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技能帮助不大。
4、从培养定位看,教育硕士定位于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招生对象是在职人员,学习又以自学为主,因此一般来说专业理论不够扎实,学科知识不够系统,科学研究不够深入,不能满足高校等单位对研究型人才的需求。
5、从生源构成看,小学领导、教育行政干部、教研员占了相当比重,真正的小学专任教师却难以获得学习机会。
6、从生源地域看,学员来自农村小学的很少,主要来自城市小学。
7、从就业去向看,部分教育硕士回到原单位后,能安心工作,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骨干作用;但也有部分反而受到领导压制,不愿呆在原单位工作;更有相当部分教育硕士把学位当作资本,“跳槽”去了地方高校、中专校、教育行政部门等单位或发达地区。
8、从培养规模看,全省每年只有南京师范大学招收 40—50人,招生人数太少,与广大小学教师的愿景、与教育市场的需求相去甚远。
因此,必须改革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培养机制,丰富培养方式,扩大培养规模,才能适应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
三、创新模式:江苏加快小学教育硕士培养的现实路径
那么,如何从江苏实际出发,创新培养机制和模式,推动小学教育硕士的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呢?我认为,目前可以三管齐下,立体培养:改革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培养模式,扩大培养规模,满足在职小学教师对硕士学位的需求;拓展农村师资教育硕士培养模式,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定向培养教育硕士师资;创新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学硕士培养模式,为高校、教育研究机构等培养教育教学研究型人才。
(一)改革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培养模式。
针对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的不足,建议从以下五方面进行改革:
1、改革经费承担机制。江苏作为经济发达省份,2008年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已突破 3万亿元,因此将教育硕士这个面向广大基层教师、提升地方教育水平的阳光事业纳入民生工程,既有必要,也有可能。如果学员在学期间免缴学费,住宿等费用又能按照在校研究生缴费办法执行,必将极大减轻学员经济负担,激发广大一线小学教师报考热情。
2、改革学员待遇。应按照在职教师脱产学习的规定,带薪并享受往返交通费补助。取得硕士学位后,应优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每月给予学位津贴,并能安排到校内较能发挥其专长的岗位。
3、改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贴近小学教师的实际需要,既要重视学科基础理论,更要突出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每位学员毕业前必须回原单位面向领导、导师、同事、同学上一堂汇报课。学员实行“双导师制”,即为每位学员配备一名大学导师,负责学员的理论学习,再配备一名小学特级教师,负责学员的实践学习。学位论文必须结合专业方向,运用学科教学 (或教育管理)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对小学学科教学、道德教育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策略或方法;论文由本校和校外专家匿名评审,论文答辩放在学员工作单位举行,把答辩与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结合起来,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至少应有一名基础教育方面的实践型专家。
4、改革培养规模。2009年,全国共有 57所教育硕士培养单位,江苏有 4所,与山东并列为全国教育硕士培养单位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江苏如能率先实行教育硕士免费培养,必然吸引广大小学教师踊跃报考,因此培养规模必须扩大,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培养单位应由南京师范大学一所扩大到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四所教育硕士培养单位,每年招生人数相应扩大到 200-300人左右,这样才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用人单位之急。
5、改革培养模式。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突出问题就是对应用型人才培养重视不够,规模较小,比例偏低,每年招收的 40多万研究生中,专业学位研究生仅占 10%,而且以在职攻读、非全日制攻读为主,影响了大批优秀应届毕业生报考,也影响了专业学位教育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方面的作用。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应尽快面向应届毕业生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扩大招生人数,实行全日制培养。这既有利于满足社会对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有利于完善研究生学科结构,更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二)拓展农村师资教育硕士培养模式。
如何切实解决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小学高学历师资严重缺乏的问题呢?我认为可以通过“为农村学校培养教育硕士师资项目”扩展辐射的方式解决,即将该项目的服务范围从目前的以中学为主,扩展到为农村中小学服务,定向培养农村小学师资教育硕士。
1、服务范围:江苏贫困地区是指苏北和苏中的 33个经济薄弱县 (市、区),农村小学师资教育硕士主要为这些地区的农村小学定向培养教育硕士师资。
2、培养规模:近几年,教育部下达江苏的“为农村学校培养教育硕士师资项目”的指标150人左右,为确保贫困地区农村小学对高学历师资的需求,其中用于农村小学的指标应不低于 20%。另外,省财政还应增加专项拨款,扩大农村小学师资教育硕士培养规模。
3、培养方式: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大学、江南大学、南通大学 6所举办教师教育、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高校的毕业时获得学士学位的应届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经推荐免试到本省四所教育硕士培养单位取得教育硕士研究生入学资格;学生先到指定的经济薄弱县农村小学任教 3年,再到高校学习 1年硕士研究生课程,之后回到原任教农村小学边学习、边工作,并完成硕士论文答辩;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证书后,在原任教农村小学至少继续工作 5年。为扩大生源范围、提高选才质量和体现公平竞争,今后农村小学师资教育硕士应逐渐过渡到在省外江苏生源和省内所有高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中择优选拔。
4、优惠政策:为了让条件较为艰苦的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留得住人才,应对农村小学师资教育硕士生实行以下特殊政策:(1)学生在农村小学工作的第一年直接兑现正式工资,同时享受在职教师的各项福利待遇。(2)学生列入“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聘任期间的工资按教师特岗计划有关要求,由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共同承担。(3)学生在培养学校学习期间,免缴学费。按照在职教师脱产学习的规定,带薪并享受相关待遇。往返交通费按照当地教师脱产学习的有关规定执行。(4)2009年江苏实行学费代偿政策,对自愿到苏北县级政府驻地以下地区基层单位工作,服务期达到 3年及以上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费将全额返还,其中省级财政返还 80%,接收地县级财政返还20%。学历更高、服务期限更长、工作条件更艰苦的农村小学师资教育硕士当然应该享受这项政策。
(三)创新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学硕士培养模式。
教育硕士培养的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只授专业学位,没有研究生学历,而且学科理论基础不够厚实,科研创新能力也有待提高。那么如何满足社会对研究型小学教育人才的需求呢?目前这一领域还是空白,我国现行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教育学一级学科下没有小学教育二级学科,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江苏应敢为人先,大胆创新,在教育学一级学科下率先自主设置小学教育 (或初等教育)专业硕士点,培养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学硕士全日制研究生,而目前南京师范大学条件最为具备:
1、专业排名第一。南京师范大学是我国最早举办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高校,该专业一直名列全国第一,2009年在教育部学位中心学科专业排名中再次独占鳌头。
2、名校效应显著。南京师范大学是江苏省一所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知名度较高的“211工程”院校,如果率先开展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学硕士培养,更能吸引全国有志青年报考,将来也有利于毕业生就业。
3、师资力量雄厚。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和教育科学学院有一批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如博士生导师鲁洁、班华、吴康宁、李学农教授等,师资力量非常雄厚。该校还聘请了一批教授级中学特级教师作为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的兼职导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兼职导师队伍完全能胜任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4、实践经验丰富。南京师范大学既是我国最早、也是最成功地开展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培养的单位之一,经过五年实践,摸索了许多小学教育硕士培养的规律,制订了包括培养类型、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学制安排、课程设置、培养方式、考核形式、论文撰写等内容的较为成熟的培养方案[4],已经为开展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学硕士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学硕士、农村小学师资教育硕士、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是现阶段适合江苏省情,为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用人单位培养小学教育硕士的有效途径。它对实现教育优先发展和科教强省战略,对推动江苏由高教大省向高教强省转变,对推动全省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经济社会事业的进步,乃至对拓展小学教育专业发展空间,对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深化改革,对提高小学教师学历水平和综合素质,对提升小学教师教育平台,对促进基础教育的纵深发展,都将起到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 张謇.张季子九录·教育录:卷一 [M].上海:上海书店,1991:17.
[2] 江苏省教育厅.2008年江苏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09-02-01)[2010-04-10].http://www.ec.js.edu.cn/newsfiles/362/2009-02/15528.shtml.
[3] 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EB/OL].(2007-10-16)[2010-05-22].http://www.ec.js.edu.cn/newsfiles/18/2007-10/6140.shtml.
[4]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EB/OL].(2006-04-12)[2010-05-28].http://jky.njnu.edu.cn/admin/webedit/uploadfile/2006412112053294.DOC.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I nnovation of Pr imary School Teachers Education in Jiangsu Province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in 13 C ities
WEN Zhao-biao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Huaiyin Nor malUniversity,Huai’an,Jiangsu 223300,China)
Jiangsu has kept ahead in training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for 108 years in our country;it should moderately train th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with Master degree in new era.The author carefully designs three models,they are primary education specialized pedagogyMaster,pr imary education professional educationMaster and countrysid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educationMaster.
Master of pr imary education;trainingmode;innovation;Jiangsu province
G620
A
1007-8444(2010)06-0829-06
2010-07-23
淮阴师范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课题“创新高素质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研究”(07HSJGA21)。
温兆标 (1967-),男,江苏淮安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教师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责任编辑:孙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