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企业技术追赶战略:以三星电子为例*
2010-12-22王达政
王达政
(黄石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黄石 435003)
韩国企业技术追赶战略:以三星电子为例*
王达政
(黄石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黄石 435003)
本文首先介绍了韩国企业技术追赶的市场绩效和技术发展,然后以三星电子为例,分析了韩国企业成功实现技术追赶的战略模式,最后指出其对中国企业进行技术追赶的几点启示。
韩国企业;技术追赶战略;启示
一、韩国企业技术追赶的产品市场绩效与技术发展
(一)韩国企业的技术追赶数据
1963年,韩国R&D经费总投入只有400万美元, R&D/GDP为0.25%,其中政府与企业的投入比例分别为97%和3%,企业技术能力非常薄弱。到1970年,韩国R&D经费的总投入是1963年的8倍多,达到3 300万美元,R&D/GDP为0.38%,其中政府与企业的投入分别为71%和29%,企业R&D投入比例大幅提高,企业技术能力得到增强。1980年,韩国R&D经费总投入是1970年的13倍,达到4.28亿美元,R&D/GDP为0.77%,是1970年的2倍多,其中政府与企业的投入分别为64%和36%,企业R&D投入比例进一步提高,企业技术能力继续增强。到1990年,韩国R&D经费总投入达到46.76亿美元,几乎是1980年的11倍,R&D/GDP大幅提高到1.87%,是1980年的2倍以上,其中政府与企业的投入分别为19%和81%,R&D投入由过去的政府占大头彻底转变为企业占大头,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绝对主体,企业的技术能力得到极大提高。1990年以后,在韩国企业继续加大技术研发的同时,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比例,以提高基础研究水平。到2000年,韩国R&D经费总投入达到138.49亿美元,是1990年的近3倍,R&D/GDP大幅提高到2.39%,接近美日等发达国家水平,其中政府与企业的投入分别为25%和75%。2006年,韩国R&D经费总投入达到286.2亿美元,R&D/GDP达到3.23%,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中政府与企业的投入分别为24%和76%[1],在保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前提下,继续在知识创造上奋力追赶(如表1所示)。
表1 韩国的研究与开发投入及其在各部门的比例变化一览表
韩国政府与企业在研究与开发上的持续且日益增强的投入,效果非常显著。以韩国在美国专利与商标局登记的专利为例,1990年韩国的专利数为224件,排名世界第17位,这一年,韩国的R&D经费总投入是46.76亿美元,R&D/GDP为1.87%。到2000年,韩国的专利数为3 331件,位居世界第8位,这一年,韩国R&D经费总投入达到138.49亿美元,R&D /GDP大幅提高到2.39%。2004年,韩国在美国专利商标局登记的专利为4 590件,世界排名第4(如表2所示)。
表2 韩国在美国专利与商标局的专利登记情况一览表
(二)韩国企业技术追赶的产品市场绩效
20世纪50年代的韩国,企业经济技术基础极端薄弱。在韩国政府强有力的经济科技政策的指导下,走上了一条基于技术追赶的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1960年,韩国2 501万国民的人均GDP只有80美元; 2006年,4 850万韩国人人均GDP达到18 373美元,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11位。1960年以前,韩国为了进口国家发展轻纺工业等所急需的外国设备和技术,只能出口本来并不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副产品,1960年的出口额仅为0.32亿美元。到1970年,韩国企业的出口额达到6.6亿美元,虽然继续出口大量的初级产品和农副产品,但纺织品的出口已经占到全部出口的40.8%,钢铁产品及金属制品的出口虽然比例不大,但已经进入出口项目的前十位。1973年,韩国政府选择钢铁、机械、造船、电子、非金属、石油化学工业等6个战略行业,实施由轻工业为中心到以重化工业为中心的产业结构转变,韩国企业开始在重化工业进行技术追赶。到1980年,韩国企业的出口额飞跃到172.14亿美元,虽然纺织品依然占全部出口的28.8%,但电子产品和钢铁产品的出口份额大幅提升,造船业也得到极大发展。20世纪80年代,韩国企业一方面继续发展造船工业、汽车工业和钢铁工业;另一方面紧紧追赶世界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到1990年,半导体、电视机、录像机和计算机的出口占据重要地位,汽车产业也开始初露头角。整个90年代,韩国企业在半导体、汽车、计算机、石化等领域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越来越小,无线通讯技术也紧跟世界先进水平。到2000年,半导体产品的出口已经占全部出口的15.1%,位居十大出口项目之首,计算机和无线通讯设备的出口占据重要地位,汽车的出口占到全部出口的7.7%,纺织品的出口已经退居第八位。2006年,韩国企业的出口达到3 254.65亿美元,与电子信息技术有关的半导体、无线通讯设备、计算机、平板显示器等产品占全部出口份额的26.5%,汽车的出口占10%,钢铁、石化和船舶等重化工业产品在出口中占据重要地位(如表3所示)。
表3 韩国十大出口产品情况一览表
二、韩国企业技术追赶战略的演变
韩国企业在不同的技术能力阶段,采用了不同的技术追赶战略模式。在技术基础薄弱的20世纪60年代,由于缺乏生产能力和技术能力,韩国企业主要是从发达国家购买成套“打包的”成熟技术,学习模仿简单技术知识,并生产标准化的无差异的产品,初步积累技术能力。到了70年代,韩国企业的技术追赶特征是通过自身努力,消化引进的外国技术,着手对引进的技术进行改进,生产更加先进的、相关的、具有差异化的产品,进一步提高研究开发人员的技术消化吸收和改进能力。因此,80年代以前,韩国企业的技术追赶战略,可以概括为“技术获取——技术模仿——技术改进”的三阶段企业技术追赶模型[2]。80年代以后,由于韩国企业技术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研发经费的大幅增加,企业研究开发人员开始大规模地进行产品和工艺技术创新,在汽车、造船和电子信息产业等多个领域进行技术追赶。而到了90年代,韩国企业的发展主要是依靠技术,体现在技术上的特征,则主要是依靠技术创新。因此,韩国企业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技术追赶战略,可以概括为“复制性模仿——创造性模仿——创新”的三阶段企业技术追赶模型[3]。到了21世纪,韩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依靠知识、信息和创新,体现在技术特征上,已经不仅是技术创新,而且包括知识创造,因为很多产品的开发要想走在世界的前列,必须依靠自己的知识创造才能实现。因此,Lee and Lim[4]从技术特征的角度对韩国企业技术追赶的模式进行了新的研究,通过分析三星电子公司在DRAM上的技术追赶,提出了“路径追随型技术追赶”、“路径跳跃型技术追赶”和“路径创造型技术追赶”等三种不同的技术追赶模式(如表4所示)。
(一)路径追随型技术追赶的特点
韩国企业在路径追随型技术追赶阶段具有如下明显的特点:一是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技术学习;二是积极通过各种渠道购买引进外国技术;三是通过反求工程培养大量一流的生产一线工人和熟练的技术人员,投入巨资对引进的技术进行及时的消化吸收,购买技术不仅仅是为了形成生产能力,更是为了形成技术能力;四是追求产品的高质量、生产工艺的高效率而不是技术的新颖性;五是追求规模经济性;六是即使在企业非常困难的时期,也要进行巨额技术研发投资;七是从一开始就有建立自主品牌的坚强意志,坚决不对外开放市场,坚决不用外国品牌,坚决不引进外国投资。
(二)路径跳跃性技术追赶的特点
与路径追随型技术追赶阶段相比,企业在路径跳跃型技术追赶阶段,具有如下明显的特点:一是在路径跳跃型技术追赶阶段进行长期艰苦的技术努力;二是对于要跳跃哪一个或几个技术演进阶段,进行长期的深思熟虑的技术选择;三是充分利用路径追随型技术追赶阶段积累的技术知识和技术经验;四是开发自己的新创意和独特的技术系统;五是对新技术进行集体学习;六是积极寻求外部知识来源和合作伙伴。在此阶段,由于技术水平十分接近竞争对手,很难引进技术,很难找到合作伙伴,一般情况下只能从由于某种原因陷入困境的高技术公司引进技术或与之合作;七是充分发挥规模生产优势;八是进行以市场为导向的R&D;九是从当地科研机构只能获得有限的生产技术帮助;最后一点就是从事技术追赶的领导者只能是自己内部培养的技术人才。
(三)路径创造型技术追赶的特点
与路径跟随型和路径跳跃型技术追赶模式不同,路径创造型的技术追赶要求后进企业对所要创新的问题给出自己的界定,它必须选择领先企业也不知道的技术创新路径,其所需的基本技术由于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因而无法引进,只能依靠自主研发或者在跨国公司中寻找战略联盟共同探索。这种创造性的技术追赶往往不仅涉及到技术创新,而且涉及到知识创新,政府必须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企业创造性技术追赶进行知识储备。在创造型技术追赶模式中,企业技术追赶的成果是新的技术产品和产品生产的全新工艺。
表4 韩国企业的阶段式技术追赶模式
三、案例:三星公司的技术追赶
三星公司成立于1938年。20世纪60年代后期,三星公司成为韩国著名大企业,主要业务包括酿造、纺织、建筑、造船、化工、石化等产品。1969年三星公司的主营业务转为电子产品制造,通过反向工程将日本制造的电视机拆机研究仿造,并运用类似方法生产磁带录像机(VCR)和微波炉销往全球市场。
1982年,三星打算从美国的德州仪器、摩托罗拉,日本的NEC、东芝、日立等公司申请64K的DRAM技术许可,但是都被拒绝。在这期间,由于同日本厂商展开的DRAM芯片大战中,美国半导体厂商失败,造成大批美国DRAM厂家倒闭或濒临破产,三星公司抓住这一绝好的时机,获得了美国美光公司64K的DRAM设计许可,并从日本夏普公司获得制造技术,从Zytrex公司买来高速MOS制程的设计。凭借制造家用电器用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的经验和生产家电产品积累的规模生产技术,三星公司很快掌握了芯片组装技术,并用不到一年的时间(1983年)便成功开发出了64KB DRAM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晶片,开始在国际半导体市场崭露头角。
1984年,三星公司开始开发256K DRAM。为了加快研发进度,三星公司分别在国内和国外(美国硅谷)组建了两支研发队伍进行并行研发和竞赛。最后,硅谷团队的设计方案被定为三星公司的主导设计,并于1985年开始大规模生产。在256K DRAM这个产品上,三星公司与世界领先的日本企业的技术差距被缩短为两年。
1985年,三星公司决定自行研发1M DRAM,独自进行电路设计、晶片制造和芯片组装。这一次项目同样也分配给了国内外的两支研发队伍。通过与国内外研究机构和设备供应商的密切合作,三星公司于1986年3月完成电路设计。在日本和美国企业的技术咨询帮助下,三星公司自行设计和建造了大规模生产系统。1M DRAM最终于1987年开始大规模生产,只落后日本企业一年。
20世纪80年代末,DRAM行业不景气,日本公司不敢投入,三星公司集团则把三星半导体通讯与三星电子合并,以加强三星公司在DRAM领域的资金与技术力量,同时投入大量资金开发4M DRAM,并于1988年初完成设计,只比日本公司晚6个月。1990年8月,三星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三款16M DRAM,仅落后日本企业3个月。
1990年4月,三星公司开始研发64M DRAM产品,并在1992年9月几乎与对手同步开发成功。1994年8月,三星公司终于领先对手,开发出世界第一个256M DRAM全工作样品。在256M DRAM的开发过程中,三星公司没有任何他人的技术可供借鉴,他们依靠自己在开发16M DRAM和64M DRAM上的技术能力积累,制定256M DRAM的设计规则。在经历无数次的试错和艰苦的努力之后,三星公司终于成功冲破了研发过程中的无数技术瓶颈。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申请了129项国内专利和49项国外专利。1998年4月,三星公司成功开发出第二代256M DRAM芯片,并于1999年3月开始大规模生产(如表5所示)。
表5 三星公司DRAM技术追赶情况一览表[5-6]
四、韩国企业技术追赶战略对中国的启示
韩国企业的技术追赶始于朴正熙执政后的《第一次技术振兴五年计划案》(1962)[7]。中国企业的技术追赶始于1953年苏联开始援建的“一五”计划156个重点项目和1952年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十年文革,中断了我国企业的追赶进程。改革开放后,中国企业在国家“市场换技术”的战略指导下,开始了大规模的引进外资、引进设备、开放市场,走上了一条依靠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推动经济发展的道路,而韩国政府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始终不开放国内市场和国外资本投资的政策下,激励韩国企业立足技术创新,不断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占领世界市场。如表6所示,这30年来,韩国企业的技术追赶,比中国企业更加成功。
表6 中韩两国人均GDP一览表
中国企业和韩国企业一样,都属于发展中国家的后进企业。分析韩国企业的技术追赶战略,中国企业至少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第一,企业必须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大R&D投入,提高企业研发经费在全部研发经费中的比重。1996年我国R&D经费占GDP的比例仅为0.60%,而韩国的这一比例早在1980年便达到0.77%。近年来,我国R&D经费占GDP的比例在不断上升,1999年上升到0.83%,2000年达1.00%,2003年已达1.31%,2006年达到1.41%,2007年达到1.49%, 2008年达到1.52%;但是,韩国早在1990年就达到了1.87%,2006年更是达到了3.23%,且企业的投入占全部投入的76%。中国几十年的高等教育已经培养了大批科学技术人才,企业不能过分依赖技术引进,而要依靠自主研发。
第二,技术基础比较差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可以采用路径追随型的技术追赶战略,进行模仿创新。
第三,技术基础比较好、与先进企业技术差距较小的企业,可以采用路径跳跃型的技术追赶战略,进行中等程度的技术创新。
第四,技术能力比较强、与先进企业技术水平接近的企业,可以采用路径创造型的技术追赶战略,局部赶上或超过发达国家的技术先进企业。
[1] (韩)科学技术部.科学技术研究活动报告[R].内部资料,1963-2006.
[2] K im Linsu.Stagesof development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 a developing country:a model[J].Research Policy,1980(9):254–277.
[3] Kim Linsu. Imitation to Innovation:The Dynamics of Korea’s Technological Learning[M].Boston,Mass.: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7.
[4] Lee,K.and Lim,C.Technological regimes,catching -up and leapfrogging:findings from the Korean industries[J].Research Policy,2001,30:459–483.
[5] 金麟洙.从模仿到创新[M].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7.
[6] 陈文华.韩国半导体考察报告[J].半导体技术, 1997(1):1-4.
[7] 闵京基,潜伟.1960年以来韩国科学技术政策的发展历程[J].科学学研究,2003(6):605-610.
The Technological Catch-up Strategies of Korean Enterprise:Evidence from Samsung
WANG Dazhe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Management,Huangsh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angshi Hubei 435003)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arket performance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 of Korean Enterprises firstly, then analyses the strategy patterns of Korean enterpriseswith the case of Samsung.In the end,the paper offers some suggestions for Chinese enterprises.
Korean enterprises;technological catch-up strategies;suggestions
F062.4
A
1671-7422(2010)01-0048-06
2009-11-28
2007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战略研究”。
王达政(1964— ),男,湖北浠水人,副教授,博士生,主要从事企业战略管理与企业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研究。
(责任编辑 尹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