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
2010-12-14路秋丽魏顺平
□ 路秋丽 孙 华 田 雨 谢 怡 魏顺平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
□ 路秋丽 孙 华 田 雨 谢 怡 魏顺平
经过六年的努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已经成果丰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以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的负责人和参与教师为调查对象,以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方式、重要环节、有效教学特征、资源建设标准、版权意识、应用情况、更新情况、自我评价、支持服务需求”等九个方面为调查内容,以发送Email的方式发送调查问卷,历时两个月,回收有效问卷328份。调查结果表明,在国家精品课程开发过程中,建设者的资源建设标准化意识和版权意识比较淡薄;在应用和更新方面,大部分建设者会使用自己的精品课程,但是他们并不清楚自己的精品课程为他人所使用的情况;还有,大部分建设者没有更新过自己的精品课程。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包括完善精品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完善的、可以操作的资源建设标准,统一精品课程支撑平台、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的后续支持服务等,为进一步推动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工作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国家精品课程;有效教学特征;资源建设标准;版权意识;自我评价;支持服务
一、问题提出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旨在通过精品课程建设解决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此项目是我国高等教育宏观课程、教学决策、管理、服务体系改革和数字化、网络化改造的重大举措,不仅推动着我国高校信息时代课程与教学新模式的创建,而且将推动高校教学管理体制与机制的创新发展,导致高校教学科研与教学行政管理、公共服务体系之数字化改造。[1]2003年以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在建设和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已经颇具规模,在提高学校课堂教学水平、促进高等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对建设过程进行反思,有助于改进建设方法,改善开放资源建设质量。在已有的研究中,一些研究者采用思辨方法对精品课程建设过程进行反思,如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2][3][4][5],分析精品课程的特征[6],讨论精品课程带来的影响[7][8]等。一些研究者则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已经建设好的精品课程从精品课程网站色彩[9]、精品课程支撑平台的模块建设[10]、精品课程网上资源[11]、精品课程的远程教育特征[12]等方面进行分析,然后依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笔者认为,要对精品课程建设过程进行全面反思,不仅需要研究者的深入思考,对已有精品课程的内容进行分析,还需要对精品课程建设者进行调查。
本研究以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的负责人和参与教师为调查对象,针对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以发送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调查问卷,希望通过调查高校教师建设国家精品课程的现状,为今后建设国家精品课程和其他数字化教学资源提出有用的建议,并了解高校教师在数字化资源建设过程中迫切需要得到哪些方面的支持服务。
二、研究框架
国家精品课程实施至今,有哪些值得推广的经验?存在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潜在的需求?这些都是国家精品课程项目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主要调研以下问题:
(1) 教师通过何种方式建设国家精品课程?他们期望的理想方式是什么样的?
(2)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有哪些?花费精力和时间最多的环节有哪些?
(3) 国家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否满足有效教学的特征?
(4) 教师在建设国家精品课程时是否参考了相关的资源建设标准?
(5) 教师是否有版权意识?
(6) 国家精品课程的应用情况,包括建设教师自己使用、他人使用以及使用后的交流等情况,也包括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教师对其他精品课程网站的关注情况。
(7) 国家精品课程在被评为精品之后是否有过更新?更新方式是什么样的?
(8) 国家精品课程教师的自我评价如何?整体上满意与否,做得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各有哪些?
(9) 教师在建设国家精品课程时期望得到哪些方面的支持服务?
根据上述研究问题,我们设计了一个二级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9个一级指标分别是建设方式、重要环节、有效教学特征、资源建设标准、版权意识、应用情况、更新情况、自我评价、支持服务需求,由此分解出23个二级指标。
三、研究方法
本调查通过发送电子邮件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两次发送。2009年7月18日第一次发送,截至2009年8月5日回收问卷191份。考虑到问卷发放正值暑期放假期间,而且高校教师一般比较忙,收到的邮件比较多,问卷邮件可能会因未能及时处理而被淹没,因此剔除已经返回问卷的教师的邮件地址于2009年8月5日第二次发送。第二次发送截至2009年9月18日回收问卷144份。两次发送共收回问卷335份,其中有效问卷328份。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1.建设方式
目前,高校教师建设精品课程的方式有自己设计,自己开发;自己设计,学生开发;自己设计,外包开发;混合模式。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在现实中,58%的教师开发精品课程是自己设计,自己开发;6%的教师是自己设计,学生开发;6%的教师是自己设计、外包开发;30%的教师采用各种方式混合,自己设计、与学生、团队中的教师一起开发,或者校企联合,也有的是学校信息中心的老师协助开发等。而在理想中,只有38%的教师希望自己设计、自己开发,比较多的教师(40%) 希望各种方式混合。有教师提到,应用性学科的精品课程最好是企业、行业、相关院校共同开发,共享成果,避免类似课程重复建设。
2.重要环节
对于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三个环节,有78%的教师把整体规划放在首位,20%的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放在首位,不到2%的教师把资源制作放在首位,分别只有1位教师把媒体选择、网站建设、应用与评价放在首位;97%的教师选了整体规划,86%的教师选了教学内容设计,36%的教师选了资源制作,35%的教师选了网站建设,22%的教师选择了资源更新,19%的教师选择了应用与评价,只有极少数的教师选了脚本编写、媒体选择、网站维护、资源美化(见图3)。由此可见,教师普遍认为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的最重要环节是整体规划,其次是教学内容设计、网站建设、资源制作、资源更新、应用与评价。
对于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花费精力和时间最多的环节,40%的教师首选整体规划,33%的教师首选教学内容设计,10%的教师首选资源制作,7%的教师首选网站建设,5%的教师首选脚本编写,只有少数几位教师首选媒体选择、资源美化、资源更新;77%的教师选了教学内容设计,59%的教师选了资源制作,53%的教师选了整体规划,46%的教师选了网站建设,22%的教师选了资源更新,20%的教师选了脚本编写,7%的教师选了应用与评价,6%的教师选了网站维护,6%的教师选了资源美化,3%的教师选了媒体选择(见图4)。由此可见,教师普遍认为花费精力和时间最多的环节依次是整体规划、教学内容设计、资源制作、网站建设、资源更新、脚本编写。研究的支持;实施五星教学模式将有助于确保教学产品的教学效能。”(梅瑞尔,2003)五星教学模式的五个要素是“聚焦解决问题”、“激活原有知识”、“展示论证新知”、“尝试应用练习”和“融会贯通掌握”。梅瑞尔认为,教学产品的效能同是否运用了五星教学模式之间有着一种直接的相关。[13]
我们通过调查问卷让教师们用五星教学模式的要求来评价一下自己的精品课程。调查结果如图5所示,有32%认为自己的精品课程完全符合教学内容在联系世界问题的情境中加以呈现,36%非常符合,30%基本符合,2%有点符合,0%不符合;有29%的教师认为自己的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完全符合每当呈现新的学习任务时是否通过引导性材料努力激活学习者先前的相关知识和经验,44%非常符合,24%基本符合,2%有点符合,1%不符合;有40%的教师的教学内容设计完全符合通过各种多媒体资源(如图片呈现、视频展示、动画模拟等)展示了要学习的内容,38%非常符合,17%基本符合,4%有点符合,1%不符合;有28%的教师认为完全符合学习者在使用他的课程学习时有机会练习和应用他们刚刚理解的知识或技能,43%非常符合,26%基本符合,3%有点符合,0%不符合;有29%的教师认为自己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完全符合能够促进学习者把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迁移)到日常生活中,38%非常符合,25%基本符合,6%有点符合,2%不符合。
3.有效教学特征
五星教学模式是美国著名教育技术理论家和教育心理学家梅瑞尔(M.David Merrill)一直倡导的新教学理论,用以改进在线教学、多媒体教学或者E-Learning学习中只重视信息呈现、忽略有效教学特征的弊端。“五星教学模式(首要教学原理)试图确定能最大限度地有利于学习的任何教学产品的若干基本特征;五星教学模式也是有效教学的各种处方,它们得到了绝大多数教学设计理论的肯定并且有实证
上述调查数据表明,绝大部分精品课程满足五星教学模式,具备有效教学的特征。
4.资源建设标准
调查显示,64%的教师在建设资源的时候只参考了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只有13%的教师参考了相关的媒体技术标准,其他的教师都是因为不了解资源建设标准或者由于缺乏实践参考而没有参考标准(见图6)。有教师认为“目前看到的标准很难称得上是个标准。一个标准最起码有总则、目标及实现方法、检验方法等几部分。而现在的所谓建设标准,还不完整,没法参考。”
5.版权意识
版权意识包括使用他人资源时是否注明出处或得到作者许可和自我版权保护两个方面。调查显示,30%的教师没有用到他人资源,15%的教师在使用他人资源(图片、视频、音频等)时没有意识到版权问题,40%的教师注明了出处,有7%的教师注明了出处并得到了作者许可(见图7)。由此可见,高校教师还是比较尊重他人著作权的。
在自我版权保护方面,调查表明,只有9%的教师认为自己精品课程的资源被他人使用时是否注明版权无所谓,有34%的教师希望注明出处,31%的教师认为如果是一般教学应用,注明出处即可,26%的教师认为如果是用到出版物中需要得到本人许可(见图8)。可见,绝大多数教师都希望注明出处,希望别人能尊重自己的著作权。
6.应用情况
在自己使用方面,调查结果如图9所示,有44%的教师在教学中一直使用精品课程上的资源,48%的教师经常用,7%的教师偶尔用,1%的教师从来不用。
在是否希望他人使用方面,调查结果如图10所示,只有12%的教师认为是否有人使用自己的精品课程无所谓,88%的教师希望或非常希望他人在教学中使用自己的精品课程,并且其中51%的教师欢迎他人使用之后能与自己交流。另外,有教师希望他人使用时能够有自己的理解、补充,而不是照搬精品课程的东西。
在他人使用精品课程之后与建设教师的交流情况方面,调查结果如图11所示,有29%的教师经常有其他教师通过邮件或其他方式与之交流,47%的教师很少有,20%的教师从未有过,4%的教师有过一次。由此可见,精品课程的访问率和应用率并不是很高。
精品课程建设教师关注其他精品课程网站资源的情况,调查结果如图12所示,25%的教师不分学科,都很关注,经常上网了解其他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情况;34%的教师只看自己学科的其他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情况;36%的教师只关注部分感兴趣的资源;5%的教师不太关注这方面内容。
7.更新情况
在知识更新迅速的时代,精品课程网站一旦建成,就要不断更新资源,否则精品课程网站就会慢慢地死去,无人访问。调查结果显示,自2008年的精品课程被评上以来,30%的课程都没有更新过精品课程网站上的资源,其中有2%是因为没有新资源所以未更新过,其他的则是因为缺少后期经费支持、技术水平有限、没有时间等原因而没有更新(见图13)。26%的教师很少更新,44%的教师经常更新。有教师认为,“精品课程网站不是一下就能建好的,肯定要不断地更新才能做好,所以精品课程网站一定得有便于老师更新的后台。”
对于更新方式,只有17%的教师是利用网站的动态更新功能更新精品课程的,50%的教师是自己手动更新,27%的教师找他人手动更新,另外有6%的教师手动和动态两种方式并用(见图14)。可见,大部分精品课程网站都是静态网站,没有动态更新的功能,教师需要手动更新。
8.自我评价
教师对自己的精品课程的整体评价,调查结果如图15所示,57%的教师对自己的精品课程非常满意,认为别的教师肯定会用;42%的教师认为自己的课程一般,别的教师可能会用;不到1%的教师认为自己的课程不怎么样,别的教师一般不会使用。
对自己的精品课程的不足之处,多数教师认为精品课程存在资源更新速度慢、网站交互性差和网站维护缺少专业人员等方面的问题。资源更新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资源更新的速度跟不上内容变化的速度。大部分精品课程网站没有动态更新的功能而使得网站更新起来工作量大、操作起来不方便。只有17%的被调查教师是利用网站的动态更新功能更新精品课程的,大部分都是手动更新。教师的计算机水平有限,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后期经费支持力度不够,录像、动画、图片等资源的制作有困难,这些也都是导致精品课程更新不及时的主要原因。受旧的教学管理模式约束,操作实行起来很难。一些教师认为自己的精品课程网站的交互性比较差,难以满足学生在线测试或练习、交流讨论等方面的需求,很难吸引学生持久地关注和使用精品课程网站上的资源。
对自己的精品课程的得意之处,教师们的回答主要集中在对内容设计和资源制作方面,如特色资源、课件、视频、动画、试题习题、实验、案例、网络课程等的设计和制作。
9.支持服务需求
对于支持服务需求,教师们的回答主要集中在共享平台、出版、财力经费支持、研究新进展、宣传推广、共享资源、技术、评价、资源整合、统筹规划、交流等方面。
许多教师希望能有一个开放的、良好的精品课程共享平台,方便同类课程的教师交流资源建设的经验、交流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共享资源,而且希望这个统一的、全国范围的精品课程沟通平台能够为教师提供网站维护的支持服务,教师只需要提交资源,而不用再操心网站维护的事情。
另外,许多教师希望能在资源建设时得到技术支持,这样教师才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
有教师提到“希望了解精品课程到底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有多大提升?” 目前精品课程的利用率和应用效果确实无法知晓,原因在于目前精品课程分布在不同的网站上,在建设时绝大部分都没有考虑到课程评价。
五、调查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也发现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在国家精品课程开发过程中,建设者的资源建设标准化意识比较淡薄,多数建设者只参考了某个资源建设标准,一些建设者则不了解资源建设标准或者由于缺乏实践参考而没有参考任何标准。这里面也有当前资源建设标准不完善的因素。另外,建设者版权意识也比较淡薄,多数建设者在未经作者许可的情况下就使用了他人的作品。针对在精品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要完善精品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完善的、可以操作的资源建设标准,将资源建设标准化的要求和注明他人作品出处的要求纳入其中;另一方面,要通过专业的精品课程建设支持服务团队,加强对精品课程建设者的培训,强化资源建设标准化意识和版权意识,并提供简便有效的资源元数据标注和版权出处标注的方法。
(2)在国家精品课程应用和更新方面,大部分建设者会使用自己的精品课程,但是他们并不清楚自己的精品课程为他人所使用的情况,这就使得他们无法获得用户反馈信息,给精品课程的持续改进带来困难。事实上,大部分建设者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更新过自己的精品课程。缺乏更新将使原本处于领先地位的精品课程变得落后,最终成为无用的资源,致使前期的投入严重浪费。针对在精品课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可通过统一的精品课程支撑平台发布全国的精品课程,提供精品课程使用中的用户反馈模块,不断收集用户意见,并对支撑平台中的用户访问记录采用web挖掘方法发现精品课程中存在的优质资源和劣质资源,以帮助建设者了解自己的精品课程的应用情况;另一方面,精品课程建设的后续支持服务必须跟进,从经费和技术两个主要方面提供有力保障,减少建设者在更新精品课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障碍,实现精品课程的持续改进,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明均仁.MITOCW对我国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启示[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3).
[2]张会杰,龙世立,王仁卿.我国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J].中国远程教育,2008,(11).
[3]李银芳.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07,(1).
[4]施晓秋,薛伟.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5,(1).
[5]龚志武.关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的若干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8,(1).
[6]柳礼泉.论精品课程的特征[J].高等教育研究,2009,(3).
[7]柳礼泉,陈宇翔.精品课程建设与一流教师队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7,(3).
[8]许晓安.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对网络教育发展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07,(8).
[9]李寿财,马秀峰.国家精品课程网站色彩调查与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9,(3).
[10]梁蕊,项国雄.高校精品课程支撑平台的模块建设调查与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8,(2).
[11]杨玉芹,钟洪蕊.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教学设计与开发的内容分析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8,(12).
[12]谢幼如,张伟,姜淑杰.面向远程教育的精品课程特征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8,(10).
[13]盛群力,何晔.五星教学模式及其标准[EB/OL].http://www.zjedu.org/xdjyjs/116/8961.htm
Investigation of China's State Benchmark Courses
Lu Qiuli,Sun Hua,Tian Yu,Xie Yi and Wei Shunping
Employing the research instrument of questionnaire,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course leaders and teachers within the course teams of the 2008 State Benchmark Courses.The investigation is around the following aspects:development mode,key phases,instructional design,standards of various media and interface,copyright awareness,application,updating,self evaluation,learning support,etc.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jority of the course designersdemonstrate a weak awarenessof standardsand copyright issues during the design process.Most designers use the courses themselves,but seldom update it,and do not know whether others are using the courses or not.The authors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tate Benchmark Courses,namely,improving the index system of State Benchmark Courses,upgrading course design standards,unifying contentmanagementsystem,and strengthening follow-up support,etc.
State Benchmark Course;course design standard;copyright awareness;self evaluation;support system
G420
B
1009—458x(2010)04—0049—06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 “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之优质教学资源与精品课程研究”课题成果(课题编号:FIB070337);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重点课题“以教育技术促进学校教育创新研究”成果(课题编号:ACA07004)。
2009-11-30
路秋丽,孙华,田雨,谢怡。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技术与出版技术研发中心(100029)。魏顺平,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所(100031)。
责任编辑 华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