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抓及宽拉类练习对于训练抓举提铃能力的作用分析

2010-12-14刘北湘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杠铃幅度肩关节

刘北湘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高抓及宽拉类练习对于训练抓举提铃能力的作用分析

刘北湘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首次采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动作技术的方法,对高抓、宽速拉、宽硬拉等发展抓举提铃能力的练习动作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认为,这些练习动作在训练抓举提铃能力方面各有优势和缺陷,应根据训练对象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对练习动作进行有机组合。还应该根据练习动作存在的缺陷对其进行优化,以及提出有针对性的练习要求,才能收到较好的训练效果。

抓举;提铃能力;高抓练习;宽拉练习;运动生物力学

运动训练实践证明:一个优秀运动员表现出来的良好技术,其背后必然有一套先进有效的训练方法(或一套练习手段)在支持;同样当一个运动员出现技术缺陷需要被改善时,也必然要求有一套完善可行的训练方法进行辅助。事实上,任何一个成功的教练员都有一套训练方法作为自己的制胜法宝,甚至被视为不希望外传的看家本领。一个拥有先进有效训练方法的教练员,不可能只训练出一个优秀运动员,而常常是一群优秀运动员。由此可以看出,训练方法对于教练员和运动员来说是最被看重的东西。因此,对训练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是一件具有现实意义的工作,也是一件急需要做的工作。然而,目前的研究工作大多集中在针对运动技术本身的诊断方面,而对练习动作的分析研究工作还很欠缺。本项研究以抓举提铃能力的三种常用练习方法(高抓、宽速拉、宽硬拉)作为研究目标,用运动生物力学量化分析的方法,以基本动作要素为分析依据,深入探讨它们对抓举提铃动作的训练作用。

从查阅近年有关举重的训练资料来看,目前对举重常用练习动作的研究很少,可供借鉴的经验几乎没有。本文根据运动训练基本理论[1],以及作者在运动技术分析与评价方面积累的经验[2],提出这样一个研究思路:其一,练习动作的结构与技术动作结构应该有一定的相似性,才能保证训练动作对专项技术的有效促进。在提拉杠铃动作过程中,涉及到“杠/人”重心的运动轨迹、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运动学数据。三种练习方法在这些数据方面所具有的特征与抓举技术动作相应数据特征之间应该具有良好的相似性,才能保证练习动作能对专项技术动作有所促进。因此,研究这三种练习方法相关的运动学数据,并将其与抓举技术动作相关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应该是评价和优化这三种练习动作的重要途径。其二,练习动作发力特征应该接近专项技术动作的发力需求,才能保证有助于专项提铃能力的提高。提铃动作阶段是抓举“发力”的重要阶段,通过了解运动员在提铃过程中产生的最大力量、惯性力量、用力的区间等力学特征,比对练习动作发力与抓举技术动作发力之间的差异,应该有助于认识这三种练习动作的内在本质,为优化这三种练习方法提供依据。

1 实验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举重运动员15人,其中男子10人(运动健将2人,一级运动员5人,二级运动员3人,级别从56至85 kg级);女子5人(运动健将1人,一级运动员2人,二级运动员2人,级别从48 kg至75 kg级)。

1.2 数据来源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运动学测量和动力学测量同步进行(外光源同步)。其中运动学测量采用2台JVC9800录像机做三维拍摄,用美国APAS_2000系统做数据处理;动力学测量采用美国BERTEC及瑞士KILTLER系统。各受试者均用其极限载荷的90%重量完成动作2至3次,选择其中较好的一次进行数据处理,共得运动学及对应动力学数据15例。

1.3 分析讨论说明

本项研究对所得15例数据进行逐一分析研究后,筛选出具有共性特征问题。然后选择其中典型实例作为这些共性特征问题的代表在文中进行分析讨论。

2 结果与分析讨论

动作技术的状态可用基本动作要素进行描述,基本动作要素包括动作的姿态、幅度、速度及加速度、协调性、用力特征、肌电特征等。而其中与抓举提铃动作关系最密切的主要是幅度、速度、加速度和用力特征等,以下主要针对这些要素进行分析讨论。

2.1 动作幅度分析

从技术层面说,向上提铃幅度的大小是为后续撑接杠铃提供条件。如图1至图3中抓举的人、杠重心位移曲线所示,在抓举提铃过程中人体重心总是要先于杠铃重心达到最高点。此后人体在杠铃反作用力的影响下先于杠铃向下运动,而杠铃仍继续向上运动,杠铃向上运动幅度的大小代表了后续撑接杠铃时间的充裕程度。再从训练层面说,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加大提铃对人体产生的刺激,以便获得更好的超量恢复,因此练习动作的提铃幅度越接近或超过抓举的提铃幅度越好。由此可见,练习动作的提铃幅度可以作为判断其训练作用的重要指标。

图1 宽速拉与抓举重心位移轨迹

图2 宽硬拉与抓举重心位移轨迹

图1所示是宽速拉与抓举的位移对比情况。图中可以看到,宽速拉杠铃的上拉幅度明显没有抓举的上拉幅度大,人体重心的运动幅度二者大致相当(表1显示本例的杠铃重心幅度差异为23.21 cm,人体重心幅度差异为2.10 cm)。

图2所示是宽硬拉与抓举重心位移对比情况。图中可以看到,宽硬拉中杠铃的上拉幅度几乎没有明显的上升,而是比较平缓的向上运动,与抓举时杠铃的上升过程具有较大的差异,此外人体重心的运动幅度也略有差异(表1列出本例的杠铃重心幅度差异为43.23 cm,人体重心幅度差异为9.12 cm)。

图3 高抓与抓举重心位移轨迹

图4 四种动作肩关节角位移轨迹

图3所示是高抓与抓举的位移对比情况。图中可以看到,高抓练习时杠铃的上拉幅度要比抓举的上拉幅度略大,这是三种练习中唯一一种在动作幅度上超过抓举的;人体重心的运动幅度高抓也比抓举略高(表1显示本例的杠铃重心幅度差异为8.23 cm,人体重心幅度差异为8.10 cm)。

在四种动作的提铃动作阶段,涉及的肢体主要有髋、膝、踝、躯干、肩、肘等运动环节,本研究在分析考察所掌握的实验数据后发现,区别最大的主要表现在肩关节的运动状态。也就是说,肩关节的运动幅度最具有代表性。因此本文重点分析肩关节运动状态。图4所示是宽速拉、宽硬拉、高抓和抓举四种动作提铃阶段肩关节角位移对比情况。图中可以看到,高抓动作的肩关节运动幅度略大于抓举,在提铃过程中肩关节有明显的伸展动作(肩关节曲线有明显的上升段);宽速拉的肩关节运动幅度要比抓举小,在提铃过程中也明显有肩关节的伸展动作;宽硬拉的肩关节运动幅度最小,而且从曲线变化趋势来看,宽硬拉从提铃准备动作到提铃结束,肩关节是逐步变小的,即几乎没有肩的伸展动作。(表1显示本例高抓的肩关节运动幅度比抓举略大2°;宽速拉比抓举要小31°;宽硬拉比抓举要小72°)。肩关节的运动数据间接的印证了前面图1至图3对三种练习方式的杠铃运动幅度的分析,与杠铃重心运动幅度的数据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表1 三种练习方式与抓举在提拉杠铃过程动作幅度差异数据

肌肉力学的实验及理论证明:肌肉力量训练的效果受运动区间的影响,当训练仅局限在某个特定区间时,肌肉力量增长的效果主要针对该训练区间产生影响,而超出该区间之外的部分,则受到的影响会较小。从上述对提铃幅度的分析可以看到,宽速拉、宽硬拉两种练习动作对杠铃的作用幅度都远低于抓举所需要的运动幅度,因此可以认为,宽速拉和宽硬拉对于作为训练抓举提铃力量的辅助练习在运动幅度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进行必要的弥补。在训练实践中有经验的教练员在使用宽速拉和宽硬拉练习方式时,经常会在运动员的足底加垫木块强迫增加提铃的运动幅度,这是一个值得提倡的办法。

2.2 动作速度及力值比较

抓举成功与否,受提铃动作速度的影响较大。从技术层面看,抓举提铃产生向上的速度,可使提铃动作后杠铃在空中有一个短暂的“滞空”(即杠铃继续向上做抛体运动),“滞空”产生的时间是保证运动员下蹲撑铃的前提条件。但是这个“滞空”时间的长短有利弊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向上的速度越大,产生滞空的时间就越大,运动员下蹲撑铃时能利用的时间就越充分;另一方面,速度过大,表示杠铃上抛的高度也越大,杠铃在较高处下落时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下砸力”,这无疑会增加后继撑铃动作的困难。再从训练层面看,这三种练习动作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提铃能力,这种能力包括提铃的速度(最大速度、加速度等)、力量(最大力量、惯性力及用力的区间等),受训者在这些要素中获得的刺激越大,越有可能得到较好超量恢复,即产生较好的训练效果。因此,这三种练习动作时速度(及加速度)和发力指标是否接近或超过抓举是评价其练习效果的重要指标。

图5 宽速拉与抓举重心速度曲线

图6 高抓与抓举重心速度曲线

图5所示是宽速拉与抓举重心速度曲线对比情况。图中可以看到,杠铃和人体重心的速度曲线变化趋势二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只是在具体数值上有一定的差异。宽速拉练习时杠铃的上拉速度要比抓举小。速度曲线上升也比抓举平缓,这表示宽速拉能产生的惯性力相对较小。达到最大速度的时间要迟于抓举。(表2显示本例的杠铃重心最大速度差异为38.25 cm/s;惯性力为19.90 kg,比抓举少4.56 kg;达到最大速度的时间迟了0.23 s)。

图6所示是高抓与抓举重心速度曲线对比情况。图中可以看到,杠铃和人体重心的速度曲线变化趋势二者几乎具有相同的形状,在具体数值上的差异也很小。高抓练习时杠铃的上拉速度比抓举略大。速度曲线上升的平缓程度也几乎一致,这表示高抓产生的惯性力也与抓举相差不大。达到最大速度的时间要略早于抓举。(表2显示本例的杠铃重心最大速度差异仅为10.85 cm/s;惯性力为21.09 kg,比抓举只少3.46 kg)。

表2 三种练习方式与抓举在提拉杠铃过程动作速度及拉力差异数据

图7所示是宽硬拉与抓举重心速度曲线对比情况。图中可以看到,杠铃和人体重心的速度曲线变化趋势与抓举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异。宽硬拉练习时杠铃的上拉速度要比抓举明显小许多。速度曲线上升平缓且幅度不大,这表示宽速拉能产生的惯性力很小。达到最大速度的时间要远远迟于抓举。(表2显示本例的杠铃重心最大速度差异为78.20 cm/s;惯性力为9.48 kg,比抓举少15.07 kg;达到最大速度的时间迟了0.63 s)。此外人体重心的速度曲线也几乎完全不一致。

对15例运动员的各项练习动作数据逐一进行分析发现,练习动作的幅度、速度、力量等数据受完成动作质量的影响较大。以宽硬拉练习为例,图8所示是另一个运动员完成宽硬拉时的速度曲线图。将其与图7所示情况比较可以直观地看出,宽硬拉的速度曲线明显比较平缓,上升的幅度很小。表2所列数据显示,该例运动员宽硬拉的杠铃最大速度比抓举小了104.30 cm/s,产生的惯性力只有7.50 kg。这些数据远小于图7所示运动员的数据。完成动作的质量主要是受运动员的主观意识影响,因此有针对性的强调练习动作的质量要求,是改善练习的效果的重要一环,应该在训练实践中受到重视。

综合评价这三种练习方式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高抓在训练动作幅度和动作速度方面具有较好的优势。而且由于动作速度快,能够产生较大的惯性力。但是由于这种练习往往采用较小的杠铃重量,因此对于发展最大力量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宽速拉在训练提铃动作幅度和速度方面较之抓举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这种差异并不是太大,提铃动作的基本态势与抓举有一定的相似性。而且这种练习采用的杠铃重量较大,能产生较大的绝对力量和惯性力;宽硬拉在训练提铃动作幅度和速度方面明显存在劣势,特别是在动作的基本特征方面与抓举提铃有很大的不一致(如几乎没有肩的伸展动作)。但这种练习采用的杠铃重量最大,能产生最大的绝对力量。由此可见,每一种练习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因此在训练实践中应该根据训练对象的实际情况和训练目的,采用“组合练习”的方式才能收到较好的训练效果。

图7 宽硬拉1与抓举重心速度曲线

图8 宽硬拉2与抓举重心速度曲线

3 研究结论

3.1 本项研究在分析高抓、宽速拉、宽硬拉三种练习的基本动作要素后认为,它们在训练抓举提铃能力方面各有优势和缺陷。在训练实践中应该根据训练对象的特点和实际需要,通过将三种练习进行有机的组合,才能发挥综合优势,较好地达到训练目的。

3.2 在训练实践中应该根据练习动作存在的缺陷对其进行优化,以便改善练习的条件(如为在运动员脚底加垫厚物提高练习动作幅度等)。应该对练习动作提出明确的具体要求(如完成动作的幅度、速度、发力等),充分保证完成练习动作的质量,才能收到较好的训练效果。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37-183

[2]刘北湘.运动生物力学(运动技术分析与评价)[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97-108

Analysis the Effect of High Snatch and Broad Grip Exercise on the Training of snatching Barbell Ability

LIU Bei-Xiang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Chengdu 610041,China)

The article adopts a sport biomechanics research method for the first time,makes a quantity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high snatch”and“broad grip to pull up”.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se exercises have advantage and blemish in the aspects of training snatch barbell ability,so it should be carried o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bject.

Snatch;Pull up barbell ability;High Snatch practices;Broad pull exercises

G884.1

A

1007-323X(2010)05-0091-05

2010-06-18

刘北湘(1954-),男,湖南吉首市人,工学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运动生物力学、影像测量及其应用软件

猜你喜欢

杠铃幅度肩关节
单次止损幅度对组合盈亏的影响
肩关节习惯性脱位怎么办?
肩关节为何这么 容易脱位?
如何预防习惯性肩关节脱位?
2019年10月汽车产销总体继续回升 但回升的幅度仍较低
杠铃练习可增肌
肩关节镜手术的护理配合与体会
2014年中期预增(降)幅度最大的50家上市公司
世界头号大力士拉起524公斤杠铃
浅谈高考体育专业学生如何用杠铃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