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脑钠肽测定在婴儿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2010-12-11徐海滨黄建亭徐茜茜邵山鹰
徐海滨 姜 毅 黄建亭 徐茜茜 邵山鹰
(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浙江 温州 325000)
心力衰竭(CHF,简称心衰)是儿科临床常见的危重急症,且多发于婴儿期,婴儿心衰表现与年长儿或成人不完全相同,常易被忽略,或与其他系统疾病混淆,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在定性和定量诊断上仍然存在许多实际困难,缺乏实验室检查等客观指标,更缺乏能起到确诊作用的金标准。国内外研究表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在成人心力衰竭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对其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极高,可以作为诊断、治疗、预后和危险分层评估的一个有力指标[1-2]。但对婴儿CHF血浆BNP水平变化尚少见报道。本文通过对CHF婴儿血浆BNP浓度测定,分析BNP与心衰的关系,探讨其在婴儿心衰诊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等方面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7年1月~2008年5月在本院住院心衰患儿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2~11个月,平均7个月。均有典型的心衰表现。其中重症肺炎并发心衰12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8例,病毒性心肌炎3例,心肌病2例。除外有肾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和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者。心衰诊断标准依据1985年全国小儿心衰座谈会制定的标准,肺炎心衰诊断标准根据1984年10月全国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小儿肺炎心衰诊断标准修订草案。同期选取体检健康婴儿25例,其中男10例,女 15例;年龄5~11个月,平均7个月。受检婴儿除外发热、急性感染、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肝脏、心脏、血液、肾脏、肿瘤等疾病,未接受任何药物及输血治疗,各项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学、电解质、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等)和辅助检查(心电图等)均正常。选取同时期本院住院的肺炎患儿25例,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2~11个月,平均 6个月。临床上均有气促、呼吸困难表现,结合X线胸片及其它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支气管肺炎9例,毛细支气管炎16例。但除外肺炎合并心衰的患儿。
1.2 方法
1.2.1 血浆BNP水平测定 每个受试对象均在清晨空腹平卧位抽取外周静脉血1.5ml,注入含EDTA的真空采血管,立即离心(3500r/min)5分钟后保存在-70℃冰箱待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BNP水平,操作过程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2.2 心功能检查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Agilent sonos 5500)检测心衰患儿的左心室射血分数(EF)。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所有实验结果以(±s)表示。方差齐者采用方差分析(q检验),进行各组均数间显著性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非参数检验。BNP与EF之间关系采用直线相关分析。
2 结 果
2.1 心衰患儿与肺炎患儿及正常对照组血浆BNP浓度比较,见表1。两两比较显示,心衰组明显高于肺炎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肺炎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2.2 心衰组患儿血浆BNP浓度和EF关系,见表1。心衰组患儿血浆BNP水平和EF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0.739,P<0.01)。
表1 三组BNP浓度比较及心衰组EF值(±s)
表1 三组BNP浓度比较及心衰组EF值(±s)
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肺炎组比较△△P<0.01
组 别 n BNP(ng/L) EF(%)心衰组 25 660.14±224.53**△△ 61.76±12.098肺炎组 25 46.13±12.41 —对照组 25 16.68± 5.14 —
3 讨 论
脑钠肽(brain-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主要是心室肌细胞适应容量扩张或(和)压力负荷过重而分泌的一种具有排钠、利尿和舒张血管作用的神经激素,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拮抗剂。1988年由Sudoh等从猪脑中首次分离获得,因此称为脑钠肽。脑钠肽以其前体—前脑钠肽原的形式被心肌细胞所合成。前脑钠肽原的氨基末端的信号肽被切除后,所剩部分称脑钠肽原。脑钠肽原进一步裂解为两部分,其中羧基末端的32个氨基酸有生物活性,称为脑钠肽[3]。近年来已成为临床研究的一个热点。最新的欧洲心脏病协会提出的心力衰竭指南己将血浆BNP水平作为一个心力衰竭诊断客观指标[4]。
大量研究表明,对于成年患者,BNP可作为心力衰竭的血浆标志物,并已广泛应用于成人心衰的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指导[5]。而在婴儿或儿童心力衰竭中,BNP水平变化的研究报道较少。本实验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心衰婴儿血浆BNP水平,并与单纯肺炎婴儿、健康婴儿比较,探讨血浆BNP在筛选和诊断婴儿心力衰竭等方面的应用价值。结果显示在心衰婴儿组血浆脑钠肽水平显著高于肺炎婴儿组及健康婴儿组,证明血浆BNP水平同样可做为婴儿心衰的一项客观诊断指标。
Nir等[6]认为BNP水平可作为小儿心衰诊断、严重程度判断和预后评估的一个可靠的实验室指标。Soldin等[7]在儿童心衰病例中测定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认为BNP在心衰时分泌增多是一种代偿反应,在一定程度上能拮抗肾上腺素能、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内皮素系统的活性,松弛血管平滑肌细胞而扩张外周动静脉血管,增加钠的排泄而利钠利尿,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有益于心衰病情的缓解。这可能正是本实验发现的心衰患儿血浆BNP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的最好解释。本文还发现心衰患儿血浆BNP水平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提示BNP与心室功能状态有良好相关性,故其血中水平能直接反映心功能损伤或衰竭状态。
近年来人们还发现快速检测BNP水平也有助于鉴别肺源性和心源性呼吸困难[8]。Steg等[9]报道了一项多中心、多个国家入选1586例患者的临床实验研究,结果认为,BNP水平本身在确认心衰是否为呼吸困难的病因方面,比所有病史发现、体检结果或其它实验室检查数值更为准确。作者发现心衰患儿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与肺炎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进一步支持上述观点。
综上所述,作者认为血浆BNP测定简便、快速,可客观、准确地为婴儿心衰诊断提供可靠临床依据,并可做为评价婴儿心衰严重程度的一项有力指标。
[1] Roncon-Albuquerque R J,Henriques-Coelho T,Santos-Araujo C,et aI.Ventricular BNP gene expression in acute cardiac overload.Rev Port Cardiol,2004,23(6):871
[2] 张海蓉,汤永谦,江华.血浆脑钠肽测定对心衰的诊断价值.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27(4):298
[3] Melanson S E,Lewandrowski E L.Laboratory testing for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s(BNP andNT-proBNP):clinical usefulness utilization and impact on hospital operations.Am J Clin pathol,2005,124(suppl):S122
[4] Remme W J,Swedberg K.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Task forc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ur Heart J,2001,22(17),1527
[5] De Denus S,Pharand C,Wiiliamson D R.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in the management of heart failure:the versatile neurohor mone.Chest,2004,125(2):652
[6] NirA,Nasser N.Clinical value of NT-ProBNP and BNP in pediatric cardiology.J Card Fail,2005,11(5):S76
[7] Soldin S J,Soldin O P,Boyajian A J,et al.Pediatric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and 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reference intervals.Clin Chim Acta,2006,366(1-2):304
[8] Atisha D,Bhaila M A,Morrison L K,et al.A prospective study in search of an optimal B-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 to screen patients for cardiac dysfunction.Am Heart J,2004,148(3):518
[9] Steg P G,Joubin L,Mccord J,et al.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and echocardiographic determination of ejection frac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dyspnea.Chest,2005,12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