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教育视角下城乡学校体育一体化发展研究
——以成都、重庆统筹城乡教育改革试验区为例
2010-12-08曾维刚
曾维刚
(重庆医科大学体育部,重庆 400016)
统筹城乡教育视角下城乡学校体育一体化发展研究
——以成都、重庆统筹城乡教育改革试验区为例
曾维刚
(重庆医科大学体育部,重庆 400016)
以成渝两地统筹城乡教育改革综合试验区的 367所城乡中小学校为研究对象,对城乡学校体育的教育权利、教育机会、教育资源、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等失衡现象进行深入剖析,结果表明,城乡社会经济差异、城乡二元结构、教育经费投入悬殊、学校体育地位及学校体育资源配置落差等是城乡学校体育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坚持落实以人为本的城乡学校体育发展理念、构建良性互动的城乡学校体育发展结构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城乡学校体育均衡发展体制和铸造三位一体的城乡学校体育均衡化保障体系。
学校体育;教育统筹;均衡发展;教育公平
在西部,重庆与成都两地先后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与“统筹城乡教育改革综合试验区”,这无疑为推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城乡学校体育一体化树立了典范,对成渝两地城乡学校体育均衡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将为我国城乡学校体育统筹发展,特别是为中西部地区城乡学校体育的健康快速均衡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成都、重庆两地 367所城乡中小学为研究对象,各地按容量比例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城区抽取 137所,农村乡镇抽取 230所中、小学作为本研究的样本学校。并对选取出来的体育教师 484人 (专职教师 235人、兼职和代课教师 249人),学校领导或负责人 253人,学生 6 300人 (中学生 4 800人,小学生
1 500人),630个教学班 (中学 480个班,小学 150个班)进行调查访问。
2 城乡学校体育发展现状
2.1 体育教育权力与机会
教育机会均等、教育权利平等即人人有权接受教育,其实质是人权的基本反映。教育部对 9年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总学时比例规定为10-11%,成渝两地基础教育阶段农村中、小学体育课正常开课率为 90. 7%,城区为 96.3%,城乡相比体育课开课率总体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尚有 3.7-9.3%的学校不能正常开设体育课,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学校。不完全开课主要集中在中学的高三年级,而以一些乡镇小学和村教学点最为显著。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在中学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情况下,很多学校的体育课被其他如语文、数学等“应试学科”所挤占;二是很多乡镇小学和村教学点的场地器材数量与质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导致很多学校无法开设体育课。
2.2 体育教育资源
教育公平涵盖入学教育的公平、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和教育质量的公平三个层次。教育资源是一种客观条件,没有教育资源,教育权利和教育机会就失去依托,就没有任何意义。教育公平首先是教育资源的公平,它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和前提[1]。要真正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关键是要落实教育资源的均衡。
(1)体育师资。调查结果表明,体育教师的数量已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学生与体育教师的比例城区为237∶1,农村为 190∶1,但男、女教师的比例不尽合理,且城乡有显著性差异 (p=0.003<0.05)。从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看,专科以上学历城区为 71.9%,其中,本科占 38.9%;农村为 82.7%,其中,本科占 48.3%;体育教师的职称结构方面,高级职称城区占 22.0%,农村仅占 10.8%,检验的结果表明,城乡存在显著性差异;
在年龄结构方面,成渝城乡学校体育教师呈现年轻化趋势,城乡学校体育教师的主要年龄段在 30岁以下,但在 31-40岁和 51岁以上年龄段城乡之间呈现显著性差异,城区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总体上看优于农村;
在工作量与工资待遇方面,城区体育教师的工作量主要在 11-19学时/周之间,而农村体育教师在 10 -16学时/周之间,两者相比,呈现显著性差异。在工资待遇方面,73.7%的城区学校与其它学科的教师保持一致,农村学校仅为 64.2%,城乡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在运动服装配备上,城区也明显优于农村 (p< 0.005);
在职后培训方面,以新课程培训为例,100%的城市小学体育教师和 67.2%的县镇小学体育教师受过不同层次的体育新课程培训,仅有 31.4%的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受过新课程培训。
(2)体育场地设施。从体育场地上看,成渝城乡学校学生平均活动面积为 6.3m2,但这些只是理论上的数字,而真正学生能够利用的场地还不足 1m2/人,与国家教育部规定的中小学生在校内的运动场地4m2/人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从器材配备上看,城区学校的场地明显不足,而农村学校的体育器材比较匮乏,城乡之间均呈现显著性差异。城乡体育器材来源按其比重均为:学校购置 >上级配置 >社会捐赠。这与教育部1989年颁布的《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的要求还相距甚远,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额。同时,绝大部分器材都是靠上级配置、社会捐赠为主,学校自制器材比较少。综上表明,成渝城乡学校体育资源配置状况失衡,严重影响成渝城乡学校体育的发展。
2.3 体育教育过程
(1)教育经费投入。城乡学校体育资源配置的差距首先体现在体育教育经费的投入上,调查 180所川渝农村中学有 80所中学没有任何体育经费,占 44. 44%,说明体育经费的短缺是农村中学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育资金保障体系过于分散,中小学教育所需资金交由地方负责筹措,实际上等于默许了城乡之间的经济不平衡这种客观差异对中小学教育的不利制约。正是这种分散资金保障体系实施,结果导致了中学体育教育的放任,并使中学体育存在严重的城乡差异和地区间的不平衡。
(2)体育教学内容。从整体上看,成渝两地城乡学校执行 9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的情况良好。t检验的结果表明,城乡中、小学在教学计划的执行、教案的编写和自编教材的使用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不知道体育教学大纲的学校在农村占1.5%,城区占0.9%。在自编教材的使用上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城乡中、小学已部分或全部采用自编教材的学校,城区占 59.2%,农村占 61.9%。另外,由于《新课标》未对全国中小学规定具体的学习内容这一做法,必然引起城乡体育教育内容的不同。新课程标准是由城镇等试点中学逐渐推广在全国实行,由于一些欠发达地区信息闭塞,思想观念相对落后,这一过程必然造成城乡之间体育教育内容的差异。
2.4 体育教育结果
教育结果这个层面的不公平主要有教学质量的差异、高考分数线差异、各个不同阶层之间子女学业成就的不均等方面。由于受到不同程度运动文化的熏陶,不同阶层家庭的子女在体育教学中接受运动技能的能力往往呈现差异。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新课标》的实施要求体育教师以多种社会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由于农村地区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的相对落后,在师生交往中城乡之间也有差距。城乡之间学校体育教育起点不均等、过程不均等与学生学业成就的不均等有直接的关系。由于种种地理、历史、人文环境及社会因素的影响也不可能达到绝对均衡,我们所说的教育均衡主要是指办学水平、教育水平的相对均衡。从中国实际情况来看,要想达到学校体育教育结果均等的理想,还有很大距离。
3 城乡学校体育发展失衡的原因分析
3.1 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差异是城乡学校体育失衡的根本原因
由于经济的发展极不均衡,导致教育的发展也极不均衡。经济的非均衡发展是导致教育非均衡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从近 10年教育经费数据的统计得知,从 1996年、1998年、2000年、2002年这 4年全国小学城乡生均教育经费之比分别为:1.80∶1,1.83∶1,1.86∶1,1.82∶1;同期初中城乡生均教育经费之比分别为: 1.59∶1,1.75∶1,1.97∶1,1.94∶1[2]。从全国范围看,城乡教育投入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且有扩大的趋势。从生均教育经费看,农村小学明显低于城市,以 2005年为例,全国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1 327.24元,农村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1 204.88元;全国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为166.52元,农村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为142.25元。在城乡教育投入不均衡的大环境下,城乡小学体育教育公平失衡也在所难免。
3.2 传统城乡二元结构是导致城乡学校体育失衡的重要原因
由于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导致了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在义务教育的资源配置(师资质量、生源质量、经费投入等)和质量水平 (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别,校与校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我国设立的种种制度政策明显“偏袒城市”,以“农业哺育工业和农村支援城市”为发展战略,形成了城市和农村不同的经济结构,拉大了农村与城市的差距。由于教育对经济的依附关系,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也逐步渗透到教育领域,形成了教育制度城乡分野,即在教育上优先发展城市教育,是导致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原因[3]。
3.3 教育经费投入的不平衡导致城乡学校体育物资资源的失衡
面对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问题,多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在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上重视不够,基础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据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统计,我国公共教育经费占 GDP的比例 1999年为 2.79%,2004年为3.3%,为 198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处于世界不发达国家水平,明显低于中等国家 4.483%平均值;更低于高收入国家 5.664%的平均值,证明我国政府对公共教育的投资明显不足[4]。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和城乡投入不平衡,造成优质的教育资源短缺且集中在城市。体育课程资源也不例外,许多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采取优先保证“主科”的政策,使体育课程资源严重匮乏。
3.4 学校体育地位的不公平导致城乡学校体育教育机会与权利的失衡
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也是全民健身的重点,是终身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基础。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学校体育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严重问题,在实践工作中,学校体育并没用得到应有的重视,学校体育的理论地位与实践地位之间存在巨大的落差。在一些学校领导的眼中,体育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学科,在经费紧张、监督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学校体育的理论地位与现实的差距,直接削弱学生的体育教育机会和权利。
3.5 学校体育工作绩效评估机制的缺失导致城乡学校体育管理失衡
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标准低于城市,对义务教育的评估要求也低于城市,这从积极意义来说是基于经济现状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从消极意义来说等于鼓励拉大农村与城市基础教育之间的差距。由于我国对义务教育的评估验收制度并不与教育成本相适应,因此无法检验教育投入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也无法保证现有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标准一定能满足义务教育评估验收的要求。学校体育工作绩效评估机制的缺失,加剧了城乡学校体育教育的非均衡发展。
4 城乡学校体育均衡发展的思路
4.1 坚持以人为本的城乡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理念
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现代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原则来衡量农村教育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城乡学校体育教育必须坚持从人之为人的最根本点出发,以受教育者为主体,真正实现城乡学校体育教育由“他律”阶段上升到“自律”阶段,也才能真正确立城乡学校体育教育的“我”性或“自我”性。
4.2 构建良性互动的城乡学校体育均衡发展结构体系
构建现阶段能够有效地以城带乡、有利于实现城乡良性互动的城乡学校体育教育结构体系,注重优化城乡教育布局结构。农村教育的校点布局结构必须按照城市化发展的需要进行调整;城乡学校体育教育的程度结构和专业结构必须坚持区域性统筹;城乡学校体育教育的教育教学和教改实践系统,也要统筹安排,以多种形式实现以城带乡、城乡教育良性互动,相得益彰,协调发展。
4.3 建立科学合理的城乡学校体育均衡发展体制
城乡教育均衡化体制是根据城乡教育持续良性互动的需要和客观实际的特点,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确立起来组织和协调城乡教育良性互动的组织管理,以适合运行体系。在构建城乡学校体育教育均衡化发展模式进程中,必须着重解决建立城乡学校体育教育均衡化的领导管理体制、城乡学校体育教育均衡化的教学体制、城乡学校体育教育均衡化的投融资体制这三种体制。实现城乡学校体育的创新学前教育发展机制,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全面构建城乡联动发展终身体育教育体系。
4.4 铸造三位一体的城乡学校体育教育均衡化保障体系
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财政体制构建和加强教育法制建设,三者有机整合,为城乡学校体育教育一体化提供可靠的保障。政府应对农村教师在福利待遇上提供的优惠,使这一工作岗位具有吸引力和激励性;市、县两级的师培和教研机构以及名校,都要采取切实措施帮助农村教师提高,并使这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农村学校要建立和完善教师校本培训提高的制度,以及接受帮助的制度,从而尽快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建设一个以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为基础,以更加完善合理的多元筹资体制为支撑,高效的政府投入措施,弱势补偿的投资制度,发挥全社会力量办学积极性,以促进城乡学校体育的均衡发展。
[1]戴维红,许红峰.教育公平视野下城乡小学体育教育的均衡发展[J].教育学刊,2008,15(8):76-79.
[2]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7):1-18.
[3]江宇.江苏省农村小学师资队伍现状调查报告[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27(5):49-52.
[4]梁丽珍,姜丽莉.教育机会均等视野下的我国学校体育城乡差异的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21(10):26-29.
袁琼嘉、余吉成两位教师荣获四川省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近日,四川省教育厅表彰了第四届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教师,我校运动医学系运动解剖学教研室袁琼嘉教授和体育系足球教研室余吉成教授荣获四川省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的评选是四川省实施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配套措施,是加强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目前,我校共有刘建和、郝勤、袁琼嘉、余吉成 4位四川省教学名师。
(教务处)
Sports Stream line Development for Rural and Urban Schools from the Angle of Coordinated Rural and Urban Education——Taking as an Example the Reform Trial Place for Chengdu and Chongqing Coordinated Rural and Urban Education
Zeng W ei-ga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ChongqingUniversity ofMedical Science,Chongqing 400016)
This paper takes as the research subject 367 rural and urban schools in Chengdu and Chongqing coordinated rural and urban education reform trial places.The imbalanced educational rights,opportunities,resources, processes and results in rural and urban school sports are analyzed.Research findings indicate:the major reasons for the uneven development of rural and urban school sports are socioeconomic gap between the city and the countryside,the rural and urban dual structure,and gap between the educational financial input,the gap in school sports position and school sports resource distribution. It is proposed to carry through the people-based rural and urban school sports development philosophy,construct a positive and dynamic structural system for rural and urban school sports and create a trinity guarantee system for the even development of rural and urban school sports.
school sports,education coordination,even development,education fairness
G807.4
A
1001—9154(2010)09—0080—04
book=80,ebook=123
G807.4
A
1001—9154(2010)09—0080—04
曾维刚(1971—)男,重庆人,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201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