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麓文化的坐标:铁骑文化

2010-12-03彭珊玲

中国军转民 2010年4期
关键词:铁骑江麓湖南

■文/ 彭珊玲

有一种力量是精神,有一种内核是文化。

百年军工铸就了江麓的铁骑文化特质:“汉阳造”传人的顶天立地、勇往直前、拼搏精进、创新超越的铁骑精神,还有新一代军工人特有的感恩情怀、服从意识。

空间坐标:湖北武汉,湖南辰溪,湖南湘潭

江麓,湘江之畔,麓山脚下。江麓人--一群兵工人扎根在伟人故里--红色土地湖南湘潭50余年。

行走在湘潭街头,尾音上扬的湖北腔成了江麓人的标志。从这群说着湖北话的湖南人,可以追溯出一条牵系着汉阳兵工厂的空间坐标和时间坐标。江麓是由汉阳兵工厂发展演变而来,“汉阳造”的精神已深深根植在兵工人的血液里。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1939年,为躲避日本鬼子的狂轰滥炸,汉阳兵工厂从全国商业、金融重镇汉阳县,散分几家迁移到四川、河南、湖南等地的大山里。枪炮车间奉令躲进了湖南辰溪的山洞里,改名为兵工署第一工厂,1946年,与国民党兵工署第十一工厂合并,称第十一工厂。随着造枪制炮的技术一同进山的还有浸着龟山风、润着襄河水的湖北方言。

人民解放,百废待兴。1949年,工厂改名为辰溪兵工厂。1951年,在辰溪孝坪重新建湖南枪弹厂,代号861厂,“汉阳造”的传人在湘西的山洞里扎根创业,服务于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国防实力需要壮大,军工企业需要加大建设,军工人服从祖国的需要,走出了大山深处。1958年,一群“汉阳造”的传人说着湖北话,从湖南辰溪861厂的山路,踏着泥泞,踏着坎坷,走进了主席的家乡--红太阳升起的地方。他们是第一代江麓人。

曾经在中国军工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篇章的兵工人战天斗地,克服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边搬家、边基建、边生产,用勤劳的双手开垦新的天地,苦干建家园,发扬“干打垒精神”,住工棚,喝塘水,抓晴天,抢阴天,和风细雨是好天,连续突击建好干打垒的厂房。

看看江麓社区的名字--新建、红旗、友谊、工农、和平……建设年代孕育出的兵工文化造就了江麓人讲团结、讲大局、讲奉献的精神。

时间坐标:1958年,1962年,1999年,2007年,2009年

自1958年建厂,几代江麓军工人就肩负起服务国防,振军威、扬国威的神圣使命。循着时间的坐标,江麓的发展轨迹就是一部中国履带车辆的发展史。

1962年工厂由生产枪弹转产为履带车辆制造,三年造出了第一辆422中型履带牵引车。

1964年工厂试制131轻型坦克,先后生产300多辆,在后来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大显神威。

除了浙西、江东、两淮之外,他还到过江西南昌,游览过滕王阁。《草》其三写道:“江城滕阁倚空寒,鹤势骞飞远耐看。……翻忆赏心亭下水,草洲埋没贮悲酸”。可见此前曾经长江下游的建康(南京),因此诗末忆及。然后到过荆湖路,至少到过洞庭湖一线,《桃花》一诗“江卸洞庭急,君山屹半川”云云,显然作于岳阳。《竹》诗中有“君不见湘阴有竹玉为肌”,若是写实,应作于湖南。从《壶中天》咏梅词中“江邮湘驿,问暮年何事,暮冬行役”可知,湖南之行已届晚年。

1966年工厂试制双37高炮。1180多门37高炮在抗美援越中屡建奇功。

1967年工厂开始进行了301自行高炮的研制。

1969年工厂接受43l轻型履带牵引车的研制任务,1978年获得了全国科技大会科技成果奖。

1979年起,工厂承担我国第一代步兵战车的研制任务。步兵战车以其优良的综合性能,成为我军机械化部队的重要装备,获得了国家机械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999年,步兵战车列阵国庆50周年阅兵大典,雄姿英发、威武豪迈地驶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2007年5 月,公司总经理柳秀导在中南海怀仁堂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同时公司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重大贡献奖”。

2009年,江麓生产的两种新型履带装甲车辆方阵身披蓝天迷彩,犹如滚滚巨流,为祖国60华诞增辉,在世界人民的心里镌刻下了最灿烂的华章。

从初期研制422、431履带牵引车,到生产301高炮、131轻型坦克;从由50周年阅兵式参阅的一个步兵战车方阵发展为由两个独立方阵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江麓铁骑承载着一代代江麓人攻坚克难、报国强军的理想,记录着一代代江麓人倾注过的智慧和汗水。江麓50余年的生命年轮与共和国成长的轨迹画下了永恒的交集。

发展坐标:湖南水力发电设备厂,国营江麓机械厂,江麓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江麓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50多年风雨兼程,江麓的发展曲线从低谷走向平缓,再从平缓走向快速攀升。江麓已成长为国家大型一类骨干企业、国家重点保军企业。

从1958年落户湘潭的湖南水力发电设备厂,到1962年的国营江麓机械厂,再到10年“文革”的浩劫,江麓人经历了一番番波折和起伏,经受住了一次次考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攻关”的军工精神为后来者开拓出前行的道路。

上世纪80年代,在开拓市场的步伐中,太守规矩成了老国企的壁垒。可墨守成规,又怎能开创新的发展坐标?倔强的江麓人不肯认输。塔式起重机、压路机、施工升降机三大民用产品的开发提升了江麓的品牌,开创了江麓民品顶天立地、勇往直前的新篇章。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有企业举步维艰。中间大,两头小;只重生产,不问市场,埋头苦干。当市场经济突然来临,受计划经济历史遗留问题、军品任务减少、国家宏观调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企业便陷入了空前的困境和“求生存”的泥淖。无论从市场、研发、管理还是资本运作层面上,国企的脆弱便显现出来。这个时候,推动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显得尤为重要。江麓被推上改革与发展的前台,从“江麓机械厂”到“江麓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背面是一部企业发展史。统计显示,江麓年产值从2001年的3亿元,至2004年的5亿元,之后又连续突破10亿元、15亿元、20亿元大关,2008年达到25亿元,企业每年以5亿元的高增长速度一路快速攀升。

改革没有先例可循,更何况江麓是军工企业。发展是硬道理,体制改革是突破口。从“江麓机械”到“江麓机电科技”,江麓人认定一个理:树立科学发展观,靠创新体制,靠市场机制,靠自己的骨头长肉,实现企业跨越发展。军民分立,企业重组,裂变后的江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奋力书写两个大字——“发展”。

成立“江麓实业”、“军品公司”、“重工科技”,改制后一个变革的时代来临,苦练内功,抱团取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加速自我积累、自我提升。借力发力,借助湖南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效应、“中国兵器”平台效应和“江麓”品牌效应,建设中国兵器江麓工程机械产业园,推动江麓工程机械、传动机械高速前行。

“以军为本、以民为主,军民互动、协调发展”,推进军民品核心业务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资,加快产业延伸拓展步伐,整合资源是江麓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2009年6月13 日,温家宝总理来厂视察,勉励工厂坚持军民结合,寄语兵器工业路子越走越宽广!

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现代化创新型企业”,江麓面临的将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和更广阔的空间。

文化坐标:感恩情怀,服从意识,铁骑文化理念体系

走进江麓科技试验中心展览馆,去追索江麓文化的源头,从一幅幅镌刻着历史荣光的照片,我们看到了近代工业发祥地汉阳兵工厂的林立烟囱,还有张之洞老先生长须里藏着的智慧,记载着一份属于“汉阳造”传人特别的荣耀;看到了从创业、磨砺、开拓、创新到愿景,每一个篇章里都抒发着军工人对新中国的感恩情怀;看到了滚滚铁骑背后,彰显的是一代代有抱负、负责任的当代军工战士服务现代国防,建设美好家园的服从意识。

从创业之初苦干建家园的“干打垒”精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团结、文明、求实、创新”的开拓精神,到参加国庆50周年阅兵 “百天战百台”的决战时期的“争分夺秒、精益求精、精诚合作、甘于奉献”的“WS119精神”,到建立公司制后的“团结一条心,敢拼就能赢”的“拼搏精神”,再到“顶天立地、勇往直前、拼搏精进、创新超越”的“铁骑精神”,传承历史蕴积铸就的军工气魄,结合未来的精神追求,江麓已形成了15条铁骑文化理念体系。

江麓铁骑文化是传承于洋务运动时期汉阳兵工厂振兴民族国防的爱国情怀,传承于战争时期人民兵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保家卫国的光荣使命,传承于改革开放重点保军企业建设新型国防科技工业的神圣天职,创新于科学发展的新起点。江麓铁骑文化,源远流长,薪火相传,根深蒂固,生生不息。

滚滚“铁骑”,是克敌制胜的利器,是勇往直前的象征,更是江麓文化的图腾!

猜你喜欢

铁骑江麓湖南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从海军老兵到女子铁骑
三线建设在湖南
冲下喀尔巴阡山的“铁骑”
如何提升企业的学习能力?——铁骑力士集团的组织学习模式研究
QTZ315塔机产品助推江麓集团“智造”升级
“铁骑帝国 契丹索迹”展览举要——兼谈博物馆在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江麓集团VN18外贸两栖战车被央视及多家媒体争相报道
江麓集团以优异成绩喜迎党的十九大
江麓子弟兵赢得“军事奥运会” 两金一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