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 生产力 与 生产关系

2010-10-29李程昊郁洋

中国军转民 2010年4期
关键词:生产力发展

文/李程昊 郁洋

文/赵清纯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生产力是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个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着社会性质的变化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

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

江泽民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纵观中国历史发展,足以证明马克思、恩格斯,邓小平,江泽民同志有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决定历史变化的英明论断。

中国历史上三皇之首伏羲是对中国生产力和中国历史第一个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早在公元前5000年以前,他就发现了五谷杂粮,开始了种植业并结束了人类多少万年单纯依靠打猎为生的生活;他发明了音乐、记号文字、渔网,建筑房屋,划分了中国春夏秋冬四季、夏至天最长、冬至天最短;他总结出了方向图、气象图和万物的阴阳关系,用阴阳解释万物的变化,被考古和历史学家称为哲学理论的起源;他还总结了五大星球运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对人的影响、通过八卦图表示。而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就是创造了父系社会。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部落制王朝——伏羲王朝。因此,中国和世界考古学家、人文历史学家称伏羲是人类文明的鼻祖。

伏羲文化的出现是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生产力发展最快的第一个时期。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中国提前进入远古时代,由新石器时期跨入青铜器时期。

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是中国历史上青铜器时期。这个时期经历了神农氏王朝和五帝时期,直到夏朝建立后的2000多年。青铜器时期是与新石器并存的时代。这个时期农工业、建筑业、陶瓷业,包括人类对天文、地理、气候变化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了治理大自然的能力(如大禹治水),并且中国文字已基本形成,生产力较新石器时期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大约在公元前220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废除了延续几千年的部落制。

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256年,奴隶社会历经夏、商、周三个朝代近2000年。在这2000年中,生产力较前两个时期又有了较大发展。如夏朝,农业生产已占主导地位,已经对日食有了观测能力。商朝畜牧业已占重要地位;青铜器制造水平相当高,手工业已经比较发达,对铁已经有了认识,开始皮革加工,丝帛编织和酿酒也已生产;并且对天文观测有了一定能力,开始了立法研究。到了西周,已经推行了奴隶井田制,农业发展更快;现在的主要的农作物那时都有,并且出现了金属农业;手工业发展更快,号称百种;天文学高速发展,已出现了最早的天文观测仪器,比欧洲早800多年,并且有天文历法的官员。

到了东周春秋时期,生产力发展更快。已经使用铁器和牛进行农业耕种,已基本形成了农业、手工业和建筑业为主的三大产业;天文学、医药学理论已基本形成,天文历法有了新发展,创立了五行星运行28宿体系,对彗星开始观测;测定了一年四季节气。到了战国时期,中国第一部主要医药著作《医药内经》问世。

随着奴隶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朝代的变迁,奴隶主对奴隶的压迫越来越严重。到了东周,奴隶制开始衰败。再加上社会制度的腐朽,上层建筑的残酷和腐败已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就是说生产关系严重的阻碍和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最后导致奴隶社会彻底灭亡和国家的分裂。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并建立了第一个封建制国家秦朝。

从公元前221年秦朝的建立到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清朝;封建社会历经了2132年。从社会制度讲,封建社会比奴隶社会有较大进步,更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在宋朝以前,已形成了中国古代科学的四大支柱、四大发明和三大技术。

在汉代,中国已形成了以天文学、数学、医药学和农学为主的四大支柱。东汉初年(公元8年)的《九章数学》记载了数学、代数和几何学等知识,比欧洲早600多年。另外,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均比欧洲早几百年。四大发明不但推动了中国生产力和文化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世界生产力和文化的发展。

中国封建社会的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一直到中世纪后期在世界都占有领先地位。

生产力的发展必然推动社会的进步,中国的封建社会曾几度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就是到了清朝的初期康熙年间,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然而到了清朝的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工业、国防、商业等高速发展,已赶上和超过中国。可清政府还老大自居,搞闭关自守,造成生产力停止不前,再加上上层建筑腐败无能,国家多次被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大面积领土被沙俄侵占,香港、澳门、台湾和上海等城市被英国等帝国主义占领,变成了殖民地国家。同时,统治阶级残酷对农民剥削,生产关系日趋紧张,农民多次起义,反抗势力不断增强。

1912年,孙中山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国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虽然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但并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命运。尤其是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的领导权和国家的命运被资产阶级、封建地主和买办阶级的代表蒋介石夺取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日益加深,中国的经济命脉基本被四大家族等少数贵族垄断,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生产力停止不前,教育、科学技术、农业、国防远远落后于先进国家。

这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必然导致社会的变革。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需求,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经过28年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1949年10月,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并且应该创造出更高的生产力。事实也证明,社会主义的确创造出了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比如:苏联50年的社会主义赶上了资本主义200多年的发展;中国2003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是用了50年时间,比美国快一倍以上。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我们进行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使我国各个方面都形成比较成熟和比较定型的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党的新时期基本路线。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1992年十四大正式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十六届四中全会确立了“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中国的改革不断在深入。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七大,中央不断地在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矛盾,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加到24.95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8%,是同时期世界经济年增长率的三倍多,我国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四位;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稳定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我国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品居世界第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水力、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进展,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最快,得到实惠最多,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从1978年到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13786元,实际增长6.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农村贫困人口由2.5亿减少到1400多万。城市人均住宅面积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成倍增加。群众家庭财产普遍增多,吃穿住行水平明显提高。改革开放前长期困扰我们的短缺经济状况已经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我们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增长。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21737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外汇贮备跃居世界第一,对外投资大幅增长,实际使用外汇额累计近10000亿美元。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也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30年改革成果实现了我国的生产关系不断地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不断地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的根本目的,更加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猜你喜欢

生产力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关键措施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理性思考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我国道路货运生产力发展趋势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