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血拔罐配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82例疗效观察
2010-11-29彭良
彭 良
(天津市第三医院针灸科,天津 300250)
带状疱疹是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常见病,发病部位可见于胸、腰、四肢及头面等部位,伴有神经痛。笔者运用刺络拔罐配合中药治疗本病,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2例均来本院皮肤科门诊和针灸科门诊的带状疱疹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其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15岁。对照组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17岁。两组病程1~15 d,平均为5.5 d。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刺血拔罐:选取皮损部位各簇水疱群间正常皮肤,即是阿是穴。用75%乙醇棉球消毒皮肤后,用七星针叩刺,中度刺激,至皮肤出血,水疱破裂,叩刺范围适当超过皮损部位。视疱疹面积的大小选用火罐,在水疱密集处及皮损严重处用闪火法拔罐,排放血量5~10 mL,每罐留置时间10 min,罐内可见吸出大量瘀血、毒素、代谢产物,局部皮肤呈紫黑色,起罐后用消毒干棉球将局部皮肤渗出物搽净即可。
内服中药:龙胆泻肝汤加紫草[1],即龙胆草9 g,柴胡6 g,车前子 9 g,泽泻 12 g,当归尾 6 g,赤芍 10 g,牡丹皮 10 g,红花6 g,紫草15 g,甘草6 g,伴感染者加金银花30 g,紫花地丁10 g;实热重者加大黄6 g;年老体弱者重用当归12 g,加生地6 g。水煎服,1 剂/d。
2.2 对照组 给予阿昔洛韦片0.2 g,口服,5次/d;转移因子胶囊2粒,口服,2次/d;止痛药用卡马西平去 1 g,3次/d;并外用阿昔洛韦软膏涂于疱疹处,1次/d。均连用10 d为1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依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疗效评定标准[1]。
3.2 治疗结果治疗组42例,痊愈38例,显效3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为100%,疗程最短2 d的有6例,最长14 d的有1例。对照组40例,痊愈16例,占40%;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起效时间比较Tab.1 Effect-acting period comparability between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d
由表1得出,治疗组在起效时间上明显快于对照组,P<0.01有显著差异。
4 讨论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正气不足,风火之邪客于少阳、厥阴经脉,郁于肌肤,或因情志内伤,肝气郁热,化火生风,郁于肌肤;或因饮食失调,脾经湿热内蕴,搏于肌肤而成。其发病机制多与湿热毒邪侵袭及肝胆湿热有关,毒热互结,郁蒸于肌肤则红肿发泡。经气不畅,经脉不通而致剧烈疼痛。本病是因虚致实,本虚而标实,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所以促进疱疹吸收、消除疼痛、缩短病程才是治疗的关键。
刺络拔罐配合中药的综合运用相得益彰,既能直接扩张病患部血管,加强局部血液循环,又能使皮下神经末梢营养得以改善,减少疼痛。因此针灸配合中药在治疗带状疱疹疼痛和缩短病程方面不失为一项有效的手段。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