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耳杨梅霜菌的污染现象和防治方法
2010-11-28戴维浩戴伟鸿
戴维浩 戴伟鸿
(福建省古田县兴华真菌研究所,古田 352200)
银耳在栽培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杨梅霜菌污染,该菌属一种放线菌,其分类未详,菌丝形态见图1。被污染的银耳菌棒接种穴处不产生白毛团或少生白毛团,银耳菌丝和香灰菌丝 (为银耳的伴生菌,隶属炭角菌目,炭角菌科,炭团菌属)死亡,而穴外香灰菌丝特别旺盛,接种穴就像杨梅霜一样,故俗称杨梅霜菌。该菌有很浓的土腥味,会以隐性状态寄生在香灰菌菌丝体中,因此菌种阶段较难鉴定,只有严重感染时,才会在原种瓶或生产种的母料面上形成零星的小白点。银耳菌棒一旦被杨梅霜菌感染,轻者减产,重者绝收。要避免该病菌发生为害,应先了解其生活习性,再在生产中控制环境条件予以防范。
1 杨梅霜菌的形态 杨梅霜菌经分离纯培养,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孢子呈球形、白色、直径1微米,气生孢子丝直径1~1.2微米,孢子丝边缘的气生菌丝直径3~10微米,多数以 “#”形排列,基内菌丝呈零星辐射状排列。
2 杨梅霜菌的生物学特性 杨梅霜菌菌丝生长适宜的温度为15~45℃,最适25~35℃;培养基含水量宜18%以上,最适30%~50%;通气不利其生长,高浓度二氧化碳能促进其生长;强光 (光照强度5 000勒克斯以上)不利生长;pH值4.5~9均能生长,最适5.5~7.5。杨梅霜菌最喜寄生于香灰菌菌丝体中,但也能寄生在金针菇菌丝体中。
图1 杨梅霜菌菌丝
3 防治方法
(1)药物防治。采用S95-3号药物,50微克/升水溶液搅拌菌种培养基,杨梅霜菌防治率高达99.9%。该药为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研究生产的一种抗菌素,在高温下不失效,对银耳副作用小。
(2)使用幼龄菌种。使用幼龄菌种可减少杨梅霜菌的发生,原种菌龄25~60天都适用,以45天内比使用较安全;栽培种菌龄6~25天都适用,以6~10天内使用较安全。这是由于幼龄菌种瓶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较低,不适宜于杨梅霜菌生长。
(3)控制菌种培养温度。培养银耳菌种的温度在18~25℃都可以,而杨梅霜菌最适温度为25~45℃,为避免杨梅霜菌的发生,培养菌种温度宜为18~23℃,这个温度范围既适合银耳菌种生长,又不利于杨梅霜菌的生长。
(4)银耳菌种提前12小时搅拌。为了避免杨梅霜菌污染,搅拌过的菌种不要超过24小时使用,否则瓶内二氧化碳浓度剧增,会使阴性的杨梅霜菌病激发成阳性,从而导致发病,使生产失败。
只要了解杨梅霜菌的生物学特性,控制环境条件使不利其生长,就可达到一定的防范效果。在制种过程中,将配料水分控制在55%~63%之间,温度控制在18~23℃,控制原种菌龄25~45天,栽培种6~10天,搅拌后的菌种不要超过24小时,培养室多通气等,在这些条件下,发病率会低于0.1%,而加入S95-3号药物50微克/升水溶液拌料,也可达到同样效果。